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本真的佛經《阿含經》

小和尚

《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第一部經,以語錄問答形式,形象地記述了釋迦牟尼佛及其弟子修佛論道的言行,保存了佛教最精要、最究竟的教義和修證。其形式及地位就如同儒家的《論語》及基督教的《聖經新約》。佛教任何宗派的學說言教如果要進行檢定對錯,一定要依據這部經典。

《阿含經》是佛法的根本,是佛世流傳之「教法」,是佛滅後所借結集之「聖教集」,「法之最上者」,師、弟之間代代傳承,為「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所公認的「根本佛法」。在《四阿含》中,學者們又公認北傳的《雜阿含經》與相對的南傳《相應阿含》是《阿含經》中最早集成的經典。

阿含,梵語a^gama,巴利語同,又作阿笈摩、阿伽摩、阿鋡暮、阿鋡,意譯法本、凈教、歸、法歸、法藏、藏、教法、傳教、趣無、教、傳、來。阿含一詞,意指所傳承之教說,或傳承佛陀教法之聖典;有時與『法』同義。稱阿含為『阿含經』,乃中國古來之慣例。

原始佛教時代,佛弟子及信者往往將所聞之教法,用詩或簡短散文之形式,以口口相傳之方式記憶傳承。換言之,其根據記憶所傳承者,實乃佛陀教說之梗概;復因佛弟子領納之不同,而各有其相異之思想;故至教團確立時,如何將佛陀之教說作一整理、統一,實屬必要之事。其結果,佛陀之教說漸次充實完備,且逐漸發展為一種特定之文學形式,而終至成為聖典,此即阿含經之由來。

《阿含經》的由來,殊勝難得:釋迦牟尼入滅後,弟子們覺得導師已去,茫然無歸。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葉認為此時應結集法藏,使佛法住世,利益眾生。於是,他請阿闍世王為施主,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五峰之最高者毗婆羅山側的畢波羅窟開始結集。參加者為已證阿羅漢果的五百比丘,以迦葉為上首,其中多聞第一的阿難結集經藏,所集者就是《阿含經》。

關於阿含經成立於何時,應就佛典結集之次第而論:

一、佛陀入滅後,第一個夏季,五百阿羅漢會聚於王舍城外之七葉岩,以大迦葉為上首,舉行第一次結集,由阿難誦出法(即經),優婆離誦出律,此即歷史上著名之 『五百結集』 。阿含經之淵源,即導源於此時。

二、佛陀入滅百年頃,七百比丘會聚於毗舍離城,以耶舍為上首,舉行第二次結集。此次結集以律藏為主,此即著名之『七百結集』。

三、佛陀入滅後二三六年頃,即阿育王之時期,在華氏城以目犍連子帝須為上首,舉行第三次結集,至此三藏教法始告完成。

四、佛陀入滅後四百年,在迦膩色迦王護持之下,於迦濕彌羅國以脅尊者、世友為上首,舉行第四次結集,此次結集以論釋三藏為主。綜上所述,阿含經於第一結集時誦出,於第二結集以後,即西元前三世紀前後,為阿含經正式成立之時期。

阿含經之文學形式,有九分教、十二分教二種分類。其中九分教如下:(一)經,(二)重頌,(三)記說,(四)偈頌,(五)感興偈,(六)如是語(本事),(七)本生,(八)方廣,(九)未曾有法。以上九項再加因緣、譬喻、論議等三項,則為十二分教。上述九分教比十二分教較早成立,然佛教聖典之部類學,則以十二分教為定論。

佛陀入滅後一百年,原始佛教之統一教團分裂為上座部與大眾部。其後復細分為小乘二十部,各部派均各有其獨自傳承之經藏。依現今資料之顯示,當時至少有南方上座部、有部、化地部、法藏部、大眾部、飲光部、經量部等所傳之經典存在。然至今日僅有南方上座部之經典完全保存下來,計有五部,系以巴利語書寫,即長部,中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即屈陀迦阿含),此即南傳五部,又稱南傳五阿含。至於北傳方面則彙集其他諸部片斷之經典,成立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等四阿含,系以梵文書寫,此即北傳四阿含。其中南傳之長部、中部相當於北傳之長阿含、中阿含,相應部相當於雜阿含,增支部相當於增一阿含。此外,因南傳五部以巴利文書寫,較接近佛世所用之俗語,故一般以為南傳比北傳更富於原始色彩,故近世學者於原始資料之採證上,多喜用巴利文聖典來對照研究。

傳統上,中國佛教學者,尤其是大乘佛教學者,往往將阿含經視為小乘經典,故在中國、日本教理史上向來未被重視。直至近世歐洲諸國加以研究,自一八二0年代始漸受重視,而確認阿含經並非僅為小乘經典,乃是原始佛教之經典,其內容包含佛陀之世界觀、人生觀及實踐之方法條目等,具有多重意義及價值。

北傳之四阿含中,長阿含經共二十二卷,內有四分三十經。第一分諸經為有關佛陀之記載;第二分為修行、教理之經典;第三分為外道之論難;第四分論述世界之生滅成敗。中阿含經共六十卷,內含二二二經,旨在揭示四諦、十二因緣、譬喻,及佛陀與弟子之言行。增一阿含經共五十一卷,系彙集各類法數之經典,因其匯收一法至十一法等諸法數,故稱為增一。雜阿含經共五十卷,彙集短而雜之經而成,故稱雜阿含。

南傳之五阿含與北傳之四阿含,內容未必全然相符,間亦有彼此出入者。南傳阿含有五分說,北傳則有四分、五分兩說。

推薦閱讀:

阿含經 側重點
研習「雜阿含經」論增上慧學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云何名為優婆塞——《雜阿含經》講記
阿含經選集-因緣

TAG:佛經 | 阿含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