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如何幫助自己和來訪者建立支持系統?| 心理諮詢研習社

心理諮詢師如何幫助自己和來訪者建立支持系統?| 心理諮詢研習社

來自專欄心理諮詢研習社

不論是諮詢師還是來訪者,都不是孤立無援的個體,而是活在系統之中的人。那麼作為諮詢師,應該如何利用好社會資源,幫助來訪者找到屬於TA的支持系統,同時也為自己的諮詢工作尋求到強有力的支持呢?心理諮詢研習社邀請到了梁鴻儒老師與我們分享他對心理諮詢師支持系統的相關思考和經驗。

心理諮詢研習社第五講

主講人│梁鴻儒 @梁鴻儒

簡單心理認證合作諮詢師

中山大學理學學士 應用心理學方向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 婚姻家庭治療方向

自2010年開始從事家庭治療工作

長期接受美國婚姻家庭治療協會認可導師督導

本期概覽:

一、在諮詢初期評估來訪者的社會支持系統

二、以發展的視角與來訪者共同建構支持系統

三、諮詢師自身的支持系統和跨專業合作

什麼是系統

大家不難發現,在提綱裡面提到最多的一個詞語就是系統。當我在心理諮詢的框架裡面提及到系統的時候,我所說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我們可以看看下方的兩張示意圖,來進行了解。

在系統中的個人

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所有人都是生活在與別人的關係裡面的,你有可能現在還在家裡跟你的家長一起生活,你可能跟你的伴侶一起生活,也有可能你是在外面跟你的室友、朋友,或者是跟你的工友一起居住在某個地方。

那身邊的這些所有的東西,我們都會跟它去產生一個互動。這個互動,不能單純地去把它描述成那個環境對個人的影響,還是說那個人對那個環境的影響,往往是一個「你中有他,他中有你」的這麼一個狀態。就在我們去看待一個人的過程當中,這個人跟環境之間的關係,並不能單純地去描述成到底是人影響環境,還是環境影響人。

所以我們去看待這件事情的時候,甚至會去重新思考,我們所謂的「個人」的定義到底是怎麼樣的。因為我們肯定會受到環境的影響,那我們的來訪者他的處境,他現在所表現出來的那個困難挑戰,很多時候都是內和外兩方面的一個變化。

例1:來到新城市的年輕人

比如,我們可能會看到有些年輕人,他去到新的城市工作,沒有什麼朋友,對這個城市的環境也不是很熟悉,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被欺負。發生這個變化之後,那他在新城市之中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會表現出一個狀態,所以當我們去談論他的這個困難的時候,我們是不能忽略掉這些外在變化的。

那他在原來的系統裡面,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他去到外面的系統的時候,他可能就會受到挑戰和改變的影響了。而我們周圍的系統,也存在著非常多的一些沒有被發現的資源,需要我們去加以利用。

例2: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行為問題

另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一個像家庭這樣的「小系統」裡面,我們現在都鼓勵家庭教育最好是父母一起進行,但是經常在臨床上面看到一些案例,可能是父母其中一方參與得比較多,而另一方則參與得比較少。然後這個小朋友的一個癥狀,他行為的問題,情緒的問題就被維持下來了。

那其實這個時候可能並不是說我們諮詢師要去解決那個小朋友的問題,而是要換一個視角,看這個家庭裡面的配置資源有沒有很好地被利用起來。

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去談論怎麼去面對個案的時候,都很少說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一個終極的目標就是我們需要給他帶來一個改變,那這個改變可能是發生在個人的內在的,他面對他自己衝突的方式的一種改變。還有一種改變的可能性,它是發生在一個外在的個體,他跟周圍的環境、其他的成員之間的關係。

我們經常講在臨床的工作當中,不是說我們直接去解決什麼問題,而是為這個來訪者以及他的周圍、家庭關係帶來一個改變。這個改變很有可能是發生在他內在的就是他自己處理內在衝突的一個方式、看法、視角有所變化,那也有可能是發生在他跟周圍這個環境的相處和互動的過程當中。

這個內在和外在的變化,有可能推進這個個案的發展,而且有一些涉及的因素相對比較多的個案,會讓我們不得不去考慮一些周圍環境的協助和影響。其實我們作為一個專業的援助者,就好像來訪者社會支持系統里的一部分專業資源一樣,也是這個環境中很重要的一員。

我相信在大家這些年以來的一些實際工作的情況裡面,你們都會遇到一個很常見的情況,就是如果來訪者對心理諮詢是不太理解的時候,就會對我們的工作有一個不恰當的期待。這種不恰當的期待是因為,我們作為一個專業資源卻並沒有真真正正地進入到那些需要被幫助的人的社會支持系統裡面。

就好像我在八年前去實習的時候,大概是在我的在研究生階段的第二個時期,在一個小學裡面。那時候在廣州才剛剛開始有社工,進入到學校裡面的其實也就是一兩家,然後學校裡面配諮詢師那也是很少見的一件事。我那時候到一個社工機構去實習,然後我就被派到一個學校裡面去當那個駐校的心理諮詢師。

其實當時那裡的校長、教導主任、班主任都不知道心理諮詢師可以幹什麼。然後我記得有一次,有個老師他拎著一個學生過來跟我說:

梁老師啊這個學生他偷了同學的筆他不承認,快點幫我用心理學的方法問問他到底有沒有干這件事情。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當我們所在的一個環境,它並不了解我們能做什麼的時候,那就意味著我們並沒有真真正正地進入到這個系統裡面去發揮作用。那我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後,我覺得我的工作第一個並不是說去做什麼個案,因為根本它就沒有個案可做,而是要去跟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甚至家長去進行溝通:他們在什麼時候可以去找我,然後我能夠提供一些怎樣的幫助?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在嘗試跟公眾建立一個關係,把我們的專業知識資源納入到他們在求助時會考慮的一個範疇裡面。

其實簡單心理這個平台也正在向整個社會在做這件事情。所以就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這些資源都是在社會裡面的,只是有些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去找到它進行利用。

