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回來了》相關兒童語言教育?

最近看了幾期《爸爸回來了》,有些很困惑的關於幼兒語言教育的問題。

片中李小璐17個月的孩子已經會用四五個字的短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而2歲半的奧莉基本只會用一個字左右作答,基本沒有看到用三字以上短語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兒童學習語言的速度差距有這麼大?這種現象常見嗎?

具體影響學習效率的原因是什麼?其中雙語教育的影響比重大嗎?


這個節目我看的不是特別多,還沒注意到兩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異。

奧莉一直處於媽媽英語與爸爸中文雙語環境中,對她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影響,我想這也是她說話晚的主要原因。我認識的雙語環境長大的孩子普遍說話晚,比如之前老闆家孩子爸爸是法國人,媽媽是捷克人,又在中國生活,三語環境,他一歲半以後才開始叫媽媽,而且一開始學會的字詞以中文發音為主。

多語環境長大的孩子需要在早期分辨選擇語言體系和邏輯,這比單語環境里的孩子多花費很多時間。我以前在某個育兒書里看到過關於早期語言培養的段落有提及,在多語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會有一段時期語言邏輯混亂,所以有些專家也提倡想讓孩子學外語可以在他母語有一定基礎之後再學習第二門外語。我有一個朋友(全家中國人,孩子一歲前會叫爸媽)全家在孩子接近三歲時去美國生活了一年,結果孩子現在雙語水平就很好,母語中文也沒有受後來的英語影響。

說句題外話,雖說這些多語言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說話晚,可是人生很長啊,說話早一年晚一年放在一生的長度里看,根本沒差。我在國外認識的那些多國混血同學,經常精通數國語言,都是母語水平,人家還不靠這語言吃飯,學個高深專業,秒殺我等只會中英法三國語言還自我感覺巨良好的人。


首先 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0-6歲 其中口頭語發展的關鍵期是0-3歲 書面語發展的關鍵期是4-5歲 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最好是在關鍵期內 雙語的學習最好是在6歲前開始

其次 孩子的言語能力發展跟自身大腦結構的發育、環境等因素都有關係 有些孩子的言語區發育比較慢 說話會比較晚一些 但是平時跟孩子的溝通交流也會影響孩子的言語能力 比如 跟孩子玩遊戲或者互動時 盡量用一些成人語言 加一些幽默的成分 會加深孩子的印象 提高孩子的言語發展

最後 不同的語言學習方式也應該不同 英語屬於象聲文字 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時從聽覺入手會比較好 但是 漢語屬於象形文字 單靠聽覺效果就不會那麼明顯。


語言是實現人際交流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是一個人思想的外在表現。兒童期是發展口語的最佳期,抓緊這個時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是發展智力,發展口頭、書面表達能力、理解知識能力的前提,將受益終生。


推薦閱讀:

語言中的精華---真的很經典
如何學習HTML語言·
個性語言
早安心語141116:語言無力時,讓沉默發聲
語言溝通難奏效,書面通知勿忘掉

TAG:語言 | 教育 | 育兒 | 兒童教育 | 遺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