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享——反彈效應

反彈效應也叫後抑制反彈效應,是一種心理效應。有時會覺得思維與我們自身好像不是一個整體的。明明想睡覺,但思維卻清醒著,不停地回憶童年的往情。對這種無論是相對輕微或者致命嚴重的心理角力,人們的典型反應是努力去忘記,將它推回我們思想的「背面」,或者將其代表的主題改頭換面。在過去二十年的心理學研究發現,違背我們直覺應該做的事情這種方式不僅是錯誤的做法,而且會使得事情變得更糟糕。?丹尼爾·文格納和同事是這個領域裡最早開始的研究,探尋了思維抑制的影響。他們最開始要求實驗對象嘗試著在第一個5分鐘的時間裡中不要想像一隻白色的熊,而在下一個五分鐘,要求實驗對象們想像一隻白色的熊。在整個實驗中,要求實驗對象用語言刻畫他們腦海中想像的東西,當想到一隻白熊的時候就按鈴報告。那些經過指導的操縱努力想要抑制他們思維的實驗對象的按鈴次數是那些沒有接受指導語的控制組的實驗對象們的兩倍,這一現象表明了努力壓抑思維的這種行為導致了思維更為強烈地「報復」。這種效應在此後經過通過不同類型的實驗反覆證明,而且結果相對穩定。這種相同的效應甚至在人們並沒有被直接要求抑制某種思維,而只是以某種微妙的形式進行操縱時操也發現存在。這種效應被稱為「後抑制反彈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的很多方面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受到這些關於思維抑制的矛盾效應的研究發現的激勵,心理學家們在各

反彈效應 種背景中之下揭示了這種反彈效應。下面是的一些例子:物質渴望:對於那些正在節食或者戒煙的人來說,思維抑制可能適得其反。一項研究發現對吸煙者來說,那些試圖壓抑吸煙願望的人對於煙的渴望比那些沒有壓抑企圖的人要更強烈。因此轉移注意力是一種更好地方式。煩擾的記憶:正如試圖不去想像食物或者煙草一樣,當記憶被可以壓抑時,它們會一種更強勢的方式回歸。但似乎只有記憶的某些方面被加強了,壓抑有時會干擾事件回憶的順序。抑鬱:抑鬱不言自明本身就是一種負面思維,在這種思考中幾乎所有事情都只看到最差的一面。簡單地試圖壓抑這些思維可能會使得抑鬱更加強烈,導致加倍的心理沮喪。因此一些心理學家建議一種基於接受性模型的治療方式。在一些例子中,研究探索人們想要壓抑創傷性的事故的記憶,考察了他們的偏見,身體痛苦和困擾。在很多研究中都出現一種熟悉的模式:企圖逃避疼痛,創傷和困擾都導致這些癥狀以更負面的方式回歸。
推薦閱讀:

追女孩子多久可以表白?肢體表白比語言表白更容易成功
《你好,瘋子》是七個人的落難還是一個人的孤單?荒誕反轉劇有人看嗎?
怎樣解開系鈴人也無能為力的心結?
他用10年專攻心理學,找到了培養孩子自控力最棒的遊戲

TAG:心理學 | 心理 | 分享 | 學分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