我覺得最近幾年我們國家在這些社會復康,社會工作,以及特殊教育等一些方向,有了很多新的變化,我們作為一個助人者也是需要進入到社區裡面,尋找可以給我們的來訪者去利用的,能夠幫他們更好地面對他們眼前的困境和挑戰的資源,同時我們進入這個系統也成為其中的一個資源,這就涉及到系統的概念了。


一、在諮詢初期評估來訪者的社會支持系統

那我們來看我要分享的第一部分的內容,就是說在諮詢的初期,評估來訪的社會支持系統是怎麼進行的。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我們要在對話的過程中,在傾聽來訪描述他的那個困難的同時,我們還要引導來訪者描述他跟他周圍環境的關係。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去描述自己的困難的時候,其實都會採取某種特定的角度,可能來訪他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面。

當然來訪者的體驗和看到的東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也需要去幫助他嘗試去看看有沒有受到周圍環境的一些因素的影響,或者是有沒有一些他自己想不到的可以改善ta的狀況的資源或可以獲得的幫助。

上面這個PPT裡面的列表就是我在諮詢前期去進行評估的時候,比較常問到的一些問題,我會逐一跟大家講述一下每個背後的含義。

1.所在的城市、區域(就近原則)

得知來訪者所在的城市和區域,就意味著你大概能知道這個城市大體的社會資源的發展狀況。

例如相對來說發展的比較好的北上廣深、杭州、南京,還有像四川的成都、武漢這樣的城市,這幾個城市,它的一些心理諮詢資源就相對是比較豐富的。還有就是說像社工還有一些社會福利機構,可以通過一些官方渠道查詢到他們的一些資料,相較於其他城市會比較好找。

那是不是說資源行業沒有那麼發達的地方就沒有社會資源了呢?恰恰相反。因為在人口流動性比較低的城市和地區,相對來說,它原本的社會支持系統是通過一種比較自然的方式形成的。

例如早些年,我們老一輩的父母,就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可能是在村裡面跟自己的一些鄰居的關係是非常好的;那也有可能是在國企,在一些機構裡面,他們跟領導跟同事的關係都是非常好的。

我相信各位肯定有些父母或者是祖輩是在廠里的大院里一起生活的。還有就是那個企業裡面的一些公會,然後這些居委會主任他們都相對來說跟周圍的人是比較熟悉的,所以他們提供支持的速度反而會比城市裡的社會支持機構、組織更快,而且他們管得可能會比較寬,那其實這些都是資源,只是有些時候我們不太明白他們的工作方式,導致我們沒有很好地去加以利用。

但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不同來訪者的所在區域意味著你去尋找資源的方向可能是不太一樣的。因為我自己本身比較熟悉的廣州、深圳和香港,大部分的社會幫助的資源都能夠在網上進行搜索,那可能其他城市就需要大家分別去找一找了。

2.居住情況

來訪者是與家人同住,和伴侶同住,還是自己獨居,跟別人合租,或者住在公司宿舍?那其實相對來說如果在一些危機的概念裡面,與家人同住和與伴侶同住,就是有自己的家庭的話,那其實是相對是比較安全的,因為多多少少你都會知道他的家人肯定會多少留意到他的變化。那在這種時候,就要考慮來訪者填寫的危機聯繫人是不是在他身邊,這個人是不是可以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聯繫到。

但是如果他是自己獨居、合租或是在公司宿舍跟其他公司同事一起住的話,那我們就要多問一句了,他跟他周圍的人的關係怎麼樣?熟不熟悉?他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會不會找他去商量或者是聊天談話?

3.工作情況

還有工作情況,來訪者的工作的類型也會影響他的身心狀況,他是不是容易跟別人發生聯繫,容易被人看到?因為有些就值夜班的一些保安,在停車場工作,那就可能很少可以被看到,那這種時候他如果特別難受,特別難過的時候,他可以怎麼辦?這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

4.朋輩交往

還有就是在朋輩的交往當中,來訪者有沒有參加一些團體?例如他們有一些共同的信仰,他們信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等,這些都是他們的資源。或者他們是基於一個興趣聚到一起,例如搞無人機的,搞攝影的,跳街舞的,然後唱hip-hop的等。

因為很多時候來訪者可能沒有辦法從自己原來的原生家庭、學校等這些朋輩當中收穫到支持,但是相反,如果他在社會當中那些團體中有支持,比如他裡面有些很好的朋友,有一些他很喜歡的老師,或者在外面有一些能聊得來的人,其實在有需要的時候,在這些關係裡面的體驗都是可以用於協助來訪者去成長和改變的。

5.家庭關係

他跟他的核心家庭關係怎麼樣?是老死不相往來了,還是連得很緊密呢?談話聊天多不多,有沒有一種很安全地被接納的感覺?還是說,他可能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的關係不是很好,反而跟他的姑姑,嬸嬸、叔叔、侄子、外甥等等關係比較好的話,其實這些都可以成為他的一個支撐的。

6.所在社區的資源

所在的一個擴展的社區裡面,他的一些社會服務機構的資源,醫療衛生機構,危機干預機構等等的這些機構,首先是有沒有?第二就是如果我們發現來訪他可能有這方面需要的時候,他是不是能夠去找尋這些機構的幫忙。首先他自己要明白去哪裡找,怎麼找,什麼時候去。

有些時候可能不是所有的來訪他都知道,有些可能是因為他的這個身體或者是心理上的一些障礙,然後他沒有辦法發揮正常的功能。也有可能就是他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他不熟悉這方面的一些資源。當我們跟他去談論的時候,他會思考並且有意識地收集這些信息,在他需要支持的時候,他自己就會想到可以從這些地方尋求到幫助了。

7.經濟狀況,身體健康狀況等

來訪者的經濟狀況,包括收入、欠債還有積蓄也會影響到他的生活計劃,還有身體健康狀況也是有相應影響的。那麼當他在經濟或者身體這些方面遇到困難的時候,有沒有人能提供幫忙,他有沒有互相支持的一些團體和群體,這些都是可以去考慮和去問的。

