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一位基督徒隨著成長覺著越來越迷茫對一些事情越來越不理解該怎麼辦?


謝邀,最後一個回答了。不僅是很迷茫,而且還是很累的。這裡借用 @主范兒 微信里的一篇短文來回答一下。(稍作修改了)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每周禮拜

從充滿期待變成了不得不的任務

聽道從積極回應

變成了昏昏欲睡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已經接觸了各樣的牧者、同工和前輩

見到他們

再也不是問他們我還哪裡不懂

分享我得到的哪些恩典

而總是被他們追著問

最近怎麼沒來聚會

是否在堅持讀經…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和弟兄姐妹好像很熟了

卻沒有談心

我還是和他們聊很多

也不知道教會又多了哪些新人…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每天不再為沒堅持讀經而掙扎

不再為忘記禱告而難受

開始感慨生活,感慨工作,

感慨世俗……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雖然手機下載了聖經軟體

但走到哪裡還是想帶著聖經

其實自己知道

自己很少再去翻開閱讀了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早已不再和朋友探討信仰的看法

聰明的把衝突藏起來

去關心大家都喜歡的話題

快樂的融入他們

我們一起討論著工作,電影,旅遊

談論外賣,遊戲,網購

也會在一個人的夜晚

告訴自己今天過得並不空虛

但又不甘心這樣過了一天

偶爾回想起

以前為某個信仰問題而苦惱大半天

內心有一絲甜蜜

卻又笑不出來

然後沉沉的睡去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偶爾會感慨

最初信仰的那一兩年多麼有恩典

那時肢體的關係多真摯

現在和朋友們關係都很好

總是天南地北的聊著

卻聊不到內心最深處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每天都會看到信仰的文章

會快速的刷過去

又返回來仔細的收集著

但卻沒有再次翻閱過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那些還不能去包容的親人

不再想去包容

一直愛不下去的朋友

也不想去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何必用耶穌的標準讓自己不好受呢?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想不起最近五六年在信仰上做過什麼了

好像沒有太多波瀾壯闊了

好像沒有太多掙扎懊悔了

好像每天很舒服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偶爾也還會遇到信仰的問題

算了

不知道這些也沒影響過我吧

但我從前是多麼的想知道答案啊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傷心時會去跑步,卻很少去禱告

迷茫時刷新聞,卻很少去讀經

我會聽流行歌曲

會感受人群的擦身而過

會讓自己有一些感慨

但又不知道能感慨出什麼

這樣反覆…

我習慣了不停的刷手機

看刷了一遍又一遍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聚會時早就習慣沉默不言

就靜靜的,靜靜的聽著看著

心裡知道信仰是自己的事

但得到恩典好像是別人的事…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明明聽講道這麼多了

卻還是講不出太多聖經的話

明明總是很軟弱

卻想讓弟兄姐妹覺得我剛強

明明內心一直在枯乾

卻表現出很滿意的樣子

明明聽道時昏昏欲睡

卻總說這個牧者講的很好。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明明心裡很高傲

卻又要裝出謙卑的樣式來

有時心中充滿了苦毒

卻不知如何釋懷

就只能埋藏在內心深處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知道信仰和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但卻感覺信仰是信仰

生活還是生活

之間似乎有不可跨越的鴻溝

把兩者分得清清楚楚,毫不相干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但漸漸的發現自己不會禱告了

竟不知道怎樣與神親近

不知道需要祈求什麼

感覺我的禱告沒什麼果效

似乎更像是和空氣交談

多時候只不過是庸人自擾之

我已經信仰八九年了

我雖信神,但活得好像沒有神一樣

卻有時在「催眠」自己有一位神

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明明感覺不到神了,卻還要裝出有神與我同在的樣子來

甚至覺得是自己在支撐著他

卻又忽視他。

唉…好累、好累!!!

