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論革命:發現「卦式進位制」數學模式

【摘要】「卦式進位制」數學模式的重要性在於「八向中央混合進位制」數學模式是一顆精神原子彈,其威力足以挑戰以「二進位制」為基礎的現代計算機技術,並終將會引發一次計算機技術的革命。

【關鍵詞】數論革命;卦式進位;先天八卦;後天八卦;河圖洛書;混合進位制;數學模式創新

伏羲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地位神聖,歷來被稱之為三皇五帝之首的天皇。在中國史前傳說中是伏羲發明了八卦圖式,伏羲是最初八卦圖式的創造者。但在我們看來,八卦圖式實質上是一種八向中央全復蓋多維度混合進位制數學模式,我們將這種數學模式命名為「卦式進位制」數學模式,而這種「卦式進位制」數學模式是自然均數法和自然均象法思維方式之父。

一、伏羲八卦源自中國古人用「井」字格辨別四面八方方位

由於伏羲最早以「井」字格為座標觀察北斗星區,所以我們將「井」字格稱為「伏羲格」。「伏羲格」起源於古人用井字格為座標辨別四面八方方位,即格物致知法。天格知季節農時,地格知東南西北,人格知品行優劣。要知道: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國文明能成為唯一從未中斷和傳承至今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人採用的是伏羲自然均象法和自然均數法思維方式。可以說,這是一種目前已知的人類思維方式中最均衡、最全面的思維方式。

二、八卦圖式解構(本圖式來自卞偉光《十分鐘讀懂八卦圖式簡史》一文)

1、開放式井字格對偶均向先天八卦圖式(靜態)

2、封閉式井字格對偶均向先天八卦圖式(靜態)

3、開放式井字格對偶均向後天八卦圖式(動態)

4、封閉式井字格對偶均向後天八卦圖式(動態)

三、格式化對偶均數均向四分法河圖和八分法洛書圖式:

1、開放式井字格對偶均數均向八分法洛書圖式和四分法河圖圖式

在上圖的格式化對偶均數均向洛書圖式中,上為洛書的開放式「井」字格八分法圖式,下為河圖的開放式「井」字格四分法圖式。先四後八,先有四分法,後有八分法。

2、封閉式井字格對偶均數均向河圖圖式

在下面的格式化對偶均數均向河圖圖式中,上為封閉式「井」形八分法河圖圖式,下為封閉式「井」形四分法河圖圖式。先四後八,先有四分法,後有八分法。

讀懂了上面六圖,就讀懂了八卦圖式簡史,也讀懂得了河圖洛書,更懂得了易圖圖式和圖數圖理演變史。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圖式用得是對偶均向均數法,前者為體,後者為用。先天八卦是靜態八卦圖,有體而無用。後天八卦是動態八卦圖,有用而無體。河圖洛書圖式用得是對偶均數均向法。八卦圖式晚於河圖洛書,洛書晚於河圖。河圖是四分洛書,洛書是八分河圖,洛書是對河圖的細分。先有河圖,後有洛書。河圖是靜態的,為體。洛書是動態的,為用。洛書是在河圖的基礎上產生的。

但陰陽顛倒後:八卦圖式則相反,先有後天八卦,再有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在先,先天八卦在後。先天八卦是靜態的,為體。後天八卦是動態的,為用。陰陽各行其道,體為陰,用為陽。體為過去式,用為進行式。例如剛才是11點,11點就是體,是過去式。現在幾點了?現在12點了。12點是用,是進行式,就這麼簡單。故既不能以體代用,也不能以用代體。後天八卦是先天八卦的繼續,先天八卦為後天八卦的依據。

超存在哲學認為萬有陰陽雙系統論適應於主客觀世界的普遍規律,有一陰必有一陽。主客概念中與邏輯對應的是時間,反過來一樣,與時間對應的是邏輯。故時間在先的必然邏輯在後,邏輯在先的必然時間在後。

