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火球的超級小矮人——Nanoarchaeum equitans簡介

騎火球的超級小矮人——Nanoarchaeum equitans簡介

以前立了個flag,說要給這騎火球的超級小矮人寫個簡介。今天一查資料,才發現這哥們資料這麼少,還都是英語,真是害苦了自己。沒辦法,自己挖的坑自己還是要填的。不多說了,上乾貨。

………………………………

Nanoarchaeum equitans中文名:騎火球納米古菌,又叫騎火球的超級小矮人。於2002年(考據了一下百度百科貌似錯了,不是2005年)由德國科學家胡貝爾(Huber)等在冰島副極地大洋中脊發現的一種海洋古菌。

說了這麼多,很多人可能都不是很明白。什麼是古菌?為什麼偏偏要寫Nanoarchaeum equitans?真的只是因為它名字好玩嗎?不要急,且看筆者慢慢寫來。

一、什麼是古菌?

古菌,又叫古生菌,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一種單細胞生物,也是一種原核生物。分類上介於細菌和真核生物之間。像細菌,因為它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擁有單鏈環狀DNA;像真核生物,因為它很少有質粒,擁有80s核糖體,有非編碼序列等等。

古菌很古老,但是它依然很厲害。

首先,它可能是地球生物的最初形態。古菌喜歡生活在高溫,高濕,低pH,無氧的環境下,這看似嚴酷的環境卻恰恰是地球初期時最為普遍的生態環境。溫泉池旁邊瑰麗的色彩就是古菌的傑作。

其次,最耐熱的生物是它。人們曾經推測,生物不可以在高於114攝氏度,因為ATP在高溫下將變得極不穩定。但是一種在海底2400米處發現的生物,菌株121的發現改變了人們的認識,這一種生物可以在121攝氏度下繁殖,24小時後數目翻倍,是目前已知最耐高溫的生物。

第三,最耐冷的生物是它。

第四,基因工程不可避免要用它。

第五,最小的細胞生物也是它。而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Nanoarchaeum equitans,即騎火球的超級小矮人。

……………………………

二、Nanoarchaeum equitans騎火球的超級小矮人

Nanoarchaeum equitans的發現不僅僅是發現了一個新的種,也不是新的科,而是一個新的門。因為它十分奇特,16sRNA與其它已知古菌的差異非常大。一個新的門是什麼樣的概念?舉個例子,所有的脊索動物是一個門,它和其它古菌的差異大約等於我們和海星之間的差距。

科學家曾經計算過,一個可以獨立生存的生物最小可以有多小。最終的計算結果大概是350納米的直徑,0.45Mbp(百萬鹼基對)的DNA以及大約450個基因。這是一個生物生活所必須的。

然後我們來看一看Nanoarchaeum equitans,它直徑400納米,擁有0.49Mbp的DNA和540個基因,已經基本逼近了極限。這0.49Mbp的基因中還包括了5%的非編碼序列,再一算,它可謂是一點不浪費的擁有了所有需要的基因。

有人可能會說你這不嚴謹,沒有提到Mcoplasma genitalium(一種支原體,筆者水平有限,翻譯不出中文名)它擁有 0.58 MbpDNA和475個基因,但是它的身材好像略微比Nanoarchaeum equitans大一點,所以暫且認為是Nanoarchaeum equitans更小。

Mcoplasma genitalium

接下來我們關注一下Nanoarchaeum equitans的生活環境。它生活在大約80攝氏度的海水中,這已經勉強算是極端嗜熱菌了(生活在80攝氏度以上的微生物)。而人家「騎火球的超級小矮人」的名字來源也絕對是有原因的,因為它的專性共生菌叫「火球」(Ignicoccus)。因為Ignicoccus比它大很多,所以它算是「騎」在「火球」身上的「超級小矮人」。

Nanoarchaeum equitans和Ignicoccus 網路上可以搜到的僅有的一張圖

是不是很像?

共生的概念大家應該都明白,和寄生是不一樣的。就是雙方都可以從中獲利。

介於目前的研究成果Nanoarchaeum equitans雖然有5個ATP合酶的基因,但它並不能以氫和硫作為能源物質,而這似乎是它的生存環境中僅有的能源物質。於是科學家們猜測,它獲取能量的方式中應該需要Ignicoccus的參與。並且,Nanoarchaeum equitans還缺乏合成一些必須蛋白質,輔助因子等的能力,所有這一切生命活動也需要Ignicoccus的支持。當然,根據共生的定義,Nanoarchaeum equitans應該也可以給予Ignicoccus某些「好處」,但是筆者暫時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唯一確定的是,Nanoarchaeum equitans離開了Ignicoccus是難以生存的,它的基因編碼原則對於寄生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意義。

因為這個名字實在太喜感,我曾經想過,既然有騎火球的超級小矮人,那我以後如果發現了一種古菌,可不可以把它命名成「騎水球的超級大長人」呢?現在查閱了資料,明白了生物的命名是完全有科學依據的。近年來,命名規則都更加規範。也更加方便於學生的學習了。至於那些恐怖的名稱記憶噩夢也不會再新物種上重現,下一篇文章,筆者打算寫寫「叫松不是松,叫杉不是杉」——「裸子植物名稱的『貴圈真亂』」。


推薦閱讀:

什麼是薛定諤之貓?
人眼的界限──中央凹、盲點和視域
HE染色太簡單?精良之作自帶高級感
細胞學相關實驗(一)
為什麼北極有北極熊,南極沒有南極熊?

TAG:自然科學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