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誠法師開示及答疑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前言:想要自利利他,首先要有自利利他的能力,也就是說要有智慧、有福報,有能力、有方法、有行動,才能很好地自利利他。中國有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代表著悲、智、願、行四大「法寶」,菩薩的示現都是很有深意的,也是教導我們要向這四個方向去努力。---學誠法師

A、關鍵詞 自度度人

A1、網友:請問「自度度人」,到底是先自度,還是先度人?抑或是同時?

學誠法師:走路時,是左腿先還是右腿先?兩腿交替,相輔相成。

A2、網友:法師您好,我有兩個學佛的師兄,他們針對自度度他產生了分歧,一位師兄說他要先把自己提升了才能有能力幫助其他人,另一個師兄說自利利人可以同時。求法師開示,感恩。

學誠法師:兩種理解的角度不同,各有道理。就調伏煩惱來說,自己如果沒有調伏,又怎麼能去幫助別人呢?從廣義來講,自己怎麼調伏煩惱,怎麼增長福慧呢?都是在承擔、利人的過程中完成的,所以自利利他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對於佛法概念的理解,可以有很多角度,不是一定要去爭個對錯,而重在用佛法去指導自己的行為。

A3、網友:法師好,聽到這樣一句話:「某某法師說了,連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好,何談去利益他人?」這句話是戲言還是法要?請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要用這句話來策勵自己修行,「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修行,是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別人,切忌用佛法的鏡子來照他人。但不要用這句話來阻斷自己的慈悲,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無私伸出雙手。

A4、網友:師父,一同修說:「度人先度己,否則會耽誤自己的修行」。這種所謂的度人先度己,會不會與慈悲心相衝突?

學誠法師:「度人先度己」是修心原則,時時反觀自心,念念不忘宗旨,只有先調伏了自己的煩惱才能去幫助他人;「度己先度人」是行事原則,學佛之人要學習佛菩薩,放下自我,廣行大悲,在利他中才能圓滿自己的福慧資糧。這兩句話看似矛盾,其實各有針對,不能顛倒理解,否則前者成為自私的借口,後者成為法鏡外照的理由,則走到了佛法的反面。自利與利他是一體的,不應對立起來思維。在心性上要修正自己,不要想著改變別人;在行為上要放下自己,多去關心幫助他人。菩薩如花果,眾生如樹根,離開了眾生,如何自度呢?佛之所以稱為「佛寶」,就是因為他努力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眾生,完全沒有自己。

A5、網友:師父,我剛開始學佛,自己的學識和能力有限,不能幫助很多受苦的眾生。此時想著先自度再度人這種想法,是不是太自利了?自利和利人是否分先後呢?

學誠法師:佛教講自他不二,忘我利他的過程,也是實現自己生命最大價值的過程。自利與利他,猶如兩條腿行路,或鳥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要真正自利就必須利他,要圓滿利他則必須良好地自利。目前雖然不能幫助到很多人,但要時時刻刻存有一顆利人之心,並以此策勵自己精進修學。

B、關鍵詞 自利利他

B1、網友:頂禮法師,請問如何才能自利利他?

學誠法師:自己的心靈境界要比對方高很多,而且對方對自己有信心,還要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法去點撥,才能幫助到對方。初學者容易以「自利利他」為借口想去改造別人,看不清自己內心煩惱。要發自利利他之心,但首先要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先調伏自己,才能去幫助別人,並且要多結善緣。

B2、網友:法師好,為何菩薩要讓我們去利益眾生呢?一個人連自己都做不好,如何去利益眾生呢?一個人不是應該不在乎別人的目光,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嗎?