從時間上講,後天出自於先天,這是時間在先。但從邏輯上講,先天來自後天,這是邏輯在先。因為先天是後天的依據,後天是先天的繼續:後天八卦既然可以從先天八卦中推演出來,那麼先天八卦便也能從後天八卦中推演出來。這才符合八卦圖式陰陽顛倒的均衡規律,否則就不均衡。故八卦圖式先向後數,河圖洛書圖式先數後向,就這麼簡單。

四、八卦術語代號及全復蓋八向中央混合進位製圖式原理

八卦術語代號:卦即進位,八卦即八進位。宮即歸零,九宮即見九歸零,八卦九宮即八進九零的卦式進位制數學模式。當然,這種數學模式還可以無限延伸到無限大和無限小,例如九元十宮為九元十進位、十元十一進位等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向外可延伸至無限大,向內也可延伸至無限小。當延伸至無限大時便涉及到宇宙量子起源,當延伸至無限小時便涉及到人的意識量子起源,兩者就會達到有機的同一和最終的統一。這樣便解決了西方機械數論的有限性危機。

五、數論革命有助於被割裂了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統一

由於機械數論的有限性註定了它無法解釋量子意識存在的合理性,亦無法消融和打破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藩籬。很顯然,數論革命有助於被人為割裂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統一。

數論革命將重新界定數的定義:數即可無限大和亦可無限小的正負量子意識流。故數在本質上是一種流動的或動態的萬有能量,是物質通往精神和精神通往物質的量子意識流。

由於數論革命涉及到人類建立正確的宇宙生命觀和精神世界觀,以及構建正確的統一量子世界數學模式,因而這是一個目前急需解決的世界性重大課題。

六、從有限進位制到無限進位的質的飛躍

二進位即一元二進位(一卦二宮),見二歸零;八卦九宮即八元九進位,見九歸零。 一卦二宮為一元二進位,二卦三宮為二元三進位,三卦四宮為三元四進位,四卦五宮為四元五進位,五卦六宮為五元六進位,六卦七宮為六元七進位,七卦八宮為七元八進位,八卦九宮為八元九進位,九卦十宮為九元十進位。九卦十進宮歸零,進宮即歸零,以此無限延伸。因此可以說這,中國古人發明的「卦式進位法」是一種無限進位制,是人類思維史從有限思維到無限思維方式的一次革命性飛躍。

七、數論革命與二進位的局限性

卞偉光先生提出:「現代數論的核心是以類似於易經二進位製為基礎的,但西方數論發展到二進位制便停滯不前,這種計算機二進位的技木革命便從此成為西方全部科學技術賴以生存的基礎。但「二進位」只是「卦式進位制」中的最為簡單的一種,這種單一的以靜態先天八卦為基礎的二進位制並不全面,有局限性,並沒有考慮到後天八卦的無限性.」

英國思想家羅素曾確定哲學(包括邏輯學)最根本的目標是採用最簡單的表達方式,把人類知識上的虛榮和矯飾減少到最低限度,再建立邏輯與數學的聯繫,然後是分析假設從語言可以推論它所描述的世界。他讚歎道:「數學也是一種美,她雖然沒有繪畫或音樂的華麗裝飾,但她可純凈到崇高的地步,能夠達到只有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的那種完美的境地。」但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羅素讚歎的數學美僅僅是指數的差異的美,而不是指數的對稱的美。第二、從美學的角度上講,差異的美體現在線上,而不是面上,體現在面上的美是對稱的美。第三、線性的美是個體的美,面性的美是整體的美。故完整的美一定是對稱的美,不完整的美一定是不對稱的美。

例如只有半個臉或半個身體的美女美嗎?不僅不美,而且十分可怕,那麼美就會成為丑。當然我們承認有不對稱的美,但不對稱的美不屬於完美。所以,羅素對數的美的了解還不夠全面。完美的定義是:既有差異的美又有對稱的美,既有直線的美又有曲線的美,既有個體的美又有整體的美才是真正全面的美。

