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丨佛教中的「極樂世界」和基督教中的「天堂」有何區別?

西方極樂世界(資料圖)

文:恆修居士

人死後真的有地獄和天堂嗎?提到這句話,大家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內心的想法也不盡相同。

佛教跟基督教都相信人死後真的有地獄和天堂一說,但對於一個唯物主義者來說,他的答案一定是人死後沒有地獄和天堂。佛教毫不懷疑天堂與地獄的存在,因為天堂與地獄都在生死範圍的輪迴之中。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天堂、地獄人人都有經驗的可能,甚至可說人人都曾去過天堂、地獄。

佛教的天堂和地獄的觀念完全不同於其他的宗教。

佛教不接受天堂和地獄是永久性的。縱然他在人間有了弱點,宣判他永墮地獄也是不可理解的;要給他機會去改善自己才是可以理解的。

從佛教觀點看,已墮入地獄的人,只要以他的善業功德或過去世的功德一樣可以獲得解脫的,地獄之門不是沒有鎖匙的,地獄是暫時的地方,沒有理由使他們永久在地獄中受苦的。

佛教所說的天堂,共分三界二十八天。接近人間的欲界天共有六層,往上的色界天共有十八層,再往上的無色界天共有四層。

事實上,修善業的人只能生在欲界六天,色界天及無色界天中除了色界上層的五凈居天是小乘的三果聖人所居,其餘都是修習禪定者所生的禪定天。

佛教所說的地獄,大大小小的有無量數目,那是由於獄中所受苦報的不同而分,主要則分為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的三大類,佛經中通常所稱的地獄是指根本地獄。

根本地獄的主要區分,則有上下縱貫的八大炎熱地獄以及四方連橫的八大寒冰地獄。

依照各人所犯罪業的差別等次,便到應到的地獄中去受報。通俗的說,下地獄是由鬼差獄卒的捉拿;就實而論,生天堂、下地獄都是由於各自的業力所感,業力傾向天堂就生天界享福,業力傾向地獄便生地獄受苦。

佛陀告訴我們,天堂和地獄不在世界以外,就在這個世界。如此,佛教的天堂和地獄的觀念非常合理的。舉例說,佛陀有一次這樣說過:「有一個無知識的人做了一個斷言,他說,海洋底下有一地獄。這一宣布是錯誤而無根據的,地獄只是一個名詞,其意義是指身體上的痛苦感受。」

佛教不接受天堂和地獄是一個特定的現成地方。

這個世界的地獄之火要比世界以外的地獄更為灼熱,沒有比嗔恨、貪慾、愚痴三毒火燒更熱。佛陀說:我們凡夫被十一種火燒:貪、嗔、痴、病、老、死、憂慮、悲哀、身心上病苦、悶郁和悲傷。人們可以用這些情慾中的任何一種火都能燒毀整個世界。

從佛教觀點看,最容易分別天堂和地獄。反之,什麼地方有更多的快樂,不管是這一世界或其他星球,只要有享樂的特殊地方,此處就是天堂。

然而,人間是苦樂綜合的,人類體驗到苦和樂,才會理解到生命真正的本質。但在其他各種星球的眾生,很少有機會理解到這種道理。因為某些地方痛苦太多,有些地方快樂太多。

天堂是暫時的居所,因為他們造了善業,所以享受較長的感官快樂。地獄也是暫時的地方,他們造了很多惡業,所以身心感召痛苦。若說是這些地方是永久的,這是不可能的事,也不是有一上帝在天堂或地獄中主宰一切。

每一個人按照他的善、惡業力去決定一切。佛教不以煉獄恐嚇世人或設計有一樂園去取悅人們而介紹佛教。


推薦閱讀:

有你的地方,地獄也會變天堂
《天堂午餐》讀後感
活在世間,沒人見過天堂 還好有甘南
三個錯誤讓婚姻瀕臨破裂 六招讓婚姻由墳墓變天堂
天堂有多遠

TAG:世界 | 常識 | 基督教 | 佛教 | 基督 | 天堂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