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約翰福音解經講道——基督的新命令

約翰福音解經講道

基督的新命令——彼此相愛約13:31-38

各位在耶穌基督里蒙我們父神所愛的弟兄姊妹們:感謝神的恩典!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約翰福音的十三章。上個主日我們看到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預言了門徒中有一個人要賣主,當使徒約翰問祂是誰時,基督小聲告訴約翰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26】,隨後就蘸了一點餅給猶大,並且對猶大說:「你所做的,快做吧」【27】,結果猶大就急忙消失在黑夜之中。他出去以後,耶穌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31】。時候已經來到,那是一個偉大的「如今」,就是神偉大的救贖得以成全的時候馬上到了。我們看到神的救贖計劃正在一步步的實現,就是連猶大的出去從事他的惡事也包括在內。下面我們具體來看基督對門徒們的吩咐,這段經文主要是記載了基督賜給門徒們一個彼此相愛的新命令。

一、基督說自己得榮耀的時候到了(31-33)

31他既出去,耶穌就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

1、基督十字架的苦難背著屬靈榮耀的果子。基督知道自己在世最後的時刻就要到了,祂也知道門徒極其軟弱,因此祂盡一切辦法竭力扶持他們,叫他們不要跌倒。

2、基督所背的十字架是無法言喻的恥辱,同時是令基督徒感到灰心的記號,然而基督在此宣告說這個十字架使祂得了榮耀和尊貴。

3、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苦難,使父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榮耀」這句話是對前一句話的肯定和補充。人子的榮耀在於其死亡,而死亡在世人看來是羞辱的、甚至是受神咒詛的記號,所以這句話看似矛盾。因此,基督指出祂如何從這樣的死亡中取得榮耀,即:這是因為藉著死亡祂榮耀了父神,祂也借著死敗壞了掌死權的魔鬼【來2:14】。

32神要因自己榮耀人子,並且要快快地榮耀他。

1、按人類的眼光來說,祂面臨著悲劇,黑暗四面圍繞,奸詐追逐祂到死地,但是基督卻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因為經過這條道路,從如此黑暗所產生的結果,乃是人子得了榮耀。

2、基督斷定:祂要藉著自己的死得著榮耀的勝利。因為祂如此行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榮耀祂的父。而父從子的死亡中得了自己的榮耀,祂也會讓子有份於那榮耀。

3、這個教訓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儘管全世界的人都圖謀羞辱我們,然而若我們誠實而忠心地竭力榮耀神,我們就應該相信神也會榮耀我們,「並且要快快榮耀他」。

33小子們,我還有不多的時候與你們同在,後來你們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我曾對猶太人說過,如今也照樣對你們說。

1、當門徒聽到老師要離開的時候,他們不可能不深深感到傷心。所以祂提早告訴他們,自己不再與他們同在,同時勸告他們要存忍耐的心。

2、最後,為了除去他們不合宜的強烈慾望,祂明說他們不能立即追隨祂。基督稱他們為小子們,藉此溫柔的稱呼,祂表明自己離開他們不是因為祂漠不關心他們的安康,因為祂實在愛他們。的確,祂道成肉身,目的就是要成為我們的弟兄,但祂用此別稱更強烈地表達了祂熱忱的愛。

3、基督鄭重地說他們不能跟隨祂,為要使他們存著耐心忍受祂暫時的離去;並且約束他們,叫他們持守自己的職分,直到他們結束了在地上的爭戰。

4、基督在此不是將他們永久地逐出神的國度,像敵擋祂的猶太人一樣;祂只是吩咐他們耐心等候,直到祂帶他們與自己一起進入天國。

二、基督頒布新命令——彼此相愛(34-35)

34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1、基督說了安慰的話之後,又勸告他們要彼此相愛。猶如祂說:「當我的身體離開你們的時候,你們要彼此相愛,以證明我對你們的教訓不是徒然的,你們要常常操練並默想此命令」。

2、為什麼基督稱此為一條新命令?①為了將彼此相愛的教訓更深刻地印在門徒的心上,基督就以其新穎舉例它,猶如祂說:「我願你們常常記得這個命令,彷彿它是一條新近頒布的命令」。②亨利馬太牧師說:這是一條更新的命令;這是一條從起初所受的命令【約壹2:7】,與自然律一樣久遠,它是摩西律法的第二條最大誡命;然而因為它也是新約、那位新的賜律者基督的其中一條偉大命令,所以被稱為是一條新命令;它就像一本有更正和擴充的新版舊書。這條命令已經被猶太教會的遺傳如此敗壞,以致當基督復興它,將它置於真正的亮光之中時,它完全可以被稱作是一條新的命令。復仇和報復的律例大大流行,自愛如此佔據上風,以致弟兄之愛的法則被遺忘,被當作是失效過時;所以當它重新從基督而來,它對於百姓來說就是新的。

