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天堂也是地獄: 「大面積感染」入侵生物的佛羅里達州

「辭掉你的工作吧!來當全職蟒蛇獵人!」

2017年4月4日,南佛羅里達州大沼澤地區的「緬甸蟒挑戰賽」又開始了。才開賽一天,尼古拉斯·巴諾斯和夥伴就捕殺了一隻4.5米長、65千克重的緬甸蟒(Python bivittatus)。制服這條大蟒可不容易,它攻擊性強、速度快,會爬樹能鑽水。巴諾斯的臉險些被咬到,而他夥伴的手被咬了好幾口。不過最終成功捕殺了它,巴諾斯和夥伴可拿了不少獎金。

本次挑戰賽由佛羅里達州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委員會(Florida Fish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Commission,FWC)組織舉辦,給參賽者發錢。參賽者「培訓上崗」,捕殺的緬甸蟒越多越大,拿的錢越多。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尼古拉斯·巴諾斯(左)和同伴與被捕獲的蟒蛇合影。圖片來源:Daily Mail

緬甸蟒廣泛分布在東南亞雨林地區,在IUCN紅色名錄里,被列為易危物種(VU)。而在中國,野生緬甸蟒更是被列為了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怎麼到了美國,捕殺它們還能拿獎金?

答案很簡單:它不屬於這裡。

外來物種找到了天堂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大沼澤地公園區域廣大,氣候適宜,緬甸蟒躲藏著茁壯成長。圖片來源:fox6now20世紀80年代,緬甸蟒就在美國大沼澤地國家公園亮相了,2000年之後被認定為當地繁殖群體[1]。大多數科學家估計,如今,有3000-300000條緬甸蟒佔據著南佛羅里達州(因為其低可檢測性,數量估計較為困難)[2] ,緬甸蟒找到了完美棲身地。

作為一個外來物種,成年緬甸蛇的個頭很大。在佛羅里達州,它們除了人類和美國短吻鱷(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有時候連這倆都會成為緬甸蟒的午餐),沒什麼天敵。雖然幼體相對來說弱一些,但是仍然比當地大多數動物體型大,並且會快速地趕上成體大小,並不容易被當地動物捕食。不怎麼挑食的緬甸蟒,在佛羅里達州可以換著花樣吃本地生物。沒什麼天敵,食物充足,緬甸蟒發揮了超強的繁衍能力——在通常情況下,一條成年雌蟒可以活20年甚至更長,每隔一年產20-50顆蛋——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看到緬甸蟒了嗎?如果離個2米遠呢?還看得到它嗎?圖片來源:livingalongsidewildlife

就算人類想捕殺它們,也是相當難的,認不準的話容易誤殺當地物種比如東部靛藍蛇(Drymarchon couperi)、西部菱背響尾蛇(Crotalus atrox)等。就算認得准,緬甸蛇的花色和靈活使得他們很容易在野外偽裝自己,找到它們也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舉辦了挑戰賽,FWC還得專門給捕獵者崗前培訓一下。

本地物種墮入地獄幾項針對佛羅里達州大沼澤地的研究表示,在緬甸蟒建成種群(2000年)之前,可以頻繁觀測到哺乳動物,而在2003~2011年,觀測到的浣熊的出現頻率下降了99.3%,北美負鼠(Didelphis virginiana)下降98.9%,白尾鹿和短尾貓(Lynx rufus)的出現頻率則分別下降了94.1%和87.5%。此外,沒有觀察到哪怕一隻兔子。 調查還顯示,這種明顯的下降趨勢和緬甸蟒的出現高度重合。此外,緬甸蟒還很有可能威脅著一些本就瀕危的物種,比如當地的頂尖捕獵者、極危(CR)的美洲獅佛羅里達亞種(Puma concolor coryi)(2013年野外的美洲獅佛羅里達州亞種數量大概只有160隻)[3]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極危的美洲獅佛羅里達亞種,同樣受到緬甸蟒的威脅。圖片來源:Jacksonville

