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心經》與大隨求法門畧述

《佛心經》與大隨求法門畧述

《佛心經》法的傳譯

《佛心經》之譯者為「達摩流志」,梵雲「

」,唐義為「法希」。後武則天改其名為「菩提流志」,梵雲「

」,唐義為「覺愛」。流志本南天竺人,為凈行婆羅門種,年十二即出家,學諸數論外道。舉凡聲明、讖緯、天文、曆術、明呪、醫方等,無不兼習,且洞達淵底。當其六十頃,遇上座部高僧耶舍瞿沙,辯論服輸,方知外法乖違,釋門幽深。於是回心,從耶舍瞿沙學諸經論。初隱居山谷五年,奉戒無虧,專志頭陀行。其後遊歷五天,徧親講肆,聲名大振。時唐高宗遙聞遠譽,欲挹彼高風,遂於永淳二年(公元683年)遣使迎接。然高宗於其年臘月廿七日圓寂。中宗李顯雖即皇位,但嗣聖元年(公元684年)復被武后所廢,貶為廬陵王。同時立李旦為帝,武后臨朝稱制,於此以下,武后全權獨斷,把持朝綱。自唐高宗迎請流志始,歷經十年後,流志方隨使者抵達東都洛陽。時為武周長壽二年,即公元693年,高宗業已歿身近十載。武后令流志棲居福先寺,譯出「佛境界」、「寶雨」、「華嚴」等經凡十一部。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又移居京兆崇福寺,別譯《大寶積經》。所謂《佛心經》,即流志於長壽二年所譯出。流志所譯因梵本不全,故只譯得一卷,即現今通行本中的上卷,全稱《一切佛心中心經》,此本現藏日本豐山長谷寺,為《佛心經》的第二種譯本。現今通行本的下卷即《大菩提心隨求陀羅尼一切佛心真言法》,乃阿地瞿多三藏所譯,為《佛心經》的第一種譯本。阿地瞿多,梵雲「

」,漢義為「無極高」。本中天竺人,深通五明、三藏,尤精陀羅尼法。唐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攜眾多梵夾來唐。此時正為玄奘法師於印度求學已畢,歸國弘法階段。因玄奘遊歷之功,天竺各地多知大唐國威。故印度來華高僧,於此方盛,阿地瞿多即在此列。其抵達長安後,高宗倍加禮遇,特下敕迎至大慈恩寺。因阿地瞿多以陀羅尼法屢顯靈跡,以致尉遲敬德等人迎請其於慧日寺浮圖院建立「陀羅尼普集會壇」,沙門玄楷等亦力請阿地瞿多翻譯法本,故其於《金剛大道場經》中撮要取譯,合為《陀羅尼集經》十二卷,現藏中流通者即是。所謂《大菩提心隨求陀羅尼一切佛心真言法》,即阿地瞿多於翻出《陀羅尼集經》後所譯。臺密祖師,日本元慶寺沙門安然所著《諸阿闍梨真言密教部類總錄》中錄有此經名,其寫本現亦藏於日本古寺之中。由以上所述可知,現今通行本《佛心經》,實菩提流志與阿地瞿多兩種譯本所集,其相合方為完整之法。至於合集時間,在武則天之後。此部經典傳至日本,於錄外私授,不列「諸經法」中,乃傳燈大阿闍梨奉持之法,僅在少數流派中習學。然歷來抄寫本多有出入,故康安元年九月十日,被稱為「東寺三寶」之一的賢寶阿闍梨,以御影堂弘法大師藏本校對。天明二年壬寅六月十四日,洛北蓮臺寺之慈忍阿闍梨復以東寺觀智院藏本校合,並加硃書畧解。享和改元辛酉年六月,豐山總持院快道阿闍梨請得東寺寫本並其他三種寫本,令豐山明王院之峯觀阿闍梨校閱,間附片假名。而快道大阿闍梨更批閱深校,別加祕註一卷,共四十五紙。諸種版本中,以此本最為優勝,蓋快道阿闍梨修習此法後,法驗頻發,故以修證心髓加入其中,即《佛心中心經祕註》,自此以後,心中心法在傳法院流方正式列為傳燈大阿闍梨必修之法,得祕受者甚少。現藏中流通本,為龍肝阿闍梨校對本,尚有錯漏脫字之處,不及審查,已然行世。如上即本經之傳譯因緣。

大隨求法之系統並重要性

本宗所傳授之諸法,除金、胎兩部大法外,並有諸尊法儀。凡諸佛、菩薩、明王、世天等,皆有其相應修持法則。大隨求法,即依大隨求菩薩而立本尊,從此開展相關支分儀軌。在本宗的傳承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大隨求菩薩,梵雲「

