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設置的內容、意義和操作 | 心理諮詢研習社

心理諮詢設置的內容、意義和操作 | 心理諮詢研習社

來自專欄心理諮詢研習社

諮詢設置是心理諮詢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諮詢師和來訪者的保護傘。在實際諮詢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和來訪者一起解讀和維護諮詢設置?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又該不該突破諮詢設置呢?

心理諮詢研習社邀請到了周湘老師與我們分享她對諮詢設置相關的思考和經驗。

心理諮詢研習社第四講

主講人│周湘

簡單心理認證合作心理動力學取向諮詢師

督導師

培訓師

持續接受個人體驗及督導

本期概覽:

一、諮詢設置的意義

二、如何制定諮詢設置?

三、諮詢設置的內容

(角色、時長、頻率、休假、請假、缺席、收費、保密、諮詢外聯繫……)

一、諮詢設置的意義

1.諮詢設置對於諮詢師和來訪者的意義

在心理諮詢中,諮詢設置可以讓我們對諮詢的設定和進展有一些清晰的框架。這是諮詢設置的重要意義,不管對於哪個諮詢流派都是至關重要的。

尤其是精神分析/動力取向的心理諮詢,因為動力取向的諮詢師會試圖陪伴來訪者去尋找潛意識的一些含義。

在這樣摸索的過程中,心理諮詢師會通過來訪者對諮詢師一系列的連貫的情緒、情感反應來工作。這個過程,當然也會觸及到諮詢師對來訪者的一系列的情緒、情感反應。這樣的情感反應的通道通常都是張力非常大的,有的時候讓我們難以承受,我們都想要去付諸行動。

比如,單方面的中斷諮詢,攻擊對方,或者是遺忘掉諮詢的預約時間等等。那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呢?諮詢的設置,在這個時候就會成為我們諮詢關係和諮詢進展的,尤其是這樣的一些諮詢困境的保護傘。

我們一起回到當初約定好的諮詢設置上來。比如說單方面的諮詢中斷,我們需要提前多久告知對方,而不是說當情緒產生馬上就付諸行動,立刻就中斷了諮詢關係。那如果我們當初有這樣的一些設置的約定,在我們長期工作的過程里出現這樣的困境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回到設置這裡。

還有比如說對攻擊的約定,我們僅限於言語層面的表達,不能夠進行人身的攻擊,包括辱罵以及肢體的衝突。還有遺忘諮詢,作為諮詢師,我們是需要補償的;那作為來訪者,你是需要付費的。

通過一些這樣的設置的框架,用這些約定好的設置來應對一些諮詢里的困境,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框架的裡邊來體驗和討論這些情緒、情感反應,以此來推進諮詢的一些進展,從而獲得更多的理解。

所以設置就好像一個外在的保護框架,它幫助我們在受到諮詢外界的最小干擾的情況下,在內部,也就是諮詢關係的內部以及來訪者的內在事件,獲得更多的理解。諮詢的設置,無論對於來訪者來講,或者是諮詢師的工作來講,都是一種保護。

2.諮詢設置對於諮詢工作的意義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諮詢設置也為我們在諮詢工作中確立了一些邊界——什麼是可以做的?如何做?包括提供了一個緩衝的機會。

也就是當我們的諮詢的張力非常大的時候,諮詢設置會提供到一個緩衝的機會,以及一個容納的過程。來訪者對於設置的一些反應,那實際上也是有些意義的。其實他可能同時也在呈現他內在的一些心理的功能。

比如說他核心的衝突是什麼?還有他無意識的一些需要是什麼?他恐懼的又是什麼?等等。那通過設置的一些告知、協商、澄清、理解的過程,我們就可以完成對來訪者的一些概念化的過程,包括早期的一些評估。

同時,諮詢設置彷彿是一個非常穩定的中立的第三方,加入到來訪者和諮詢師的這樣的一個二元的關係以來,形成更加穩定的三角化,引入了一個俄狄浦斯化的情結,對諮詢關係的穩定是非常有幫助的。

從象徵層面來說,就好像一個嬰兒在它出生早期,需要更多地和媽媽糾纏在一起,然後逐漸就發展到可以去找爸爸的位置,那這個爸爸的位置就非常像諮詢里設置的這樣一個功能。比如說,我們剛剛講到的提供保護,確立一些界限,穩定的容納,形成評估依據等等的一些意義。

通常諮詢關係很多時候會陷入到一些二元對立的,甚至是非常膠著的狀態。所以設置的建構使得諮詢成為一個更有序的空間。


二、如何制定諮詢設置?

1.制定諮詢設置需要參照的三個方面

1)前輩、同行的諮詢設置

我也看到有人在提問說,設置是根據什麼來定製的?可不可以不同的來訪者有不同的設置?我的理解就是說設置在很大程度上是第一個方面,就是根據前輩們的實際的一些經驗來定製的。

當然這個實際的經驗是非常廣泛的,就是在我們之前有很多的前輩,他們在諮詢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那他們是如何突破這些困境,同時他又獲得了一些新的理解,並且讓以後的來訪者得到了更大的幫助。

所以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就建立起很多同行都在遵循的一些基本的心理諮詢的設置。我想在第一個原則就是我們去建立自己的諮詢設置的時候,我們去參照同行以及前輩的設置。

2)自己的舒適度

有時候可能不僅僅是同行與前輩的設置,就完全能夠適應於我們去做這樣的一些工作。那麼我們可能就是想要有一些比較適應自己的設置。適應自己的設置意味著這是讓自己舒適的一個狀態,同時也是讓自己有保障的一個狀態。

這個有保障的狀態,就比如說諮詢時長50分鐘,那這50分鐘對於我來講,我是比較能夠專註在諮詢里去很認真的傾聽的,我是可以保障到我這50分鐘的諮詢過程是有效投入的。

但是如果是兩個小時,去保持在一個很穩定的傾聽的狀態,可能對於我來講就有些困難。所以這個參照的標準,就是你能否保障你自己能夠完成你設置的內容,包括在這個過程里你是不是舒服的。

3)倫理守則

我們想要有自己的一些設置,需要參照倫理的細則,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如果倫理細則里沒有那麼多的比較細緻的部分,那你需要參照倫理的總則。

我們知道註冊系統的倫理總則對我們的要求是五個方面——善行,責任,誠信,公正和尊重。我們去建立自己的設置的時候,可能就要參照這些倫理總則的要求。

2.不同的來訪者要有不同的設置嗎?

