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諮詢:父母教養方式不當可能導致孩子神經症

青少年心理諮詢:父母教養方式不當可能導致孩子神經症

(2010-04-14 16:38:14)

轉載

標籤: 神經症 心理諮詢 心理醫生 青少年 青春期 抑鬱症 焦慮症 教養方式 健康

青少年心理諮詢:父母教養方式不當可能導致孩子神經症

神經官能症又稱神經症、精神症,是一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礙。其共同特徵是:是一組心因性障礙,人格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應激障礙,是一組機能障礙,障礙性質屬功能性非器質性;具有精神和軀體兩方面癥狀;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質基礎但非人格障礙;各亞型有其特徵性的臨床相;神經症是可逆的,外因壓力大時加重,反之癥狀減輕或消失;社會功能相對良好,自制力充分。在我國居民中,神經症是一類高發的心理疾患。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它包括焦慮症、恐怖症、強迫症、抑鬱性神經症、神經衰弱、人格解體、疑病症、軀體症8類。據研究,神經症患者不但感受著自身的痛苦,還較他人遭受更多生活事件的折磨。因此,對於神經症的成因和治療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

父母教養方式不當容易引起子女患神經症

據研究,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是子女患神經症的危險因素之一。造成子女神經症的父母教養方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有些父母明顯地缺乏對子女的關心、理解、信任和鼓勵。

他們較其他父母,對子女更多地表現出冷漠、忽視的態度,對子女也缺乏關注、愛心和肯定。這種不當的教養方式使子女很難對最初接觸者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這種信任感、安全感的缺乏,會伴隨著兒童的成長而發展、延續,直至泛化為對周圍的人和環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從而影響他們成年後與他人的順利交往。這些父母的上述不當教養方式,使子女在與人交往中過多地體驗了無助感、恐懼感、不安全感和孤獨感,而這正是患神經症的基礎。

第二方面,有些父母對子女有明顯的懲罰行為。

這種懲罰行為包括體罰、責罵、缺乏寬容、過分嚴厲或以一種使人難堪的方式對待子女。父母過於頻繁和嚴厲的懲罰、責罵及苛求會對子女的心理成長產生扭曲,使子女的心理被束搏於超出現實情況的高道德標準。這樣,他們在評價自身的行為、態度和慾望時,往往就會過分苛刻和嚴厲,從而產生明顯的罪惡感、恥辱感和自我譴責,最終成為神經症患者。

第三方面,這些父母對子女表現出過多的否認、拒絕和貶低行為。

具體說,父母的這一不當的教養方式多表現在不尊重子女的觀點,無視子女的需求,經常嘲笑、否認子女的能力,挑剔子女的錯誤或不妥之處。這種教養方式會使子女形成永遠無法超越的、在成年人面前本能的自卑感;會使子女內心時時體驗著無價值感、無位置感和無能力感。這些感覺會使子女喪失對生活的基本信心;或以一種防禦的形式,過度追求自尊而產生神經症傾向。

西方學者認為,不當的教養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難以適應社會的不良人格特徵。為什麼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會促使子女患神經症?學者們在研究中,把注意力聚集到人格這一焦點上。他們發現,正是由於這些子女形成了難以適應社會的不良人格特徵,而為神經症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又有研究者結合中國社會文化背景,對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所致子女神經症進行了更深層次分析。中國從古代延續至今的社會文化,要求每個人從一降生到這個世界上開始,就要學習、掌握,並且靈活運用中國複雜多變的人際交往規則,以便在維護和諧的人際關係與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之間求得平衡。這是每個中國人都無法迴避的「做人法則」,也是引起心理衝突及心理失調的一個重要的根源。它的結果是使人們的大部分心理能量都被消耗在調和與處理人際關係之中,其中不少「學習成績」不佳者就對人際交往充滿了畏懼。因此可以說,中國人所患的社交恐懼症在一定程度上,源於傳統文化中強調的那種具有中國「特色」的、隱晦的人際關係學對個體社交能力的要求。而來自文化上的這一特點,又直接影響到中國人在兒童少年時期對融入社會生活(即社會化)的學習。

在傳統文化的指導下,中國人在兒童少年時期,社會化必然要經歷依賴、求同、自抑等方面的訓練和塑造,而神經症中的強迫症、抑鬱症、焦慮症形成便與此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依賴訓練,開始於中國「特色」的、人際間的相互依附關係,如在家庭中,子女從剛剛出世就要習慣於對父母的依附關係。在中國的家庭中,父母往往把子女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所以不希望兩代人之間出現斷裂,為此要訓練子女對自己的依附。依賴訓練便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結果導致子女獨立性差、社會適應能力低。這些子女在實際生活中,一旦無所依附,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緊張焦慮、恐慌退縮等神經症傾向。求同與自抑訓練,就是培養孩子在遵守社會中大多數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同時,學會抑制自己獨特的、被主流文化所貶斥的個人情感慾望和異端思想行為。這種訓練的結果,往往抑制了個人本能慾望的正常表達,在家庭中就會引起子女焦慮不安、情緒抑鬱,還極易導致在他們成人後,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刻板、不靈活,產生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

國外學者經過對抑鬱性神經症患者發病原因的研究指出,父母的行為如果具有下述5種情況,就屬於引發子女患抑鬱性神經症的致病性行為:

1、對兒童向自己尋求關注的種種舉動,父母不理睬或明確拒絕;

2、不能善始善終地做好父母角色,常因各種原因將子女委託他人撫養;

3、父母常以不再愛子女相威脅,以此作為控制子女的手段;

4、父母之間關係緊張,如經常威脅對方要離婚、要自殺或要殺死對方;

5、父親或母親一方生病或亡故,另一方卻以此責備子女而導致其內疚。

但是這種情況是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得到紓解和解決。

北京燕園博思心理諮詢中心 馮老師

010 82620591 82620592


推薦閱讀:

什麼是神經膠質——60秒腦科學常識
(火針治帶狀皰疹神經痛
皰疹愈 神經痛
銀屑病與神經性皮炎的區別
找到蠕蟲社會性神經元 或可解開群居之謎

TAG:心理諮詢 | 孩子 | 父母 | 心理 | 諮詢 | 教養 | 青少年 | 青少年心理 | 神經 | 少年 | 方式 | 神經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