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最大的問題是背離史實

核心是要尊重歷史真實

——史學家王春瑜答問錄

王春瑜 1937年生於蘇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歷史學家、雜文家。出版歷史著作10餘種,雜文、隨筆集14種。主編的《中國反貪史》獲中國

圖書獎。中國出版集團學術顧問、寧波市廉政文化研究會顧問。

歷史劇中的問題,最大的是背離歷史真實

問: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如波濤洶湧,撲面而來。叫好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少。作為一位歷史學家,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王春瑜(以下簡稱「王」):我喜歡看比較優秀的歷史劇,也看歷史小說。它們的優勢是形象生動,活靈活現,富有故事性。缺點在於,才華橫溢的史學家寫歷史小說、電視劇的太少,而多數作家的歷史素養不如人意,因此作品中每有違背歷史真實處。

我堅持認為,讀史可以明智,但是歷史學家的學術專著永遠只有少數人可以看到,對更大範圍公眾的歷史教育需要由更為通俗的出版物來完成。而歷史劇因為有著廣大的受眾群,當然地承擔起了這一任務。優秀的歷史劇雖然不是歷史教科書,但客觀上起到了對歷史知識通俗化、普及化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是歷史專著和教科書所望塵莫及的。

但是,我們更要看到,現在的歷史劇,問題最大的就是劇作者們隨意編造,不惜背離歷史真實。如《西楚霸王》把項羽坑埋降卒20萬和焚阿房宮,說成是「衝冠一怒為紅顏」,是痛失愛妾虞姬一怒之下所為,真不知悖到哪兒去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作品描寫清朝的列祖列宗——從入關前的祖爺爺、祖奶奶開始,無不英明賢淑,盛德巍巍,而明王朝,則腐朽、反動到了極點。這些作品的編導者根本不知道明清之際那些充滿血與火鬥爭的真實歷史究竟是何情景,也不知「清承明制」,大清王朝至少花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才恢復到明朝中葉全盛時期的人文規模。

問:能否結合例子具體談談您的觀點?

王:關於歷史題材影視劇存在嚴重違反歷史真實性的傾向,這方面有很多例子。在一些作品中,明中葉不與發動叛亂的寧藩同流合污的大丈夫唐寅,成了武藝超群,動輒打鬥的流氓;雍正皇帝成了手執利器、飛檐走壁的俠客。這是對歷史人物的嚴重歪曲。而戲說乾隆、戲說紀曉嵐之類作品,更讓我難以接受。在此類作品中,刻苦治學、為修「四庫全書」而賣掉老家獻縣田產的紀曉嵐的高尚人格不見了;他在燈下孜孜不倦寫《閱微草堂筆記》的辛勞、愉快,也不見了;他主持修「四庫全書」時的助紂為虐,大搞文字獄、刪書、燒書的醜惡一面更不見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紀曉嵐,成了嘻嘻哈哈、油腔滑調的老油子。而乾隆皇帝,則成了多情多事,簡直是成天吃飽了撐的老痞子。這對歷史上真實的乾隆爺、紀文達公來說,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這類作品與《還珠格格》不能相提並論,還珠格格完全是虛構的人物,當然可以戲說。記得《還珠格格》火爆熒屏的那年,我去上海看望思想家、文藝評論家王元化先生,他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還珠格格》,說看時無需動腦,看累了就打瞌睡,醒來再看。並說「像《還珠格格》這樣戲說的作品,可以存在,因為歷史上根本沒有小燕子這個人,可以一集一集戲說下去。當然,要編的合情合理」。元化先生的這番話,對我們應當是有啟迪的。

  對封建帝王的隱惡溢美是不少帝王劇的通病,有人調侃:乾脆「給雍正皇帝一張入黨志願書吧!」

問:讀史使人明智,但前提是讀真實的歷史。與歷史真相不符的歷史劇,會給人們了解歷史、學習歷史知識帶來什麼不良影響?

王:那些打著歷史正劇或歷史小說的幌子,實際上在胡編的作品,其危害性不能低估。拍項羽火燒阿房宮、荊軻刺秦王的電視劇的是大牌導演,但滅秦英雄項羽,被拍成了殘暴至極之人;荊軻是位抗秦、勇刺秦王的俠士,被拍成敬畏秦始皇、臨陣退卻的懦夫。有的帝王劇,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更是背離當時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抹煞了歷史真實。就國內說,雖然「清承明制」,清朝繼承了明王朝雄厚的家底,並消除了明朝末年加劇社會矛盾的種種嚴重積弊,促進了社會發展。但是,人民的反抗從未停止,小規模的起義不斷。康、雍、乾時期規模空前的文字獄,窒息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他們被迫把精力耗費在考證草木蟲魚的死學問上。而同一時期的西方世界,已開始工業革命,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國建成了第一個蒸汽機製造廠,輪船已經航行在茫茫大海中。而康、雍、乾三朝,繼續奉行閉關鎖國的國策,以老子天下第一的天朝自居,妄自尊大,已全面落後於西方,脫離世界潮流。清代御用文人,居然說什麼康雍乾盛世。而雖然勤政,但用極卑劣手段剪除政敵、兄弟,為人陰險殘暴的雍正皇帝,成了為國為民鞠躬盡瘁、至情至性的一代明君,隱惡溢美,一至如此,真不知悖到哪兒去了!難怪有人看了劇中的雍正皇帝後調侃說,乾脆「給雍正皇帝一張入黨志願書吧!」

康熙也好、雍正也好,距今不過二三百年,他們的事迹,檔案、實錄、正史、野史,均有詳細的記載;研究清史的學者,老前輩如孟森,今人如王鍾瀚、王戎笙、楊啟樵、楊珍等,都有可觀的研究成果可供參考。以康熙為例,康熙皇帝確實是我國古代很傑出的皇帝,雖然因出天花,臉上留有麻子,但他剛毅、沉靜,內秀於中,刻苦攻讀,為政講求實效,反對空談浮誇。他曾站在正陽門城樓上,指揮撲滅不遠處一家店鋪燃起的熊熊大火,也曾在新安郭里口,指揮救滅趙家莊一家百姓的大火,見損失慘重,當場救濟;他厭惡政治馬屁精,他一再反對上尊號,直到晚年仍如此。如此等等,如果把這些搬上銀幕,康熙皇帝的形象,不但崇高、可親,而且有意義。但是,這些素材在《康熙王朝》中基本上蹤影皆無。


推薦閱讀:

Stone歷史劇 -- 大漢王朝之西漢流水賬
我最喜歡的幾部優秀歷史劇排名,走向共和與大明王朝最好看!
被一頭豬改變歷史,你沒有看錯——《血仇》
超越膚淺:歷史正劇的未來是「網紅路線」?
天殺的歷史劇

TAG:歷史 | 歷史劇 | 史實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