這要看是哪些方面。比如說就是有一些來訪者的諮詢的頻率更高一些,每周見兩次、三次,那有些來訪者的頻率就更低一些,每周見一次。這個都是可以的,我們根據來訪者的人格的發展水平,以及更多的一些特質,比如說他的自我功能等等,然後可以跟督導去討論。

那還有一些來訪者因為一些現實的困難,比如說學生的群體可能實際的收費比你公布的要低一些。我想這些也都是可以的,但是總體原則就是我們要去參照倫理,我們不傷害倫理原則,同時我們最好跟督導去討論,然後執行不同的設置。

因為我們要知道,當我們自己有一套穩定的諮詢設置的時候,如果一位來訪者他的設置不同於這一套穩定的設置,或許就是有一些特別的意義,那麼這個意義的本身是需要被工作到被理解的部分。

在這個基礎上,我是不建議你每一個來訪者都有非常不一樣的設置,我更建議你有一套穩定的設置,然後你針對實際的個案的評估,然後參照倫理的總則,以及在督導下,你可以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的設置,並且你可以來理解這樣的一些不同設置,推進諮詢的深入。還有一個就是當你自己的設置每一個都非常不同,你也會在實際的工作當中比較混亂。

3.如何把諮詢設置告知來訪者?

我們要如何在諮詢里告知來訪者,並且獲得來訪者的一些理解,然後讓諮詢設置成為你們之間的一個工作的約定呢?那我們設想一下,我們是把設置列印出來給他帶回家,還是說把它列出來讀給他聽?還是在諮詢裡面以怎樣的方式,什麼時候來告知來訪者?

我的經驗是在諮詢里來告知來訪者,並且是在第一次諮詢的時候就提出來一個設置的概念。甚至我覺得在諮詢確定預約的時候,就會有一部分的設置的告知。

比如說我們告知來訪者,預約的時間是從幾點開始到幾點結束,那麼這裡就包含了諮詢時長的一個告知。還有你需要為此付費是多少?那麼這個是關於付費的設置。還有我們工作室在哪裡?你要如何來到這裡?是諮詢地點的一個設置。

在諮詢裡邊告知設置的時候,我們不是像宣告公文那樣一口氣,一條一條,沒有任何互動和情緒反應地宣讀給來訪者。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沒有機會去看到來訪者對設置的各個方面的反應是什麼?他又是如何來理解設置的?那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比如說這個來訪者他是能夠接受,並且他感到非常的安全被保護,還是覺得說「這樣的設置限制了我,我覺得非常的委屈」,甚至是被傷害了,或者是很生氣。所以如果你去宣告,那麼這意味著你是單向的告知,那麼單向的告知來訪者,他收到的信號是說我是不需要回應你的,那他可能就只能是順從或者是離開你。

那麼我們知道,諮詢是一個互動的關係,是雙向的。所以在設置告知的環節,我們也要有一個雙向的互動。我們不是那樣的一口氣宣讀給他。

那我們要怎麼做呢?

一般來講,關於請假需要提前24小時告知對方,如果有一次我們某一方沒有做到提前四小時告知對方,那可能作為諮詢師,我是需要補償一次諮詢的;那麼你作為來訪者,你需要交這一次諮詢的費用。

如果這個設置,我們就直接告訴來訪者,並且不期待他的回應,我們經常很容易發現,來訪者能只看到了或者說只聽到了他需要付費的這樣的一個情況,他不能看到,或者他無意識地屏蔽掉諮詢師需要補償諮詢的這樣一個對等的情況,那這個時候他就會感到非常地生氣或者是被傷害,就很快去到了一個充滿了剝削的、很專制的、非常壞的一個像壞媽媽一樣的位置。

那麼這個時候他就像是一個總是受到欺凌、傷害,或者很無力反抗,很委屈很憤怒的小孩子一樣。這樣我們知道它是一個移情的配對,就在我們面對設置的過程裡面發生了,我們就需要來理解這些發生。

所以如果我們去告知來訪者請假設置的約定的時候,停下來問他:

剛才我講了關於我們請假的一個設置,比如說提前24小時,對於你來講,有沒有一些現實的困難?然後關於請假的約定,你的感受是什麼?

我們就緩下來去詢問他,去期待他的反應和回應。那麼我們可能就有機會聽到他歪曲體驗的部分,或者聽到他被無意識屏蔽掉的遺漏的部分。

然後我們還要進行一些澄清。比如說,

是的,你可能聽到了一部分的,那麼還有一部分是怎樣怎樣的?比如提前24小時是對我們共同的約束等等,這些是我們需要共同的遵守的設置。

逐漸地他就會通過這樣的互動獲得對設置更多的理解。並且他能夠願意和你一起來遵守諮詢的設置。

那在這個過程里,你也獲得了一個對來訪者更多理解的機會。所以去如何告知設置,本身就是一個工作的機會。我想它不是一個非常冷冰冰的告知,而是一個工作的機會,或者說在我的工作里,我更願意把它當做一個工作的機會,它是非常緩慢地,然後逐步地去告知去澄清,去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的過程。

所以基本上在諮詢的前面四次,我都會跟我的來訪者來約定說這四次我們幹什麼,我們非常重要的就是來討論關於我們即將要長期工作的一些基本設置。

那還有就是我們在前邊的這樣幾次評估的過程裡面,來商量我們是不是可以繼續?你是不是感覺我能夠理解你?那你是不是覺得舒適?或者說未來我們會遇到什麼?我們會遇到怎樣的一些困境,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還有進行一些心理學的教育,比如說諮詢為什麼需要很長的時間?還有為什麼我們需要設置?那麼我們的諮詢在這個過程裡邊,我們是如何來進行一些互動的?

