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小霸王,鼎盛時差點消滅中國,不料犯下一致命錯誤,完蛋*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日本啟動明治維新,積極向工業化國家轉型。經過一番改革,日本國力得到提升,野心也逐漸膨脹,開始打起了對外擴張的主意。

而日本選定的侵略對象,就是中國。

這個選擇並不讓人意外。畢竟中國佔據的東亞大陸,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型優質地緣板塊之一。日本作為一個邊緣海上島國,一直深受地緣實力孱弱之困擾,要是能夠進佔東亞大陸,那它就可以擺脫自家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的天然缺陷,進而具備成長為第一等大國的資格。

當然,就憑它日本列島的地緣實力,一般情況下,根本就不具備與中國爭雄的資格。要是中日文明發展水平相等,甚至中國只需不被日本拋開太遠,那就以二者一衣帶水的地緣關係,還有近代世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中國完全有可能把日本直接吞併。

可是,當日本鼓著勁兒擁抱工業化的同時,中國卻仍舊深陷農耕泥沼不能自拔。

農耕和工業,這兩種文明模式的成色不是簡單的量級差距,而是懸殊的質級差距!憑著在這次關鍵轉型中的先發,日本雖然地緣實力遠遜於中,卻在現實國力層面反超中國——放眼東亞文明史,這可是開天闢地頭一回了!

消滅中國、佔領東亞大陸,日本便可以魚躍龍門,一舉發展成世界頂級的國家、民族乃至文明體系。面對這種鳳凰涅槃的千古良機,日本又怎麼可能會坐視其溜走呢?

所以,甲午戰爭的爆發就不可避免了。一派末路農耕景象的中國,壓根就無法釋放出自身在工業文明條件下的應有潛力,最終慘敗於日本手下。

只不過,當時的中國,雖然現實國力衰頹至極,但好歹也是個地緣大國,憑日本的小胳膊小腿,縱然粗壯,但想一口將中國全吞,那還是做不到的。但是,日本依然借著此戰之勝,獲得了朝鮮半島、遼東半島以及南面的台灣,並從清政府手中勒索了兩億兩白銀——這對日本來而言,堪稱一夜暴富!

甲午之敗後,窮途末路的滿清政府,已不配再成為日本主要對手。這時候妨礙日本進佔東亞的,成為威震歐亞的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與中國大面積接壤。隨著中國近代的沒落,它也一直打著侵佔中國領土,特別是東北地區的算盤——這就跟日本形成了衝突。

與當時的中國不同,沙俄的國力遠非日本可比。但問題是,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區,遠在萬里之外的東歐平原,再加上俄羅斯北亞領土自然環境非常惡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人類工業發展水平也比較有限,這都削弱了俄羅斯本部向遠東方向施加輻射的能力——俄羅斯在地緣層面的劣勢,讓日本有了在東亞擊敗它的可能。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雖然國力上日本與沙俄相比差距明顯,但卻憑著地緣上的優勢,在這場東亞地區的較量中戰勝俄羅斯,奪取了對黃海、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的秩序主導權。

但俄羅斯終究是老牌大型帝國,遠非日本這個小小的後起之秀可比。儘管在日俄戰爭中落敗,但他的實力依然遠在日本之上。並且日俄戰爭結束後沒過多久,西伯利亞鐵路便建成通車,通過這條鐵路,俄羅斯大幅拉近了東歐本部與遠東地區間的聯繫,這意味著日本依然需面對來自俄羅斯的強大戰略壓力。

只不過,日本畢竟已是今非昔比,憑著既是年的改革,以及對中、俄兩戰的勝利果實,日本國力已有了飛躍,足夠躋身二流工業強國之列。

而在外交層面,日本也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突破——它得到了英國的幫助。為了遏制俄羅斯在遠東的發展勢頭,本土遠在西歐的大英帝國,決定扶植日本這個東亞本土勢力。早在1902年日俄戰爭爆發之前,英國便於日本締結了《英日同盟》。

英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全球霸主,它的支持,再加上自身的二流工業強國實力,日本也有底氣跟俄羅斯對峙抗衡。

幾年後,一戰爆發,俄羅斯國力大損,羅曼諾夫王朝崩潰,緊接著,十月革命爆發,蘇俄政權上位。而蘇俄誕生未久,列強與白俄旋即對它強硬打壓,蘇俄一時半會兒無暇顧及東方;再加上英法老牌歐洲列強也在一戰中油盡燈枯,對東亞秩序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這種格局下,日本取得了在東亞的相對優勢。