學誠法師:菩薩利益眾生,因為菩薩對眾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看到眾生的苦就猶如自己的苦一樣,非救不可。凡夫發心利益眾生,因為這是自利的唯一途徑,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若只顧滿足自己的慾望,不去積福積慧,一定得不到長久的快樂。凡夫從自利作意開始,慢慢培養菩薩發心。一時沒有利益眾生的能力,但要先有這樣的發心。有了發心,才會去培養能力。要真正自利就必須利他,要圓滿利他則必須良好地自利。自利利他如同兩條腿走路,互相扶持,交替行進。

B3、網友:師父您好,最近我總在想,佛法的本質是不是也是自私的呢? 為了自己解脫不再受苦而去慈悲對人、建立正知見、換位思考等等。而做這些的核心不就是為了讓自己少煩惱、最終不受輪迴之苦嗎?這樣是不是也是自私的一種表現呢?請求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佛法的本質是無我、不二,但對初學者,會提倡「自利」的觀念。自利與自私是不同的。自私是目光短淺的,往往以損人的行為來利己;自利則是長遠的,以利人為途徑來成就自己,二者有天壤之別。對於初學者強調為了自利而利人,是因為凡夫我執深重難捨。但是,隨著修行的深入,漸漸體悟自他不二,也就談不上「自利利他」的區別了。

B4、網友:阿彌陀佛,感恩師父。弟子也曾有過以後努力發願在家鄉開心棧的想法,但是弟子二十多歲,雖然信佛很多年,但是精進學修是從去年加入學佛小組才開始的,而且家鄉又是小的城鎮,所以總是有顧慮。

學誠法師:要先有願,不是先去擔心困難。做任何事情當然都是有困難的,怕什麼呢?關鍵是,這是自利利他的事情,為這樣的事情付出努力是值得的。

B5、網友:師父,有些人總說愛自己才能愛他人,覺得跟大乘教義利他才是利己是相悖的。不知道理解是否正確?請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自利利他是不二的,兩種說法都沒錯,只是在不同的角度,強調不同的方面。對於自卑怯懦、內心脆弱的人,或許「愛自己才能愛他人」更適合當下的心境;對於自我強盛、容易自他對立的人,要多串習「利他才是利己」之理。但要注意,道理是用來幫助我們向好的方面改善的,不是來維護自己的。

B6、網友:師父,我對不如法的人總是敬而遠之,即便他們有事相求,我也不願與之接近。我總覺得應先讓自己的心定下來,再談利他的事兒。我應以什麼樣的態度與他們相處?

學誠法師:修行要認識好兩個關係,一個對內,一個對外;一個自利,一個利他。一方面,修行是修自己,所有的佛法都是用于衡量自己、改變自己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自己積累福慧資糧,不能以利他為由,法鏡外照,心向外緣;另一方面,修行要放下自己,心懷廣大、無私奉獻,不能以自利為借口,自私狹隘。放下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利,勤修自己方能最好的利他,必須從知見上了解清楚自利與利他、對內與對外的關係,行為上才不會混淆、迷惑。

B7、在佛法中,自利與利他是完全一體的,利益眾生的發心與行為,也是菩薩踐行佛道、走向成佛的過程。這種「自利利他」是在極其長遠的時空維度下來說的,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不一定雙贏,甚至可能是巨大的「損失」和委屈。深信業果、宗旨明晰的人,能放下急切的「為己」之念,髮長遠的成佛之心。為他人無私付出,是真愛。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最究竟的真愛。---學誠法師

——學誠法師開示之「自度度人、自利利他」

01、網友:您好!我想請問,把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是不是一定得皈依呢?如果需要皈依是不是任意一個出家人都可以幫助自己皈依呢?

學誠法師:皈依,是我們人生與三寶的契約。當我們願意相信三寶、跟隨三寶學習,三寶就成為了我們人生的導師,皈依儀式是幫助自己立定這個決心的一個外相表達,猶如公司舉辦簽約儀式,或者夫妻舉辦婚禮一樣,核心雖然是內在的,儀式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有出家人住持的正規道場都會定期舉辦皈依儀式,可以去附近的寺廟打聽一下。

02、網友:頂禮師父,最近又發現自己的一個問題。一起的承擔的師兄,若有兩三個師兄一起說話而我沒有加入,心裡就會有「吃醋」的感覺,不知道有什麼話不能一起說。還有與一同事要一起預定開會的事情,後又發現一同事跟二同事定好了才告訴我,我也會心裡不舒服。這些無聲的小情緒會對我有影響,懇請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內心太虛弱,所以非常在意外在,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別了,不要亂猜亂想。