當地人,尤其是住在沼澤地邊緣的人,也憂心忡忡,在這種情況下,一隻丟失的寵物狗,加一條最近出現在居民區附近的緬甸蟒,就會造成恐慌——是不是緬甸蟒來了?我的寵物狗是不是被緬甸蟒吃了?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2006年9月有新聞稱,大沼澤地發現一隻被自己的午餐撐破肚皮的緬甸蟒。這條緬甸蟒身長4米,吞食了一隻2米長的短吻鱷,人們發現它的時候,短吻鱷的屍體撐破蛇身露了出來。圖片來源:nationalgeographic入侵物種找到了天堂,本地物種卻墮入地獄,緬甸蟒只是其中一例。截止2009年,已經有192個外來物種在佛羅里達州建立種群,而南佛羅里達州已經有超過50個外來物種記錄在案,其中至少有19個種群可以自我維繫。這些外來物種客居他鄉,沒有束縛,顯得十分野蠻:蟾胡鯰(Clarias batrachus)可以在保持潮濕的情況下於水外存活數天,本地的小魚、魚和甲殼類生物的卵……它們見什麼吃什麼,不僅走哪兒吃哪兒,還會向本地魚類傳染腸性敗血症;美洲鬣蜥(Iguana iguana)經常在運河、堤壩之類的人造建築附近挖來挖去,破壞其穩固性,身為食草動物卻吃起了雙棲螺舌型蝸牛(Liguus fasciatus)等本地蝸牛……這樣的例子在佛羅里達州不勝枚舉[4]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大沼澤地的美洲短吻鱷與日落。圖片來源:flickr,Everglades NPS佛羅里達州已被「大面積感染」

佛羅里達州的生物入侵,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問題。

在佛羅里達州的所有魚類、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里,有將近26%都是外來物種——這比美國的任何地區都多。這些動物沒有自然障礙或者掠食者,在大沼澤地自由繁殖,因此繁殖效率很高。在這裡,這些動物長得比原先更大,並且比原棲息地的平均數量多出很多倍。

控制入侵物種每年要花費5億美元,但是南佛羅里達州的6900平方千米的土地仍舊被「感染」著。

緬甸蟒實際上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因為外形可怕,又吞這個殺那個的,人們給予了很多關注。但其他的外來動物,比如可愛的蓑鮋( Pterois,俗稱獅子魚),或者美麗的紫水雞( Porphyrio porphyrio),則往往會被當地人低估了危害。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紫水雞,佛羅里達州的入侵物種之一。1992年安德魯颶風厚從邁阿密地鐵動物園逃出幾隻,其他還有私人收藏者放生的,現在已經在當地建立物種。它們好鬥(即使是在自己的群體中也是一樣),最喜歡吃的植物恰巧是當地魚類的食物。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

當然,和緬甸蟒比起來,蓑鮋看起來太溫柔可愛了,當人們棄養它們時彷彿就像是一場清新脫俗的「放生」。即便真到了泛濫成災時,人們也不用擔心這個小可愛會吞了自家的寵物狗。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蓑鮋,俗稱獅子魚,小身子大危害。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然而,對於佛羅里達州的生態環境來說,蓑鮋和緬甸蟒一樣是惡魔。這種魚在佛羅里達州的水域里沒有天敵,它們游來游去,瘋狂繁殖(一條獅子魚可以每隔幾天產出30000-40000個卵子),肆無忌憚的捕食當地珊瑚魚比如隆投魚科(Labridae)、蝦虎魚科( Gobiidae),以及具有商業價值的翼齒鯛(Rhomboplites aurorubens)和歐洲川鰈(Platichthys flesus),連身為當地食物鏈基礎的擬河蝦科(Parastacoidea)也「流了外人田」[5]。竟是自己主動?諷刺的佛羅里達州生物入侵

1538年,埃爾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 Soto)——一位老資格的西班牙美洲遠征者——把野豬(Sus scrofa)作為食物引入佛羅里達,這是佛羅里達有記載的入侵動物。

自從16世紀歐洲殖民者定居這裡以來,佛羅里達州目前已確定建立起來了123種非本地物種,其中包括約22個非本地淡水魚類,4種兩棲動物,36種爬行動物,12種鳥和18種哺乳動物和31種海洋生物[6]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阿根廷黑白南美蜥。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

位於美國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州,西部毗鄰墨西哥灣,東接大西洋,北靠阿拉巴馬州和喬治亞。地理位置和氣候使得這裡變成外來物種集中地,成為美國的寵物貿易中心,建立起不少野生動物旅遊景點。此外,佛羅里達州有三個重要港口,邁阿密港口接收著數以萬計的進口熱帶魚、兩棲動物以及植物。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佛羅里達州。來源:123rf.com.cn正版圖片