8.「有困難的時候,你可以找到什麼人和機構幫助你?」

其實有個非常簡單的思路,就是說當這個來訪者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可以找到些什麼人或機構去幫忙,這是我們需要去問的一個問題。

那如果他說完全沒有,一點都想不起來,或者是他不願意的話,可能在我們跳進去跟他去談論他的那個困難的過程當中,就首先要注意到這一點,需要先開始看看怎麼給他搭一個比較穩固的框架,去面對在諮詢的過程當中的一些困難。

那其實這個提綱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這個諮詢風格,去嘗試,去做一個問題列表。就是說有哪些問題你覺得是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人群,比如你針對一個中學生,你針對一個中年的男性,你針對一個中年的女性,你針對一個高學歷的年輕人,針對一個可能在打工的年輕人,怎麼去問,可能會比較貼合他的情況,可以提前做一些準備。

當然,你準備了這些充足的問題的時候,在諮詢的過程當中,你就可以帶著這個思路,在當他提及到相關的內容的時候,去嘗試進行提問。


二、以發展的視角與來訪者共同建構支持系統

1.1 根據來訪者的訴求,諮詢師覺得TA/TA們需要什麼支持?確定最基本的底線。

1.2 以滿足底線為目標,與來訪者共同商議需要的資源,處理對應的關係和問題。

當我們對於來訪者他所在的支持系統有了一定的了解後,了解到他有和沒有哪些資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跟他嘗試去談論。根據來訪者的訴求,諮詢師你自己首先要去思考,覺得他或是他們是需要一些怎樣的支持,那這些支持在他現在所能夠獲得的資源當中是有還是沒有,我們要確定一個最基本的能夠保證他們安全和有利於這個個案去發展的底線,自己心裏面要先有這個數。

然後我們就帶著這個最基礎的標準,去跟我們的來訪者去探討,到底哪一些資源他自己去找的時候,是相對比較舒服,而且是對於他來說幫助起來是比較有效的。

在這件事情當中,我們要帶著一個評估的態度,一方面是評估到底有沒有這個東西,第二個方面是評估我們的來訪,他在去運用這些資源的過程當中,他的狀態,他怎麼處理跟這些資源的關係。如果在一些非常必要去處理的關係當中,他感覺到非常困難,那我們可以先就這個議題去探討。

如果你自己判斷這個來訪者他是有自殺風險和危機的,那你就必須去跟他商量,在這種時候我們要怎麼去做。簽訂協議是其中一個手段,但是這個手段只是能夠避免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去承擔責任。但是更重要的是,當他真的有這種困難的時候,他可以去找誰,怎麼去幫忙。

例1:單親家庭的子女教育

比如有些單親家庭,他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是遇到困難的,具體可能表現在爸爸媽媽面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的時候,感到非常束手無策,會情緒爆發,甚至會打小孩。

這種狀況如果發生在單親家庭裡面,我們肯定首先就要去想到這個媽媽,或者是這個爸爸,他現在一個人去照顧一個孩子,是不是能夠應付得過來?如果應付不過來的時候他是不是需要幫手?那他這個幫手到底來自於什麼地方?是與原來他的那個伴侶去合作,還是說找他自己的父母幫忙,還是說有個新的伴侶可以幫忙,又或是他有一些朋友,有些團體可以幫忙,還是說他是可以找一些機構去幫忙的?

所有這些情況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因為有可能這個單親的家長,他的父母不在身邊,或者是父母已經不在了,又或是父母在需要去照顧其他一些孩子的時候,他不一定能夠過來幫忙,又或是我們的來訪他不好意思,或是跟自己原來的父母關係不太好的時候,那他可以在哪些方面去尋求幫助。

我們並不是說一定要他去找誰,但是最起碼這件事情是要提起他的注意,我們要評估到底這個缺乏幫忙,缺乏資源去管這個小孩,對小孩的這個行為問題是有多大的影響的,如果有了這些資源,能不能給他更好的一些幫助。這需要我們牢記。

例2:青少年及成年早期離家困難

又例如說一個青少年或是早期成年人,他離開家庭很困難,那他會經常待在家裡,打遊戲或者上網。如果我們從一個發展的角度去看的話,當然他要處理跟他父母的分離,以及他自己的能力問題,同時他也需要通過跟外界去建立聯繫,從而獲得一個相應的反饋和評價,讓他明白自己在這個社會上能夠找到一些立足的地方。

那當然他是有困難的,但是在這個困難的過程當中有沒有哪一些關係對於他來說是相對比較可靠的,而不僅僅是依賴於原生家庭對他的影響?他有沒有一些比較好的朋友,有比較多的溝通和交往,帶他去看一下不同的活動和地方的?

因為我們知道,即使你一天到晚呆在家裡打遊戲,在網上也有可能有一些一起打遊戲的,那他跟這些一起打遊戲的朋友,他們是怎麼相處和合作的。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你也能夠去尋找他自身的價值,看到他探索自己能力的舉動。

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能不能發掘到更多的資源,或是發掘到大房子里他自身的一些能力,讓他更好地為下一步走出家門做準備。另外,也可以考慮有沒有一些可以申請的經濟支持計劃?有沒有一些原來的工作關係能夠給他帶來一些新的工作機會?

例3:重大或長期身心疾病

還有例如有一些家庭的成員,或者直接就是來訪者本身,是有重大或是長期的身心疾病的。那在這樣的一種狀況下,

  • 他有沒有相應的一些危機干預的資源?
  • 有沒有熱線、機構,或者他所在的社區裡面有沒有什麼警察或者街道可以幫忙或提供日常的照料?
  • 他的家人是不是能夠應付的來?
  • 如果應付不來,然後又影響工作上班,在另外一方面影響到他家庭收入的話,是不是可以有些什麼志願團體或者是機構可以幫一把手?