03、網友: 師父好!弟子煩惱重,還容易強迫和要求自己,努力行善時不自覺就產生很高期待,然後就焦慮痛苦,一旦有負面情緒,就控制不住去排斥打壓,沒法去接受,衝突得極其痛苦!還特喜歡時時覺察自己,又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狀態,不給自己出路,痛苦極了。

學誠法師:這是在憑感覺學佛,這種「覺察」,不是如理思惟,而是內心的妄想。先要建立起正見來,再以正念去觀照。要跟隨一個清凈和合增上的師法友團隊修行,不要著急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慢慢來。

04、網友:您好,我上次考試沒過,然後又回到原來的單位工作,由於種種原因,新接手了兩個班,可是同年級的同事都帶一個班的學生,感到壓力很大,覺得自己很委屈,最近總是想哭,莫名其妙的煩躁,甚至想罵人,總怕自己在下一秒爆發,做夢夢到別人看到我偷偷的哭,我該如何做?請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重點是內心的委屈、挫敗、羞慚等負面情緒,工作量是次要的。人生就是這樣的,不如意的事佔大多數,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遇到各種問題,不是只有你過得這麼難。既然已經呈現了這個局面,就要去接受,不要去抗拒、與別人攀比、分別好壞等等,這些雜亂妄想只會讓內心更沉重,對事情的解決和自己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只要去想一件事「我怎麼能把現在做好」,這最重要。

05、網友:頂禮師父。師父,弟子不理解您的開示,「修行就是改變自己和眾生的因果」好像與因果自負相違背。業力還會相互影響,又好像與各人造業各人了相違背。那自己修行怎麼可能出得了輪迴呀。因為,照您的說法別人的因果和業力會影響自己。那自己的命運就做不了主了,遭受惡報時就可以怨天尤人了。感恩師父。

學誠法師:因果自作自受,是從別業的角度來講,造了善業或惡業,一定是自己承受果報,別人無法替代。互相影響,是從共業的角度來說的,比如跟一個很喜歡做善事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會自然受到感染,做更多善事;如果跟一個很愛抱怨的人在一起,自己就容易跟著一起造口業。這就是別人的業影響到了自己。佛菩薩努力弘揚佛法,與眾生廣結善緣,給眾生種下佛法的種子,就是幫助我們從染污的因果改變為清凈的因果,從而得到解脫。人的別業和共業是交織的,既不能只講別業,也不能把一切責任都推到共業上,這都是偏頗的。修行不是給自己找理由,而是把握自己能夠做主的部分,精進勇猛。

06、網友:法師,憎恨前男友怎麼辦?如何放下仇恨?

學誠法師:憎恨一個人,受苦、造惡業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不管發生過什麼事情,到底是誰的錯,都已經過去了,立足現在、面對未來才是最重要的。放下仇恨,就是把自己從過去的枷鎖中解放出來,邁上一個新台階。反過來說,自己要有方向、有成長,才能夠放下過去。

07、網友:通過怎樣的修行方法才可以擁有您所說的這種強大的內心,不會為世間的風吹雨打所撼動?具備忍辱的力量?可不可以祈請恩師為弟子們簡要介紹一下。

學誠法師:對業果有信心,對自己應該做的事和未來有清晰的認知,就如同手握智慧的利劍,能夠斬斷煩惱。這是道理,行持上還需要長時的熏習與訓練,才能做到。

以上摘自學誠法師微博:http://weibo.com/xuecheng

學誠法師開示總鏈接:http://t.cn/RZfEVTL

學誠法師開示分類目錄精選:http://url.cn/53ZTfpx

願此殊勝功德

迴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推薦閱讀:

【凈界法師】【法華經講記142】我打妄想的心,它的本質就是真如
智圓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二十四)
【凈界法師】【法華經講記129】又見具戒 威儀無缺 凈如寶珠 以求佛道
凈空法師:為什麼李老師沒有依照他老人家的諾言提前走了?
宗鏡錄妙旨(定智法師)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