比如說當你感覺到對我有一些失望的時候,那麼可能是需要邀請你能夠有勇氣把這個部分帶回來,那我是非常歡迎,我也非常願意聽到這個部分的。這些甚至可能包括我們的受訓,還有我們在做什麼的一些知情的告知,包括一些能力和保密例外。

所以前面四次,基本上就像建房子一樣,我們去設計一個框架,然後告訴他我們是怎樣的。我經常會覺得前面的這些時間我們是需要很細膩地去進行的。因為我們要知道這個工作,如果你是精神分析取向的,那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如果前邊你們能獲得更多的一些清晰,其實對於未來你們諮詢的工作進展會更好。

這樣的一些過程互動以後,當我們開始去工作的時候,我和我的來訪者基本上就能夠清楚了解到我們有哪些基本的設置,如果突破了設置,會怎樣來得到處理等等。

當然在商量設置的過程當中,我也獲得了一些對他的一些重要的印象,包括對他的一些重要情感的,還有人格水平,他現在的一些自我功能的狀態,還有它內在核心衝突的一些初步的印象,這也都是設置帶來的一些意義。

總結一下就是諮詢設置要如何來操作,就是在就是在第一次諮詢的時候,甚至在諮詢前,實際上就有一些逐步的告知,並且在諮詢里詢問來訪者的一些感受,對設置的一些理解,甚至是關注到來訪者對設置的一些歪曲體驗,進一步去澄清,獲得一次性的理解,然後再開始我們的工作。


三、諮詢設置的內容

1.諮詢角色的設置

諮詢角色的設置,就是來訪者它本身有些角色的部分,比如說他要負責出勤,他要來到諮詢室見到你,然後他盡量的準時,如果他遲到了,他可以開放地來討論,他能夠有傾訴的願望和能力,同時他能參與諮詢,對諮詢師要有一些基本的尊重。

比如說不進行人身的攻擊,肢體的攻擊,鼓勵他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失望和不滿,同時就是它能夠把所有都聚焦在言語的層面,而不是行動,不能進行性的騷擾,但是如果你允許的話,他可以表達一些性的幻想。

這個角色的部分,我們也會在諮詢里盡量地去邀請他。當然我們不可能去設想說來訪者都做得非常的完整,但是我們可以告訴他說:

你需要的就是在約定的時間來見到我。

並且詢問他有沒有困難。

然後包括:

如果說你對我一些失望和不滿的話,在你的想像里你會如何來對待我?

那我可能同時會告訴他說:

是的,你可以來告訴我的,我是非常歡迎的。但是如果說你因為一些失望,對我有些攻擊,比如說我會具體去約定哪些屬於攻擊,我想那我是不接受的。

對於諮詢師來講,也是有角色設置的,比如說我們要用很中立的無批判的這樣的一個態度去傾聽來訪者的說話的部分、說話的內容,還有他的一些說話的一些情感的表達,去澄清的功能,去解釋來訪者的一些行為意義,去面制的能力,以及儘可能地去共情到來訪者的一些感受等等。

談話的諮詢本身,沒有身體的接觸,因此我們要去明確單一的諮詢關係,而不是社交的關係。並且我們要告訴我們的來訪者,諮詢結束以後,可能三年以內,甚至是一生,我們都是諮詢關係。

所以當我們跟來訪者這樣被確立以後,就有很多其他的設置,相應地需要得到確定,才能保障我們始終在這樣的兩個角色上進行工作。無論我們三年五年或者是八年十年,我們都在一個來訪者與諮詢師的角色上進行工作。

2.諮詢時長的設置

諮詢的時長為什麼是50分鐘?

我的理解呢就是作為諮詢師的這樣的一個角色,我剛剛講到了就是很重要的,我們要保證一個有效地傾聽。那這樣的一個有效地傾聽我們能堅持多久,我們試著去在現實生活里去想一想,我們那個我覺得這個時間大約也就是50分鐘左右。

所以呢有一些同行的是諮詢時長的設置是45分鐘,我看到還有40分鐘或者是60分鐘,這些是我見過的。那更比較常見的就是50分鐘。因為我想我們很難保證就是在100分鐘或者2個小時,我們還能在一個有效的傾聽的位置上。

一次諮詢當中50分鐘解決不了的問題,延長到100分鐘可能解決得了嗎?

這個要看你的諮詢的取向是什麼?比如說CBT脫敏的訓練,其實很有可能就是50分鐘是很難完成的,那可能需要設置就成為兩個小時等等。那還有就是創傷的處理,如果是創傷的一個處理的話,可能它的時間也需要更長,需要等待有一些情緒同步的能夠出來或者被表達,而被體驗到。

但是如果是動力學取向的諮詢,那動力學取向的諮詢,我剛講到我們前面會用幾次的時間來做一個人格的評估。

在你的評估里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的來訪者有相對功能比較穩定的這種狀態,然後他的現實生活里沒有重大的一些應激,或者它不處於重大的喪失、創傷裡邊,包括他的焦慮的耐受的能力也還不錯。所以有這些評估以後,你們才進入到一個長程的動力學取向的諮詢裡邊。那如果是這樣的一個狀態,就更建議你就是一個50分鐘的狀態。

如果在來訪者沒有危機的情況下,當50分鐘時間到的時候,你們共同感覺就是問題沒有解決,然後都很焦慮,你也很焦慮的,來訪者也很焦慮,怎麼辦?