我自己曾經也有過一些個案,就比如說有個小朋友的爸爸因為工傷不能去工作,那在這個過程當中小朋友有一些行為問題。但是他們可能連來諮詢都沒有辦法,因為沒有人去照顧爸爸,那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先幫忙的。

還有就是我最近參加了一個援助醫院裡面的植物人的項目,也就是意識障礙患者的個案,這裡面有一個喘息計劃,就是通過志願者替那些家人的班,能夠讓他們放心地在家休息一段時間,或者讓他們自己能夠在外面玩一玩,去放鬆一下身心,在下一個階段重新投入到對意識障礙患者的照顧當中。

其實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幫助,可以減少他們的壓力,他們來求助也好,去玩也好,去鍛煉也好,去休息也好,其實都是為這個系統去增加一些活力和資源。

例4:權益侵犯

還有另外一個類型的case,他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權益侵犯,例如是不是涉及到家庭暴力,是不是在公司裡面有欠薪,或者是有性侵犯的這樣一種狀況存在。那這個時候我們除了一般來說在處理有法律糾紛的case的時候,我們都會建議先去尋找法律相關的援助,要讓他的損失,或是他的人格尊嚴、人身權利得到保障之後,我們再去考慮後續的心理上面的干預。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來尋求心理諮詢幫助的時候,我們如果沒有辦法解除她這種身體的、生命的威脅,我們是很難把這個個案推進到下一步的。

而且如果她個人的人格尊嚴都不被尊重的時候,就意味著當我們要去討論到讓她為自己去發聲,為自己去成長,去努力和爭取的時候,很有可能是缺乏支撐的。但如果她的權益是受到了法律和公共暴力機關(警察)的保護的時候,她就可以有空間去為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孩子留有更多思考的餘地,不用一見到就擔驚受怕了。

2.1 諮詢師自己要熟悉並了解自己及來訪者所在地區的可利用社會資源。

2.2 諮詢師要與相應的資源建立專業合作關係,增進相互了解,形成跨系統合作。

首先,諮詢師如果要為來訪提供這方面資源的建議,有些時候僅僅讓來訪者上網去找是不一定可行的,因為有時我們的來訪可能因為身心狀態的影響,他的行動能力是下降的。那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自己首先要去熟悉自己所在的區域,又或者是來訪所在的那個區域,有哪一些資源是可以利用的,就可以適當地去給他提供這樣的一些資源讓他去參考。

同樣,更重要的是,諮詢師在提供這些資源之前,首先要去確定這些資源它是可以利用的,然後它提供的一些服務是能夠對應我們的來訪的,而且能夠理解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一些事情是什麼。那這樣的一種聯繫,我們需要通過交流和溝通,然後建立一個專業的合作關係,增進互相的了解,才能形成這種合力。

就好像一個來訪,他在無依無靠的時候,可以通過我們其中的一個心理助人者作為一個入口,去了解到他所謂的環境有哪些是可以幫助到他的,就很順暢地在這個體系裡面能夠給他提供一些支持。

就好像我剛才舉的那個例子,我在實習的時候,我去的學校是有個諮詢師在的,但是當老師們不知道你在幹什麼的時候,他可能就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我要把學生帶過來,或者為什麼你要我去聯繫家長。我們都需要去通過我們的溝通,表達,互動,來讓對方明白我們的來訪可能需要什麼,我們可以怎麼去合作,這樣子的話,轉接的過程就會更加順暢。

例1:哪個精神科醫生比較願意合作,有人文關懷,易預約?

例如,有些來訪他需要精神科介入的時候,那你心裏面可能要有個備選的名單,就是哪個精神科醫生他是比較合作的,他比較去擅長去應對一些溝通能力可能不是很強,甚至在當時狀態比較糟糕的一些來訪者。因為有時候有些醫生以比較醫療的視角去看待人的時候,他的應對方式,對於一些來訪是不太適應的。

那如果有個醫生他自己學過心理諮詢,他認識你,知道你轉介過來的來訪可能有些什麼情況,你可以先跟他打聲招呼的話,那這樣子就更容易去讓我們適當地找到幫助。

有些時候這些醫生不一定是名氣很大的,因為名醫、大醫生經常約不到,那我們要找的可能是老中青三代的醫生都要有一些備選的方案,這樣讓我們的來訪去找的時候還是可以選擇的,而不是說這個醫生約滿那就沒有辦法了。比如我們廣東省精衛中心的尹平主任是非常有名的一個精神科醫生,他人非常好,那就變的幾乎全廣東人都跑去找他看病,然後經常就要排很久也排不到。

所以我們要有很多備選,有一些不是那麼大的醫院裡面也有可能有很好的醫生,我們也要去了解去收集,去跟那些醫生溝通、接觸和交流,才能夠知道他們就對於接待這些來訪者有沒有什麼心得、想法,可不可以尋求合作。

例2:哪個社工機構和哪個社工擅長做什麼工作,服務對象以及服務範圍?

還有就是社工機構的阿姨,因為現在我們國內也有些地方的一些社工機構開始發展起來了,但是發展的狀況是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點。

例如廣州,最主要是以一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形式去開展,就說在每個街道裡面都有建立綜合服務中心,那這樣子的話,就是你在固定地點能夠找到裡面的社工,他可能是管兒童青少年的,管老人/長者的,管家庭和夫妻關係的。那廣州現在也開始有精神復康的社工,也在街區裡面去鋪開,當然還會有一些特殊項目,有針對自閉症的小朋友的,針對服刑人員回歸的等等。

但例如在深圳,可能更多的是以一種專項機構的形式去開始。可能在不同的區域,他們嘗試著不同的專項。所以當這些資源有些時候並不能完完全全從一些官方的渠道獲得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親自去了解。有些什麼資源是可以用的,可以找些什麼人,可以怎麼去做,那你要去了解。最好的就是你在一線工作,和他們有一些溝通,讓他們知道有可能你會推薦來訪過去,去幹些什麼。

例3:哪個律師關注心理需求和關係需求?

