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落:林青霞,狂飆突進時代的鄉愁寄託

導語:真人秀節目《偶像來了》讓隱退娛樂圈21年的林青霞復出,無論是廣大觀眾,還是節目中其他嘉賓,都熱情不減當年的將其當做女神之神,甚至熱淚盈眶。在最近的一期節目中,林青霞再次演繹《暗戀桃花源》,她推開門,於是觀眾和23年前的雲之凡重逢,抱頭痛哭。評論人韓松落認為林青霞的持久魅力來自三個部分,一是凝重清靜的純白之美,二是剛柔並濟雌雄莫辯的多樣形象,最重要的是在時代的劇變中,人們更需要一個橫跨多時代的人物成為鄉愁寄託,林青霞擔著這個重任逐漸脫離其真身,成為守在「七十年代」大門前的女神。如今的林青霞已經成了一個年代的象徵物,一個舊日時代的使者。

汪涵、林青霞《暗戀桃花源》

當年,亦舒見到周天娜,"驚艷驚到下巴要跌下來,靈魂兒好不容易歸竅,拍拍胸口說:幸好咱們有林青霞。"

幸好咱們有林青霞。因為林青霞,咱們面對這一百年里寥寥可數的幾位絕代佳人——奧黛麗·赫本、碧姬·芭鐸、伊莎貝爾·阿佳妮、蘇菲·瑪索時,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大可以拍拍胸口,吐出上述句子。

她生於1954年,父親是軍醫,她自小在眷村長大。金陵女中念高中的時候,就不斷有星探上門,遊說她拍電影。一九七二年,高中畢業,西門町「西瓜大王」冰果室附近逛街的林青霞,再度遇到正在尋找演員的星探,終於由楊琦先生引入電影圈,準備出演瓊瑤電影《窗外》,父母守舊,不肯應允,導演宋存壽幾次上門拜訪,最終找到一位山東籍的政界人士上門說服,她得以出演江雁容。

幸好。

《窗外》

這個版本的《窗外》沒能在台灣上映。原因並不複雜,當年,瓊瑤憑這本半自傳體小說成名,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陸建業的中國育樂公司買下《窗外》電影版權,拍成黑白電影,由崔子萍導演,吳海蒂和趙剛主演。情節都有出處,已經讓瓊瑤家人不滿,何況,片中扮演瓊瑤母親的演員,演出較為誇張,讓瓊瑤母親極為憤怒,電影看完,悶聲回到家裡,開始絕食。1972年,陸建業又組建了八十年代有限公司,重拍《窗外》,瓊瑤擔心再度引起波瀾,打官司禁止這部電影的拍攝,最後經過雙方協商,問題解決,電影可以拍,但不能在台灣公映。

台灣人在電影里看到林青霞,是在她的第二部電影《雲飄飄》里。那是1973年,這一年有兩件大事,第一是台灣將膠片進口稅率降低為13%,台灣影片娛樂稅不得超過30%,於是,台灣當年的電影總產量達到了世界第二,第二,或許就是林青霞的橫空出世。

此後八年,她拍了五十部電影,多數是愛情文藝片,為了找她拍片,黑道上門脅迫,製片人以跳樓要挾。幸好那是七十年代,後來日益狂暴的娛樂制度還只是初見端倪,我們得以擁有一個全身純白的林青霞,如亦舒所說:「身為現代女性,卻絕不給人一種服食了安非他命似拚命上的感覺」。這種靜氣尚存的明星,她是最後一個,所以後來鐵屋彰子寫的《永遠的林青霞》,英文版的名字叫「The last Star Of The East」。

她美,卻又不像彩色時代的女明星,經不起深究,她像是來自黑白時代,美,而且凝重、清靜,是美女在彩色電影和彩色膠捲時代整體退化後的一個倖存者。香港人瞧不起台灣明星,嫌他們土,常常一身白,但林青霞始終當得起一身白。電影一百年,任何華人明星都可以被見仁見智,唯獨林青霞不可以,說別人不美,有討論的餘地,說林青霞不美?你有問題。別提「演技」,「美」本身就是絕大的演技。

然而,美,又像一個龐然大物,把其它的東西都遮住了,尤其是她對電影的貢獻,那些品種多樣的貢獻:《愛殺》里,不穿胸罩的出演,《夢中人》里,那些帶有血腥味的情慾對白,《暗戀桃花源》,對舞台劇的嘗試,以及為《新蜀山劍俠傳》所經受的鋼絲酷刑,還有用在《東方不敗》里的京劇眼神功。多年來,她的美遮住了別的,讓她一直被當做「林美人」。嗯,人們得勻出點讚譽來,用在別人身上。

所以,儘管她在1980年,就曾憑藉電影《碧血黃花》入圍最佳女主角,真正獲獎,卻是在十年之後。1990年,她在第27屆金馬獎上,憑《滾滾紅塵》成為最佳女主角,登台領獎,她說: 「從台下到台上,短短一條路,好像走了幾世紀」。2013年,第50屆金馬獎到來之時,在「金馬50」的系列紀念視頻里,出現了這一段場景,格外令人感慨。

討論明星魅力和影響力時,我們總是熱衷於討論相貌、演技,但事實上,有影響力的明星,往往是個綜合體,在這個綜合體里,相貌和演技,是酵母、引子,卻不是全部魅力的推動力。林青霞正是這樣,相貌和演技,是她吸附了大量關注的原因,但讓這個綜合體持續運轉,並且越來越龐大的,是更複雜的原因。

