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坐堂 皮膚科病診治絕招52 濕疹

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可分為急性濕疹與慢性濕疹。臨床上以瘙癢顯著,對稱性分布,急性以丘皰疹為主、有滲出傾向,慢性常以苔癬樣改變為主,反覆發作為其特徵。 患者多有過敏性體質,過敏原可來自機體內部,也可來自外界,內部過敏原如體內病灶、腸寄生蟲病、消化道功能失調以及某些內分泌或代謝疾病等;外界過敏原如化學藥品、化妝品、染料、魚、蝦、牛奶等。濕疹的原因和誘發因素常因個體因素和疾病的不同階段而異,因此不易確定。 有哪些癥狀? 皮損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往往對稱分布。皮疹呈多形性,有紅斑、丘疹、水皰、滲液、結痂、浸潤及皸裂等,按其皮損表現特點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 1.急性濕疹:起病急,好發於暴露部位,分布比較廣泛,對稱。開始為紅斑、匠疹,繼之發生水皰、糜爛、滲液。損害的境界常不明顯,自覺灼熱、劇癢,常反覆發作。 2.亞急性濕疹:濕疹在急性發作後,紅腫及滲出減輕,進入亞急性階段,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皰疹,呈暗紅色,_可有鱗屑及輕度浸潤,可因處理不當及搔抓過度而呈急性發作或時輕時重。如經久不愈則發展為慢性濕疹。 3. 慢性濕疹:常因急性濕疹反覆發作所致,好發於面、耳後、肘部、腘窩、小腿、陰囊、肛門等處,多出現浸潤增厚斑片,表面乾燥、粗糙、脫屑及色素沉著,邊緣清楚,陣發性劇癢,病程長。 有哪些特徵性的類型? 1.嬰兒濕疹:是發生在嬰兒頭面部的一種急性或亞急性濕疹,輕者面頰、額部有輕度紅斑及小丘疹,群集或散在;重者可發展為大片紅斑、丘疹、丘皰疹。有明顯滲出。 2.淤積性皮炎:表現為小腿下1/3輕度浮腫,脛前及踝部附近出現暗褐色色素沉著及點狀紅斑,繼則發生丘疹、丘皰疹、滲出、糜爛、結痂等濕疹表現,慢性則乾燥、肥厚、苔蘚樣變,常因外傷和感染而發生經久難愈的潰瘍。 3.傳染性濕疹樣皮炎:開始時原皮膚損害周圍皮膚潮紅,自覺瘙癢加重,繼之出現散在紅色小丘疹、水皰,可發生糜爛,局部淋巴結可腫大及有壓痛,損害附近及遠隔部位可見由搔抓接種的平行線狀紅斑、丘疹和水皰。 4.盤狀濕疹(錢幣狀濕疹):好發於手指和手背,也可發於前臂伸側及肩臂部。皮損為5分硬幣大小的紅斑,開始常見於手背,急性發作,上有密集的丘皰疹,紅腫顯著,有滲液和結痂,邊緣清楚。在進行期可擴大,融合成片,瘙癢劇烈。病程緩慢,易反覆。 如何治療? 基本方一 麻黃10克,白鮮皮20克,地膚子20克,苦參20克,蟬蛻15克,當歸12克,蒼朮12克,白芷12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蘇葉10克,甘草8克。 *皮疹發於上部,加菊花10克; *發於中部,加龍膽草10克,梔子10克; *發於下部,加牛膝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包)10克; *皮疹色紅灼熱,加生地15克,赤芍10克,地骨皮15克。 每日1劑,頭煎、二煎內服,三煎取液洗擦患處,每日2次。 外用藥 糜爛滲液明顯者,以10%黃柏溶液濕敷或洗浴,糜爛而外塗黃連油或紫草油。無明顯滲液者,可用三黃洗劑外塗或青黛散外撒。 用於急性濕疹。 基本方二 荊芥10克,防風10克,當歸10克,生地15克,苦參10克,蟬蛻6克,蒼朮10克,厚朴6克,白僵蠶10克,藿香10克,知母10克,牛蒡子10克,木通6克,金銀花15克,丹參15克,石膏30克,甘草6克。 *胸悶納呆,加蘇梗10克,佩蘭10克; *腹中脹滿,加枳殼10克,厚朴10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外用藥 青黛粉用香油調塗或三黃洗劑外搽,也可交替用中藥苦參湯外洗或熏洗。 用於亞急性濕疹。 基本方三 當歸15克,熟地15克,威靈仙15克,生白芍30克,夜交藤30克,苦參30克,白鮮皮30克,何首烏20克,五味子20克,生龍骨(先煎)50克,酸棗仁30克。 *瘙癢甚而夜寐不安,加白蒺藜15克; *口渴咽干,加元參15克,天花粉15克,麥冬10克; *皮膚乾燥粗糙甚者,加丹參15克,雞血藤15克,桃仁10克,烏蛇肉10克; *急件發作而見皮損潮紅灼熱者,加地骨皮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 水煎,分2次服,輕者每日1劑,重者每日2劑。 外用藥:外塗青黛軟膏、潤膚膏及牛皮癬藥膏,苦參湯外洗或熏浴。 用於慢性濕疹。 