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工藝造假——仿冒下的銀利(五)



銀器造假,純銀勿信百分百,外鍍薄銀內為銅,造假摻入有毒鎘,喪心病狂為銀利。

吳佳瑩(凱里好花紅工藝品銷售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我們有辦法辨別銀器的真假,造假商家就會千萬百計想出破解的招兒,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銀器市場需要監管部門加強監督和管理,才能還消費者一個公道

精美的旅遊紀念品讓人愛不釋手,但一些景區內售賣仿冒銀飾,已是不爭的事實。

仿冒下的銀利

文/宋宇

一些著名的旅遊景點,比如湖南鳳凰、雲南麗江的苗銀、西藏的藏銀、泰國的泰銀等,這些銀的民族特色是最大的賣點,然而道行不深的遊人往往只偏重款式的好看,而對成分的純度無法辨認,仿冒銀器魚龍混雜,蒙著神秘的面紗,吸引著遊客糊塗買單。

你的苗銀真的含銀嗎?

五一節小長假,我前往鳳凰古鎮,希望完成自己長久以來的心愿——尋一副稱心如意的苗銀手鐲。

走進每一家銀器店,老闆都熱情地招呼我們,雪白的銀器讓人目不暇接。遊客熙來攘往,店鋪人氣高漲,交易也十分火熱。看看價格,貴的上萬元,便宜的幾元一件。有些店鋪甚至打出了「100%純銀,假一賠十」的招牌,不禁心生懷疑:自1999年中國放開白銀市場以來,提煉的銀最高純度為99.999%,根本不可能達到100%的純度。

同行的吳佳瑩也是從事銀器行業的專業人士,吳姐說,人們口中常說的純銀其實是紋銀,純度一般不低於99.6%,大於等於99%的叫足銀,再次些的就是色銀了,也就是常見的用來製作首飾的混合銀——在純銀或足銀中加入性質與銀相近的銅元素,可以形成質地比較堅硬又富有韌性的色銀,同時減低空氣對銀的氧化作用,因此被廣泛用於銀器中。

我隨即買下一隻58元的苗銀鐲子,吳姐笑稱,這隻手鐲根本就不是銀,我覺得不可能,就算苗銀含銀量不高,不至於不含銀吧。正好要去昆明,順便就去雲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進行鑒定,結果出乎所料,真的不含銀,是仿銀製品,「仿銀不是銀,而是其他一些金屬。」在質檢人員韓先生那兒,我對「苗銀」有了進一步了解。

其實嚴格來說,並沒有「苗銀」一說,我們所說的「苗銀」應該稱為「苗族銀飾」,是對苗族流行的銀制飾品的通稱。現在所謂的「苗銀」,只不過是商家為了贏利而自創的一種說法。

歷史上,苗族銀飾加工的原料主要為銀元和銀錠,苗族人將自己成年累月積攢下來的銀質貨幣製作成各種銀飾品,也正因為如此,各地銀飾的銀質純度往往以當地流行的銀幣為準。民國時期,黔東南境內以雷山為界,其北邊銀料來自大洋,純度較高,而南邊來自貳毫,銀飾成色較差。

真正的苗族銀飾品含銀量是比較高的。20世紀50年代,黨和政府充分尊重苗族群眾的風俗習慣,每年低價撥給苗族專用銀用於製作銀飾品,含銀量是非常高的。而旅遊市場上出售的所謂「苗銀」的含銀量就很難說了,得看生產廠家的信譽,對於合法經營的廠家,採用的原料基本上是純銀的;而非法廠家生產的,有些是鍍銀的,含銀量極低,甚至有些根本就不含銀。