那如果你去再延長,比如說你延長到100分鐘,那麼你的督導可能就要在督導里告訴你說,這個是你們的共謀,是你們共同地在付諸行動,因為你們都沒有辦法耐受這個焦慮,然後就去行動,通過延長你們可以去抵消一些焦慮和受挫的體驗,避免來訪者對你感到失望或生氣。進而你也很害怕來訪者攻擊你,因為害怕攻擊的進一步,你可能就會害怕他演變成一個個個案的中斷。

如果你去接受分析,你去告訴你的分析師說,我在今天的諮詢裡邊,延長了50分鐘,那你的分析師很有可能會告訴你說,你可能是想要成為一個非常全能的人,希望自己無所不能,比如說一次諮詢延長50分鐘,你就要解決一些重要的問題,同時你非常害怕成為一個不太好的諮詢師,你害怕自己無力的部分、受挫的體驗等等。

這個是我的一些猜測和幻想了,所以我在想對於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動力學取向的諮詢師來講,你的延長,哪怕每一次延長是五分鐘(但50分鐘怎麼說也是比較過分,非常非常少見的,一般來講我們延長個五分鐘,十分鐘是比較常見的),你的延長每次可能都需要被理解,在督導的時候去理解,同時也去理解你自己怎麼了。所以對於你的受訓是什麼,你在做什麼,也是要跟你的諮詢的設置結合起來的。

那我的受訓是精神分析方向的。所以我現在的諮詢時長統一的都是50分鐘,這樣我工作起來是比較清晰的,也很舒服,就不容易感到混亂,否則我還要去記今天是幾點到幾點的諮詢時長。那我現在基本上都是整點開始,然後50分鐘結束。所以我已經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工作習慣,我也覺得是非常舒適的一個狀態。

我剛才試著把我自己放在那個非常焦慮的50分鐘,好像沒有完成的那樣一個狀態裡邊,我在想我我可能會做點什麼。我也許會嘗試著說:

我對您剛剛提到的這個問題是非常有興趣的,但是很遺憾我們今天也只能停在這裡了,我很期待我們以後會有機會,我也相信我們還有很長的時間,有足夠多的時間來理解這個部分。

所以我在非常艱難的狀況下,高焦慮的狀態下,還是要有能力來維護我們的諮詢設置,有能力來結束這一次的諮詢。當然如果說我這樣去回應他,看起來就是沒有及時的滿足他的一些移情性的願望、一些需要,很有可能會引發就是來訪者的失望、受挫、不滿,甚至是攻擊。

包括我來訪者也經常威脅我的,

你不給我延長,我就要拋棄你,下次我就不來了。

當然會引發這些的,但是這些的出現,它其實是一個更真實的狀態。我們不需要為此感到非常的恐慌,但是我們要有能力為這個部分去工作,是我們需要去成長的方向。

我們去承載這些,因為這些其實是非常真實的,在關係裡邊失望,因為我相信任何人可能勢必會有這個部分——有失望的,受挫的,不能全然滿足的狀態的。

所以我基本上我都會很老實地去承認說,是的,就是我想我這樣的一個打斷讓你感到非常的受挫,我看到的,你蠻難過的,這就是關係裡面非常真實的呈現。

然後我會邀請他,我們以後逐漸來理解這些。當然這個延長可能也有一些跟分離相關的一些動力了。所以這些都是非常需要被理解的,如果是一個動力學取向的諮詢。而不是直接去行動,給它延長到100分鐘。

如果來訪者在後半段諮詢才開始敞開自己或討論問題,是否需要延長諮詢時間,還是要嚴格遵守諮詢時間的設置?

如果你去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個來訪者也許總是這麼干,比如說他跟你談30分鐘國內外的大事件、天氣等等,那麼這些跟他內心的體驗是無關的。

當諮詢快要結束了,他就拋出來一個重要的問題,或者它暴露出來他一個重要的創傷的經歷,你就要去想她為什麼總是這樣,他為什麼要這麼干?

一方面這樣做使得你沒有機會去為他工作,你也沒有時間,同時接下來的一周可能你都會很牽掛他,那這種無比牽掛感覺,是他想要的嗎?那這些事發生在你們關係里非常重要的一些移情的成分。

還有就是你感受到了他對於接觸他自己的內心的真實體驗其實是非常艱難的,所以他就用這樣的一些處理諮詢時間的方式,當然是無意識的處理方式來防禦掉他內心許多真實的一些存在,使得你沒有辦法去接近他。你沒有辦法接近他內心的真實,實際上也是來訪者自己的困難,他也沒有辦法接觸到這些地方。

所以你對這個部分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後,那麼你就可以去邀請他一起去看到這樣的一些困難情境,一起來理解在發生著什麼。那唯有通過更多的理解才能夠修通這個部分。

如果你通過延遲時間,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行動,可能你就沒有機會來接近這些已經暴露出來的一些艱難,而只是在意識層面讓來訪者獲得一些,或者讓你們雙方都獲得一些想要的滿足。

我想這僅僅是一個移情性願望的滿足,那對於諮詢的本質來講是不夠的。因為來訪者來預約我們做諮詢的本質,是希望獲得一些成長性的幫助,而不是一味地去滿足他一些移情性的願望。

當諮詢時間到了,沒有進行完還需不需要總結本次諮詢?直接戛然而止會不會影響諮詢關係?

