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7)

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7)


  此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社會中,個人的社會關係是決定個人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Jacob,1979)。講究人情法則的社會,必然是個關係取向的社會。人們不僅依據個人本身的屬性和他能支配的資源來判斷其權力的大小,而且還會進一步考慮他所屬的關係網路。個人的社會關係網愈大,其中有權有勢的人愈多,他在別人心目中的權力形象也愈大。

  因此,在中國社會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許多人用情境背景、服裝儀容和舉止動作來炫耀他的財富、學問、身份、美貌等等權力象徵;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人用類似的「前台行為」來顯示他的人際關係。譬如在客廳里懸掛名人字畫,身上佩戴要人送的裝飾品,或聲稱他和某要人的關係如何如何等等,均是其中之例。諸如此類的行為,都是所謂的「面子工夫」。

  由於面子不僅牽涉到個人在其關係網中的地位高低,而且涉及他被別人接受的可能性,以及他可能享受到的特殊權力,因此,在中國社會中,「顧面子」便成為一件和個人自尊密切關聯的重要事情。

  最近有一個以內省法對中國受試者所作的調查顯示,當中國人主觀地覺得「失去面子」時,他的自尊心會受損,造成情緒的不平衡。因此,個人平時不僅要消極地「維護面子」,而且要積極地運用種種的面子工夫來「爭面子」(朱瑞玲,1983)。

由於了解了「面子」對他人的重要性,如果個人不能在實質上為社會關係中的他人「添加面子」,最少也要在表面上對他人「敷衍面子」(Chiao,1981)。中國人經常用以保留他人面子的策略包括:避免在公共場合批評他人,尤其是長輩;必須評論他人的表現時,盡量使用委婉或模稜兩可的言詞;對善於保全他人面子的人給予較多的社會報酬。中國人管理現代社會組織,也經常使用這些方法(Silin,1976)。這些行為不僅在老一輩的中國人身上看得到,有一個精心設計的實驗顯示,中國大學生也同樣會做出這些行為(Bond and Lee,1981)。

當請託者向其有關的資源支配者求人情時,資源支配者如果不給面子,而予以拒絕,他會覺得自尊受損,很沒面子。在「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社會規範之下,將來一有機會,他也可能讓對方面子上不好看,最後是大家沒面子。為了避免難堪,資源支配者最好是考慮「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做「人情」給他。如果資源支配者接受了對方的請託,就等於是肯定了他的社會地位,增加了他的自尊,他會覺得「面子上有光彩」,而且欠了對方人情,一定要伺機回報,這樣才「大家有面子」(Hu,1944)。

  第三種情況是:資源支配者既不願意答應對方的請託,又不願意損及對方的面子,這時,他往往不給予對方肯定的答覆,而採用「拖」的方法,最後是不了了之。這種拖延策略,有時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有時卻是在不損及對方顏面的前提下,間接拒絕對方的一種好方法。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說:在中國社會中,「做面子」是個人炫耀其權力的一種手段;以「面子工夫」影響資源分配者,使其依照自己的意思改變資源分配的方式,則是中國人常玩的一種權力遊戲。

  七、拉關係

由圖一及前述各節可知,中國人往往以不同的交易法則和關係不同的人交往。請託者如果期望資源支配者依照人情法則將其掌握的資源作有利於自己的分配,他必須運用各種方法將對方套系在和自己有關的角色關係中,以混合性的關係和對方保持往來。所謂「攀關係」、「拉交情」、「認親家」,基本上都是透過角色套系的作用,和原本沒有關係的人建立關係。中國人本來就有很強的宿命觀念。他們經常用「緣」的概念來解釋人際關係的建立及其性質(楊國樞,1982)。萍水相逢式的短暫性人際關係,經過「攀關係」、「拉交情」之後,雙方便能把彼此的偶遇視為一種命定或前定的「機緣」,並設法把對方套系在自己的角色關係網內。假使請託者知道某人掌握有其所需資源的支配權,即使他們連偶遇的「機緣」都沒有,他還可以運用種種「鑽營」的辦法,透過關係人士的引介,和資源支配者「串聯」關係(喬健,1982;Walder,1983)。一旦「串」上關係之後,資源支配者「不看僧面看佛面」,雙方便有了以人情法則交往的先決條件。

攀上關係只是雙方建立混合性關係的第一步。如果請託者知道某人掌握有某種資源的支配權,具有交往的價值,他可以進一步地用拜訪、送禮、宴客等方式,來加強彼此之間的情感關係,其中又以宴請和送禮最為重要(Yang,1982a)。依照人情法則,「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資源支配者接受了別人的宴請或禮物,欠了對方人情,便有回報的義務。宴會愈豐盛,禮物愈貴重,欠下的人情也愈多。當對方開口要求幫忙時,資源支配者便難以回絕。如此一來,請託者對資源支配者便有較大的影響力,比較能夠影響他支配資源的方式。

  八、人情的規避

從前述各節中可以看出,人情這種可以用來饋贈他人的社會資源,不僅可能包含有金錢、財貨或服務等具體成分,同時還可能包含有抽象的情感成分,所以人情很難估計其客觀價值。「受人點滴之恩,定當湧泉以報」,一個人一旦欠了別人人情,對方萬一遇到困難,只要他開口求助,個人便有義務要在能力的範圍內儘力設法回報。由於人情的價值難以計算,即使他回報了對方,他的人情債還是沒有了結。所以許多人會感到「錢債好還,人情債難償」,而儘力設法規避人情的糾纏。不僅如此,有些有錢有勢的資源支配者,認識的人很多,自身的關係網路十分複雜,更是畏懼人情的瓜葛會損及自身的利益。

推薦閱讀:

崇禎皇帝的死要面子,錯失了最後一個機會,不然大明還有救
是捍衛尊嚴,還是死要面子
眼看大明要完,官員們卻開始裝瘋賣傻關山遠在最後的日子裡,崇禎這個剛愎自用、極愛面子的皇帝,曾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後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親戚們捐款,給防守北京城的士兵發軍餉。
學會這幾道素菜,用來招待客人讓你倍有面子 ,趕緊學起來
面子與里子

TAG:中國 | 遊戲 | 中國人 | 權力 | 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