還有,就是你要知道有哪個律師,他是有心理輔導的視角的,他可能會從男女平等,維持婚姻的和諧幸福等視角去工作,在離婚的過程當中,也會關注他的委託人的權益和他的親子關係等。那這樣你們就會有一個更好的合作。

例4:危機干預熱線的可用性和可以使用的條件

還有就是各種各樣的熱線,它有很多種不同的功能,但問題是你要足夠了解:它是怎樣去發揮作用的?什麼時候可以用?

例如有些地方的危機干預熱線,對來訪者的情況是有規定的,也就是打電話過來,來訪者在24小時之內有明確的自殺計劃的話,他們才管的。那如果在24小時之內,他沒有明確自殺計劃,但是他又有自殺的風險的話,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去找些什麼機構或找些什麼熱線呢?因此當出現這樣的空缺的時候,我們還需要繼續找資源去應對。

如何尋找資源?

首先大家可以去當地民政局的網站,去看看有些非盈利團體和機構的註冊信息,看看他們都是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的。拿到機構的聯繫方式之後,我們可以打電話過去問他們是做些什麼事情的,那這樣子我們就可以更多了解到他們的狀況。


三、諮詢師自身的支持系統和跨專業合作

1.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參照對來訪者的評估)

第一部分是諮詢師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其實是可以參照來訪者的評估的。我們也問問自己,我們自己所在的一些區域,我們跟周圍人的關係,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然後這個團體我們要提供足夠的支撐,哪裡是缺的,是需要去尋找的。但是我們作為一個諮詢師,也有一些我們特殊要關注的層面,就是諮詢師專業的支持系統。

2.諮詢師專業支持系統

1)個案督導及臨床督導

第一個肯定就是個案的督導和臨床的督導,這兩個是不可或缺的。那個案督導是什麼?個案督導,他可能更多的是針對你的那個個案,著眼於具體的情況去給你一些技術或是概念化具體操作的建議的。

那什麼是臨床督導呢?如果你是在某個機構裡面工作,機構中的臨床督導就可以更多地去看你整個的工作過程當中,有沒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注意,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以及增加工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這就是臨床督導,跟個案督導可能稍微有些區別。

其實現在我們的督導的資源可能不是很充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機構裡面,那有些時候就容易把兩個都混在一起了。

2)朋輩督導小組:相互支持、資源和知識共享

朋輩督導,就是一種互相支持的資源和知識的共享。因為有很多這些社會上面的知識資源,都不是很容易在一個官方的渠道,或者通過網上搜索就可以獲得的,那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作為同行之間發揮互相協助的精神。

當你覺得有哪個機構有哪個項目,是非常能夠幫到來訪者某一方面的需求的時候,你可以把這些資源共享出來,形成一個相對比較充足的資源庫。那我記得最近這一兩年,全國的很多社工機構都在做一些具體問題和資源,整理了地圖,然後大家就可以通過這些地圖去尋找相應的一些幫助。

那現在簡單心理好像也會提供我們這樣的一種幫助,就是我們問一些不同地區的諮詢師,問他們有沒有這樣的資源,我們在嘗試連接。那我們可能通過一兩個個案或詢問會收集到相關的信息,那也有可能從這些已經有的專業人士的聯繫當中去詢問他們,他們知不知道有什麼樣的一些項目是可以提供幫助的。

所以我們的信息收集其實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是要不斷去進行的,這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你開始去問,開始讓別人知道你有這樣的需求,開始知道他可以跟你去合作,那就漸漸地形成一個互動的狀態,這個網路也會越滾越大,你也可以從這個過程當中找到一些更合適、更準確、更有針對性的資源,從而把不同類型的資源提供給我們的來訪者。

3)個案顧問(Case Consultation):向某個領域更擅長的同行或其他專業人士請求協助

個案顧問是什麼意思?其實有那麼多不同的諮詢師,他們可能各自擅長不同的領域。那打個比方,我自己接受的培訓主要是系統家庭治療的培訓,那跟家庭相關的內容,例如離婚、家暴、小朋友的行為問題,還有夫妻的關係,夫妻的性關係,以及跟家庭相關的一些社會政策、社工資源,我可能是相對比較熟悉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有同行他們遇到一些相關個案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的話,就會來找我說:「梁老師,你覺得這個有什麼看法?」

反過來說,例如我有位師兄鄭永凱老師,他也在簡單心理上面執業,然後他是在特殊教育方面比較有經驗的,因為他自己過去的工作裡面涉及到非常多的一些智商很高的小孩,還有那個自閉症譜系診斷的小孩,還有一些聾啞的小孩、年輕人等那麼一種個案的經驗和相關知識。那我再遇到這些case的時候,我就會去向他去尋求consultation,就問他有沒有些什麼特殊的地方要注意的,或者是我在這個個案裡面有些事情我可能不太明白,可能要找到他談一談。

這個consultation的角色,並不是說要幫你去解決具體的問題或教你怎麼去做,而是給你提供一些更豐富的視角,讓你去得到一些新的資訊,或者是看不到東西,然後你可以重新去思考。

4)個案會談:針對某個多機構參與的個案,進行跨機構的溝通,協商輔導方案

個案會談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有些時候如果我們在做諮詢的過程當中,會發現同樣一個個案它涉及到比較多不同的機構,那我們是可以去考慮嘗試跟這些機構進行一個個案面談,但是前提是有這樣的情況,而且同時是你也經驗和能力去做這樣的事情。

例如我有些時候會處理一些關於學校小孩的問題,有些問題是需要學校的老師去進行幫助的,那我當然會通過家長的層面讓家長緊跟老師進行溝通,但如果老師實在有些疑問,他很想直接跟我交流的話,也是未嘗不可的。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跟周圍的環境的配合,有可能會更好地幫助到來訪者,讓他去適應周圍的環境並獲得改善。


Q&A

Q:如果評估出是來訪者的家庭有問題,難道要去找來訪者的家人嗎?