這應該稱得上是日本在近代戰略形勢最好的階段了。不僅列強無力東顧,中國本身也深陷軍閥混戰。如果日本此時發動全面侵華,勝算其實還是很大的。

不過日本的身板還是略顯單薄。雖說半個世紀的膨脹,讓日本國力大大提升,但要說支撐其全面佔領中國,仍舊力有不逮。而在日本努力積蓄力量之際,美國這股新興勢力,逐漸也進入了東亞。

一戰結束後,美國論國力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老大,儘管英法憑著傳統優勢,依然保住了對戰後全球秩序的主導權,但其力度跟戰前相比已經大幅衰減。尤其是東亞,這裡是地球上所有主要地緣板塊中,與西歐地緣關係最為疏離的一個,隨著英法的衰落,他們再想延續戰前對東亞的控制力,已經力不從心。

而美國卻恰恰相反。美國非但借戰爭之機國力大增。而且,美國作為太平洋板塊的國家,跟東亞的地緣關係,起碼相對於英法要親密的多。這意味著,儘管全球範圍內,美國依然被英法束縛。但在太平洋板塊,美國的優勢地位已經不可逆轉。這種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折射到政治上,就是《英日同盟》的瓦解,與《華盛頓條約》的簽訂。

《英日同盟》的廢止是勢在必然。英國要在國力嚴重衰退的同時,繼續維持要對全球、特別是歐洲的主導,那當然要在其他次要板塊向美國做出一定的妥協,以壓制美國的不滿。而在這所謂的其他次要板塊中,利益相對較小,地緣關係卻極端疏離,正是最好的放棄對象。

隨著1922年的《華盛頓條約》達成,太平洋區域的主導權,由英法主導,轉向美日主導。

但說是美日,但二者的內涵企鵝完全不一樣。美國的國力遠非日本可以匹敵,所以在這場太平洋主導權競爭中,美國佔據了明顯優勢。只是,借著主場優勢,至少在東亞,日本還是勉強可以跟美國並駕齊驅,甚至在中國,日本的影響還在美國之上。

但問題是,美國不會接受日本佔領中國。之所以如此,倒不是美國怕自己在中國的那點利益受損害,而是一旦日本得到東亞大陸,將會對美國的太平洋秩序主導權構成致命威脅。

中美兩國分別位於太平洋東西兩側,而東亞大陸跟北美一樣,都是第一等級的地緣板塊。如果東亞大陸的地緣潛力得以充分釋放,美國至少西太平洋將再難以立足,甚至東太平洋,都會遭受嚴重威脅。

要是東亞大陸依然在中國控制下,這對當時的美國來說,是很樂於見到的。畢竟當時的中國極弱已久,並且內部還有軍閥混戰,所以根本不可能對美國的霸權構成什麼威脅。

但要換成日本進來,那局面就完全不一樣了。再怎麼說,也好歹也是二流工業強國。以前因為地緣實力有限,再怎麼折騰,也就只能是那麼回事。但要是讓它佔了東亞大陸,再予以工業化整合,那隨著這個強大板塊地緣潛力的釋放,美國恐怕會夜不能寐。

這種情況下,美國越來越傾向於遏制日本,並有意對中國本土政治勢力予以支持。

而蘇聯的東山再起,更加劇了日本的危機感。

熬過了早期的生存危機後,蘇聯用短短20年時間,就基本完成了國家的工業化,一躍發展為名列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工業大國,並重新對遠東方向形成巨大威脅。

美國和蘇聯,哪一家都非日本可以匹敵。為了抗拒二者的影響,一方面日本跟德國結盟,冀圖借希特勒的力量,在歐洲方向牽制美蘇的力量;而另一方面,日本侵華驟然提速,希望趕在美蘇對自己下手前,完成對中國的消滅與征服。1931年,關東軍挑起918事變,東北被日本佔領。之後,日軍又相繼在華北、淞滬等地尋釁滋事,並最終於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這當然是美國所不允許的。儘管當時的美國政府,由於國內孤立主義思潮的泛濫,影響,不便直接干預,可依然從側面增強了對國民政府的支持(比如飛虎隊的入華),後來隨著形勢惡化,又對日本啟動貿易制裁,希望迫使它收手。

