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淪陷」罪在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日軍侵入瀋陽城

很多人都相信放棄東北是蔣介石的指令;其實以當時東北的形勢(30多萬裝備在當時中國可稱最好的東北軍對1萬多日軍)、整個中國之形勢(一兩百萬國軍占絕對優勢地位,紅軍只剩下寥寥三四萬人被追得到處逃到處躲);蔣怎麼可能發那種指令?真有這種指令是千秋萬代永留罵名的,以蔣這種智商和政治天賦、當時他的政壇地位;怎麼可能發出那種指令?假如蔣的人格真的低下到發出那種指令,那以那種人格後期怎麼可能堅持抗戰8年多,退到重慶還在堅持?基本可以肯定所謂蔣下令放棄東北純屬子虛。而且張大少作為當時國內最強之割據軍閥,蔣政府的指令根本不可能讓張大少就此撤出東北。連處決後來不抗戰的韓復渠都得耍點手腕才能解決;更何況帶著幾十萬當時國內可稱精銳的東北軍的張大少,是蔣讓幹啥(包括丟祖業)就幹啥的人嗎?當時張學良執掌的東北與國民政府僅是名義上的歸屬關係,東北軍權、政權、財權集中於張學良之手。蔣介石和國民政府難以真正對其發號施令(當時蔣和國民政府能指揮的僅為中東部數省而已),更動不了東北軍的一兵一卒。現在已經很明確了,過去長期流傳的「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純屬謠言,「不抵抗」的命令是張學良自己下的。張學良自己說:「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盡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指令,與蔣介石無關。」「我是封疆大吏,中東路、九一八事件,對蘇、日關係,平時我有自主權,不能說有了事,推卸責任。外間傳說我有蔣(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諭存在於鳳至(張的原配夫人)手中,是扯淡。于鳳至不是那種人。」「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不但書里這樣說,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央的命令,來替我洗刷。不是這樣的。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這種事情,我不能諉過於他人。這是事實,我要聲明的。最要緊的就是這一點。這個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個兒的事情,是我的責任。」

  如果按張學良自己說的九一八事變時誤判日軍只是「挑釁」而下令不抵抗,那麼在東三省大部分已淪陷的3個月後(當時東北全境的日軍只有4萬人),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會議先後明令張學良「對於日軍進攻綿州,應儘力之所及積極抵抗...死守錦州」、「如遇侵犯,則抵禦之」、「日軍攻錦緊急,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此前蔣介石曾致電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切勿撤退。」 「航空第一隊已令其限3日內到平(北平),歸副司令指揮。」 ),張學良竟根本不予理睬,繼續將部隊撤出東北(聽說當時最後一批離開錦州的東北軍官兵面朝東北方向跪在車站的地上痛哭不止),又怎麼說呢?以錦州為中心的遼寧西部在軍事上極為重要。如果遼西保住了,就能夠扼守關外門戶,就能夠有效阻止日軍入關繼續侵略華北和熱河省。然而日軍先頭部隊數百人進入錦州,竟未遭任何抵抗,東三省由此全部淪陷。

  需要指出的是,發動九一八事變並非日本政府的行為而只是日本關東軍的獨斷專行。就在事變後不久的9月24日,日本內閣會議還決定了「不將事態進一步擴大」的方針。然而此後關東軍輕易佔領東三省,極大地助長了日本侵華的囂張氣焰。駐北平的日本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給關東軍的秘密報告中說:「須知『9.18』迄今之帝國對華歷次作戰,中國軍因依賴國聯,而行無抵抗主義,故皇軍得以順利勝利。…倘彼時中國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則帝國在滿(日指東北)之勢力,行將陷於重圍,一切原料能否供給帝國,一切市場能否銷費日貨,所有交通要塞、資源工廠能否由帝國保持,偌大地區,偌多人口,能否為帝國所控制,均無確實之把握…。」如果中國在九一八事變後能夠堅決抵抗,東三省決不會輕易淪陷;沒有東三省的資源,日本就難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張學良下令不抵抗並將東北軍撤出東北,過莫大焉!九一八事變,國恥也!

  當時東北軍是國內裝備最好的軍隊。張學良曾回憶說:東北易幟之初,「我們奉天軍(東北軍前身)擁有40萬兵力,有海軍,還有飛機、坦克。蔣介石的嫡系軍隊不過30萬,沒有海軍和飛機。東北軍擁有瀋陽兵工廠和軍事學校,裝備訓練自成一體,軍事力量很強。」據張學良的衛士鄭景山說,張作霖生前曾訓斥張學良:我就是不怕日本子,日本子在南滿頂多有1萬3,我要打日本子,先叫藏式毅(奉天省省長)召集南滿鐵路(長春至旅順)沿線各縣縣長、公安局長開個會,定個日期,一夜之間就把鐵路都給扒了,咱東北軍有30萬,重兵先佔領旅順大連,1萬多日本子就交待了,咱怕日本子幹啥呢?

  精忠報國是軍人的天職,守土殺敵是軍人的本分。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可張學良作為30萬東北邊防軍的司令長官,為了一己私利,為了東北軍集團的私利,在國難當頭之時,置國家民族大義於不顧,置供養東北軍的東北父老鄉親於不顧,竟然不抵抗,竟然逃跑,不是不抵抗將軍,不是逃跑將軍是什麼?這是任何有氣節有血性的軍人所不齒的行為。退一萬步講,就算是蔣介石下命令不抵抗,就算是蔣介石能對張學良發號施令,作為封疆大吏的張學良也應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倘若當時張學良率30萬東北軍抗日,再加上30餘萬義勇軍的支持,日寇豈敢囂張!中國抗戰史將重寫,張學良將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可一念之差,成千古恨矣!張學良後來恢復自由長達10年,中共高層多次盛情相邀,他的老家遼寧省已做好了充分準備,但他客死異域,始終沒有踏上大陸故土一步。中國傳統是「葉落歸根」、「故土難離」,他何嘗不想回來,可他為什麼不回來呢?人們紛紛猜測原因,莫衷一是。老朽認為原因其實很簡單很清楚:他愧對東北父老鄉親。率八千子弟去西征打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尚且因兵敗而「不肯過江東」:「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目睹世事滄桑且皈依基督的張學良回首九一八國恥,能不愧乎?

博主推薦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我和老公的減肥歷程—內臟減肥才是秘密

侵華日軍竟往下體塞炸彈炸死中國女孩

輕鬆延長男人性生活時間的世界級發現

口臭帥哥真實經歷:一個月根治口臭,我有秘方!

沈道 琴:重拾我的「性」福生活

揭秘:毛澤東為誰守靈並親自抬棺下葬?

揭秘: 妙齡美少女為救毛澤東削髮為尼

降糖有妙方,分享我的神奇降糖路
推薦閱讀:

蔣士雲與張學良的情緣
少帥張學良生母的簡介 張學良生母是怎麼死的
如果九一八張學良不放棄東北,拚死一搏抗日戰爭會變成什麼樣?
于鳳至買下伊麗莎白泰勒的豪宅,等待張學良歸來,墓誌讓人流淚
再探張學良「九一八」不抵抗隱衷

TAG:東北 | 張學良 | 蔣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