3、「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基督不單是命令門徒們要彼此相愛,祂也是自己為門徒們立下了愛的榜樣,那就是祂自己是怎樣愛世間屬祂的人的。

35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1、那些實行彼此相愛的人沒有徒然受基督的教訓。就猶如祂說:「不僅你們自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而且別人也承認你們所信的是真的」。各位弟兄姐妹,主耶穌在此的教導,和其他經文的教導告訴我們:我們若有一顆彼此相愛的心,才能證明我們是真基督徒。彼前1:22「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凈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裡彼此切實相愛(從心裡有古卷作從清潔的心)」;約壹3:14「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

2、彼此相愛的心是指愛弟兄沒有虛假。愛必須有心,否則就是假冒偽善。虛假的愛不過是淫婦嘴裡的愛情。彼此相愛的心必需切實。我們必需彼此相愛,因為神吩咐我們如此行。

3、「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不是藉著你所背誦的教條,不是藉著你所穿的制服,不是藉著你所唱的詩歌,也不是藉著你所遵守的禮儀,乃是藉著你們彼此相愛的事實。特土良告訴我們,在早期的時候,人們對於基督徒所發出的感嘆乃是:「看看這些基督徒彼此多相愛!」基督徒越是不能彼此相愛,世人越是不能信任他們或接受他們的信仰。這是耶穌所說作主門徒的最終試驗。

4、主耶穌在祂離開世界以前教導祂的門徒。祂是怎樣教的呢?祂不但教導他們基督教的教義【34「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也用實際的東西來教導【13:4「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除此之外,祂更身體力行當作榜樣【13: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首先,這是一個謙卑的榜樣,門徒不該爭論誰為大,乃當彼此洗腳,彼此服事,看對方比自己強。這對我們也是一個教訓。無論在家或在其它地方,若有一件人人都嫌棄的差事,你是否認為那是你的兄弟或姐妹的責任呢?……若是如此,那麼豈不是同樣自高自大,對不對?洗腳也有赦罪的意思。腳上的土需要洗去,我們這些被罪污染的人,也需要救主寶血的洗凈。

「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神學家們普遍認為這是一種修辭學中所用的提喻法或舉隅法,那就是以部分表現全體,所以基督所說的這句話可以作為對所有基督徒信仰的一個基本試驗。

一、「你們既知道這事」

1、光有知識並不能使一個人蒙福,惟獨順服主旨意的人才能蒙福。改革宗教會絕對不是反知識的,反而是高舉知識的。因為何4:6說:「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然而有了知識卻沒有順服,那知識是無用的。「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唯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7:21】,路6:46「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一個人也許會蒙受真理的光照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程度,卻有可能是個不愛真理的人。「並且在那沉淪的人身上,行各樣出於不義的詭詐;因他們不領受愛真理的心,使他們得救」【帖後2:10】,使徒保羅稱知識是「模範」、「是蠢笨人的師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識和真理的模範」【羅2:20】,但如果單單擁有知識,它不過是死的形式而已。一個人也許有一顆清晰的頭腦,心卻是邪惡的。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你們既然接受了主耶穌基督,就當遵他而行」【西2:6】。

2、光有知識並不能使一個人得救。如果人惟獨靠著知識就可以得救的話,那麼猶大也可以靠著他的知識得救了,魔鬼也可以靠著他的知識得救了。光光倚靠知識,不會使一個人的景況變的更好,反而會變的更壞。基督說過「僕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預備,又不順他的意思行,那僕人必多受責打;」【路12:47】明知故犯,遠比一個人的無知更糟糕。馬太福音的作者常常用「假冒偽善」這個詞(用過十三次),但是路加福音的作者卻常常使用「不信的人」這個詞(三次,6:42,12:56,13:15)。這兩個詞看起來不同,然而所代表的意義卻是一樣的,因為一個假冒偽善的人正是個不信的人。這個比喻的重點是要那些領受權柄的教會領袖或僕人要謹慎、要忠心。如果一個僕人是忠心的,神將會把更大更重要的事託付來管理。但對於那些既不忠心又不良善的人,他們得到的懲罰就是地獄永遠的刑罰。馬太在二十四51節說:「重重的處治他(或作「把他腰斬了」),定他和假冒偽善的人同罪。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路加在結尾的時候說:「僕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預備,又不順他的意思行,那僕人必多受責打;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當受的責打的事,必少受責打;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12:47-48】