可日本卻是開弓沒有回頭箭。要是半途而廢,日本將永遠無法得到能夠與美蘇的抗衡地緣實力。這種情況下,就算美蘇一時不動日本,但總有一天,還是會向日本發難——而日本卻缺乏抗衡的實力。

可是,就這麼強撐,困難也很大難:中國確實太大了,就算它無力擊退日本,但起碼可以用空間換時間,把戰爭拖入拉鋸。隨著戰事的拉長,日本的軍事消耗將不斷增加,可日本卻天生資源緊缺,現在又遭受美國的強硬封鎖,從外界獲得資源的渠道都被阻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管日本人的戰鬥意志多強大,資源不夠也是枉然。

面對這種困境,日本如果還要繼續玩下去,就只剩下華山一條路——對美開戰,偷襲珍珠港。

後來人大多有這樣一種看法:挑起對美戰爭,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嚴重的戰略錯誤。

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客觀的說,向美開戰,是大日本帝國的唯一選擇。

如果不與美國開戰,日本那點子家底,遲早會在跟中國的長期戰爭中消耗殆盡,將來也免不了會被美蘇打回原形。而開戰,尤其是突襲式的不宣而戰,就又可能會一舉消滅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上主要軍事力量。

但要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在偷襲中慘遭重創,那至少短期內,美國沒有能力阻擋日本聯合艦隊,這種格局下,美國就有可能以撤銷經濟制裁,甚至放棄中國為條件,換取日本的停戰。

當然,美國也有可能堅持打下去,以報仇雪恨。但現有的海上軍事力量毀滅後,雖然美國用重建的工業能力,但要真的重建起來,卻必須有一個過程。這個空窗期捏,日本海軍就能夠大舉東進,把美國位於北美西海岸的核心工業區給摧毀掉(雖然地緣關係決定了,日本不大可能佔領美國西海岸,,但把它揍個稀巴爛,還是能夠做到的)

當然,日本真要這麼干,那和美國就再無緩和餘地。只要美國回過氣,將來一定會拼勁全力報仇。

但是,隨著作為美國二元核心板塊之一的西海岸工業核心區被毀,這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都將徹底失去軍事反擊的能力,至於封鎖日本,乃至援助中國的能力自然也都跟著喪失。

趁著這個空隙,日本就可以全力攻滅中國的本土抗日勢力,佔領東亞大陸,繼而對這塊全球一流的地緣板塊予以工業化改造。

待美國恢復元氣,想與日本算總賬時,它將面對的,可就再也不是那個弱小的二流工業國,而是將整個東亞握在手中的全球一流大國!這樣的日本,美國還搞不搞的定,那就真不好說了。

這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真正意圖所在。當然,這是在賭博;但日本有限的國力和地緣潛力,決定了它除了這麼干,實在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不過,日本的實力還是太弱了點,明治維新以來的好運氣似乎也已用盡。雖然在戰術層面,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獲得了成功,但卻沒有毀掉太平洋艦隊的主要軍事力量。至於美國本土的西海岸核心區,那更是毫髮無損。而此戰過後,美國國內再無雜音,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決議向日本宣戰復仇。太平洋戰爭打響。

日本的結局由此註定。面對戰爭機器全開的美國,日本不可能有絲毫勝算。儘管開戰之初,日本因著準備充分、搶得先機等優勢,獲得了一些勝利;但隨著美國緩過氣,戰局很快翻轉。四年後,日本窮途末路,唯有無條件投降。

淪為戰敗國的日本,非但明治維新以來的所有對外侵略擴張成果全部被剝奪,國家本身也是滿目瘡痍,甚至主權都落入美國人之手。

日本列島本身地緣實力極其有限,近代工業化幾十年,辛辛苦苦攢下的家底,以及對外侵略成果又全部歸零,還背上了一個戰敗國和法西斯人類公敵的臭名聲。無論從哪方面看,日本從此都該一蹶不振,就算僥倖不亡國,也將徹底淪落,跟古代一帶默默無聞。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日本居然挺了過來,甚至還越活越滋潤,不過區區3、40年時間,日本就死灰復燃,甚至更超以往,一舉超越蘇聯、德國,成為緊隨美國身後的全球第二經濟大國!


推薦閱讀:

七個喝葡萄酒時的錯誤習慣,可別再犯了!
女人易犯的性錯誤
10個健身最常犯的錯誤要避免
男人越沒有本事,越會犯這五個錯誤
公文常見錯誤更正對照表

TAG:中國 | 時差 | 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