我在想那時候沒有進行完的感覺是怎麼來的,是在同一個個案的諮詢里總是會出現嗎?如果總是會出現那出現的背景是什麼?這些都需要被關注。

我一般不總結本次的諮詢,因為我相信諮詢過程里的一些互動的體驗已經在來訪者的精神世界裡生根發芽,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些體驗。

如果我去主動總結諮詢的內容,很有可能是出於我要成為一個非常有價值非常有能力的諮詢師的需要,是我的需要,我覺得可能不是來訪者的需要。

當我這樣去考慮的時候,我一般就不總結今天我們在一起幹了什麼,下一次我們來幹什麼,而是去跟隨來訪者的一些無意識流。在設置和倫理的約束下,所有的議題其實都能夠按照他們原來的順序自由地呈現。

因為我也知道我跟我的來訪者會有很長的時間一起來工作,所以我也不會著急地去總結。我個人認為戛然而止不會影響諮詢關係,對戛然而止的非關注性的態度會影響諮詢。

相反的是說,如果你有能力戛然而止,是你在維護設置的穩定,這反而會在來訪者的無意識裡面給他帶來一定的安全感和穩定感。

來訪者表現出進入諮詢狀態慢的特質是否可以延長?約定延長到90分鐘,還是要通過打斷明確設置。

如果是我的話,我不會在這一次里延長到90分鐘,我會在我的50分鐘的設置裡面,來停在這裡。如果說以後就這個來訪者可能他有一些抑鬱的特徵,它顯得非常的遲緩。

那如果說以後我們來商量每次90分鐘,那可能就回到我剛剛講的諮詢設置的三個部分——前輩的經驗,倫理的原則,你自己的舒適來設置了。總之,保護設置是我們需要做的,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的部分。

3.諮詢頻率的設置

會談頻率的設置一般都是一周1到2次的諮詢,高頻是一周3到5次見面的頻率,可能它會激活的是我們內在的一些安全感和確定感。比如說我知道我的諮詢師每周都穩定地在那裡等,我會感到很安全很確定。還有在我和他分開的時間裡,我體驗到一些分離帶來的焦慮和急迫,然後我需要去發展耐受這種焦慮的能力。

所以固定見面的頻率對於發展自我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換句話說就是能夠進入到長程的一個諮詢的來訪者,都是需要一定的自我功能來支持到這麼長的工作過程的。

每周一次的諮詢,為什麼要精確到星期几几點鐘?只要我保證就每周一次不就可以了嗎?

這個問題就帶給我一個幻想,你希望在諮詢裡邊由你來說了算。你來控制具體見面的時間,那你的諮詢師就需要為您準備好幾個時段,他才有機會每周見到你。當然了,我相信這樣的一個需要的背後是有你非常重要的意義的。這或許呢就是你接受諮詢本身的一些意義和方向。

同樣的,如果是一個諮詢師對來訪者說,我不能確定我接下來的安排,你等著我吧,我每周臨時通知你,那麼他就站在了你們關係主動控制的位置上,他來說了算。

而諮詢設置,實際上是希望保障說一個雙方說了算的空間,由你們雙方協商,比如說你們共同約定的具體時間是你們共同說了算的,避免成為一個人的舞蹈。實際上諮詢的過程,你們跳的曲子是雙人舞的。

還有就是剛才提到的關於安全感、確定感的發展,穩定的頻次就會使在你們關係里的這個部分的體驗得到加強。那這些諮詢裡面穩定的安全確定的感覺,它也會同步地遷移到你現實的關係和生活裡邊去。

包括你體驗分離,那時候焦慮的能力的增強,還有能受挫的能力,因為在諮詢間隔期間,無論你有多麼饑渴,只要你是沒有危機的,諮詢師一般都會節制於你見面的。那你會同時感到受挫,逐漸地能發展出來更好的現實的自我。

這裡我想起一句話說:

喝酒前我是北京的,喝了酒以後北京是我的

我們可以看到就是這個人的現實的自我是缺失的,他區分不了現實的情境,他覺得北京都是他的,就像諮詢頻率一樣不固定,你想約就約,那麼在幻想的世界,好像你在告訴你的諮詢師說你是我的,我想約就約。

我還會想起一句話說:

沒有恰當的受挫就沒有成長

那這是會談頻率的設置,需要是頻次穩定的,具體到星期幾,幾點鐘,然後我們穩定地見面。

4.休假的設置

關於休假的設置,就是我的理解是說我們連續兩周不見,就當做休假來處理。那我們需要提前多久告訴對方呢?一般來講就是我們在當時的諮詢裡面要告知,接下來有兩周可能我見不到你,這是最起碼的。一般來講我的休假會提前很長時間告知來訪者,比如說三個月。

我的諮詢師,在每年諮詢開始的時候,他會給我發一個文檔,裡面是他一年裡大致的休假的安排。這個會讓我感覺還蠻好的。要提前早一點,最起碼我們要在上一次諮詢里告知對方,接下來有兩周我們見不到,而不是在諮詢之外臨時被通知諮詢師要休假。

5.請假的設置

關於請假的設置,我會在諮詢前就同步約定,比如說雙方都需要請假,提前24小時告知對方,無論是諮詢師還是來訪者,就是同樣地受這個設置的約定。

如果說沒有做到,那作為來訪者,你需要繳納本次諮詢費,諮詢了缺席的費用,如果是我沒有做到,那我需要補償一次諮詢給你。

那麼這種情況要排除一些不可抗力,同時我也會去跟他約定不可抗力的範圍,比如說工作算不算?我家裡人有事情麻煩我算不算?我會和來訪者約定,比如說惡劣的天氣,身體突然的生病,交通的意外,這些算不可抗力,其他的都是需要缺席付費。

6.缺席的設置

如果來訪者在諮詢當天,確實因為單位臨時有事不能來怎麼處理?