二、「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1、基督教不是光聽不練,口惠而實不至的宗教;基督教乃是行道的宗教。詩篇119:105「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就很清楚的指出,上帝話語的光是我們路上行走所用的。有了上帝的話語的知識而不去行出來,這絕對不合聖經的。使徒約翰說:「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約壹2:4】。

2、聖經的知識是教導我們要行道的。「他不放債取利,不受賄賂以害無辜。行這些事的人,必永不動搖」【詩15:5】聖經說摩西是個有知識並且是個行道的人。「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7:22】,聖經也說哥尼流是一個遵行上帝旨意的敬虔人:「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上帝,多多周濟百姓,常常禱告上帝」【徒10:1-2】。

三、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知道這事,卻不去行」呢?

這種人是傲慢的人。一個謙卑的人,不是對真理挑三揀四的人,卻是順從主旨意的人。「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地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太13:5-6】,上帝的道落在這個傲慢的人心裡,正像是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地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馬丁路德說:「我們不可扭曲神的道,乃是要被神的道折斷」。

1、傲慢的人是個悖逆的人。悖逆是知道的相反,是不講道理。「我們可惹主的憤恨么?我們比他還有能力么?」【林前10:22】

2、悖逆的罪是違背神的罪。「藐視我名的祭司啊,萬軍之耶和華對你們說:兒子尊敬父親,僕人敬畏主人;我既為父親,尊敬我的在哪裡呢?我既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裡呢?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藐視你的名呢?」【瑪1:6】。

3、這種人是缺乏真實得救信心的人。雅2:14-20告訴我們真信心是必須有行為的見證的,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

四、為什麼主耶穌教導我們說:「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呢?

1、敬虔的實意是顯明在對福音的順服上。「耶穌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你們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約10:25】詩篇119:59「我思想我所行的道,就轉步歸向你的法度」。

2、聽道而行道的人,使人蒙福。「我們為你們眾人常常感謝上帝,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們;在上帝我們的父面前,不住的記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1:2-3】。

3、「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這是表明我們對基督的愛。「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14:21】。

4、「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這教導我們,在我們的生與死中,能使我們得著安慰。「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7】。

5、當主耶穌教導我們說:「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這表明了一個基督徒是渴慕遵行神一切的命令的。詩篇119:6「我看重你的一切命令,就不至於羞愧」。一個真正重生的基督徒,他必定會「立志為善的」。

三、基督預言彼得要三次不認主(36-38)

36西門彼得問耶穌說:「主往哪裡去?」耶穌回答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

1彼得的好奇心,他不問基督已經明確教導的彼此相愛的問題,而是緊緊抓住基督有意不讓他們知道的問題不放。亨利馬太牧師說:「請注意,我們一個常犯的錯誤,就是更多探求那些隱秘的事,那些唯獨屬於神的事,過於求問明顯的事,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事;更希望讓我們的好奇心得滿足,過於讓我們的良心接受引導;更想知道在天堂做成的事,勝過關心要上天堂我們當做什麼。在基督徒的交談中很容易觀察到這一點,人停下清楚造就人的談論,對此不再說什麼,話題窮盡了;在可疑爭論的事情上迅速落入無休止的言語爭辯。」

2、關於基督對彼得的回答,亨利馬太牧師說:基督的回答富有啟發。祂沒有對祂即將去的那世界作任何具體敘述,以此來滿足他的好奇心,甚至不像說到祂的受苦那樣,如此清楚預先說明祂的榮耀與喜樂,而是重複祂之前已經說過的話【約13:36】,讓這就足夠了。「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①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為他跟祂去到十字架那裡:「你還沒有足夠信心和決心的力量喝我的杯;」當基督受苦時,他的膽怯就表明了這一點。出於這原因,當基督被捕時,祂為門徒提供了安全出路。「讓這些人去吧」,因為他們現在不能跟祂去 。基督考慮門徒的狀況,不願為他們安排制定他們還沒有預備好的工作和受苦;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彼得雖然按計劃要殉道,卻還沒有完全成長,現在不能跟基督去,但後來卻要跟祂去;他最後要像他的夫子一樣被釘十字架。讓他不要以為,因為他現在逃脫了受苦,他就永遠不受苦。我們絕不可從我們有一次不遇十字架就得出推論,我們將永遠不見十字架;神可能把我們保留下來,去經歷我們尚不知道的更大試煉。②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為是他跟祂到冠冕那裡。基督現在往祂的榮耀里去,彼得非常希望與祂同去。基督說:「不,你現在不能跟我去,你還沒有成熟可以上天堂,還沒有完成你在地上的工作。你作為先行的,一定要首先進入為你預備的地方,但後來你要跟我去,在你已經打了那美好的仗之後,在所定的時候去。」請注意,信徒絕不可期望他們一蒙有效呼召就得榮耀,因為在紅海和迦南地之間有一曠野。

