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決定一時,情商決定一世

作為教育者,大家在一起,談得最多的就是學生的成績,在大多數老師的眼裡,似乎已經有一條不成文的準線: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就是人才,將來就一定有出息,成績差的學生就是蠢材,將來肯定就是悲哀。 最近,有家長對我說,我的孩子在小學的成績很好,為什麼到了高中就不行呢?其實,很多孩子是這樣,我聽了,真不知道怎麼回答好,但是我想說的話實在太多.我們已經講了很多年的素質教育了,可是在我們的校園,素質教育只是一個為了應付的口號,應試教育才是轟轟烈烈地在做,從小學起,班級就開始搞評比,只要能夠量化的項目,就一定要評出個三六九等,然後就憑這個等級來給老師評優發獎,有時候,真的很想哭,為自己的辛勤勞動哭,為家長哭,為教育哭,更為孩子的未來哭.問老師,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做?老師說,學校要評比,我也沒有辦法,所以小學孩子的書包越來越重,作業越來越多,童年的快樂與天真慢慢遠離他們,而且很多時候作業的答案是唯一的,孩子的個性與想像力也慢慢在退化。問家長,你為什麼從小就那麼看重孩子的成績,而不是看重他的品質、習慣與能力呢?家長說,高考不考這些啊。(其實就是因為品質、習慣與能力沒有形成好,所以到了高年級成績肯定會下降)問校長,你為什麼要那麼逼老師啊?校長說,上級部門就是這樣來評比學校的啊,家長就是這樣要求學校的啊,否則學校怎麼招生?怎麼生存?。問教育主管部門,為什麼要這樣折磨老師與孩子?回答:因為高考就是這樣要求的,選拔人才就是這樣啊,不看成績那看什麼呢?教育改革改了那麼多年,為什麼就不能圍繞我們的教育方針設身處地地去想想呢?為什麼不想想從考察學生的情商角度去命題呢?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改革主要改的就是教學大綱和教材,但那應該是最需要改的嗎?我認為教材應該有相對穩定性才對啊,現在教材從原來的必修3本一下子增加到5、6本,還說是減輕學生負擔,我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教育有共性與個性,教材最主要體現的應該是共性,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公認的精華.而我們現在的教材每年在變,高考題目又那麼深、那麼廣、那麼多,學生與老師已經完全成為了輸入知識的機器,可是真的進了大學,所學的知識80%基本上沒有用,而且也很快遺忘了,特別是英語,國人幾乎把它當作萬能語言來學,而真的走向社會,對80%的人基本上不起任何作用,相反,對自己的母語卻遺忘很多,連個字也寫不好,更不用說寫應用文。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小學學初中的知識,初中學高中的知識,高中學大學的知識,而到了大學呢,則是重新學習小學的知識:誠信品質、自立能力、孝敬父母、關心社會。。。。。可是由於從小學起,我們重視的就只是智商教育,忽視了情商教育,所以相當多的學生真的到了大學結果連基本的小學生應該具有的品質也沒有了。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呢?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我在教育戰線已經有19年,一直從事了班主任工作,從我自身的教育管理實踐和學生走出校門後的經歷證明了另一個觀點:智商決定一時,情商決定一世。學習成績好固然重要,它可以為今後走向社會奠定專業基礎,可以為自己人生前進的道路創造許多的機會,所以老師重視學生的成績肯定是沒有錯,但是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就是人才,將來不一定就幸福,成績差的學生更不一定就是蠢材,將來更不一定就是悲哀。曾經有一位得意弟子,成績非常優秀,從名牌大學的本科,一直到碩士,再到博士,再到現在攜帶全家人在美國已經定居三年了,應該說他是非常幸福的。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因為他的妻子也是外國語學院的高才生,兩人的性格很好強(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比較好強),所以現在已是2個孩子的為人父、為人母的他們,經常不賣對方的帳,相互挑剔,雖然沒有離婚,但是也已經是形同陌生人,每次接到他的越洋電話,聽到他無奈與痛苦的傾訴,我很揪心:是什麼導致他不幸福?同樣是我的另一位弟子,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因為成績差,經常挨老師與家長的罵,久了也就無所謂,倒練就了一副包容他人的性格;因為成績差,上課經常看小說,為了防止別老師捉住,總是一邊偷看一邊提防,長久下來倒是練就了一心二用的本領。高考落榜後,他做了出租司機,由於他有一心兩用的超強能力,對外界的事物的反映能力比別人要強,所以他的車技很好,同時由於他有一顆包容之心,對別人的指責也不放在心上,所以他深受顧客的稱讚與家人的喜歡,每個月的收入雖然僅夠家庭生活,但是他非常幸福。其實這樣的事實決不是什麼個案現象,我們從自身的經歷應該可以分析,人生的幸福不是在於你的學歷、榮譽,而是在於你的心態、思想、性格。哈佛大學的校長曾經這樣對老師說過:「學生成績有ABCD等,A等的學生將來可能是科學家,我們當然要對他尊敬;B等的學生可能就是你的同事,你可不能鬆懈;C等的學生將來可能就是商人,我們要請求他贊助,你可不能得罪他;D等的學生最調皮搗蛋,但是他可能就是未來的總統候選人,你必須對他好。」於是,我在想:到底什麼是人才,什麼是幸福?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其實,幸福就在你的眼裡,幸福就在你的心中。智商與情商是一個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兩個要素,而且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成績好的學生智商一般高,那是無庸懷疑的,但是他的情商不一定高,情商包括思想、品質、習慣、性格、心靈等因素,尤以品質、性格與習慣為最重要,智商可以決定你一時的選擇,但是你的選擇最終是否成功幸福,還是取決於情商。所以,作為教育者,特別是班主任,我們要重視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但是更要重視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要注重培養他們的情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閃光的一面,忽視他們,就等於忽視了另一批人才、另一種幸福。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是父親決定了孩子的職業和婚姻,看完你就知道了
紅杏出牆,決定了他們不同的心態
高品位 決定生活的高質量!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核心要義圖解
汪同三等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

TAG:情商 | 智商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