藏銀和泰銀

比起苗銀,藏銀的含銀量就更難說,遇到仿冒產品,也是有的。

在解放前,西藏因為貧窮落後,銀很少,也極其珍貴。藏民們為了避免被鹼性腐蝕,將銀加在別的金屬裡面,久而久之,這種做法便成了一種工藝。到現在,藏銀演變成一種合金,當地的藏族人曾透露,藏銀其實就是白銅,傳統的藏銀為30%的銀加上70%的銅。因為含銀量太低,所以現在市場上幾乎已經見不到了,完全由白銅替代。所以,如果有人說,我這個東西是藏銀,含銀量高達多少多少,肯定是忽悠。

泰銀又不同,它是近百分百的純銀(99.9%),只不過工藝比較特殊。

泰銀又稱「烏銀」,最早源於泰國,是利用銀遇上硫便發黑的特性而製成的。這種製作工藝稱燒蘭,目的是求得一種獨特的色澤與質感,雕琢鑲嵌出令人無法割捨的珍寶。它以質樸的風格,亞光的、古老的氣息,深受時尚一族的喜愛。但是這種工藝並不會減少銀的含量,它只會讓銀飾更亮、韌性更強。

國內買泰銀的地方很多,從商場到專賣店到路邊攤,淘寶上隨便一搜,17萬件產品,價格從幾十塊到上萬元,看得人眼花繚亂,越發糊塗。

泰銀的狂熱,吸引了義烏銀飾經營戶的目光,紛紛採購泰銀飾品。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銀飾城中,泰銀佔據了大部分空間,其中一位商家說,這些產品很暢銷,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的很多商場都到義烏市場進貨,還吸引了不少外商。「原本泰國那邊的泰銀都是純銀(99.9%),傳到國內來,大家都覺得沒有必要,全部用925銀(92.5%)。」說罷,他壓低聲音,「這都算有良心的廠家,有些廠家生產的含銀量還不到80%。」

聽到這裡,覺得有點悲哀,在國外好好的東西,一到我們這裡,怎麼都變了味呢?

小心「銀里有毒」!

辨識銀器真假的方法很多,吳佳瑩教給我們一招最方便快捷的拋擲法——通過著地的聲音和彈性來判斷真假。但是現在這種最便民的方法已被破解,一些喪心病狂的製造商將含有毒性的鎘來充當銀,因為鎘的軟度和銀相差無幾,即使用拋擲法也不易辨別。鎘接觸皮膚,是否會對人體產生不健康的影響?答案不言而喻。

銀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最有效的是前往專業部門做鑒定。但在珠寶部門鑒定時,也只檢驗表層,如果外層鍍的是一層薄薄的純銀或925銀就很容易被鑒定為真貨。「所以,在檢驗銀飾的時候,最合理的方法是把銀飾從中間切割一個斷面,檢測最裡層的部分。」

造假者不惜違背良心,一切皆是由利益所趨,政府監管不到位,作為消費者,我們也只有擦亮雙眼,至少幾塊錢是買不到純銀器的,最起碼不為蠅頭小利上當……

TIPS析假

面對造假商家,我們如何辨別銀飾真假?

1.辨色法:用眼觀察,看上去潔白、有光澤,做工細,並在首飾上印有店號的,為成色高的銀首飾;色澤差,無光澤的多為假銀首飾。

2.折彎法:用手輕折銀首飾,易彎不易斷的成色較高;僵硬、勉強折動的成色較低;經折彎或用鎚子敲幾下就會裂開的為包銀首飾;經不起輕折,且易斷的為假貨。

3.硝酸鑒別法:用玻璃棒將硝酸滴於銀首飾銼口處,呈糙米色、微綠色的成色較高;呈深綠、黑色的成色較低。

4.拋擲法:將銀首飾從上向下拋在台板上,彈跳不高,聲音平穩的為成色高的銀首飾;拋在台板上跳得較高,聲音尖亮的,為假的或成色低的銀首飾。


推薦閱讀:

2015全國兩會 張國立張澤群炮轟電視收視率造假
如何看待閑魚賣化妝品空瓶的行為 是否有辦法取締?
李振盛 :我造假照片又一例
浙江偵破10億元減肥膠囊案 已抓獲21名嫌犯

TAG:造假 | 仿冒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