大部分入侵物種都不是自己「跑來的」,它們或者在流轉之中逃逸,或者直接被經銷商或飼養它們的主人放生野外。

比如普通獼猴(Macaca mulatta)20世紀30年代被引入佛羅里達州一個中央旅遊景點,如今已經在當地建立為一個穩定種群。再比如阿根廷黑白南美蜥(Salvator merianae)的入侵,則可能源於當時其市場價格下跌,經銷商像野外放生了手上的「存貨」。而前文提到的緬甸蟒,也被很多當地人當作寵物,然後在養不下去的時候丟棄野外。

對於特殊的佛羅里達州來說,在對待外來物種方面,人們實在是有點不謹慎。

反擊!佛羅里達州花式移除外來物種

面對這樣的現狀,佛羅里達州怎麼可能不著急呢?

仍以蓑鮋為例,這種魚雖然在佛羅里達州的水域里為非作歹,但是擋不住它有個致命缺點——好吃。

於是,佛羅里達州政府就呼籲:一起吃了蓑鮋吧!

廚師巴頓·西弗分享蓑鮋的做法時說:「不管是烤、燉還是炒,蓑鮋都是個幾乎完美的選擇。蓑鮋的肉質緊實,咬起來有彈性,味道甜美。」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把蓑鮋端上餐桌吧!圖片來源:Akumal Living

雖然現在沿海的餐館裡,蓑鮋還尚不是很常見,但是當地正在努力在全國的餐館裡加入蓑鮋菜品。為了順利將蓑鮋端上餐桌,就需要食材市場和餐館有穩定貨源。FWC給民眾發送教程,教它們如何辨別和狩獵蓑鮋,還為一些特殊水域的捕獵提供許可證。

仍不能保量?人不夠,機器人來湊。今年3月,一個叫RISE的非營利組織宣布已經研發出可以捕獵蓑鮋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潛水深度可觀,將有望大大提升捕殺效率。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緬甸蟒挑戰賽、蓑鮋上餐桌,都只是佛羅里達生態保衛戰的冰山一角。

今年3月,參議院迅速通過了參議員弗蘭克·阿泰里斯的「蟒蛇控制法案」,該法案將投入60萬美元,啟動為期兩年的試點計劃來控制入侵。優先事項包括重大環境危害的肇事者:雙領蜥屬(Tupinambis)、尼羅河巨蜥(Varanus niloticus)、蟒科(Pythonidae)入侵者等。理想情況下,這項試點研究將納入更多入侵者。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弗蘭克·阿泰里斯。圖片來源:Naked Politics「過去三年我參與了各種對緬甸蟒的捕獵活動,但是我們幾乎沒看到什麼成效。」阿泰利斯說,「我們需要給美國FWC機構提供資金支持,使得對入侵生物的捕獵能夠以整年為周期運轉起來,特別是在大沼澤地區。蟒蛇正在屠殺那些毛茸茸的小動物,並且正如你我所知道的那樣,幾周前還發生了緬甸蟒吃短吻鱷的事件。」[7]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兩名來自印度伊拉部落的獵蟒專家也參與進來,幫助佛羅里達官方捕獲入侵的蟒蛇。2017年二月,他們在鱷魚湖野生動物保護區抓住了一條4米多長的雌性緬甸蟒。圖片來源:click2houston

通過法案,佛羅里達州希望能夠更有效地控制外來物種的蠶食,不過,也有網友在支持的同時表示氣憤:「如果他們足夠重視這個問題,那麼從一開始就不會允許這些物種進入我們寶貴的生態中!」

誠然,已經建立成熟繁殖群體的入侵物種是很難被完全清除的,佛羅里達州只能儘力而為。在過程中,他們不僅要繼續進行相關科學研究,還要教育民眾、動員民眾,這實在是一條很長的路。


推薦閱讀:

天堂草原
早安心語:同一件事,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
基督信徒的父母、祖父母、子孫後代不信教是否無法死後永生?
爸爸說,天堂很暖……

TAG:生物 | 地獄 | 入侵 | 佛羅里達州 | 感染 | 面積 | 達州 | 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