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訓與家庭健康》:教孩子的學問

《朱子家訓與家庭健康》:教孩子的學問 2017-06-07 龍山書院

教孩子的學問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大家想想,什麼樣的孩子最可憐?

有人說吃不飽的孩子最可憐。

有人說穿不暖的孩子最可憐。

有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最可憐。

其實都不是,那是什麼呢?

從小沒人教的孩子最可憐,沒有接受聖賢教育的孩子最可憐。

為什麼這樣講呢?

孩子年輕的苦不算苦,年老苦才是真苦,年輕福不算福,老來福才算福。

多少寒門出貴子,幾多白屋出公卿。

你看范仲淹從小窮得母親被迫改嫁,自己寄居寺廟。這些是苦嗎?

范仲淹都不認為是苦,他有憂國憂民胸懷,讀書志在聖賢的願力,千百年來無人不景仰,無人不欽羨,無人不感佩。

所以說,不能用吃喝穿戴闊來衡量孩子的幸福指數,要用仁義禮智信,來衡量孩子的人生。

沒有接觸聖賢教育的孩子,不僅是可憐的,而且還是可悲的。

何以見得呢?首先他們不知道孝親尊師。

不會孝親的孩子,就會給家庭增加混亂。不懂尊師的孩子,就沒有智慧。這樣就容易生病,出現災難。

五一期間,外面有幾個小朋友進來體驗中醫普及學堂的山村生活,這些孩子有好幾個沒有接觸過《弟子規》,也不知道傳統文化。

他們對待父母是用呵斥的語氣,都十歲的孩子了,飯菜還要父母夾好,端到他面前。

他不高興了,還憤憤不平地說,拿開,我不吃。

這樣父母就很揪心,無奈地說道,為什麼我對孩子這麼好,孩子還不領我的情呢?

我們笑著說,真對孩子好,不是給孩子好的衣食,而是給孩子好的教育。

這母親便問,好的教育在哪裡?

我們拿出《弟子規》來說,不就在這裡嗎?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是教人最好的規矩,千百年流傳的真理啊!

當天我們就帶大家去爬山,孩子也跟去,爬完山回來後,學生就帶孩子讀《弟子規》。

剛開始孩子不願意讀,後來不認識的字,他們也能讀。

當天晚上母親沒有去裝飯,這孩子自動飢腸轆轆,裝起飯來,大口吃起來,小孩子在外面沒有吃過一碗飯了,這一次進到山裡吃了三碗還嫌不夠,這次不用父母夾菜準備好了。

這母親感動地說,孩子變化這麼大,我該怎麼感謝你。

我們說,孩子是教得好的,只是你沒有用好的方法。

她問,用什麼好的方法呢?

我們講,《朱子治家格言》說,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這句話講得太好了,是真正古往今來教孩子的學問啊!

孩子愚蠢起步晚不怕,怕就怕沒有接受聖賢教育。

孩子聰明機靈,不值得驕傲,因為如果沒接觸聖賢教育,很快他就會變得自私自利,庸碌無為。

所以說,幸福在於好的教育,而不在於眼前好的物質生活。

如果好的物質生活能帶來幸福,我們這個小康時代,就不會有那麼多病苦,破碎的家庭。

現在青少年犯罪率,以及年輕人離婚率拚命地往上增加,這可不是好現象。

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失教了啊!像犯人不孝子孫,都是丟失聖人教育帶來的惡果。

這母親聽了後說,我回去一定跟孩子學《弟子規》。

以前我們都不用父母太操心,現在怎麼孩子三五歲,十來八歲,就管不了教不了了呢?那大了還得了。

你看現在的小孩子,從小在比什麼,比衣服,比零食,比接送的汽車,比外物就會變為庸俗。

《弟子規》講,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比內修才能讓人進步。

《弟子規》上講,唯徳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勵。

大家想想,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攀比,崇尚炫耀,做這些長浮華的事情,這是在折他的福壽啊!

