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談對仗中的合掌問題

談談對仗中的合掌問題定型於初唐的律詩謂之曰:近體詩,便於與古律、古絕句相區別。近體詩在平仄的粘對、韻押平聲以及五律七律中間兩聯對仗方面均有嚴格要求。一千多年來,歷代詩人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近體詩,成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時至今日,近體詩的寫作者依然不少,掀起了自「五四」以降所罕見的創作高潮。然而,不少作品在對仗時卻常常出現「合掌」問題,影響了詩意表達和詩藝的提高。(一)近體詩對仗的基本要求近體詩(以下簡稱「律詩」)的第一二兩句為「首聯」,第三四兩句叫「頷聯」,第五六兩句稱「頸聯」,第七八兩句即「尾聯」。對仗(對偶)一般用在頷聯和頸聯。而一聯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對仗的基本要求是: 詞性相對,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介詞對介詞等; 結構相應,具有相同的語法或句型結構,即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等; 節奏相同,出句對句間停頓的地方一致; 平仄相諧,即一句中平仄相間,出句對句平仄相對,上下聯平仄相粘; 忌諱合掌,即出句、對句的意義基本或大部相同,彷彿人的兩個手掌。合掌又分為個別詞合掌,部分合掌,大部分合掌,此乃對仗中的大忌。 (二)古今合掌一瞥也許是漢賦大量運用對偶乃至排比句文風的影響,漢魏六朝的五言詩使用對偶句摹寫自然、反覆詠嘆抒發感情也成為一種時尚。以後世的眼光看,其間合掌的問題較為普遍。宋朝的蔡啟在《蔡寬夫詩話》中批評:「晉、宋間詩人造語雖秀拔,然大抵上下句多出一意。如『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之類,非不工矣,終不免此病。至唐初餘風猶未殄,陶冶至杜子美,始凈盡矣。」事實的確如此,譬如南北朝大家庾信在著名的《擬詠懷詩》之十、十一、和二十四中就有「遙看塞北雲,懸想關山雪。」「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昏昏如坐霧,漫漫若行海。」「上下句多出一意」的問題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七律中也仍未絕跡。試看《登金陵鳳凰台》的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就筆者所見,現代律詩、楹聯中「上下句多出一意」的合掌問題則更是屢見不鮮,比如:「老乾虯盤穹萬象,高枝天接歷千年」、「丹楓樹樹霜林艷,彩菊叢叢野徑香」、「捧讀毛詩神不倦,追隨臧老勁方遒」、「探幽石林驚仙境,攬勝西山躍龍門」、「腔圓字正聲情美,爾雅溫文韻味長」、「詩人心愿鳳凰鳥,志士頭顱革命軍」、「紅雨杏桃三五樹,春風楊柳萬千條」、「海盟山誓如流水,情深厚誼似雲煙」、「斗轉星移悲切切,境遷時過恨綿綿」〔《嘉陵詩詞》(3) 9位詩人句〕;「有錢到處能關火,無祿終身不吃香」、「嫣紅奼紫原高潔,百態千姿總大方」(《竹下居詩抄》);「碧血千秋在,英名萬世存」、「喜同松叟為三友,笑與梅翁結個緣」(《鴻影集》);「 杜鵑啼血撼枯樹,喜鵲踏歌搖斷枝」(《悠然網站》感時06·2·28·);「飛燕身輕還化土,玉環恩重也如煙」《煙雨紅塵文學頻道》;「風靜蜻蜓立,波清蝌蚪旋」、「心羨鴛鴦侶,願為蛺蝶仙」(《天放齋吟草》)。「三江美味鍋中泛,四海奇珍碟里陳」、「勝友常臨修食譜,高朋雅會燙餚經」(《重慶火鍋楹聯選》);「炎帝子孫,同根同種;中華兒女,共辱共榮」、「文壇悲悼老聯手,詩苑痛哀同藝人」(《秀山楹聯》乙酉集);「人民康樂呼盛世,社稷富強歡太平」、「楹聯可納天下事,語句能書世間情」(《鳳江之聲》第13集);「文苑群芳鬥豔,聯林百鳥爭鳴」、「千磨鐵杵如針細,百鍊鋼成繞指柔」《中國楹聯二十年作品精選》。