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見?佛法的究竟?

我見?佛法的究竟? 出處:中國佛教文化網錄入: 管理員上傳時間:2010-06-12點擊次數: 274   顯密之別,簡言,教法上,顯,以因顯果;謂凡應化釋迦如來所說之經,皆為順應眾生之麤機,未曾開示如來自證之境,故名顯教。密,以果顯分;若法身毗盧如來所說之經,皆如來自受用身,與自內眷屬各各演說證三密法門。此即顯教所謂果分不可說,離言之境地。此境地,十地菩薩尚非其分,況凡夫中人。故曰「密教」。   若說,法法同源,萬法歸一,講的是法門「所歸」之究竟處--其性涅盤、實相、如來藏…,可以說,即所「止」處?   而「一歸何處」,即講「能歸」之究竟處--其相如如…,可以說,即能「觀」處?   仔細思維,很顯然,兩者分開而言,似乎層層相疊無盡,不可分開。   故「雙運」,即相與性,勝與俗…,一切「相因」「相依」「相對」「相礙」之融合統一,亦即「智境」與「識境」,「般若覺明」與「識境無明」之融合。   佛法之勝與俗,相與性,了義、不了義…,此「兩邊」,很顯然,亦是同眾生與佛性之「相對」,如以「名言」之相對性,即可由「微觀」之分別心性,體會宏觀其「整體」之無差別相。   密教的「基道果」,所修佛的「自證分」,其見地必須究竟了義,不落「邊際」,故於經典義理上,見解必須「中道、中邊」。   以「彌勒瑜伽行」的修證來說,其成立了「法相、唯識、如來藏」三個系統,瑜伽行者,見、修、行、果,必有依據,尤其究竟處,智境-如來藏,無明-阿賴耶,境識-業境,差別微細處必須分別清楚,否則實修上,止於何處,又生滅於何處不明不白,必定仍依於無明業識而輪迴不已。   故密教,在自心自證,直下頓斷,覺明不加了知;以「自性心」法而言,亦即「直指心性」「明心見性」,修證直指「識境」與「智境」不二,而於「識境」,能「不住」生心,可見得法法無異,心性法門,亦不異於禪宗;又因修習上,「觀自心性」於「識境」,若未有「上師」指導,則如一般修「內觀」者,在凡夫位不具正見,自心不容易調伏,乃至增受邪見,心神錯置,反生其害。   禪宗亦以「意」內觀自心性,「無門」空蕩處,,如未有善知識祖師之傳承依據,縱能常止常定,其凡夫智見未能盡開,十九蹉跎,故說修行人之善知識、具德良師、道友,實是慧命所系處,不可等閑視之,何況如貢高我慢之凡夫,其無知,于慧命處,更不足言道其所害也。   總之,顯密均是佛道,禪密凈本一家,各宗門,均有其「開悟」之道;然對「密教」,非此法脈中人,貶抑或謗法者甚多,尤其顯教,研究學者或它宗門,未得證分,在因所執、所知障上,習以僧道及法之差異而歸其法「邪、正」,不知「密」在「果」地上(即佛自證分境地),實僅以凡夫所見分別,未究竟境地偏邪知見,交錯非法、謗法愚知愚行,且不自知。   故非適根器,不能傳、受法,在密教教法,是非常重要的「誓言」。   我於顯密之佛法,長期孜孜或自得其樂,因資質淺陋,雖常受惠於道友大德上師,惜至今未有所得,於顯密各宗,揣度有偏頗或不盡處,諸師兄大德請指教。   (出處:佛教天地論壇作者:聞思)
推薦閱讀:

有關生死之超常現象的科學解釋及佛法解釋(五)
施食後,自己和家人遇到各種問題,疾病、事業。請問佛法可有闡述此種現象?
【推荐珍藏】佛法名词解释?1011问
佛法對善惡的看法
業障越輕,神通越大。人的業障比鬼輕,為什麼沒神通?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