吃喝穿戴闊的東西,都是在折福壽,真的明眼的父母,絕對不會讓孩子這種惡習氣蔓延下去。

大家看,古今都有例子,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相很好看,家長就炫耀,就讓他做童星,童星很火,但大家想過沒有,星是什麼?流星一線而過,所以這些童星,到後來很多結果都很黯淡很苦。

古代就有一個《傷仲永》的故事,又有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說法。

所以人的衣食住行,相貌才智,通通不要往心裡去,不要拿出來炫耀,炫什麼就沒什麼,耀什麼就丟什麼。

唯有聖賢教育,才能夠轉化危機。

古籍上講,這些讀聖賢教育的人,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當你的孩子既愚又柔弱時怎麼辦呢?

不怕,讀聖賢經典。讀經是孩子學習聖賢教育的開始,也是從學習到成就的不二之路。

什麼是經書呢?

經久不變的智慧原理,是古聖先賢切身的精力經驗體會,是千百年來代代累積的智慧結晶。

所以經是社會人生家庭的真相,是經得住時空考驗檢驗的智慧。

那麼如何讀經呢?讀經有三個要點。

第一要慢。

第二聲音要洪亮。

第三吐字要清晰。

剛開始讀經的孩子、學生,沒有哪個能把這三點做好的。

慢慢把這三點做好了,效果就出來了。

有些父母很焦急說,怎麼讀經了,還沒見到利益?

我們一看,不是讀的時間不夠,就是讀的方法不行,時間不夠,沒有足夠的量變,引起不了質變。

方法錯誤了,跟經不相應。

讀經不是貪多貪快,現在很多家長急功近利,用賺錢的心態,要孩子把書當成錢來賺,希望孩子讀得快背得快。

結果通通都助長孩子浮躁攀比之心,很快孩子讀過了,不久沒溫習就全忘了,為什麼?沒有過心啊,太急功近利了。

就像水過鴨背,不留痕迹。

那怎麼讓孩子讀經能過心?秘訣就一個慢字。

慢工出細活,慢慢走,才能快。

這句話道理很深,我們去出坡幹活時,那些剛開始幹得很快的學生,最後都干不下去,既沒有得到充足的鍛煉,也體會不到勞動入定的樂趣。

而那些體質雖弱,幹活看起來慢吞吞的,卻干一個下午都不覺得累,而且越干越靈活,越干越精神。

連老阿婆都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想想,經書這高能量的智慧,怎麼是心急之人能夠品嘗得到的?

我們帶學生們一起去徒步穿越十公里山路時,大家都知道剛開始快的人,不是累得氣喘吁吁,就是累得最後走不下去。

好像跑馬拉松,剛開始跑得急跑得快的,最後一定是落後的。

經典就像沉澱的老酒美酒,歷久彌香,你要慢慢地品。

豬八戒吃人蔘果,那是沒有味道的,飯要細嚼慢咽才香,經典就像智慧老人給我們講故事,你如果心急性躁,就跟智慧的頻道不相應。

經典要細讀慢品,才能夠嘗到裡面的法喜法味。

用囫圇吞棗,急功近利的心讀經,就是入魔道。

讀經之時修性子很重要,我們兩個月期間,講這個讀經三要點,講了不下二十次,大家讀起經來,才逐漸將心態調伏,才不再焦急浮躁。

你想想,如果沒有用好方法,讀經時,你還是過去的性躁心粗,經典還是經典,裡面不能夠相互溝通感應,那麼讀書怎麼能變化氣質?

讀的時候,為什麼還要聲音洪亮呢?

這點很重要,《孟子》講,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怎麼樣讓自己胸腔充滿浩然正氣?而讀經就能夠得到。

怎麼得到?用洪亮的聲音去讀。

有些孩子從小怯懦膽小,父母都很擔憂。

其實不用擔憂,父母只要帶孩子用最洪亮的聲音,長期去熏讀經典。孩子很快由內向轉為外向,由鬱悶轉為開朗,本來上課害羞腳發抖的,這些不良的習氣,都會慢慢消減。

還有些孩子老是生病,讀經也有幫助,你看那個孩子經常食積,不愛吃東西的,一到山裡來,教他響亮讀經法,還沒讀完就喊肚子餓了。

現在的小孩子,很多是飲食過度,零食泛濫,結果身體多餘的能量,燃燒消耗不了,他就去干不正當的事,玩遊戲,看動畫片。

如果你能夠把能量引導做正當的事來,那就有好的果報。

而教孩子讀經,聲音洪亮,是最正當燃燒身體積滯,轉化為正能量智慧的方式。

一個懂得消積的醫生,不見得有多高明,一個懂得將積滯,多餘脂肪,尿酸膽固醇通通煉化,轉為智慧的人,那才是高手。

大家都有明顯體會,早上起來,由於晚上吃過飽了,都不想吃早餐,沒胃口,甚至口苦口乾,結果早餐沒怎麼吃,還沒到中午肚子又喊餓,這樣飲食三餐規律,嚴重破壞,身體健康就沒有保障。