中國學者認為,數學研究宇宙的對稱美,能訓練我們的思維的縝密性和整體邏輯思辨能力。中國的《易經》是最早系統研究數理邏輯以及數理美學的不朽著作。數字是一種自然符號系統,傳載著宇宙的全息信息。她用最簡單的數字元號系統就概括了宇宙的複雜性,使人類徹底更新了自己的生存手段與生存能力。

例如,美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就是運用微分幾何學的方法破解了署名的「卡拉比猜想」,證明了著名數學家卡拉比提出的高維空間曲率的一個猜想,而獲得1993年菲爾茨最高數學獎。包括多維度空間存在的證明和多變函數與廣義相對論方面的兩個猜想的破解,都被丘成桐用微分幾何學徹底解決了,這就是數學的偉大。

八、中國古代的數理傳統一直掌握在道家手中

中國的傳統數理和科技研究幾乎一直由道家擔負。道家的學說,從內容到形式無不體現著對數理的認識,煉丹術,五行說,天文,堪輿,醫卜星相,不一而足。

自然科學偏重研究物質的「相」。例如現代金屬材料科學中的金相學就是一個典型。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的結構和表徵。而支持著這個相的是什麼呢?是什麼讓我們人類有如此的生命力呢?答案是:數的變化,是數在支配著相。再深入下去,又是誰在製造和控制數呢?是數理。數理是某種規律性的東西,是某種無形的力量,是宇宙本體的表現,也就是道。《易經》建立的方法論模型就是理數相三層模式,用計算機為例證來說明最好理解。

另外,文字處理、圖象、音樂這些功能都是計算機具體的相用,而支持計算機這些相用的又是什麼呢?還是程序語言裡面編排的數字程序,是二進位數字的加加減減。而操縱這些數字加減的是理。軟體工程師按照計算機的理路設計某種程序,程序員則根據設計將數字固化到軟體中去,變成計算機的操作指令系統,這是一個由理到數再到相的完整過程。

九、萊布尼茲「二進位」的完善歸功於易經的二進位數理啟示,但二進位僅是「卦式進位制」中最簡單的一種

《易經》中提出了多種不同的數理邏輯系統,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十進位和二進位。研究宇宙運動的規律要用二進位,就是陰陽之數的數理邏輯系統。《易經》中卦爻卦象的演算所用的主要就是二進位系統,這是宇宙的奧秘。

萊布尼茲是微積分和二進位數學的創始人,也是計算機科學的先驅。研究萊布尼茲的專家、英國人李約瑟博士根據大量史料追溯現代一系列的有影響和西方科學家的歐洲思想淵源,都通向萊布尼茲。萊布尼茲的思想又源於何處?李約瑟的深入研究結果表明:萊布尼茲自20歲起直至逝世為止,都是中國學術思想的愛好者與研究者,特別對《易經》圖象數理情有獨鍾。

萊布尼茲有一個好朋友鮑威特,曾在中國耶酥會傳教,發現了《易經》並成為研究《易經》的專家。他把《易經》介紹給正在研究二進位系統的萊布尼茲,這一下一拍即合。1701年,鮑威特又將自己珍藏的兩個「易圖」贈送給了萊布尼茲,萊布尼茲旋即從六十四挂圖中驚奇的發現了63到0的二進位數學。1703年,萊布尼茲發表「談二進位算術」的論文,正式確認《易經》卦爻與二進位數學的同一性。此文後收於英國皇家科學院論文集中。很顯然,萊布尼茲「二進位」的完善歸功於易經的「一元二進位」數理啟示。

但人們有所不知,「一元二進位」數學模式其實僅僅是「卦式進位制」中最為簡單的一種,還有更多的較為複雜的多種進位數學模式,例如八元九進位數學模式,這種較為複雜的進位制數學模式西方人並沒有發現和掌握。