這個就是我剛才講到的不可抗力的範圍,你們是如何約定的?如果你們沒有約定的話,那麼就按照臨時缺席需要交費來處理了。比如說如果你們沒有把這個單位臨時有事放到不可抗力裡邊去,那麼就是算臨時缺席來處理了。這個我只是分享一些我的一些經驗,當時我也是參考了同行和前輩的一些經驗的。

因為我知道我們有一些同行,他其實關於請假和休假的設置是有自己的一些設置,比如說這一年我們工作50次,每周見面我們都不許請假的,或者說只允許我作為諮詢師,我可以休假,但是你不可以休假的。

可能不同的諮詢師都有一些不同的設置,我覺得只要是在倫理的範圍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都可以嘗試著去建構屬於我們自己感到舒適的一個工作範圍。

7.諮詢收費的設置

關於諮詢收費的這樣的一個設置,首先它一定要收費,不管你收一塊錢還是十塊錢,這個象徵意義都非常重要。那諮詢收費就是意味著你們是一種工作的關係,是一種職業的關係,而不是社交,不是朋友。

就好像我們剛才講到的諮詢的角色一樣的收費,意味著你們即將進入到一個職業的角色。那麼交費也是來訪者他願意來接受諮詢的一個動力和願望的表達。

如果來訪者不願意付費,他很有可能沒有把你當做一個有效的諮詢師來體驗。它也是自己謀生的一個手段,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個收入的保障。那麼你也需要尊重你自己的勞動,同時你要信任你的工作是有價值的。

對於來訪者而言,他給了你錢,他一般更容易表達出來一些讓他平時非常難以說出來的體驗,比如說羞恥,或者是內疚、憤怒等感受。當然這些也有可能包括對諮詢師的一些感受。如果他交費了,他可能覺得他享有一個權利,他可以來表達。

就像我的來訪者曾經對我說過這樣的一些話:

這些東西我如果去跟別人講,人家沒有欠你的,你好傢夥你天天來這裡跟我叨叨,沒準人家自己還想哭呢。但是你不一樣,你收了我的錢,收人錢就是干這個的,我這麼多年都沒有辦法說出來,那我現在是合法的表達。

他就非常非常清晰地向我們反饋說,交費對於他來講是一個權利,是一個表達的權利,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包括他對諮詢師的感受也更加容易去表達。

如果不收費,你們就像社交的關係,如果朋友對你說「唉呀我對你很失望了」,那就像你這是做得讓我特別生氣,那我們可能馬上就想要去解釋清楚,就是你被他誤解了,你感到很失望。那甚至也有可能你去行動,你把他拉黑了。

但是收費可能就意味著說,你們是一個工作的空間。那麼這個工作的空間就是說你要去承接這些或許是真實的,或許是來訪者沒有去體驗的部分,這是你收費的職責,這是你的工作,你不能直接拉黑他,或者說很快不經反思地去解釋。

所以你要去承接這個部分,在你們的諮詢關係裡邊形成一個迴旋的工作空間,使得這些情緒能夠得到一些反思,得到有更多理解的一個彈性的空間。那這部分的容納和承接也通過收費來獲得一些內在的平衡和保障。

如何上調費用?

上調費用的話,一般來說我個人覺得提前3到6個月告知來訪者相對是比較合適的,就是說你們有一個來討論的機會和時間。比如說我現在收費是800,那很有可能明年我要收到1000,那可能就在今年我就會告訴他,明年我有這樣的一些上調諮詢費的計劃。

之前十年前我看過一些文獻,說每年遞增的比例12.5%,但是我想這十年前的標準具體怎樣的調整,我是建議大家是穩步地上調我們的諮詢費的。比如說我每年調整一百塊錢,那麼這個調整可能也需要去承載一些焦慮,當你收費更高,可能你要承載的焦慮就會更大一些。

所以如果你收費300,突然調整到600,其實中間是有一個鴻溝的,那麼你就需要承載這種跨越帶來的一些內在的焦慮。如果你一百一百地調,因為你每一年的諮詢的能力,你的成長也在往前走,所以這樣的話可能內在的焦慮就會少很多。

付費是如何設置的呢?先一次性付費還是療程付費,能諮詢完當天付嗎?

我覺得這些都是可以的,比如說我會跟我的來訪者講,你可以預繳費,你也可以諮詢完成以後交費,你也可以每個月繳費。讓他來選擇,那讓他來選擇三種方式,就有一些意義在裡邊。但是月交費我會跟他講你不能超過20次,我最多接受你20次的預交費,這樣子的你可以根據你的習慣來選擇,我覺得這些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如果他預繳費了,同時要告訴他你隨時有退費的這樣一個權利,並且如果你申請退費的話,我會在多少個工作日內把這個錢還給你。這個是跟倫理相關的。

還有就是收費,一旦確定了,無論怎樣的交費方式,我們都不優惠。比如說預繳十次,我就給你打八折,我們基本上不這麼干。為什麼?因為我不能用誘導來訪者的方式來增加諮詢的頻率和過程,這個實際上是跟倫理相關的。

諮詢費用是如何確定的?

我覺得大概就根據你自己,比如說你的諮詢的時長來確定。比如說你有6000個小時的諮詢經驗,那你收費600,或者說你接收了多少個小時的督導,你接受了多少小時的分析,你對自己的理解是否足夠的充分,然後你的工作的狀態是否足夠的穩定,就是根據你的諮詢的這樣的一些方向來確定的收費了。

因為目前就是無論是能力還是行業協會等等,好像對於這個收費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我覺得你可以根據你的焦慮來承載一個外在的收費標準。

8.保密原則的設置

原則上諮詢當然需要嚴格的保密,包括跟來訪者去簽署一些保密的協議,諮詢的協議,也包括你會談內容的保密,還有就是這些協議的存放的保密。但是倫理規定,之後要執行保密例外,比如說來訪者是未成年人,受到過一些性侵,或者是一些正在經受傷害的過程,還有法定規定的保密例外。

還有錄音錄像,雙方都不能偷偷地進行,需要告知對方,並且最好是雙方都能夠簽字確定同意再進行。我們去遞交我們的案例報告的時候,要隱去來訪者的姓名,不在非督導的時間裡面去討論來訪者的任何的信息。

9.諮詢外聯繫的設置

諮詢外的時間,應當如何控制在微信簡訊等通訊工具上的溝通?