基本方四 蛇床子60克,苦參15克,明礬15克,威靈仙15克,地膚子24克,黃柏20克,冰片10克,白鮮皮30克,透骨草30克。 *滲液明顯,加石榴皮15克,五倍子10克; *紅腫疼痛,加蒲公英15克,蚤休15克; *瘙癢明顯,加艾葉6克,花椒3克。 每煎1次,加冰片5克,每日1劑,早晚熏洗患處。 外用藥:5%黃柏霜外搽。 用於陰囊濕疹。 基本方五 黃柏10克,大黃10克,石菖蒲15克,白鮮皮15克,大楓子15克,地膚子15克,苦參20克,金銀花20克,蟬蛻7個。 上藥加水煎煮取液,溫洗患部,每次10分鐘,每日3次。 用於肛門濕疹。 基本方六 蒼朮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艾葉20克。 上藥水煎,濾液待適溫,坐浴熏洗外陰10-15分鐘,每晚1次,15次為1小療程。 用於頑固性外陰濕疹。 基本方七 地榆20克,黃柏20克,野菊花20克,苦參20克,白鮮皮20克,蛇床子20克,百部20克。 每日1劑,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250毫升,備用。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熏時蓋上圍巾,防止熱氣外泄,閉目熏之,每次15分鐘,每日3-5次。 用於頭皮濕疹。 基本方八 地膚子15克,苦參12克,蒼朮10克,黃柏10克,防風6克,浮萍6克。 *流黃水者,加生薏苡仁20克,馬齒莧20克,桔礬6克。 水煎取液,浸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20分鐘。 用於手部濕疹。 基本方九 忍冬藤9克,炒黃芩2克,蟬蛻2克,炒枳殼2克,陳皮2克,制僵蠶6克,白鮮皮6克,炒白朮5克,炒蒼朮5克,藿香5克。 *熱重,加梔子皮6克,白茅根9克; *風重,加防風6克,桑葉6克: *濕重,加薏苡仁9克; *大便粗糙氣穢,加山楂炭6克。 上藥加水煎煮2次,藥液對勻後早晚服用,每日1劑。 外用藥 外塗三黃洗劑。 用於嬰幼兒濕疹。 基本方十 牛蒡子10克,防風1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30克,銀花12克.連翹10克,生地30克,黃芩10克,苦參10克,制大黃10克,生片草6克。 *發熱,加生石膏30克,生梔子10克; *化膿感染,加紫花地丁30克,蚤休30克; *小便短赤,加車前子(包)10克,木通3克。 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劑。 用於傳染性濕疹樣皮炎。 有哪些單驗方? 1.馬鈴薯適量,洗凈去皮,切成小塊後用攪拌機或手工搗成泥,塗敷於患處約5毫米厚,蓋上紗布,每日換2-4次,至愈為止。用於滲液性濕疹。 2.硫黃與甘草按2:1投料,水煮30分鐘,取出硫黃粉,每個膠囊內裝硫黃粉0.6克,成人每次服4-5粒,15-20天為1個療程,對慢性期有效。配合外用濕疹散。 3.白鮮皮50克,荊芥30克,苦參30克,冰片(後下)0.5克,煎水外洗患處。 特別提示 1.早睡早起,生活規律。儘可能找出並去除一切可能的致病因素,避免對皮膚過度刺激,盡量避免抓撓患部,以防感染。 2.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海鮮發物、暫時少吃或不食高蛋白食物,不飲酒,不抽煙,不飲濃茶,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佳。適當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3.盡量消除精神方面的致病因素,避免精神緊張、焦慮、壓抑或抑鬱。保持心情舒暢,積極配合治療。 4. 有的患者對濕、熱、寒冷、日光、絲織品、毛織品、外用藥物、化妝品、染料、玩具或油漆傢具、肥皂等有過敏反應,要盡量避免再次接觸,只要能避免接觸自己敏感的變應原,一般即可減輕病情或不再發作。 5.濕疹常常引起劇癢,此時一方面要通過內外用藥、針剌、灸法等止癢,另一方面要努力剋制自己,盡量不要搔抓患處,使皮損儘快修復。 6.衣著、鞋帽都要輕便、舒適、乾燥、清潔,衣服不要過緊,衣服質地宜柔軟,透氣性能良好,利於吸汗。某些染色衣料及化纖織物最好不做內衣,內衣質地最好是棉布的,以免刺激皮膚引起炎症反應。 7.患有腸道寄生蟲病、身體慢性感染病灶、便秘、精神及神經異常等疾病惠音應及早進行治療,有時這些疾病治癒,濕疹也會隨之消失
推薦閱讀:

中醫詞霸之中醫五行
中醫十大名方—小柴胡湯
中醫怎樣補氣?
從中醫五運六氣看豬流感何時休(轉)
中國香薰的現代發展——中醫艾灸

TAG:中醫 | 皮膚 | 皮膚科 | 濕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