十、1與0:一元二進位的秘密

我們知道,所謂二進位的數理結構中,只有1和0兩個數,故二進位在本質上是一元二進位。在萊布尼茲發現二進位之前還有一進位,一進位即0元一進位。0表示沒有數,相當於易經中的無極。但在中國文化中「無」並不代表沒有,「無」中可以生有。在易經中「無」是萬物初始的萌芽狀態,卻代表了無限的數和無量的數。那麼,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數呢?只有一個數,就是1,永遠都是1,1加1就是2,加0就是10,過了10又是1,過了100又是1,沒有窮盡。

道家學說認為:宇宙的開端就是「道生一」,道是無極,一是太極。宇宙大爆炸一開始,就是太極生兩儀(陰陽),二進位由是而生。二進位的原理就是「相對論」,有天就有地,有陽就有陰,有南就有北。此即老子所說的天地相生、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合,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相對的世界。在相對的世界裡要找到絕對的東西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能超越相對、超越這個對立的物質世界,就進入「易」道超存在哲學的最高思想境界。「易」道就是變化之道和變異之道,超存在哲學的核心就是萬有陰陽雙系統論(詳見卞偉光著《超存在哲學概論/中國文化的母型特徵及其發展前景》西北大學出版社2005.12)。

十一、天人合一:宇宙天道與人文易經

《易經》是研究宇宙天道的學問。其道貫穿於後世一切學問,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易經》是變化之書,易理就是依靠數理以及數的變化來認知世界、破解難題和預測未來。先天後天之卦象都是通過數理變化而產生的,理生出數,再由數生出相。自然界的萬物都是具體的相(物相或事相),萬物均生乎數。

例如文字處理和聲像轉換等都是具體的電腦相用,而支持電腦產生相用的正是數,是一系列數字編排的控制程序。沒有數也就沒有相用。而數受控於理,即宇宙中某種規律性的東西。我們電腦的操作系統就是按照某種即定程序設計的。一種計算機程序語言,有它自己的理,理生數,數生相。天地之道亦然,即為自然之理,通過天地之數(程序系統)控制自然界一切物相。《易經》研究天地之數,即通過天地間既定的符號系統,從而解讀出其中表達的程序與信息,易學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於此。

十二、河圖洛書的數理邏輯

《易經》圖式的兩個範本,第一是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第二是河圖洛書。依照中國人的觀點,八卦來自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應是古老的天文地理圖,即以簡單的幾組數來揭示其深奧之理。二者之區別在於:河圖所示為先天之數,洛書所示為後天之數。《易經﹒系傳》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也。」

這是河圖之數,其中單數為陽、為天,有五個(一三五七九),其合數(和)是二十五;偶數為陰、為地,也有五個(二四六八十)、其合數(和)是三十。這就是天數五、地數五,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五組數皆由一陰一陽組成,分列五方,一生一成,奇偶數之差皆為五(6-1;7-2;8-3;9-4;10-5)。為五即河圖的中心五點,中而不偏,動而能和,為天地之中心。五組數就生出無行(水火木金土),每一行又分陰陽。從一到十,是十進位的根本,也是天地宇宙生成的本數。

十三、四分河圖是先天,八分洛書是後天

由此可知,四分河圖是先天,是天道之理,以天地化合生成五行分在四方。八分洛書則以五行生剋制化而變為九宮,後天的一切變化都是由此而生,先四後八,故八分洛書是後天,是地道之理。所謂九宮就是四方四角加中央,一共九個方位。具體到數就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與肩,六八為足,五在中央」。

洛書以五居於中,取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居於四周。其對角線三數之和與縱橫線三數之和均為十五。

十四、《易經》圖式是整體思辨數理邏輯哲學

中國學者認為《易經》圖式是數理邏輯哲學,她訓練出來的首先是數學家的頭腦,教給我們的是系統論的思想,看問題要敏銳,細緻,觀察問題要有邏輯性,要全面,要善於從整體而不是個體的角度上看問體;分析問題要有條理,有層次;因為一切都在變,解決問題的條件轉瞬即逝,必須當斷立斷;也要注意給自己留退路,因為變數太多,環境隨時都在變,只要有一個環節疏忽了,就可能造成被動。