不勝枚舉!甚至在被郭沫若譽為詩詞泰斗的毛澤東先生筆下也仍有此弊,比如:「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冬雲》)、「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長征》)、「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吊羅榮恆同志》)。如果說魏晉詩人緣於時代局限、「造語秀拔」的合掌還可以原諒的話,現代詩人明知是病就該儘力避免。何況他們當時還享有視表達需要句數可長可短的特權,如庾信的前述三首詩分別為十句、十二句和八句。唐代律詩定型為八句,詩藝注重以一當十、縮龍成寸,在短56個字或40個字(五律)中儘可能的表現無限。,前人有所謂「五言(律詩)如四十個賢人,著一個屠酤不得」的說法。部分合掌尤其是大部合掌,豈不是極大的奢侈浪費。對此,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若斯重出,即對句之駢枝也。」 (三)避免合掌之淺見合掌,尤其是部分及大部分合掌,是詩聖杜甫以後律詩創作中的大忌。相對於自毀八分之一的空間、且累贅。那麼,如何避免呢?筆者認為,首先要高度重視合掌的有害性,不要只注意字面而忽視意義的審視,在構思階段盡量避免合掌問題。力爭從源頭上、從創作的初始階段加以解決。其次,在修改時先從大處著眼,先是看意的表達如何,再檢查句子,看有無合掌問題,最後才是鍊字。應在檢查階段將創作時漏網的合掌之魚消滅掉。第三,多讀杜甫、李商隱等律詩大家的作品,逐步建立起高標準的參照系,有助於從潛意識和不自覺中清除合掌的地盤。最後,注重技巧的學習,提高駕馭語言文字的功夫。一是確立能用反對的地方不用正對,反對一般不會合掌。二是盡量避免同義詞的使用,實踐證明,「同義詞似工實拙」!與合掌的形成關係極大。如前所舉的「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一聯中,雖有「有、無」一組反義詞,但同時存在「英雄、豪傑」、「虎豹、熊羆」兩組同義詞,則合掌就難免了。三是注意頷聯、頸聯的各有側重,若前者主寫景,則後者重抒情。據筆者的實踐,兩聯側重點明確以後,對於避免合掌大有裨益。四是盡量拉開出句和對句的時空、種類等的距離。如,對句著眼空間,出句則著眼時間(「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對句和出句的一靜一動、一山一水、一明一暗、一天一地、一中一外、一今一古、一文一武、一植物一動物等等。五是在一句中儘可能選用不相類的事物,以動詞撮合,使「不類為類」(《談藝錄》)。六是想像力的培養,正面避不開,則採取迂迴戰術。同時儲備更多的辭彙待用。 (四)一首小詩的修改最近,筆者為一方《杞人無事憂天傾》的奇石配了一首五律,初稿為: 昂頭千百載,天意卻無常!夏里砸冰雹,雨中噴日光。 流星墜底屋?閃電毀何方?七步悲詩短,通宵白髮長。很明顯,頷聯、頸聯和尾聯均存在上下句多出一意的合掌問題,因而,六句就只相當於三句。而結尾一句系《千字文》的作者(曾是皇帝的好友),被責令一晚上用一千個不同的字寫一篇文章,否則殺頭。文章雖成,一夜鬚髮盡白。此典與曹植(陳王)七步作詩的背景如出一轍。幾經斟酌,後來選擇了嚴光躲避漢光武帝劉秀不願為官而垂釣富春江的故事,與曹植一事配成一聯。最後調整為: 昂頭幾百載?天意卻無常!盛夏傾冰雹,流星炸海洋。 陳王七步短,嚴氏一竿長。莫道輕塵土,天災日夜防。定稿的頷聯反映自然界天氣變化不測和突如其來的災禍,頸聯則表現人世間的主宰者喜怒哀樂的無常變化,所謂「伴君如伴虎」。看起來合掌問題基本消解了,而詩的內涵也得以擴大
推薦閱讀:

製作詢問筆錄最容易遺漏的幾個常見問題
男女問題(暴強)
感情總出「問題」的生肖人
沒搞清楚這7個問題,不要輕易開店!
科學問題

TAG: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