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送花都送錯了? 中國「母親花」 不是康乃馨

原標題:中國「母親花」 是萱草,不是康乃馨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前天記者走訪時,無論是在松柏路的零售花店,還是在溪岸路的花鳥市場,象徵母愛的康乃馨,都被擺在門前,成了花市寵兒。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今年,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熱播,國人開始注意到,我們自己的「母親之花」——萱草花。

不過,記者走訪發現,這種在我國有幾千年栽培歷史,最早記載於《詩經》的萱草花,在花市上依然難覓。很多花店老闆和市民甚至從未聽過。

本報記者蘭京

康乃馨(資料圖)

走訪

花市難覓萱草

「多頭、單頭都是32元。」前日下午4時許,溪岸路一家花店忙碌的店員喊著價。隨著母親節臨近,康乃馨從周三就開始漲價。據多家花店的店員介紹,前幾天,20朵一束的康乃馨批發價還是26元至28元,現在都要30多元。

康乃馨是何時成為送給母親的首選鮮花的?記者了解到,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康乃馨成了象徵母愛之花。

萱草花(資料圖)

其實,我國也有「母親之花」,而且,自古就受到敬仰。這就是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選題問及的「祖國母親花」——萱草花。不過,很可惜,記者幾乎詢遍了所有花店,都沒能找到。店員和老闆都說沒聽過「萱草花」。當看到圖片時,個別年長的才認出——「金針花?」「忘憂花?」「我小時候有種過,這種花還能吃,放進粥里煮。」

本報資深地理編輯、民俗專家盧志明介紹,萱草在廈門並不多見。不過,近年有人開始栽種,他曾在集美灌口筆架寨山看到。其實,萱草在我國有幾千年栽培歷史,又名諼草,諼是忘的意思。古時,當遊子要遠行時,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萱草叫黃花菜?

公開資料顯示,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橘黃色或橘紅色的花,十分艷麗。別名眾多,有「金針」、「黃花菜」、「忘憂草」等名。對此,盧志明認為,古時,萱草是母親的特指,並無黃花菜一說。陳偉強說,據他了解,詩詞中,未見過「黃花菜」,只有「黃花」(菊花)「菜花」(油菜花)一說。

「古時,萱草無細分類。」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李振基教授介紹,現代植物分類學興起之後,萱草分成了萱草、黃花菜、小萱草、北萱草、小黃花菜等11種植物。著名的乾菜食品金針菜主要取材於黃花菜的花,經過蒸、曬加工製成的。大多數種類的花都可以食用,但新鮮時不宜多食。從現代分類來看,黃花菜的花朵比較瘦長,花瓣較窄,花色嫩黃。觀賞用萱草的花則接近一些漏斗狀百合,花色一般呈橘黃色,有的甚至接近紅色。

講古

萱草有忘憂的意思

萱草

又名諼草(「諼」意為「忘」)

古時,當遊子要遠行時,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萱草花,便有了花語,代表著母親的慈愛和辛勞。

古詩詞中

用萱草指代母親

詩經雲: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母親的屋子在古代叫「萱堂」

萱草最早記載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

廈門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陳偉強說,在古詩詞中,萱草主要代指母親。母親所住的屋子在古代,又叫作「萱堂」。

萱草有忘憂的意思。唐代白居易在《酬夢得比萱草見贈》中寫道:「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


推薦閱讀:

送花節日
張藝謀現身恩師吳天明遺體告別式 與愛妻陳婷聯名送花圈|張藝謀 吳天明 陳婷
送花的藝術 -歐美國家送花習俗
【笑話】如果愛她就送花給她吧
送花的禁忌

TAG:中國 | 母親節 | 母親 | 送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