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心理諮詢師採用的CBT認知行為治療的原理

認知療法理論告訴我們,引起人們產生焦慮的根源不是所發生的事件,而是隱藏在事件背後的不合理想法,用最簡單的解說法,就是ABC理論,假設A為事件,B為想法,C為焦慮情緒,則該理論強調:A不會直接導致C,也就是說,事件不會直接導致焦慮的情緒,因為中間有個B,什麼樣的B,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舉個例子:

A女因為丈夫有外遇要離婚,如果她想:自己都四十的人了,這一離婚,我就再也沒有幸福生活了,我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人了。於是,她必然傷心,痛苦,抑鬱,嚴重的要尋死覓活。

B女,同樣的事件,她這樣想:離就離吧,反正他喜歡上別人了,走就走吧。結婚這些年,他讓我煩惱痛苦透了,離婚後,我可以解脫了,我可以自由地去想做啥就做啥,自由地尋找我愛的或愛我的人。於是,她不哭不鬧,爽爽地離婚,還請要離婚的丈夫美美地吃了一餐,並同床最後一晚。

同樣一個離婚事件,不同的想法,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所以,認知療法的重重之重就是要求諮詢師找到當事人深藏不露的不合理想法,然後和當事人進行討論,隨後顛覆之,最後,植入一個合理的想法,只要當事人想法改變了,所呈現的負面情緒就會得到緩解。

當然,這種探尋當事人不合理想法是一個非同尋常的過程,有技術含量啊。抑鬱的起因很多很複雜,有的是因為小時候的某個對自己影響比較大的事件或當時所處的家庭環境導致的,這樣就要追溯到當事人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問題根源,來進行認知調整。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後目前所遇到的事件想法都會找到答案。

由於此公眾許可權問題,暫時只提供文章閱讀功能,如需要心理測評,找諮詢師諮詢問題,

請搜索關注我們的新公眾號:新靈夥伴


推薦閱讀:

學習臨界知識,提升認知能力
《生命的起源》
男人30,我也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這幾張圖,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元認知遷移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TAG:心理諮詢 | 心理 | 認知 | 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行為 | 治療 | 原理 | 了解 | 行為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