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2歲間,讓人頭大的這些吃飯問題,我們這樣來搞定~

寶寶1-2歲間,讓人頭大的這些吃飯問題,我們這樣來搞定~

周日中午和好友聚餐,落座時已經12點半了。因為拖著兩個小娃,兩個當媽的一坐下就喊服務員先點上主食以快速解決小朋友肚子,可是餐廳人氣太旺,差不多快一點鐘,我們才開吃中飯,這對已經三歲多的OK來說沒啥問題,但朋友家17個月的小娃早已鬧騰得不行。食物是上來了,但睡覺的點也到了。我勸朋友直接給娃哄睡,朋友卻認為娃不吃點東西睡不踏實,一會兒醒來又要鬧,堅持要給她家小娃塞東西吃。小朋友這情緒上頭哪肯吃啊,於是大人呵斥著、小娃哭鬧著,折騰了半小時後,朋友的娃終於含著淚花睡著了,前後也只是咬了一口小米糕。朋友長唉一口氣,也沒胃口吃飯了,和我說了一大堆最近關於娃兒吃飯的煩惱事,一件件都是我曾經碰到過的。

回想到兩年前OK一歲多些時也曾在吃飯時碰到的各種狀況,好吧,1-2歲的娃吃飯花頭最多,今天來細說一下,也是好多媽媽正在面對的讓人頭大的問題。

1

午飯時間鬧覺

1-2歲時期,很多寶寶正好從1歲前的白天2次小覺過渡到1次,午飯時間正好是原先兩次小睡的中間時間點,也就特別容易在這個時間犯困。OK在一歲多這個過渡期時,我每天中午給他準備飯都是掐著時間進行的,生怕晚了一分鐘小娃就開始犯困,而一旦鬧上了根本就沒可能指望他安靜地坐在餐椅上吃飯了。

午飯鬧覺的主要表現有:揉眼睛,打哈欠,吃飯時不耐煩,吃不進飯,要求下餐椅。對於午飯時間鬧覺,原則就是先保證睡眠,再考慮肚子。操作上來說,可以準備兩套方案。

方案一:提前吃午飯。如果寶寶早上早於平時起床,媽媽們就可以立刻調整當天中飯的開飯時間,趕在犯困前吃掉。當然可能晚飯也要提前吃,也就是把一整天的作息都提前。

方案二:困了直接睡。如果沒辦法提前開飯,可以讓娃先睡,睡醒再吃。鬧覺時,再可愛的食物寶寶也會毫不領情。犯困了就馬上抱起寶寶哄睡,不要再花時間試圖讓寶寶在壞情緒中進食。如果擔心餓著肚子睡午覺不踏實,可以先安排喝奶,喝完奶以後馬上入睡。至於午飯,可以等醒來再吃,但要當加餐吃,不要吃得太飽,因為晚上睡覺時間也會提前,晚飯也會要提前吃。

2

含飯,咀嚼慢、吞咽慢

曾經親眼見到朋友的孩子可以一口飯含10分鐘還不咽下去,爸媽在一旁急得又急眼又跳腳。

含飯的小朋友通常會有咀嚼能力弱和消化不好這兩個問題同時存在,因為含飯的根本原因就是小朋友對吃進嘴裡的食物沒有興趣——既沒有咀嚼嘗味的樂趣,也沒「吃到肚子里」的動力,當然就會悶在嘴裡啦。

咀嚼能力弱是造成寶寶含飯的主要原因,最容易發生在1-2歲之間。當寶寶剛從1歲前的軟爛食物過渡到1歲以後的正常軟硬食物或家庭餐時,對食物的咀嚼要求就更高了,如果在1歲前基本以軟爛食物為主,寶寶去吃硬的食物顯然就會費力很多,也就會悶在嘴裡不去嚼,或者嚼得特別慢。就好比老闆每天都讓你處理超過工作能力的任務,你做得又累又慢,一段時間下來可能就本能地產生抵觸感,一到工作時間情緒就會變差。

消化不好是寶寶含飯的另一大原因,當然這隻會發生在被動喂飯的寶寶身上。1-2歲的寶寶有些還不會很好表達想吃或不想吃,有自主進食能力的寶寶可以在不想吃的時候拒絕進食,但如果是長期被動喂飯的寶寶,例如是邊看電視/iPAD邊吃,或者是邊玩邊吃的追著喂,那麼他在吃飯時的關注點肯定不在吃出飯的味道,也沒法細細感受口腔控制能力,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也就不容易感知是餓還是飽,多數時候容易被喂得過飽。時間長了,就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也就是很多媽媽說的「積食」。