似乎有個聲音在回應著「你不用支撐我,是我在支撐你,因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這條路上總覺得自己很孤單,或許是因為我一個人學校去聚會,從聚會的地方回學校,在學校也沒有主里的同伴。每周來回花兩三個小時的路程去教會,坐在最後一排,散會就回去,卻不知道來教會到底有什麼意義,不知道自己在堅持什麼。放棄吧!(不過最後還是回來了)

那段時期孤獨,迷茫,還很累。一個人悄悄的來,靜靜地回去,一切都是那麼悄無聲息。

我曾經不發一語,卻一味祈求神使我能去愛人。

我曾經不下跪禱告,卻一味祈求神讓我能常常禱告。

我曾經不翻開聖經,卻一味祈求神使我照著他的話語來生活。

我曾經不仔細聆聽,卻一味祈求神向我說話。

我曾經不試著努力,卻一味祈求神賜給我好的結果。

我曾經一面偷懶,卻一面祈求神使我能盡最大的努力。

我曾經一面不努力練習,卻一面祈求神讓我能跑久一點。

我曾經不作任何預備,卻一味祈求神讓我登上高處。

我曾經裹足不前,卻一味祈求神改變我。

……

那麼,現在正是付諸行動的時候了!

題主說很迷茫,不知道是指哪方面,生活,工作,學習,還是信仰………

人文主義,犬儒主義,個人主義,相對主義……各種主義橫行,盤根錯節,縱橫交錯。怎能不迷茫呢?可能還分辨不出,卻又陷入其中。其實若不了解福音,我們或者天真地幻想烏托邦,或者憤世嫉俗,毫無盼望。我們或者會妖魔化某些並非十惡不赦的事物,來解釋不堪的現實,或者神話某些並不完美的事物,幻想其帶領我們走出困境。

我看題主關注了伍亦勤,確實,以前看他和一些人的文章對我有一些影響。虛偽,或許是消沉下去的原因吧。

我們可以活在狹義的自我世界裡,可以以充足的借口抱怨現世的虛偽。你們封閉自我,憑什麼叫我敞開心扉,你們孤僻自私,憑什麼叫我甘心奉獻,你們奢華宴樂,憑什麼叫我勿圖虛榮,你們安逸享受,憑什麼叫我……

有個故事:有個猶太男孩,他對父親懷著深切的孺慕之情。他的家庭生活非常敬虔,凡事都按猶太教的規範行事。他父親十分熟衷參與宗教的崇拜儀式,也遵守拉比的教尊,並且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兒女們遵行。這男孩在十多歲的時候,全家被迫遷居於德國的小城。這小城裡沒有猶太會堂,而所有教會都隸屬基督教路德會。他父親突然宜佈全家都要雕棄猶太教的傳統,轉而加入路德會。家人在驚愕之餘問他緣由父親解釋說:「加入基督教,才能廣結人脈,生意興隆啊!」這年輕人不能諒解父親的作為。他對父親的失望很快就轉為憤怒,變為沉痛,他終其一生都飽受暴怒苦楚的煎熬。

後來,這年輕人離開德國到英國求學。他每天待在大英博物館裡苦思構想,並且把這些想法都寫成一本書。在那本書里,他提出了完整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並醞釀出一個改變全世界的運動。在那本書中,他說宗教只是「人民的鴉片」完全用經濟學的觀點來解讀宗教。直到今天,我們生活在這個滿腹怨毒的人所發明的社會結構底下,並將其奉為「真理的光芒」(打住,打住)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多少都離不開虛偽,我們裝模作樣,故意做作,假裝自己很善良,就是在玩虛偽的把戲。

分享一篇文章《虛偽讓我們在跨代戰爭中節節敗退》分享了#《境界》有聲#的節目《虛偽讓我們在跨代戰爭中節節敗退》: http://music.163.com/program/1368843696/367793343/?userid=399392546 (來自@網易雲音樂)

教會存在的目的不是頌揚會眾,也不是吹捧會友。教會完全為了榮耀上帝,順服上帝,才得以存在。雖然人們常以基督徒的作為來判斷基督教,但我們還是應該回到基督耶穌身上,完全的基督是為了有罪的世人而降生,在基督裡面沒有虛假,沒有詭詐,也沒有欺騙,基督愛真理,他行真理,他就是真理。