37彼得說:「主啊,我為什麼現在不能跟你去?我願意為你捨命。」

1、彼得在此為自己的堅定大膽申辯。他不甘心被留在後面,於是問:「主啊,我為什麼現在不能跟禰去?禰懷疑我的真誠和決心嗎?我向禰保證,如果有機會,我願意為禰捨命。」

2、事實上這是彼得逞匹夫之勇,太過於自信;彼得並沒有深刻認識自己內心的軟弱和敗壞。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當被告知這事那事我們不能做就生氣,而其實在基督之外我們的確什麼也不能做。因為基督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

38耶穌說:「你願意為我捨命嗎?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1、基督以祂神性的全知指出彼得真實的景況:「你願意為我捨命嗎?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基督責備彼得的自信,說他並不認識自己的內心,也不知道自己實際的軟弱和敗壞;同時主也清楚預言在關鍵時刻彼得的膽怯:「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但是路加也告訴我們,基督不單是指出彼得的實際景況,也是有說出對彼得極大安慰的話語:「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22:31-32】

2、如果我們對照前三福音書,就知道彼得並沒有就此沉默,反而繼續辯護說自己絕對不會不認主,甚至連眾門徒也都如此說【太26:35「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可14:31;】,但是事實就是彼得三次不認主。為什麼約翰在這裡沒有記載這些事情呢?這是由於已經有前面的福音書已經記載過了,並且是關乎人的軟弱和敗壞的事情,他沒有必要繼續重複,因為聖經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要揭露和宣揚人的軟弱,而是見證上帝及其恩典是何等浩大。

各位,面對今天的經文,我們看到:

①主耶穌是那位榮耀的神子基督,祂的死並不能使祂滅亡,反而正是祂榮耀父神以及使祂自己得榮耀的時候。你是如何來看待基督的死的呢?

②面對基督所賜彼此相愛的命令,你作為基督的門徒,是如何來回應的呢?要知道基督所說的:「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就因此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一個人自稱是基督的門徒,卻沒有實際遵行基督彼此相愛的命令,那麼他的聲稱就是虛假的,就是自欺而已,他並不是基督的門徒。

③你如今有否認識自己的軟弱和敗壞呢?還是像彼得那樣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就是最強的,自己絕對不會軟弱犯罪不認主呢?不要自欺!願我們借著自己的失敗認識自己的軟弱和敗壞,並且謙卑在神的面前,依靠神的大能大力,來過每一天的生活,讓神的恩典在我們身上照常顯大。叫眾人看見發出莫大能力的不是出於我們自己,而是那在我們裡面的寶貝【林後4:7】。阿們!

思考問題:

1、為什麼基督說自己的被賣及受死反而是得榮耀的時候?

2、基督對門徒所說的「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作何解?祂曾經對猶太人說過這話又是什麼意思?

3、基督為何稱「彼此相愛」是一條新命令?彼此相愛的重要性在哪裡?

4、你如何理解基督所說的「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這句話?

5、彼得對自己的認識是怎樣的?基督為何指出彼得要三次不認主?給你有怎樣的教導?

基督教改革宗合肥惟恩教會

吳衛真弟兄

2011年11月20日

本解經講道系列參考的書目:

錢耀誠牧師的《約翰福音解經》講義

劉煥俊牧師的《約翰福音》聖經注釋

丁道爾新約聖經注釋之《約翰福音》

馬有藻的《約翰福音詮釋》

亨利馬太牧師的《約翰福音注釋》

新約希臘文原文解經之《約翰福音》

聖經新譯本研讀本

聖經靈修版

歡迎弟兄姊妹關注、轉發、分享本公眾號,以鼓勵支持弟兄在公眾號裡面的服事。求主記念!

下面是本公眾號的二維碼,長按就可以關注

推薦閱讀:

摩根解經《約翰福音》1:35-2:12
《聖經》四福音書總論
若望福音詮釋之二
福音如何傳——做有智慧的福音使者
茶友福音,史上最全茶杯選購技巧來了

TAG:基督 | 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