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曾仕強:不爭,才是人生至境

【道教文化】曾仕強:不爭,才是人生至境 中國人不爭的智慧在下象棋上表現得最明顯。西方人看我們下象棋,是看得一頭霧水的,因為他們看不懂。 象棋有兩種顏色,黑的和紅的,一開始時,雙方都會去搶黑色的棋子。美國人看見,就跟我講:「你看看,你們說自己愛好和平,你們說自己禮讓,這樣算什麼禮讓?明明就在爭,紅的比較漂亮還沒有人要,黑的不好看,你們拚命搶,你還好意思說自己是禮儀之邦!」我說:「你根本不懂,你去問下象棋的人吧……」 於是老外就去問他們:「紅的不是比較漂亮嗎?你們怎麼老搶黑的呢?」那個中國人回答說:「我有搶黑的嗎?我沒有搶黑的。」老外說:「連這個你都要當面撒謊,你手明明就在搶黑的,還說沒有搶黑的?」他說:「你冤枉我了,我是在讓紅的給他,我絕對沒有搶黑的。」這個老外對此很懷疑,就問另外一個下象棋的人:「你在幹什麼?」他說:「我在讓紅的給他。」可見,中國人都是讓來讓去,從來沒有搶來搶去的。 這時候我就跟老外講:「你們滿腦子都是競爭,所以看出來的都是搶,我們滿腦子是禮讓,只有實在讓不過,才拿紅的。」現在的年輕人不懂這個道理,象棋翻出來就趕快去拿紅的,這就是十足的外行。為什麼?因為占紅不佔先,不能既拿了紅棋,又要下第一步,否則就是不尊重人家。 中國人是非常有規矩的,兩個人下象棋,把紅的讓給對方,表示我的棋藝比較差,你的棋藝比較高,我把紅的讓給你。而對方會說:哪裡哪裡,我讓紅的給你。最後總有一個讓不過,就只好拿紅的。拿了紅的,就不能先走,只有讓拿黑的先走。拿黑的先走,他一出手,這個拿紅的人就知道這個人棋藝高不高,從而馬上決定自己的戰略。 如果對方不簡單,我就跟他車拼車,馬拼馬,炮拼炮,就是用拼的策略;如果對方棋藝不怎麼樣,我就先吃掉他的車,然後輕鬆地跟他慢慢磨。因為既然已經知道自己能贏對方了,還逼得人家那麼難堪幹什麼呢?會下象棋的人,面對不同的對手,會有不同的策略,不是對誰都一個樣。 真正會下象棋的中國人,能夠下到有贏有輸,而且想贏就贏,想輸就輸——如果對手是自己的老闆,放水,老闆不高興;贏他,他更不高興;於是還可以下到和棋。這樣老闆也很清楚:你本來是可以贏我的,只是給我面子,才和棋的。天底下所有的遊戲,只有象棋有和棋。 兩個人下完象棋後,一般是誰先說話?是贏的先說還是輸的先說?當然要贏的人先說話,輸的人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還讓他先說話,豈不糟糕!所以贏的人一定要說:「承讓承讓,你讓手了。」輸的那個人就有面子:「哪裡哪裡,你棋高一籌。」這樣就非常圓滿。 現在不是了,現在人的做法是一開始就挑釁:你下得過我嗎?你下得過嗎?你下幾年了?要我讓你一個車還是兩個車?這種人在中國都是不受歡迎的,因為我們講求的是和,要和氣。我們和諧當中會用不爭之爭,這是西方人聽不太懂的話。 老子講不爭,不爭就是要爭,人怎麼可能不爭呢?但是你要爭得好像沒有爭一樣。孔子直截了當地說,就算是射箭,也要講究禮節禮儀。兩個人要射箭,上去先互相作揖,然後再射,射完再作揖,表示我不是要跟對方爭,只是想請對方指教而已。 在中國,擺明要爭的人大概都是爭不到的。你去問問所有的母親就知道了。現在我們家裡面大多只有一個孩子,最多也就兩個。像我小時候,大多數家庭都是有五六個小孩的。做媽媽的都知道:這個小孩會爭,我不會給他好東西,我會把最好的偷偷留給那個最不會爭的小孩。這是事實。 不爭就是為了爭。問題是用不爭來爭到底好不好?答案很清楚,就是看你的動機是什麼。如果退讓是為了引誘對方進攻,然後把其整個消滅掉,這是不對的。如果你是想退一步海闊天空,和平解決爭端,這是好事情。如果你是不爭而爭,那就是搞陰謀。如果大家都不爭,而是讓,最後讓出一個最合理的解決辦法,這就叫自然,那當然就是好事情。 因此,道理只有一個,但是用起來千變萬化。


推薦閱讀:

曾仕強易經的奧秘
曾仕強:怎樣才算是「合理的懲罰」?
曾仕強:上天不會保佑任何人
曾仕強:好聚不如好散!
曾仕強-家庭教育(視頻全集)

TAG:文化 | 人生 | 道教 | 曾仕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