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劉亦婷真相後記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6 10:35 新浪教育第1頁:前 言 第2頁:後 記後 記試卷考不到的,社會一定會考到應試教育弊端多多,為什麼家長們還是趨之若鶩,老師們還是趨之若鶩呢?因為這裡面有一種博弈的心理在作怪。我的孩子去搞素質教育去了,去搞研究性學習去了,去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去了,但是別的孩子不這樣啊。他們還是應試教育那一套,他們還在緊密圍繞高考做各種準備。那麼,我的孩子是不

是在考大學方面就吃虧了呢?現在有一句話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充分說明了家長和老師們的這種博弈心理。其實,只要有考試的地方就有中國學生在博弈。就拿GRE考試來說吧,這個考試是考取留美獎學金必須要參加的考試。很多美國學生對這個考試是不重視的,比如過去2400分的滿分,他們一般也就考到1800分左右。可是中國考生呢?頭懸樑,錐刺骨,一般能考到2000分以上,有的人還能考到2200分以上。為什麼中國考生不能像外國考生那樣滿足於1800分呢?因為你考1800分,別人比你努力,會考到2000分以上,人家就在競爭中佔據優勢了。所以,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大家都在這方面玩命,結果中國學生的平均成績要高出美國學生很多。這種博弈的結果受到損害的是全體學生,在這場博弈中,沒有勝利者,因為大家都付出了本不應該付出的代價。高考也是如此,大家都不敢鬆勁,怕一鬆勁就在起跑線、中途跑甚至最後衝刺階段輸給對手。這是一種很可悲的現象。只要教育資源仍處在稀缺狀態,這樣的博弈似乎就會永遠進行下去。但是,這種博弈繼續進行下去對我們的國家損害是巨大的,因為前面提到,在這場博弈中,每個人都是失敗者,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對於單個的學生而言,則毀掉了寶貴的青春,甚至童年。對於那些衝出重圍的高考成功者而言,成功也僅是暫時和相對的。等他們進入社會之後,又會為學生時代的急功近利的博弈經歷付出代價,因為試卷考不到的,社會一定會考到。我相信,急功近利的學習者總有一天會受到社會的懲罰。魅商、慧商等素質固然無法在高考的考卷中考查出來,但是,到了社會這個人生的考場上,一個人擁有慧商和魅商的程度卻很容易考查出來。因為社會上的大部分創造性工作崗位都需要這兩種素質。很多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毫無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可言,根本發揮不出一個大學生應有的作用。而他們又無獨自創業的抱負和能力,所以他們只能甘於做螺絲釘的工作,我們看到,很多碩士生做起了資料員的工作,有人說這是人才浪費,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這些碩士生除了資料員工作之外可能別無所長。而對於那些高考中失敗的學生而言呢?高考其實並不意味著毀掉他們的生活。關鍵是很多家長從信心上把孩子毀滅了。他們忘記了,高考失敗僅僅意味著孩子在智商和情商方面的綜合較量上打了敗仗,但決定一個人成敗與否的是慧商和魅商。他們不給孩子機會,也不知道如何去培養孩子的慧商和魅商,只有任孩子自生自滅地在社會底層掙扎。有的老師和家長認為,只有徹底改革高考制度,才能改變這種無盡無休的博弈。但是,我在前文已經提到,高考制度大的改革目前絕對不可能,目前只能完善,因為它現在是尚能適合中國國情的最不壞的制度。如果把美國的高考制度引入中國,則是完全不合時宜,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問題。所以,目前不管我們發現了高考制度存在著多少弊端,也只能認可高考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空發牢騷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徹底改革高考制度不可能,那麼,有沒有可能從我們自身入手進行改革呢?也就是說,我們自己主動退出這種博弈,專心培養孩子的素質和才能呢?恐怕很多家長對這樣的想法會猶豫不決,畢竟,考試是摸得著、看得到的利益,是能很快看到成果的,而培養素質、搞研究卻沒有現成的教科書來參考,成果也不好判斷。就像劉亦婷的家長所言,他們不喜歡「碰運氣」,也不喜歡「買彩票」。他們寧可求穩要一個平常一點的孩子,也不想劍走偏鋒,讓孩子冒險去做把握不大的事情。那樣,可能會讓自己的孩子將來竹籃打水一場空,落得個「打藝術雜」的下場。即便很多教育知識非常豐富的家長,也抱有這樣的想法,高考是個門檻,先把這個門檻過了之後再想辦法補救。