A:那也不是不行,但是這個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從我的工作視角去看,如果來訪者的狀況真的跟他的家庭相關,存在影響的話,我作為一個家庭諮詢師,我是會考慮去邀請來訪者的家人,跟他一起去商量和討論這件事情。

但是這也要看來訪的意願,他覺得這個事情需不需要去當面談,還是說這個影響已經過去了,那可能是現在的其他影響是更大的了。

而且我覺得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說我們的評估,並不是需要得出一個具體的行為的結果。就是說不是直接去問做什麼,而是我們這個評估就是跟來訪者一起去畫了一張圖。這個圖畫裡面有他,有他的生活當中遇到的一些挑戰和能夠去用來應對這些挑戰的資源。然後在這個全局的圖的基礎上面,我們再跟來訪一起去探討,我們有怎樣的一些選擇,可以為現在的困境帶來改變。

家庭有影響,那是可以考慮去處理家庭問題的。但是要不要去做,怎麼做,這個需要我們作為諮詢師,跟我們的來訪一起去探討。

當然就有些比較特殊的情況,例如那個來訪,是未成年人,受到一些侵害,沒有辦法說出來,那我們就需要去考慮我們是不是要主動去做一些措施去保護他,然後就去邀請家庭過來處理這些問題。

因為有些小朋友他被人欺負之後可能是不想讓家人知道的,甚至那個欺負和虐待就是在他家庭裡面,那我們要從這個角度去考慮。但如果我們的來訪他是個成年人,完全有自己的行為能力,我們就應該尊重他的意願,去跟他商量,然後再決定我們先解決什麼問題,後解決什麼問題。

Q:諮詢的首次,如何在傾聽的同時適時挖掘一些有用的社會支持,讓來訪者還未很好地建立關係之前能有所依靠?

A:首先,我們在說我們能怎麼做之前,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比如,你的來訪是怎麼來到你這裡去進行諮詢的?如果你是一個個人執業的諮詢師,你的收費在五六百,那個來訪他是自己走過來的,然後我們可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個來訪,他在某種程度上,他在自己原來的那個系統裡面就已經有那種給他支撐的資源。只不過我們不知道這些資源,所以我們要嘗試多去好奇,他現在的生活狀況,包括我剛才在那個第一部分裡面去分享的,我們可以去問一些什麼。

在我的理解裡面,這不等於完完全全由著來訪者去講他的一些話,而是我們也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主動地去好奇,他說這句話的背後有些什麼相關的內容和信息。

舉個例子:

就好像我在跟一個媽媽工作的時候,那如果她提到「現在我的朋友也跟我說,我的女兒這樣也不是很好」,那我就會好奇了,她有朋友,我就會嘗試去問「你這些朋友都是些什麼朋友,你是在什麼情況下跟他們去交流這些事情的,他們給的建議能不能給到幫助,什麼時候有幫助,什麼時候沒有幫助?」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不僅是在聆聽她的敘述,還在她的這個敘述裡面,擴展到背後的一些事,這樣就會更多地去解她所在的一個處境。

如果一個來訪,他在講他遇到事情有很多的困難,然後一路以來做了很多事,但是那個狀況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改善的時候,我也會去好奇,那麼困難的狀況他都能堅持過來,那是些什麼東西在支撐著他的呢?是朋友,是一些信念,還是一些專業人士或者是別的什麼?那這就需要問他

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覺得是什麼幫你支撐到現在的?

那你就可以知道他有些哪些資源是可以用得著的了。

所以當我們先去看他原來有什麼之後,我們才去衡量,或是跟來訪者一起去估計——夠還是不夠。不夠的話那可以問他,他覺得還缺些什麼。他現在在這個狀況底下去生活,去尋求發展,想要改變自己的時候,他還缺一些什麼,那我們在這方面是可以跟他進行一個探討的。

當然有一個另外的情況,就是如果你接手的一些個案,他非常非常的困難,那我們就可能要採取相對主動的方式去跟來訪者制定這些支撐的計劃。有一些危機干預熱線,是不是一定要去看精神科醫生,以及在這些過程當中遇到危險了,遇到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時候,他可以找些什麼人幫忙,他是不是需要搬回去跟他父母住,或者是他願意搬回去跟誰住,那這些周圍有沒有人能看住的。

其實我們需要更主動,如果涉及到他生命安全的話。這終歸是對於這個問題的一個回答,但我覺得這是需要大家在這個實踐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去積累經驗的。

如果你能夠準備更多貼近來訪生活的問題,那隨著你對某些人群生活狀況的了解,你可能更容易地去想到一些問題可以去問,那你就可以更好地去聆聽他,在一個挖掘資源的過程當中去比較順暢地去進行心理諮詢。

但是我還是覺得傾聽不是一種被動的狀態,你對來訪者的好奇就會促使你問到這些事情,並且在適當的時候是給到他關心和理解,而且這也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替他著想的話,你肯定會多問一點他現在的生活狀況。

Q:如何加強不同機構之間(醫院精神科,社康中心,心理諮詢中心,校園心理諮詢,企業員工幫助計劃,預防自殺熱線等)的合作與轉介?

A:這個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我不能說一定有用,但是我想跟大家去分享一下我自己過往的一個做法。就是我們要直接嘗試跟這些機構以及這些從業人員去溝通。有些時候可能他們每個機構裡面的一些政策,每個行業裡面的發展現狀,不一定能夠直接有一個對接的渠道。

但是這種通過個人的一種專業的交流,其實是可以讓他們開始意識得到這種合作的意義的。那在這個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們怎麼去相互找到這種合作,去滿足大家的需要呢?

這裡有醫院的精神科,為什麼要轉這個案給心理諮詢中心?他轉介過來有什麼幫助?那裡有校園的心理諮詢,那他在什麼情況,在什麼時候,為什麼要把這個個案轉出去,去找一些怎樣的幫助,這些幫助是不是真的能夠發揮如他所說的作用?