雖然我們是不完全的,但他愛是完全的。甘願為我們舍己。

凡遵守主道的,愛 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 (約翰一書 2:5)

實際生活中,好像基督教的價值觀與主流不符合,但什麼又是主流呢,我們能看到的只不過是眼前的事物。因我們在信仰里追求的似乎是虛幻般的。物質,名利才像是正事。從人文到犬儒,我們低看或高舉,卻又沒有正視的。看到別人追求的和自己不同,會迷茫,會想,我選擇的是對的嗎?或者說,對我有什麼好處?相對主義,懷疑主義又給我們增加了很多問題。真理有時候也不是掌握在少數人中的。

我們可以用工作,手機,遊戲,學習……把自己沉浸在一種忘記自我的媒介里。獲取快樂,滿足感來掩蓋這些。但當沒有朋友在你身邊,沒有手機,沒有任何的干擾,勇敢地面對自己,你會發現,快樂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孤獨、憂鬱、虛空、迷茫……

其實這是我們以自我為中心,或是別的,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所帶來的。

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 他們的愁苦必加增。

現實選擇的迷茫,我想到前段時間電影《無問西東》的情景:一次避難的課堂,陳楚生告訴學生們:當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有段時間,我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怎樣度過?某日,我偶然去圖書館,聽到泰戈爾的演講,而陪同在泰戈爾身邊的人,是當時最卓越的一群人,這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認為花時間思考這些,談論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爾的詩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後的歲月里,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這段話非常觸動人。我們都或多或少思考過人生,卻在得出答案之前被更棘手的事打斷,甚至一斷就是一輩子。這段話似乎能喚起我們的記憶,告訴我們思考這些是不丟人的。這對於很多剛剛上初中,就在談起「未來」的時候,滿口賺錢,滿口工作穩定的孩子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就像電影中的那些學生,口裡念著莎士比亞的台詞,心裡想的卻是別人如何看我一個大男人演女生……他們知道「To be or not to be」這個問題,卻從未嚴肅的回答過。迷茫也證明我們都在思考。

知乎上關於基督信仰方面,高贊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外邦人的回答,一般都是說到,教派問題,苦難問題,地獄,邪惡,道德……再把這一些講成段子似的,帶給別人輕蔑一笑。其實笑什麼呢,自己也不知道,大眾的娛樂化。就如《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說的,在那個人以為自由的世界中,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以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也可能是笑基督徒的「無知愚昧」吧。把對永生還有盼望的人,視為懦弱之徒,盼望永恆的人,被當成無知小兒,緊抓著過時的迷信不放,鄙視基督徒對來生的盼望,談笑基督徒的盼望只是「空中樓閣」。但說到死是生命的終點,那麼人生就成了殘酷又愚蠢的笑話。

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雅各書 4:14 )

因為題主的問題範圍有點廣,迷茫,懷疑也是正常的,但我們依靠的是愛我們的神,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

因為見不到上帝,因為內心軟弱,「信」對於人來說,並非是全然的、一勞永逸的。信仰者只能在虛無、誘惑、疑問之路上,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信。然而,這樣的沉重與軟弱,何嘗不是出於上帝的秩序?

在上帝的秩序里,有善,也有惡。有光,也有暗。人有信,也有疑。上帝全然掌控,又給人以自由意志。他允許暗的存在,並將光與暗分開,形成秩序。有暗的存在,才能辨別光;有惡的存在,才能認識善;因為有懷疑,才能更堅信;人作為如此渺小的受造物,能夠擁有自由意志,能夠在信與疑的張力之間,施展想像力和理性的能力,這何嘗不是上帝的大能與美意。

信仰不是可以被「擺到面前的桌子上」的東西,它不可見,也不能被演示。然而,人的肉身所能見、理性所能認知的領域,是不是一個絕對性領域?信仰者會受到無信仰的侵襲,無信仰者也同樣會受到信仰的誘惑與侵襲。約瑟夫·拉辛格說:「在這種疑惑與信仰、誘惑與確定之間的不斷競爭中,尋獲人生的目的是人的命運歸宿的基本模式。也許正是在這種意義上,疑惑使雙方不致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成為雙方交流的通衢。」