《黃帝內經》講飲食有節,這樣才有健康。

身體是規律養出來的,破壞規律,就是在破快身體,身體有生物鐘,要按時的吃睡。

可很多人說,我早上不餓怎麼吃啊?這個辦法太好解決了。

第一晚上不要吃撐吃飽。

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早上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平民,晚上吃得像乞丐。

因為晚上消化力是最不足的,吃多了就容易生病,所以晚上吃素最好,少油少鹽七分飽,健健康康活到老。

這樣做了後,然後早上起來,用響亮讀經法,讀十五分鐘到半小時聖賢經典。

我們發現,還沒讀完,學生們肚子就像打雷一樣響了。

大家臉紅了都不好意思,肚子也不甘示弱,咕嚕嚕的要跟你嘴巴比啊!

大家想想,人飢餓是不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啊!

會飢餓的人,又不吃撐吃飽,身體就會很好。

那些不會飢餓的人,才值得擔憂。

所以養生有個秘訣,讓自己常餓又常不吃飽,六七分剛剛好。

大家都很奇怪地問,以前早上從來沒有那麼如狼似虎地餓,都沒有那麼強大的食慾,怎麼一做完早課食慾就那麼好,吃嘛嘛香?

我們笑笑說,這響亮讀經法,把你身體多餘的脂肪積滯通通燃燒掉了,你自然餓得舒服,餓得輕鬆。

原來讀經也能夠養生,也能夠醫病,也能帶來健康。

第三點是讀經吐字要清晰,吐字清晰有什麼好處?

它是在修一個人的定力,智慧是從定力中來的,定力是從戒中來的,由戒得定,由定生慧,此為修學得智慧不二法門。

而讀經就是戒定慧,一次性完成。

讀經時一字不錯,就是在修戒。

讀經時,一心不亂,吐字清晰,就是在修定。

讀的經典本身是智慧的結晶,長期熏陶在智慧之中,就容易得智慧。

所以吐字清晰,做到一字不錯很重要。

人做到這點,就能思維清晰,邏輯明了。

任何事情,都需要定力,沒有定力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就連拿一杯水,你也會碰到。

我們常講,願往大處發,事往小處修。

願往大處發的好處是什麼?讓我們有大胸懷。

事往小處修的好處是什麼?讓我們有大定力。

你想想,小處細處你都不讓它出亂,真正做起大事來,就容易成就,這叫細節決定成敗。

要把細節做好的前提是培養個人的定力。

所以古籍上講,驚天大事業都從小處細處做得。

即《道德經》曰,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細微之處才見真功夫,所以我們為何吐字清晰,不能有半點含糊,這樣你做人就不會含含糊糊,沒有原則。

現在很多人做起事來一塌糊塗,一聽他說話就知道了,沒有邏輯,吐字不清晰,所以老是上不去。

孩子大的時候成就,一定要靠小時候言行舉止,訓練培養,讀經就是在練言語。

孔夫子的孔門四課就是,德、言、政、文。

道德,言語,政治,文學。

大家看,道德言語是放在前面啊!言語如果沒修得好,一個人一輩子都會哀嘆命運不好。

所以古代的聖賢都把講話當成大學問來看,而要學會講好話,首先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從小讀好經,經典就是世間最好的話。

世間好語書說盡,你如果再用這如理如法的讀經三要點去熏修,很快就能夠嘗到經典的味道,獲得智慧。


推薦閱讀:

寶得適安全座椅不合格?
好吃不胖還易做,這樣的下午茶難以抗拒~
吸毒男子把鎖頭從尿道塞進膀胱是怎麼回事?
失眠多夢:成年人失眠多夢的三個主要原因
健康自測:你的用藥方式有害嗎

TAG:健康 | 孩子 | 家庭 | 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