這個也是一個特殊情況的設置。我們要跟來訪者約定除了諮詢調整時間之外,盡量不在任何的一些其他的地方有互動。當然不太建議大家把個人的微信跟來訪者加在一起,最好你可以申請一個工作的,微信上面只是你工作的一些內容。


Q&A

Q:送禮的問題怎麼處理?如果不是很貴重的東西,比如說食品可不可以收?

A:那貴重的禮物當然是要拒絕的,比如說我對於一百塊錢左右的禮物,會考慮拒絕,食品是會收的,我曾經收過兩盒鴨蛋的。

但是我會去考慮來訪者在諮詢的哪個階段,他開始給我送第一盒鴨蛋,他在表達什麼?是諮詢有幫助的感謝,還是說諮詢其實帶給他一些失望的體驗,但是他又沒有辦法去體驗這些失望,所以他通過送禮來表達他期待更好地被對待的一些願望?那他如何來幻想,我收到這個,我有什麼感受?我是高興的,還是覺得他這個禮物不受歡迎?甚至為什麼是鴨蛋呢?

當這樣的一些動力呈現在我們的關係,你又得不到更好的理解,他開始送第二盒鴨蛋。當然了就沒有第三盒了,我們已經收穫了鴨蛋的意義。

我曾經在中德班學習的時候,德國老師說他收到了來訪者的蘋果,然後就吃了這個蘋果。我就問他味道怎麼樣,有沒有特別的感覺?他就說很好吃,就是蘋果的味道。

所以我們這個工作很難。有的時候我們又需要簡單到蘋果就是蘋果,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又需要去想為什麼是鴨蛋?鴨蛋除了鴨蛋還是什麼?所以這就是對我們的人格的要求,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彈性,我們才能在這樣的工作裡邊持續地深入。

諮詢設置是基本功,同時也是重頭戲,所以大家要有專門的時間去學習,或者是組建同輩的小組,一起來討論學習更多。當然有很多書現在都可以來學習的。

Q:如果前幾次的會談沒有約定好設置,或者當時沒有考慮那麼全面,在以後的諮詢中如何去討論設置比較合適?

A:因為我們不太可能在前邊幾次的評估會談,就把所有的設置都講得非常細緻和全面。那就是當我們遇到一個情況以後,然後我們在諮詢裡面討論,來確定這種情況如果再次發生,我們要如何做就可以了。

Q:在哪些情況下可以突破設置?

A:第一,我們要回到倫理的要求,倫理對我們的要求是以來訪者的心理發展和需要為出發,而不是以諮詢師的需要為出發。所以只要你面臨設置被突破的情境,我們都要回到倫理的位置來妥善處理。

還有就是要去到諮詢的情景裡面去討論,比如說來訪者正在面臨重大的喪失,非常悲傷,他可能真的就需要延長一些諮詢的時間,那諮詢時長是需要被突破的。那這個時候的突破可能有益於這個來訪者的發展的。所以很多時候可能在一些特殊的情境裡邊,我們會有一些特殊的處理。

當然了一旦這個設置被突破,我們本身也會感到有些恐慌,所以我們盡量去接受督導,在督導里來緩解,來獲得更多的理解。

還有身體不接觸的設置,有的時候也會面臨突破。比如說來訪者跟你視頻諮詢很多年,終於他有勇氣來見你,他提出來說跟你握手或者擁抱,其實你很難拒絕的。那你很有可能就會擁抱或者是握手。我們就說身體就接觸了,突破了會談的設置。

但是更重要的我覺得是你有能力去為突破設置的內在動力去工作,讓來訪者包括,你都獲得一個更深的理解,這個是最重要的。那在一般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有能力去維護設置的基本穩定。

因為來訪者對諮詢師不滿的時候,他們怎麼辦?他們通常攻擊的是設置,而不是你。比如說他遲到,他頻繁地請假缺席遺忘等等。所以我們要有能力來維護設置,同時邀請他來表達這是發生了什麼。當他的這些對你的失望不滿和生氣被理解了以後,設置會重新回歸到穩定。

還有來訪者他去體驗內在痛苦的一些艱難,也會體現在去破壞設置上。當然他是無意識的,因為設置就是讓我們處在諮詢的內在的框架,處於來訪者的一個精神的世界。設置的條條框框推動來訪者進入內在的主體的心理現實里,那裡常常是伴隨著艱難的痛苦體驗。

那麼來訪者會怎麼辦?他可能經常通過挑戰設置、破壞設置,使得自己不用去面對這麼多的痛苦。那麼你們就離開一些內心的現實,去到了生活的現實。

通過設置的破壞,你們成為一個現實的有點像社交關係的這樣的一個互動。那突破設置,就經常也是一些破壞性的能量,沒有辦法得到很有效的管理,諮詢師通常在突破設置以後會感覺到很無力。

那如果你一再去允許來訪者破壞設置,並且沒有能力為這個部分工作,其實會加大來訪者無意識的恐慌,包括他也會很害怕他自己的破壞力,也有可能中斷跟你的見面。

Q:對於一個長程治療,治療師如何協調來訪者對設置的依賴、順從與來訪者內心心理發展的變化?

A:那我假設一下你是不是在表達來訪者的設置,比如說在前邊30次,他非常的順從,然後突然到31次的時候,他變得很挑戰設置。他這樣的一個變化,跟他內心的一個心理發展的變化是不是一致的,或者是匹配的,有什麼樣的一些關係?