《東方不敗》

作為演員,林青霞有多種可能,多種樣貌。早在1977年,還在瓊瑤電影里穿著白裙,與秦漢秦祥林談戀愛的時節,林青霞就曾經在邵氏出品、李翰祥導演的《金玉良緣紅樓夢》中反串過賈寶玉,只是有黃梅調電影的反串傳統遮蓋著,並不讓人覺得異樣。但1986年,在徐克的電影《刀馬旦》中,32歲的林青霞又以男裝扮相出現。《刀馬旦》喚出了她形象特質中曖昧的一面,剛柔並濟,雌雄莫辯。因為這種特質,1992年,徐克拍攝《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再度邀請林青霞出演。這大膽的舉動,遭到了金庸反對,金庸曾給徐克打電話,明確反對林青霞出演東方不敗,甚至連林青霞也有疑慮,因特效鏡頭需要她以許多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配合,她說:「我真的過氣了。以前我從來不曾做過這種表演。現在我竟然得倒栽蔥地演戲。」

事實證明,倒栽蔥是值得的,這忽男忽女、唯美凌厲的形象,為她贏得事業第二春,甚至,將她從前那些長發飄飄的形象都完全覆蓋。她既已找到了新的形象表達,就主動地或被動地,陷入這種形象之中,三年時間,她出演了十四部武俠電影,其中十二部以反串形象出現,《鹿鼎記》、《新龍門客棧》、《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絕代雙驕》、《東邪西毒》、《六指琴魔》、《火雲傳奇》、《刀劍笑》,即便角色性別還是女性,編導也總有辦法加入反串的橋段,讓張叔平為她製作一身飄逸的、利落的衣服,展現她英氣勃勃的一面。

但即便是這種形象,在她成為一個巨大的綜合體的過程中,依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持續多年的演出,以及各種緋聞、傳說,讓她成了一個年代的象徵物。

她出道時的台灣,還是一番舊時景象,像是要把唐詩宋詞里的世界延續下去,瓊瑤小說、愛情文藝片、台灣民歌,處處都是花月春風。董橋給《窗里窗外》寫的序中說:「我的台灣是五、六十年代的台灣,荒村雞鳴,斷橋蓑笠;她的台灣是七、八十年代的台灣,舊民國的教養還像柳梢的月色那樣朦朧,帶著淡淡的矜持楚楚的愛心還有庭院深深的牽掛。」那是一個引發鄉愁的世界。

尤其是在時代的劇烈變化之下,那個年代更是迅速被推遠,人們更需要一個橫跨多個時代的人物,成為鄉愁的寄託。這個重任,最終落在了林青霞身上,她在曠日持久的愛慕、言說之中,逐漸脫離了她的真身,成為一個守在「七十年代」大門前的女神,而那扇大門後面,藏著西門町、瓊瑤、愛情文藝片、白衣美學、民謠風潮,以及那些已經牢牢嵌入「七十年代」的意象:滿天彩霞,煙雨蒙蒙,片片楓葉,還有海邊的小白屋。七十年代是否當真如此?貧窮女孩是不是都能成為「泥濘中的小花」,獲得情深意篤的富家少爺的拯救?這已經無從得知了,林青霞和愛情文藝片,提供了一種具有強悍說服力的形象,將那個時代的其它一切掩在身後。儘管七十年代其實不是那個「七十年代」,林青霞其實也不是那個「林青霞」。

《偶像來了》中的林青霞

林青霞每次「復出」,不論是藉助武俠片、文字還是真人秀,人們都熱衷於討論她的美貌、演技,「林青霞到底美在哪裡」大討論,現在變成了「林青霞的文字到底好在哪裡」,以及「林青霞是不是適合綜藝節目」,總有人不屑地說,鍾楚紅比她美,趙雅芝比她美,鍾欣桐也有可能比她美,是的,是個女人都有可能比她美,是個演員或許都比她有演技,但像她這樣,成為一個鄉愁意象,成為一個鄉愁意象的,可能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位。《偶像來了》里,女明星們為她的出現熱淚盈眶,起立迎接,甚至因為她的出現,修改了明星真人秀節目撕扯爭鬥的作風,恐怕不是為她的演技相貌,而是為她擔任使者的舊日時代。

電影《超時空接觸》里,朱迪·福斯特扮演的女科學家千辛萬苦地與更高文明取得聯繫,為這次接觸,幾乎耗盡一個國家的國庫,但她只問:「人類何時度過科技的瓶頸期?」也許就是現在,就是我們飛速地拋棄過去一切,把從前的狂想變為現實的現在。

狂飆突進的時代,我們正穿越到未來,所以格外需要一種鄉愁的形象,一個舊時代的使者,而這個形象常常是女性,像引導但丁的貝阿特麗采,像《銀河鐵道999》里引導鐵郎的梅黛兒,以及《2046》里,那趟列車上的女性機器人們,或者那個懵懂純白的林青霞。

我們正乘在一個通向未來的列車上,看到了一個形象,像林青霞,卻又不是她。我們感到的,是一種對無法重來的往日世界的深切惆悵。


推薦閱讀:

《時代周刊》評出2016年度十佳圖片
[轉載]帝出乎震——神秘的龍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時代的「帝」和「神」(十三)
《時代》年度人物30年精選
直擊紅毯——2017「時裝之夜·時代喚醒」 | 時裝之夜
一個時代的山水畫巨匠

TAG:林青霞 | 時代 | 鄉愁 | 韓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