所有的這些合作,在我過往的經驗裡面,都是通過一些工作理念的交流,還有就是在一些實際工作的合作過程當中,我們才能夠增進互相的了解,以及去促成這些合作。

那當然我們自己本身也要多學一點對於對方不同的系統裡面的人的一些專業知識,了解他們在工作流程當中,可能有哪一些需要是我們這邊可以提供到滿足的,我們可以更主動地去提出來,講出來,寫出來或者去做分享,去溝通交流,其實都是可以促進這個事情的發生的。

Q:諮詢師工作中提供社會資源可以有哪些方式呢?比如在諮詢室提供有關資源的小冊子等?

A:諮詢室提供有關資源的小冊子,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做法。那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我們要更多去考慮的是來訪他的需要,其實這些事情都可以在面詢的過程當中去進行探討的,他有什麼需要,他怎麼看的,他知不知道有相關的資源?那如果我們這邊有相關的資源提供的話,他願不願意去嘗試它,有些什麼看法?

雖然我們今天是說要去總結收集更多的社會資源去給來訪提供幫助,但是我們不要忘了,我們作為諮詢師,我們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的重點,還是要幫來訪去做更適合他自己的選擇,幫他去提高,去了解他自己,以及應對變化和衝突的能力。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是說我們把所有東西一股腦塞給他,而是在跟他探討的過程當中,讓他在知情的情況下,自己學習怎麼去選擇、統籌和利用這些資源。如果諮詢師比來訪走得更快,然後你像一個萬金油一樣,什麼問題你都可以解決,那很有可能會造成來訪的依賴,他們就離不開你了。

但其實這是我們的工作目標嗎?不是吧。我們的工作目標是希望她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跟家庭、社區、社會和這個世界,有更好的相處,所以我們要去幫助他了解和學習利用這些資源,而不只是提供那麼多信息給他,但是沒有陪伴他一起去學習,學習怎麼去選擇和怎麼去利用這些資源,去面對他自身的困境和挑戰。

Q:面對非自願青少年個案,如何促使個案的支持系統協助個案投入,增強其改變動機?

A:我不是很了解就是這位聽眾提的這個問題,面對非自願的青少年,你是在一些強制的機構裡面工作嗎,還是少管所,還是說青少年的精神康復中心,還是在別的什麼地方。我從一個系統家庭諮詢師的角度去看,如果他是非自願的話,就要探討「是誰覺得他有問題」。

因為在我看來,在這件事情上面,如果誰覺得這個是個問題,那就應該讓那個人本身也參與到這件事情當中。除非這個問題觸犯了某一些社會的總體規範,或者是法律條文,那麼他來做諮詢是有強制力的。

但如果是老師覺得學生有問題,我們要先看看到底這個問題發生在哪裡。如果是那個家長覺得小孩有問題,那家長他為什麼不參與?所以本身這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那當然了,如果你要邀請那個家長和他的所在支持系統一起參與的話,我們也要尋找這個支持系統,他去參與其中的動機是什麼?

要去跟支持系統,或者是跟其他專業人士合作,去進行個案工作的話,有一個非常大的前提,就是我們去進行這些合作,我們去邀請這些協助,都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說我們來參與這件事情是對大家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因為我們是請人過來去修理對方,當然很多時候是對方不願意參與了。那我們怎麼在這些資源,這些體系當中去尋找大家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尋求一個合作?我們去做評估的過程當中,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題目。

Q:對於個人執業者,如何建立督導系統或者朋輩支持的系統?

A:我首先非常建議就大家去參加一些比較系統和長程的,有包括實踐指導的一些課程。那在這樣的課程裡面你會認識這些老師,然後通過你的同學,也會看到有一些人你覺得能夠跟他們一起去工作、合作,探討臨床工作的。其實這樣子的話就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尋找適當的督導,或者是朋輩支持的系統。

還有就是說我們有一些比較大的專業協會裡面也有這樣資訊,可以申請這樣的課程,去尋求督導。例如我們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分會的註冊系統,每年都會進行督導的培訓,每年都會有一批新的實習督導,他們也是要去尋找受督者的。那大家其實真的可以留意,心理學會這個臨床分析註冊系統網站公布的一些督導的名單,以及他們所在的地方,然後常常去找他們,聯繫他們去進行督導。

那還有簡單心理上面也會提供督導,還有在香港、台灣或是一些國外的機構,他們認證的一些督導也會在大陸這邊有活動的,那我們也可以去留意,去找這些資訊。

這裡有個小小的建議,就是一個專業人士他做個案的經驗豐富,其實不一定等於他能夠做好督導。因為做督導他是另外一種工作,就在我了解到的一個督導的培訓當中,它是專門有關於督導的一些課程需要去上的。所以我們最好去尋找一些受過督導培訓的督導。那他可能會給你更多的不同方面的支持。

至於朋輩支持系統,那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們要去找,要去嘗試,要開始跟我們的同行,跟我們的一些相關專業人員去進行溝通,那才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去找到適合你自己的一些同伴。我覺得現在網路上面,簡單心理也是有這些交流的平台,那麼不妨就多點去做。我前年也搞過,去年也搞過家庭治療的朋輩督導小組,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的到。

所以就是總體上來說,無論是我們為來訪者提供的資源也好,我們為自己提供資源也好,都是要去尋找的,都要去留意社會上那個專業、那個群體當中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是有幫助的。然後就可以嘗試盡量找一些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把內容回歸到有一定架構的專業上的合作關係,那這樣可能會更有利於我們去建立專業的合作。

Q:如何儘快又準確地評估來訪者所在的新一階段的社會支持系統?