不能不承認,他們的這種保守的教育理念有其合理性。我們的社會就目前的狀況看,也沒有完全顛覆他們這種教育理念。雖然有不少北大畢業生成為「廢物」,也有哈佛畢業生成為「海待」,但是,這些人總不至於成為被人追逐的擺地攤的「小販」吧,他們固然在各個崗位上是螺絲釘一樣的人物,難以成為傑出人才,難以獲得諾貝爾獎,也沒有什麼創造性可言,可他們畢竟都能獲得相對體面一些的工作,混口飯吃,或者有朝一日成為中產階層也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對於國家而言,這樣的景況是可悲的。如果國家的精英人才都去爭著做螺絲釘了,都去做公司的白領了,那誰來搞發明,誰來搞創造,誰來創業,誰來向諾貝爾衝擊,誰來讓中國足球崛起?可是,目前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與家庭的需要是脫節的,儘管國家大張旗鼓地鼓勵素質教育,鼓勵研究性學習,但家長們卻依然故我,毫不動搖地堅持著應試教育的思路。而家長們是學校的財神,學校也不敢怠慢,「轟轟烈烈搞素質教育,踏踏實實搞應試教育」,這種怪異現象的產生,本質上就是國家與家庭之間需要的錯位。如何才能讓家長們從博弈中退出來,專心從事素質教育以及慧商和魅商的教育呢?我想從全局來看,這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國人中庸保守怕冒險的性格,恐怕是這種問題難以解決的根本。但是,對於有抱負、有見識的家長來說,其實已經別無選擇。我想對於這些家長來說,對孩子的要求絕非螺絲釘那樣簡單,他們想要自己的孩子真正獲得幸福、快樂,真正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一流人才。那麼,在這樣的願望下,與其跟眾多其他家庭擠在一座獨木橋上博弈,弄到一個大家都是失敗者的結局,還不如奮起開拓新路———按照素質教育培養的原則,按照慧商和魅商教育的要求,按照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自己的孩子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做學習的主人。林肯說過,「卓越的天才不屑走旁人走過的路,他尋找迄今未開拓的地區。」也許這樣的孩子考不上北大、清華,但是他們的後勁足,潛力大,在他們中間,必然會產生真正的一流人才,孕育出我們國家未來的希望。當年,我從北大校門走出來的時候,我有這樣的感慨,如果還有一次選擇,我不會選擇北大。並非由於有比北大更好的選擇,而是因為考上北大付出的代價太大。如果從投資的角度看,這筆投資是得不償失的。我在小學二年級參加了學校足球隊。可惜到了初中,為了學習放棄了。我在小學時還參加過市體校的乒乓球隊,到了初中也放棄了。升高中的時候,音樂老師找到我,說可以推薦我到二中學聲樂,可我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我要去考一中,因為那是市裡最好的中學。還有從小學六年級萌芽的寫武俠小說的愛好,畫漫畫的愛好,初中時寫詩的愛好,中學裡萌芽的寫劇本的愛好,統統為了高考、為了北大這個目標犧牲掉了。回過頭來想想,我這種犧牲究竟值不值得呢?或許不能讀北大,我會進入一所普通的大學讀書,或者大學落榜參加自學考試,或者進入民辦大學,試想,今天這個求才若渴的社會會因為我是普通大學的學生埋沒我的才能嗎?試想,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中又有多少人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呢?近幾年,我越發強烈地感覺到,社會上需要的是有才能的人,而非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會選擇退出這場考重點,讀北大的博弈。我堅信,劉亦婷家長那種「當尖子生、讀重點、上名牌、當狀元」的思路,完完全全是反素質教育的,是落後的、過時的教育理念,那種怕「冒險」,不敢「賭」的心態,也只能讓自己的孩子走向平庸。劉亦婷一個人的幸運不能掩蓋千千萬萬人走向失敗的現實。我希望:至此,「哈佛女孩劉亦婷」的神話可以休矣。蕭 愚2004年9月於北京
推薦閱讀:

韓國女孩冬天穿裙子 最受歡迎搭配~~
那些年,如馬蹄蓮一般微笑的女孩
安慶的女孩子
如果一個女孩子28歲以後失戀了該如何調整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者28歲以後還是單身該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活?
從喜歡陌生女孩到邀約的3個步驟

TAG:真相 | 女孩 | 哈佛女孩 | 劉亦婷 |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