所以與西方文化相比,西方文化較喜歡強調確定性,中國文化則喜歡強調不確定性。因為西人從靜態的機械的角度上看問體,中國人則從動態的發展的角度上看問題。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天數(自然數的奇數)1+3+5+7+9=25

地數(自然數的偶數)2+4+6+8+10=30

天地數之和25+30=55

天地之數變化之道:以天地之數55來衡量一個八卦自然場,那麼這個場的所有數都是55,如果以64卦384爻來分配天地之數,即55÷384,等於0.142857,再餘下一個0.142857,實際是55÷385=0.142857為完整之數。這樣以384爻來衡量天地數55,多了一個0.142857,怎麼辦?在周易中乾和坤這兩卦分別加上用九用六各一爻,其實二者合起來才一爻,這一爻可以說是這個場的核心所在。如此算來可以肯定了64卦384爻對比天地之數55的平均爻值是0.142857,之所以能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就是確定了每爻的平均爻值。

可想而知,對任何事物的判斷和權衡,沒有一個標準的數值是無法進行的。所以有了數值,各卦爻象的判斷就有了依據。吉凶由此可分辨出來,故0.142857是大衍之數之始數。因此,《易經》圖式在本質上是整體思辨數理邏輯哲學,這種獨特的整體思辨數理邏輯在西方數學邏輯體系中是沒有的。

十五、用六用九

我們知道八卦到64卦的卦象(即符號)是沒有任何數表示的,如果要確定64卦這個自然場任一方面的值,就必須配之以數。

洛書數陣是天地數最完整無缺的一個數陣,將它配上八卦,便 是八卦數陣。

將數陣分成陰陽兩邊,即1、6、7、2為坤陰一邊,8、3、4、9為乾陽一邊,各自相加:

陰1+6+7+2=16

陽8+3+4+9=24

這樣看來16對24,兩邊很不平衡,但這個陣是實實在在的平衡統一的自然場。

如果:16÷6=2.6666……

24÷9=2.6666……

所以6和9是這個場陰陽各自的平衡軸,因此,周易中以陰爻用6,陽爻用九來表達各卦中陰陽爻的一種方式。

十六、六爻數理

64卦是一個園被六次等分出現的64個等份,用符號表示64卦每卦是六畫,即六爻,亦是周易64卦的範圍是在一個園被六次等分之內,三次等分的八卦符號已經重複出現,三畫卦亦被稱為八經卦或父母卦。如果再將一個園等分下去,出現的父母卦將不再是三畫卦,到時卦的爻畫亦不止六爻,因推算範圍而定,如「焦氏易林」以十二爻4096卦論。西漢楊雄以四爻分中、周、養論。但一個正園的半徑是該園內切線的六份之一,所以六爻是可以表示一個園內各等份的關係,用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就可以了。

十七、乾之策216,坤之策144,凡360,當期之日。二篇之策

以陰用6,陽用9,一個園的三次等分的八卦,所出現的象數結構是(下起初爻)

以上八卦的陰陽爻各自總數是:

乾陽 9+18+27+9+18+9+27+9+18+27+18+27= 216

坤陰 18+12+12+18+6+6+18+6+12+6+12+18= 144

所以用八卦作為父母卦,以用六用九方式,乾是216,坤是144。以360為一個完整的統一場,64卦的陰陽二篇就有32個場,這樣32×360=11520

因此64卦的統一場就有11520策,是萬物之數也。

依理而推:

天地數55÷385=0.142857(實384爻,多一爻以用六用九說明之)