A:我覺得我沒有辦法一句話回答,我每天也在考慮這些事情。我覺得不斷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其實這種時候我們讓來訪者感到舒服的同時,建立關係的同時,經驗是很重要的。知識當然要有,就好像我們剛才分享的一些問題的框架是需要有的,但是怎麼把這些問題的框架應用在你所在的工作當中呢?你就需要通過很多的實踐、督導、反思、總結,才會越來越快去做到這一點。

而且有些時候我們不能單方面希望這件事情變快,因為最起碼在我工作的體驗當中,那種徘徊、不清楚,其實也是諮詢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我們在面對這種不確定的時候,不確定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就不知道該怎麼辦,第二方面就是它也有可能是要發生改變的一個契機。我們那個不能太著急地去尋求一個準確性,因為有些時候那個準確性是需要在某些階段的停留之後,我們都才能夠了解的。

那作為諮詢師,最怕的就是你走得比來訪者要快。那邊你牽了他走,這邊就走得比來訪者要快,這就意味著他可能永遠都看不見自己能夠有能力去面對眼前的困難,以及他身邊的資源是否被充分利用。所以我們不能走得比來訪者更快,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在走快的同時,你要知道可以用慢,來讓事情更快。很玄乎這句話,但是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總結:基本原則

1.跨系統資源的運用和跨專業合作的前提是圍繞來訪者的利益最大化進行的,各資源和專業人士之間需要明確各自的專業範疇和服務邊界。

我們要能夠遵守我們自己的邊界,在這個邊界裡面我們去提高自己的水平的同時,也要去規範我們自己工作的內容。就是說不是你專業範疇的東西的話,就不要亂說,然後也不要去亂指導別人該怎麼做,那在這個互相尊重的情況底下去協商,到底在同一個個案裡面,同一個狀況裡面,我們可以怎麼去面對,這些是需要通過溝通去建立合作和聯繫的。

2.諮詢師的專業範疇和工作邊界不會改變,知道更多的資源,並不意味著你要幫來訪者做決定,而是在心中有更清晰的地圖,增加備選的可能性。

例如他不想往北走,一定要往南走,那你也需要知道他要往南走,他也可能有些什麼選擇,你可以陪他一起走。雖然有很多時候那個未來的路是未知的,但是在未知的路上我們可以去增加一些里程碑,知道自己正在往什麼方向去,可以有什麼選擇。

3.要對自己的能力有適當的評估,懂得尋求協助。

要對自己的能力有適當的評估,如果你發覺這個已經超出了你的能力範疇,那真的需要去尋找幫忙。因為我們的工作目標並不是說要顯得自己有多厲害,而是要去幫助我們的來訪。

其實這些幫助不僅僅是在幫助來訪,同時也是在幫助我們每個諮詢師去成長和合作。基本上我現在接受的督導,他們都有30多年的工作經驗。那有很多時候在跟我督導一個個案的時候,他就會去評估到底哪一部分我一定能夠自己搞定,哪一部分可能是需要適當地去尋求一些幫助的。就圍繞這個去進行討論。所以知道自己工作能力範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

4.作為一個助人行業的專業人士,我們除了是自己,還代表了這個社會裡面的專業助人者對待求助者的態度,很多時候來訪是通過我們去和專業助人行業建立關係的。

最後一點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說,雖然我們是在做個案工作,但是這個個案工作他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所以我們在做一個助人行業的專業人士的時候,我們除了是我自己,還代表了這個社會裡面其他的專業助人者,對待求助者的一個態度。

那有很多的來訪者,特別是在中國,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社會工作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的時候,他們是通過我們諮詢師第一次去接觸這個專業助人行業,第一次跟我們這個助人行業產生關係。

那這件事情重要的點在哪裡?重要點就是在於有些時候,我們做的所有這些事情並不一定能夠立刻幫他解決所有的問題和改變當前的困境。但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我們的態度,我們的負責任的這種專業的態度,會讓他們在心裏面留下一個印象——我有問題的時候是可以去找他們的,可以去找諮詢師,可以去找社工,找醫生,找律師。

讓他們除了在自己原來的那個並不待得很舒服的環境和外面一個很陌生的世界中間去做選擇的時候,有了第三個選項,就是有一群叫做專業助人者的人,他們去根據一定的原則,根據一定的價值觀,去幫助那些來尋找他們去幫助的人的。

有一個年紀很大的老師在一本書《壞的治療》裡面,寫了很多很糟糕的,他們做得很長都沒有改善的個案。那其中有一個個案說到他服務的一個對象,很久都沒有改善,甚至後來還消失了,就沒有再去找他了,他其實是很擔心自己有沒有做好這個case,經常去反思

但過了很多年以後,這個來訪又重新地出現在他面前,然後再找他去做諮詢。那個來訪者就給諮詢師說,其實我很感謝你能夠在這裡,在我覺得我需要去尋求幫助的時候,我還能夠去找到你。

雖然可能那個狀況不一定有一個很明顯的改變,但是最起碼在這個世界裡面,這個社會裡面,他知道在他很困難很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是能夠找到一個人的。而且這個人不僅僅是一個,而是他背後有一個專業的互助的團體,專業的體系,專業的知識在支撐著他們去尋找答案的一個過程的時候,我相信這是我們在一個制度上面或是一個體系上面,能夠給我們的來訪者帶來很大的安全感。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的專業態度,有些時候比我們的專業知識,可能更能夠幫助到我們的來訪者。當然我們的專業態度,包括不斷地提高我們的知識和技能,還有就是所有的專業合作

其實這跟我們對著某一個來訪去進行個案工作是有相似的地方的,就是我們都是在建立關係,建立一種專業的合作關係。所以在這個合作關係裡面,我們要相互了解和尊重各自的工作的領域、邊界和知識,然後去協商共同的目標,最後才能夠去獲得一個合作的效果。

本文案例中涉及到來訪者的真實信息,均已經過嚴格的模糊處理


原文發表於:心理諮詢師如何幫助自己和來訪者建立支持系統?| 簡社長筆記

學心理諮詢,到簡單心理Uni: 簡單心理Uni - 最有態度的心理諮詢學習社群

免費心理課程領取點擊→:《聽曾奇峰講俄狄浦斯期》

人人都能學習的心理諮詢專業課程→:了解一下


推薦閱讀:

你的諮詢師想要改變你嗎?
一圖分清抑鬱症和抑鬱情緒
你想和怎樣的人共度一生?
如何教育我們的孩子
那些不能說的秘密,你說給了誰聽?| 「自我成長」 心理諮詢預約須知

TAG: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