有一首讚美詩,歌中唱道:「我真無法解釋,天天疑惑,天天相信。」對於信仰者而言,勇於面對疑惑,才能在信仰之路上前行。人是軟弱、多疑、時時站立不穩的,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才可能加固信心。保羅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9

我們蒙召分別出來,但我們又蒙召進入世界。基督徒不是一種職業,而是身份,我們都有使命。但悲劇,物質主義和繁忙的生活節奏,都在減少那份使命感。

雖然今天只是昨天的明天,明天只是昨天的後天,周而復始,天天如是。

但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

我們應該調整好我們和神的關係,要不然我們很容易忽視,把他當做可有可無,漸漸地遠離,要不然就把信仰當做負擔,自己支撐著很累。。願我們能更清楚知道主給我們的擔子是什麼,因為他說過「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每個人所經歷的不同,每個年齡段也有不同的迷惑,環境,處境等等、時間倉促,先交通這點,以馬內利。

迷茫的時候就少玩知乎,沒事可以看看護教學之類的書來了解,提摩太·凱勒的《為何是他》和《諸神的面具》都很不錯(不過好像在網上被禁銷了)祈克果的《追求自由的真諦》也可以看看。聖經看起來覺得很枯燥的話,可以搭配著《聽媽媽講那聖經里的故事》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恕我直言,題主,【如果】您真的是一個基督徒的話,

那麼,建議您對接觸到的網路信息,加以【鑒別】,為什麼這樣說?

首先,

這個問題下的【20個回答】中,無一不在提醒您,讓您說出令你困惑的具體事情,

可是,不知道為何,您竟然【連1個回應都沒有】?

其次,

您關注的【9個人】中沒有一個基督徒,並且,其中竟然有一個【「知乎無神論者」形象代言人「伍某某」】,連您唯一的回答,也與基督教信仰,沒有絲毫的關係。

所以,對於網路信息的取捨十分重要,

誠然,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作為一個基督徒,應該具備獨立思考的精神,但是,在屬靈生命幼小,極容易被人迷惑和誤導的階段,最好對接觸的信息加以取捨,

並且有信仰上的困惑,可以提出來,如果有什麼顧慮,發私信給知乎上任何一個基督徒,都會得到【真誠的回應】,

懂得提問題是一件好事,因為:學問學問,有問,才有學。

換句話說,才能在屬靈生命的歷程中,不斷的「有所收穫」。


回想自己從起初所信的是什麼?

思想基督徒信的福音的根源。不要人云亦云,更加不要迷信。如果自認是基督徒更要明白自己當初信的是什麼,為什麼而信。

基督徒不是哲理也不是禮教,更加不是高高的道德標準。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

我所聽到的福音是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第三天復活,拯救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死亡的奴僕的人。

我們無論上一秒如何,隨時可以一百八十度轉向,改變心意,拋開那些胡思亂想的東西,得平安和喜樂,以及靈魂深處的安息。


沒有具體問題,就沒有具體答案啊

而且,成長是一個過程

10歲的時候的心,20歲的時候的心

以及30歲,40歲的時候的心

都不一樣

不同年齡段 對同一件事的有不同的看法 ,就是對朝夕相處的父母的心也不一樣,有年齡的因素,環境因素,等等

年齡段這樣,信仰的成長也是這樣

會有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接受,什麼都懷疑,辯證的否定自己的懷疑,辯證的建立自己的價值觀體系,等等

你又不說什麼問題,你問我們怎麼辦,我們又能怎麼答呢?


你要向主耶穌基督禱告,讓你經歷神,否則,你只是名義上的基督徒。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耶和華屠殺還在吃奶的嬰兒和驢?
中國的真正復興
「蘋果熱」和「喬布斯熱」的屬靈反思
信仰到底是讓人心有畏懼還是 無所畏懼?
【轉載】泰坦尼克號上的真正英雄

TAG:生活 | 信仰 | 基督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