如果是這樣的一個問題的話,來訪者對設置是順從的依賴的,還是挑戰的,或者是拒絕的,甚至是對抗的,這跟來訪者內在的一些發展一定是息息相關的。

比如說來訪者的一些攻擊性,在你們諮詢的過程裡邊,她感覺到這個諮詢師是非常接納我的,我可以嘗試著來發展我的攻擊性,我嘗試著來真實地表達我自己。那這個時候他可能有一個內在的允許,當然這個內在的允許是從你的諮詢態度上面、諮詢安全裡邊發展出來的。

所以它很有可能開始變得對設置有一些挑戰。那實際上我們知道可能是他曾經被壓抑的一些攻擊性,在你們安全的諮詢關係里得到了一些發展。

當然這我只是舉一個方面的例子,我也會想到還有一些不同的方面,比如說相反的方面,來訪者開始來的時候,各種擰巴,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開始了對各種設置的一些挑戰。

就是他的一些破壞性的能量看起來很強,並且很具有一些攻擊性,但是可能逐漸地等你們開始工作到一定的階段,可能這個部分好像又突然變得很有序,或者說他很願意來遵守設置,比如說對缺席的付費。

有些來訪者在早期的時候他缺席,是不願意付費的,他覺得他被剝削了,然後他各種地去攻擊你,覺得你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你只認錢啊等等。

但是你跟他工作三年五年以後,你發現他缺席的時候,他會主動來說哦這是我的責任,我應該來為此付費的。然後他竟然還能夠去澄清,他說我曾經是怎樣的,曾經我那樣的挑戰,是因為我沒有能力,我不能夠去承載我自己的一些責任,那是我的弱小,那是我的無能。

你看對於付費這樣一個設置的前後非常不一樣的變化,實際上是他的自我功能在增強。然後他的一些現實的應對的能力被發展,所以這些一定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可能這裡也就體現了設置貫穿在諮詢整個過程裡面的一些互動的意義。

其實我覺得設置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很基礎,但是它這種基礎是我們長期的一個工作,必須有一個像地基一樣的東西。我們一個長長的諮詢,就好像是要去建一個高樓大廈,三年五年就是這一棟樓,那可能我們的地基要打得很好的,就是我們有一個設置的這樣的一個圖紙圖稿。

那麼在這個建設的過程裡面,可能我們之前約定了是怎樣的,但是會有一些實際的狀況,使得設置出現了一些突破。那這個時候可能就是一個重要的有意義的時候。

我們有句行話是

設置放在那裡就是用來被突破的

當然這句話稍微有點極端了,因為我覺得穩定的設置還是貫穿始終的,只不過在有的時候設置是用來突破的,那個突破,就變成了一個動力學的理解,就是一個工作的機會。所以如果沒有這個貫穿始終的這樣的一個設置的話,我覺得所有的設置都拿來突破,那就是一個非常冒險的一個諮詢。

那這種突破實際上也是一個成長的機會。我覺得不僅僅是來訪者獲得成長了,我們在這個過程裡面也獲得一些專業的成長,包括一些自我的成長,我們可以去承載一些挑戰,一些不確定的突破,那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成長。那這些突破設置的一些挑戰,形成了一些衝突之後,得到了一些理解和整合,其實會帶來我們共同的一些成長。

Q:面對面的諮詢和視頻的諮詢的設置是一樣的嗎?

A:在我實際的工作當中,基本的一些設置是一樣的,比如說我的付費是一樣的,然後我的時長是一樣的,見面的頻率基本上也是遵循我的設置框架的。但是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比如說我會跟他約定關於那個視頻的工具,如果因為一些原因,比如說在10分鐘或者20分鐘以內,我們沒有辦法得到解決,那麼我們這一次可能是不補償也不收費。

關於視頻工具的不可控性的設置,可能是跟面對面在我這裡是不一樣的。因為面對面,就是比如說公交壞了,他可以換地鐵,他可以打車,他可以來到我這裡,但是可能在工具的設置上有一些不可控性,可能這個部分我還是有些不一樣的。其他的視頻諮詢的設置,跟面對面的諮詢相比,在我這邊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Q:諮詢30次以後的中後期討論的內容與諮詢前30次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呢?

A:我想諮詢每一次都是不一樣的,當然作為一個30次的諮詢,它其實已經走過了最初的那個諮詢聯盟的焦慮狀態,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聯盟。在我看來,這個時候可能要進入到一個更深入的階段,比如說動力的探詢,彼此之間的一些平行的諮詢關係里的一些動力的探尋。

那在諮詢的設置上,可能說30次,你們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理解,你們的諮詢關係越來越安全,然後來訪者在這裡越來越熟悉。

對於設置,如果他之前很順從,那他可能開始有一些挑戰,或者說他開始有一些從挑戰的位置回歸到他要去遵循設置的這樣一個能力的部分,所以肯定會有一些不一樣

總之來講,就是我會覺得一個長程的精神分析取向的諮詢,在長達很多年的工作裡邊,其實每一次都很不一樣的。我們很難預測下一次會怎樣,他會不會對設置有突破,他會不會帶來一些非常有挑戰的一些問題,或者有些很有壓力的一個狀態會到來,我們都是不知道的。

當然這是這個工作的困難,就是沒有一個確定感。但是同時這也是這個工作的魅力。工作的一個深入的收穫,就是我們永遠都在一個不確定裡面前行,然後我們的理想還很高大上,我們試圖去到一個無意識的部分,那是完全看不到摸也摸不到的一個地方

當然我們只有儘力地去努力,在遵守倫理尊重設置的穩定的情況下,去跟來訪者攜手前行。所以我們只是儘力地在做這樣的一些工作。

本文案例中涉及到來訪者的真實信息,均已經過嚴格的模糊處理


原文發表於:心理諮詢設置的內容、意義和操作 | 簡社長筆記

學心理諮詢,到簡單心理Uni: 簡單心理Uni - 最有態度的心理諮詢學習社群

免費心理課程領取點擊→:《聽曾奇峰講俄狄浦斯期》

人人都能學習的心理諮詢專業課程→:了解一下


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會出現焦慮的情緒?
你想和怎樣的人共度一生?
真實的相遇
不忘初心,回尋本心,2017新年心愿

TAG: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 心理諮詢設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