64卦384爻的實際值:384×0.142857=54.857142

如果54.857142÷11520=0.0047619

總之,在天地數55的範圍內,大衍數可推出384爻的平均爻值是0.142857,11520策的平均策值是0.0047619。

十八、大衍之數的原理及應用

易經中卦的爻用數的表示陽爻用9,陰爻用6,自下而表示的。如

上九 9×6 = 54

九五 9×5 = 45

九四 9×4 = 36

九三 9×3 = 27

九二 9×2 = 18

初九 9×1 = 9

上六 6×6 = 36

六五 6×5 = 30

六四 6×4 = 24

六三 6×3 = 18

六二 6×2 = 12

初六 6×1 = 6

189

126

以陰爻用6,陽爻用9的計算方法,可得乾189,坤126,二者相加為315。以360為一個完整的統一場,64卦可有32個場,對立兩卦必須是360,才能到達11520這個萬物之數。乾189對比216差27,坤126對比144差18,為了避免這種誤差,則應用到大衍之數,如:

189×0.142857=26.999973

126×0.142857=17.999982

因為在推算大衍數時,取值是0.142857,其小數點後六位數之後的尾數捨去不用,所以189×0.142857的實際值是27,126×0.142857的實際值是18,這樣再加上原來的基數,乾189+27=216,坤126+18=144,如此辦法,它的實際值就可以正確地表示出來了。實質上大衍之數是用六用九計演算法的一種補充數。如:

上九 54+54×0.142857

九五 45+45×0.142857

九四 36+36×0.142857

九三 27+27×0.142857

九二 18+18×0.142857

初九  9+9×0.142857

上六 36+36×0.142857

六五 30+30×0.142857

六四 24+24×0.142857

六三 18+18×0.142857

六二 12+12×0.142857

初六  6+6×0.142857

189+27 = 216

126+18 = 144

很顯然,以上乾坤兩卦的實際值是乾216,坤144,但在數的運算中所得的數值,並不表達出卦實際值,大衍數的最小值亦不能顯示,如:

乾 坤

上九 =61.714278

九五 =51.428565

九四 =41.142852

九三 =30.857139

九二 =20.571426

初九 =10.285713

乾 坤

上六 =41.142852

六五 =34.285710

六四 = 27.428568

六三 =20.571426

六二 =13.714284

初六 =6.857142

215.999973

143.999982

上式的數算值與實際值對比,乾差:0.000027,坤差:0.000018,這種與實際誤差的原因上已說明,為了使這種誤差降到最小最小,周易大衍數中又增加了幾項:分而為二以象兩 =0.285714,掛一以象三 =0.428571,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0.571428,歸奇於扐以象閏, =0.714285,五歲再閏, =0.857142,再看:

上九

九五

九四

九三

九二

初九

數算值

61.714278

51.428565

41.142852

30.857139

20.571426

10.285713

大衍值

61.714285

51.428571

41.142857

30.857142

20.571428

10.285714

上六

六五

六四

六三

六二

初六

數算值

41.142852

34.285710

27.428568

20.571426

13.714284

6.857142

大衍值

41.142857

34.285714

27.428571

20.571428

13.714285

6.857142

215.999973

215.999997

143.999982

143.999997

從上兩例看出,數算值小數點後四位數象那一項大衍數的頭四位數,就可直接寫上那一項大衍數的數團,這樣就可以使數算值與實際值的誤差大大減小,這就是大衍數的精華所在,它的應用機制實質上是一種數控智能機制。

下面是64卦384爻各卦爻的實際值,例如:

夬卦

上六 41.142857

九五 51.428571

九四 41.142857

九三 30.857142

九二 20.571428

初九 10.285714

剝卦

上九 61.714285

六五 34.285714

六四 27.428571

六三 20.571428

六二 13.714285

初六 6.857142

195.428571

164.571428

對立兩卦相加:

195.428571+164.571428=359.999999

大有卦

上九 61.714285

六五 34.285714

九四 41.142857

九三 30.857142

九二 20.571428

初九 10.285714

比卦

上六 41.142857

九五 51.428571

六四 27.428571

六三 20.571428

六二 13.714285

初六 6.857142

198.857142

161.142857

對立兩卦相加:

198.857142+161.142857=359.999999

依理而推,64卦384爻,各卦 爻的值就可以計算出來了。推導一個園四正十字線每條線兩邊的差值相等地無限小,就應用了大衍之數。

十九、易經先天八卦是以一元二進位起步

易經先天八卦是以一元二進位起步,只可演繹至八卦九宮,八八六十四步。但伏易後天八卦則是以二元三進位起步,可演繹至八元九進位;再加補數,可進化為九元十進位。其中的八元九進位加補數可演出九九八十一步(詳見卞偉光《全息考古:龍圖三變成河圖洛書調研報告》。其度數容量相當於是西方數論的幾何倍數,並可升級將其延伸到無限極和無限大。由此可見,伏羲一元二進位的先天八卦是有限的;伏羲二元三進位的後天八卦是無限的。

也就是說,1為基數,逢2進位。伏易後天八卦:二元三進位,2為基數,逢3進位。繼續延伸:三元四進位,四元五進位,五元六進位,六元七進位,七元八進位,八元九進位,九元十進位,到十為止後,便歸為零,零再進位為一。從一開始,返復循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為天道也。

二十、結 論

綜上所述,「卦式進位制」會導致數論革命,數論革命將重新界定數的定義:數即可無限大和亦可無限小的正負量子意識流,故數在本質上是一種流動的或動態的萬有能量,是物質通往精神和精神通往物質的量子意識流。由於數論革命涉及到人類建立正確的宇宙生命觀和精神世界觀,以及構建正確的統一量子世界數學模式,因而這是一個目前急需解決的世界性重大課題。

由於機械數論的有限性註定了它無法解釋量子意識存在的合理性,亦無法消融和打破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藩籬。很顯然,數論革命有助於解決困繞了人類幾千年的問題,即被人為割裂了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統一。

從技術革命的角度上講,「卦式進位制」數學模式會帶來科技創新風暴。其重要性就在於:「全復蓋八向中央混合進位制」數學模式是一顆精神原子彈。其威力足以挑戰以「二進位制」為基礎的現代計算機技術,並終將會引發一次計算機技術的革命!

作者簡介:卞 翔,中國長安大學自動化本科畢業,現從事於史前易學研究。

楊屹崐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宗教哲學博士,供職於紐約聯合國總部.。

《大易經》講堂橫空出世!!!

初級班

1、 大易經體系的基本概念

2、 九九八十一步推磨補天法

3、 古爻演變史與實物易圖

4、 古代天文學及八卦的起源

5、 連山歸藏演周易

初級班課時費1500元(2小時)

中級班

1、 龍手易生天干地支

2、 龍手易生古六爻

3、 龍手易生五行

4、 龍手易與五星

4、 龍手易與大昆崙山五大龍脈

5、 五爻生漢字

6龍手易生五運六氣

7、 龍手易與五藏六腑

8、 龍手易生八格九宮

9、 五指連山生連山易

10、龍手易生歸藏易

11、均數法與預測原理

中級班課時費2500元(2小時)

高級班

基礎部分

1、什麼是完整的易學觀

2、什麼是支離破碎的易學觀

3、揭開預測的神秘面紗:天地人同時性原理

4、道術合一:道與術的關係

5、道德合一:道與德的關係

6、萬變不離其宗:易經預測手段解析

7、低級的算卦方法僅為基礎,掌握一兩種就足夠了

8、全息卦只斷不算:最高的斷卦方法是全息卦:

9、具備合格預測師的道德修養問題

10、靈感與通神:心法的修鍊與天眼的開啟

實戰部分

1、信息的收集與篩選:天羅地網

2、各類信息的浮選方法和判斷標準

3、傳統預測方法的優缺點

4、基礎預測方法是不會淘汰的

5、避開嘈雜環境:子時開卦的優勢

6、通靈時刻:純思與純判

7、夢醒時分:瞬間激發出來的靈感

8、經典全息卦分解案例

9、掌握全息卦的八大要點

10、傳承與拜師

高級班課時費3500元(2小時)