所以,含飯是一種慢慢形成的習慣。如果剛發現寶寶有含飯的習慣,一定要及早阻止,從鍛煉咀嚼能力和引導自主進食兩個方面來做。

鍛煉咀嚼能力和引導自主進食,雖然說起來是兩件事,但基本上是同進時行的,而且越早越好,8個月就可以開始了。(敲黑板,一歲以後還在餵食的爸媽要注意了。)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手指食物。雖然8個月時還沒有長大牙,但寶寶的牙床已經比較硬,可以碾磨蒸得比較軟又不失硬度的胡蘿蔔條、煮熟的雞蛋小塊等。關於使用手指食物引導寶寶自主進食可以看之前的推送《每個步驟和要點都要告訴你?讓孩子學會自主進食全方案!》。

總之,咀嚼這項鍛煉一定要及早開始,否則到了一歲以上,寶寶突然厭倦了一成不變的泥糊狀食物而又不具備咀嚼高難度的食物時,就容易產生挫敗感和厭倦感。

3

吃奶飽不肯好好吃飯

兒子在1歲多的時候,我也為他的奶量和飯量平衡問題傷過腦筋。一歲多的寶寶,以體檢醫生的要求,一天奶量要在600ML。600ML是什麼概念,就是一天3次奶,一次200ML,本身就比較難消化的奶就很容易讓寶寶一整天都處於並不是太餓的感覺下。通常晚上睡覺前喝200ML奶沒什麼問題,但白天喝了奶就會影響到吃飯。如果早上7:30起床一杯奶下肚,留給吃早飯的肚子並不多了,但如果早飯吃得晚了,又會影響中飯,中飯吃得晚再加上下午又有一頓200ML的奶,就會影響晚餐食慾(當然也有很多胃口好的寶寶表示喝奶完全不影響飯量。)

奶和飯到底哪個重要?這要靈活安排。奶量需要保證,但喝多少奶量並不是硬性標準。配方奶可以為寶寶提供必要的營養和微量元素,但這些也可以通過飯菜來攝入,只要寶寶一天三餐的飯量和營養可以保證,配方奶降低一些也沒有太大問題。如果寶寶更依賴於喝奶並且已經影響到飯量了,我們要幫著調整:

1. 減少其中的一頓奶,適當增加寶寶的飢餓感;

2. 提升寶寶對吃飯的樂趣,例如在餐具、食物種類上多給寶寶一些愉快的刺激,讓寶寶參與到家人的用餐中,和爸媽一起用餐。

也有些母乳寶寶戀奶不愛吃正餐,這很有可能是寶寶可能正處在分離焦慮期,他害怕媽媽離開,就通過吃母乳這種倒退的進食方式,將自己重新變成「小寶寶」狀態,來確定媽媽還是愛著自己的。所以這時我們應該多花時間多陪伴寶寶,重新建立寶寶的安全感。與此同時,母乳和正餐一定要在時間上明確區分開來。

OK媽說

雖說一歲多的小娃花樣兒最多,但這個時期也是進食習慣培養的最重要的時期,娃兒在掌握了一定了自主進食能力後,仍然會不斷來挑戰爸媽的底線,能不能喂一口啊,能不能玩著吃啊,丟個勺子來看看媽媽是啥反應啊,別急別急,放輕鬆,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堅持住讓娃自主進食的原則了,過了兩歲問題也就都慢慢消失了。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媽咪OK」(ID:mami-ok),同樣也可以關注微博「媽咪OK」:港大教育學博士主創,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成員指導。關注0-6歲寶寶大腦發育、早期發展等靠譜育兒知識,也可以加我個人微信號mamiok100


推薦閱讀:

牛肉南瓜土豆餅-可可媽輔食直播課堂「參考月齡:12M+」
如果早看到這2個補鈣的真相,我大概可以省1千塊!
11種需要謹慎添加的輔食,寶媽最好看一看
寶寶吃油晚竟會變笨?30塊油和300塊核桃油究竟差了多少智商稅!|科學餵養
嬰幼兒寶寶碗 輔食研磨碗 注水保溫碗 充電恆溫碗 智能碗

TAG:吃飯 | 嬰兒輔食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