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這5大繼發性CT改變你知道,但是原因呢?

肝硬化的CT診斷,除了繼發性改變,形態學和密度改變也要上心哦~~

作者:灰灰貓影像工作室 阿貓

來源:醫學界影像診斷與介入頻道

肝硬化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瀰漫性變性壞死,繼而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這三種改變反覆交錯進行,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途徑逐漸被改建,最終使肝變形、變硬而形成肝硬變。

正常肝臟

肝硬化

一、形態學改變

肝臟體積和肝葉比例改變取決於病因和病變程度,早中期由於結節再生,脂肪浸潤而體積增大或正常,晚期纖維收縮而體積縮小,以不成比例縮小最為常見。肝炎後肝硬化常為右葉萎縮,尾葉代償性肥大,左葉保持正常或縮小或增大,增大常局限於外側段。

體積增大

體積縮小

二、密度改變

纖維化、結節再生、變性壞死和脂肪浸潤等病理改變常導致肝臟密度高低不均,在脂肪肝基礎上演變而成的肝硬化,或肝硬化伴顯著脂肪浸潤時可見局限性低密度區。

低密度結節:退變結節(RN)

三、繼發性改變

1、門脈主幹擴張(正常門脈主幹直徑<13 mm)

發生機制:門脈阻力增加,門脈血流量增多。

門靜脈擴張

2、側支循環建立和開放

原因有以下幾點:

a、持續門靜脈高壓,機體代償性脾功能亢進,出現肝內、外反流。

b、肝內分流是纖維隔中的門靜脈與肝靜脈之間形成的交通支,使門靜脈血流繞過肝小葉,通過交通支進入肝靜脈。

c、肝外反流主要與肝門靜脈的血管新生有關,也可是平時閉合的門-腔靜脈系統間的交通支重新開放,其與腔靜脈系統間形成的側支循環,使部分門靜脈血液由此進入腔靜脈,迴流入心臟。

脾周靜脈曲張

賁門胃底靜脈曲張

左膈靜脈曲張

奇靜脈再通

3、脾大

原因有以下幾點:

a、脾靜脈迴流阻力增加及門靜脈壓力逆傳到脾,使脾臟被動瘀血性腫大,脾組織和脾內纖維組織增生。

b、腸道抗原物質經門-體側支循環進入體循環,被脾臟攝取,抗原刺激脾臟單核巨噬細胞增生,形成脾功能亢進、脾大。

脾大

4、腹腔積液

原因有以下幾點:

a、門靜脈高壓腹腔內臟血管床靜水壓增高,組織液迴流減少而漏入腹腔,是腹水形成的決定性因素;

b、有效循環血容量不足,腎血流減少,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排鈉和排尿量減少;

c、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於30 g/L,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毛細血管內液體漏入腹腔或組織間隙;

d、肝臟對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滅能作用減弱,導致繼發性醛固酮增多和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鈉瀦留,尿量減少;

e、肝淋巴量超過了淋巴循環引流的能力,肝竇內壓升高,肝淋巴液生成增多,自肝包膜表面漏入腹腔,參與腹水形成。

腹腔積液

5、胸腔積液

肝硬化病人4%~10%會合併胸腔積液,一般發生在右側,雙側次之,左側最少,原因有以下幾點:

a、低蛋白血症->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全身水腫和胸、腹水

b、門靜脈高壓 ->奇靜脈和半奇靜脈壓力升高->淋巴淤滯、淋巴外溢->胸水(不能解釋胸水的單側性)

c、腹水->橫膈裂孔->胸水

d、腹水->橫膈淋巴管->胸腔

其中1%~3%胸水為血性,原因可能有:

a、橫膈小泡破裂並出血+活瓣(僅胸水為血性,而腹水澄清)

b、胸膜血管病(肝硬化出血傾向)

右側胸腔積液

醫學界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


推薦閱讀:

買家不回復詢盤的幾種原因分析
秋季脫髮的六種常見原因
美駐華大使駱家輝 披 露 歸國原因
Ⅱ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
打太極拳膝蓋疼的原因?

TAG:原因 | 改變 | 肝硬化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