超存在哲學/超級思維方式的秘密

(講座簡介)

哲學是研究思維方式的科學,思維方式大致分兩種:第一種是西方哲學的思維方式,西方哲學屬純粹理性思維方式,即存在之內的哲學,也就是一元純粹邏輯思維模式;

第二種是中國哲學的思維方式,中國哲學屬超理性的思維方式,即是一種既在存在之內,又在存在之外的哲學,也就是二元混合理性思維模式。

超存在哲學屬中國哲學的升級換代版,將中國傳統哲學實現了現代化轉型,屬於中西合璧的雙向思維模式。雖然其產生於中國傳統哲學,但卻超越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故超存在哲學屬於超級思維方式的科學。

開天眼/超級思維方式的五大特點:全息性、快捷性、穿透性、

包容性、神通性。

開靈機/超級思維方式的五大優勢:模塊化、透視化、優選化、

通用化、組合化。

A、兩種存在/物的存在與人類意識之超存在

B、中西思維方式對比列表說明

一、上善若水/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水性思維方式

1、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怎麼來的?/從「道」的基本概念說起

2、無處不在的道/從中國人的紅包文化說起

3、繞著走的水性思維方式/從中國人在美國打官司說起

結論:中國人是專為破壞規則而生,再好的規則對中國人都沒用。

二、簡單可靠/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機器思維方式

1、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怎麼來的?/從「理」的基本概念說起

2、邏輯理性/從無條件退貨談起

3、簡單可靠的機器思維方式/從德國人的一絲不苟說起

結論:德國人是為了設計規則而生,制定了規則就必須遵守。

三、中國人思維方式的優缺點

1、優點/從中國人的人情文化說起

2、缺點/從中國人沒有契約精神說起

3、染缸效應/從中國文化的同化能力說起

結論:嚴防緊盯/從世界上公務員最多的國家說起

四、如何突破傳統的「羊群」式思維模式

1、傳統思維模式的固化/從儒家文化說起

2、模仿與超越/從「自主品牌」說起

3、逆反思維/從股神索羅斯說起

結論:模仿有餘,創新乏力。

五、超常思維/雙向思維的秘密

1、非選擇性思維/從基督教的懺悔制度說起

2、選擇性思維/從漢語的人治語法關係說起

3、雙向思維/從中國的混合經濟說起

結論:因人而異,最適合的制度便是最好的制度

六、超常思維方式的實踐和運用

1、單信息思維/從分科制的邏輯思維說起

2、全信息思維/從混科制的通識教育說起

3、預警性思維/從全息經濟學的預警能力說起

結論:未來是全息理論科學的天下

七、機械思維模式的進化

1、純經驗思維/從實用理性說起

2、大數據思維/從統計學說起

3、機器人思維/從電腦戰勝人腦說起

結論:人類將淪為電腦的奴隸

八、人類救星/超級思維方式的發展前景

1、教育模式的突破

2、科學模式的突破

3、宇宙量子意識宣言

結論:超級思維將戰勝機器思維,主動思維將戰勝被動思維。

九、超級天道思維方式/超級天道思維方式出自伏羲

1、八卦九宮與伏羲女媧九九八十一步鍊石推磨補天法

2、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3、黃帝內經五運六氣與天地人生命周期同時同步原理

結論:超級天道思維方式能預測8000年的過去和預警不久即將到來的人類危機,並且能以不變應付萬變。

十、超存在哲學的使命:凡存在的都是暫時的,唯有超存在才能永恆。


推薦閱讀:

數學黑洞
信息瀑布:論如何造謠
初二下冊數學的平行四邊形怎樣學透?
五年級數學下冊知識要點

TAG:數學 | 數論 | 發現 | 革命 | 模式 | 進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