」,漢義為「大隨求離垢」,畧稱即「大隨求」,密號為「與願金剛」,乃觀世音菩薩之變化身。在現圖兩部曼荼羅中,位於胎藏界曼荼羅之觀音院。此菩薩種子為「

」或「

」。「

」即「

」、「

」二字重體相合。「

」為第一義諦不可得,「

」為塵垢不可得。夫凈穢無別,因執顯異;空有不二,逐迷乃諍。第一義諦尚不可得,又何來對立之塵垢法?是以二字相合,以成「

」,即泯諸對待法數。眾生凡有求者,皆在能所之列,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亦不外如是。大隨求以「

」實相當體破出,行者觀修之際,親自承當,則能求、所求均不可得,又有何滿願與否之說?此隨求因之號大,即非凡俗小我之貪慾,乃諸佛利生之大貪。此貪當體即空,故能隨意施諸願求,而毫無作意之想,斯正觀音菩薩無作玅德之究竟體現。故觀音利生,以大隨求身為勝,即此義也。「

」即「

」、「

」、「

」、「

」四字合成。「

」為一切法因緣不可得,「

」為一切法本不生,「

」為損滅不可得,「

」為我及我所不可得。因即不作,果亦不得。由之了悟一切法本不生,則諸損滅等法皆無實體,於是遠離能所之法身大我頓然現前,即為「

」字實義。大隨求菩薩以如上二字為種子,出生無盡玅德並諸法藏,恆長利益於法界,實觀音悲心之彰顯。此法所依經軌本據如次:

《普遍光明大隨求陀羅尼》二卷

《佛說普遍焰鬘清淨熾盛思惟寶印心無能勝總持隨求即得大陀羅尼明王法》一卷

《隨求自在陀羅尼功德經》二卷

《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一卷

《隨求請雨別行法》一卷

《隨求八印並十大印》一卷

《大隨求八印法》一卷

《大隨求根本八印》一卷

《大隨求經》一卷

《梵字大隨求真言》一卷

《梵字小隨求真言》一卷

《梵漢兩字隨求即得陀羅尼》一卷

《梵唐兩字大隨求結護》一本

《大隨求陀羅尼碑》一卷

《梵漢兩字隨求即得曼荼羅》一紙

《隨求菩薩八臂隨執標幟印相布祝門》一卷

《隨求陀羅尼供養次第》一卷 石山作

《金剛頂瑜伽最勝秘密成佛隨求即得神變加持成就陀羅尼經》一卷

以上所依經軌中,僅有少數在藏中流通,其他皆本宗所傳持之秘本,不及他見。

大隨求菩薩身相為一面八臂。身金黃色,表南方寶生部增益之德,亦為胎藏三部中之金剛部,有能動智用。其左第一手持輪,其有紅蓮華,而具金色光焰,能凈貪染塵垢,具敬愛德,並化解一切違緣,住持一切正法;左第二手持梵篋,此梵篋和融五部五智,納一切諸佛法藏;左第三手持三叉戟,能以大定、大悲、大智轉化慳貪、嗔恚、愚癡三毒。亦能伏虛空、海居、陸地三種魔障;左第四手持如意寶幢,即菩提心體之外現,能以莊嚴德覆護眾生,辟諸魔障;右第一手持五股金剛杵,上下十峯各攜眷屬以成三十七尊,亦為兩部不二大塔三昧耶。普放智光於十法界,悉皆圓滿五智;右第二手持鉞斧,能除官非並人魔等難;右第三手持智劍,以三股為柄,能摧伏八部之眾,皆令得真實智體,煩惱永斷;右第四手持罥索,為四攝中之索,乃大悲方便極位。可引攝迷途之人歸於正道,令其心住戒定慧。亦可縛諸魔障,所縛之魔等悉歸於空。

此法修持之際,最深秘處即以如上八臂觀修。每臂法器皆有種子、秘印並秘呪,能證法器所詮功用。常途修法,淺行之人只以持誦心呪、隨心等呪為主。稍能有慧力者,則持誦根本真言,並輔以兩部大軌,或十八道,隨擇其一而行。然根本真言文廣義繁,不特初心之輩,即阿闍梨位之人亦鮮有持誦者。若求既具功用,又不費時,則以心中心真言為修持主體。本宗各流派行持,大畧如是。此心中心真言,依不空所譯大隨求軌中,名為「一切如來隨心真言」,而大隨求本經中則直名為「心中心」。其真言如下:

此真言能將大隨求根本真言所具功德具攝其中,加之持誦方便,故在各流派中,均為修持大隨求法的常持真言。此法在真言宗的地位頗高,實因不空三藏一生之中,常行常用者,即此大隨求法。如金剛智臨命終後,不空奉其遺命,遵帝詔,攜含光、惠辯等人重遊天竺獅子國,從龍智徧學密教諸法。途經訶陵國界,遇大黑風,行旅眾商惶怖至極,皆作其本土祈禱法,欲攘除之。然用皆無效,黑風轉大。惠辯於此時亦驚慌慟叫。不空三藏泰然自若,普告眾曰:「今吾有法,爾等勿憂。」於是三藏右手執五智菩提心杵,左持般若佛母經(紹覺謹案,即《般若理趣經》),誦大隨求陀羅尼。纔經一遍,風悠海澄。後又遇疾風,大鯨出海,噴浪若山,有甚前患。大師復依諸人祈請,作法如前。又令惠辯誦《娑竭羅龍王經》,未幾,眾難具弭。由是可見大隨求之功。此尚就有為功用而言,論其修事方法,能令眾生速明本位。詳細功德,可勘本經。

由「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談起

《佛心經》現今通行本之全稱為《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所謂「品」,梵雲「

」,漢義即「篇」、「章」。作為佛經中常見的名詞,是用以劃分經文的特殊方法。此處所謂「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是指《佛心經》的上下兩卷經文,其所用陀羅尼俱為大隨求法之系統,不過修法有別而已。

《佛心經》的修持主呪,即「一切佛心中心大陀羅尼」,梵本如下:

不難看出,此呪與上節所述及的大隨求心中心真言只有些許差異。於畧述此真言前,先須明辨其念誦方法:

依《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所載,第二句真言中之「

」為「重音」。所謂「重音」,即喉中發聲。其他字句均依循常例而誦。

次論其真言句義:

」以「

」為體文,上加空點「

」,即表驚覺三身,顯現本有自在性光;

」為「廣重、極廣重」之義;

」為「聚、極聚」之義;

以上二句相合,則密義為「如來智心利益眾生」。

」為「諸根」之義;

」為「使清淨」之義;

」為「遣散、極遣散」之義;

」為「破壞、粉碎、震動」之義;

」為「作極破壞、極粉碎、極震動」之義;

以上五句相合,則密義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為「究竟成就」之義。

復論其真言字義:

」如前述;

」中之「

」字,為一切法有性不可得。有即是煩惱,故世尊號為「破有法王」,以般若智破壞二十五有之生命現象,皆令回歸覺地。「

」字如前述,即一切法塵垢性不可得;

」中之「

」字,以「

」為體文,復加空點「

」,即清淨遍照之義;

」中之「

」為「自在不可得」義。「

」為重體異字,由「

」、「

」二字合成。「

」為一切法名相不可得義。「

」復由「

」、「

」二字合成。「

」為一切法施與不可得義,「

」為一切法塵垢不可得義。合為「

」,復作第三轉音(即在此字左邊加一撇),而成「

」。為無能所諸相之布施義;

」中之「

」字,以「

」為體文,復作第三轉音,即以清淨無垢智印,加持眾生,令明言語道斷之金剛語。「

」字,以「

」為體文,乃一切法究竟寂靜義。復加「

」(音「o」)之第九轉音以成「

」,為於大寂靜中示現無量譬喻法之義。「

」字為一切法能所持性不可得義。「

」字以「

」為體文,復作第三轉音,即一切法名相不可得而能隨意演說諸名相之義;

」中之「

」字,為一切法因緣不可得義。又為風大種子,即我人本具羯磨力,能成辦一切事業;

」中之「

」字,以「

」為體文,復加「

」之第六轉音,即五塵本無損滅義。「

」字為一切法行不可得義。「

」字以「

」為體文,復作第七轉音,乃慧聲,即一切法頓出世間,而世出世法亦不可得義;

」中之「

」字,為一切法能所作業性不可得義;

」中之「

」字,以「

」為體文,復加「

」字,而作第二轉音,即一切法安隱性不可得義。

以上畧述句義、字義,若廣說之,窮劫難盡。

此真言不僅是大隨求陀羅尼的心中心呪,也是一切諸佛的心中心呪。善無畏三藏所譯《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一切呪王陀羅尼經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呪品》,在本宗稱為「大佛頂別行法」。此經中所出「大佛頂心中心呪」與《佛心經》所出心中心呪大體相同。唯於「

」前加「

」,即「金剛大力」義;於「

」下加「

」,即「無垢華鬘」義。此真言誦持之際,一切諸法應時即成,百億金剛眾擁護,與諸佛同心,與諸佛同力,與諸菩薩同德,與諸金剛同威。可見此心中心真言何等深玅,凡能有緣受學者,當自珍之。(又,《禪門日誦》所載開智慧呪,亦稱觀音菩薩聰明呪,亦即此心中心陀羅尼)

《佛心經》除修持心中心真言外,亦修持隨心陀羅尼,其陀羅尼梵本如下:

此隨心陀羅尼真言句義為「驚覺三身,持自心寶珠玅體,泯轉三重深障,摧伏有相諸法,明悉其如泡沫聚,當處出生,當處消滅!」

此真言與《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中所載隨心陀羅尼一致,為一切諸佛之心呪。法眼宗最為有名的祖師——永明延壽禪師,一生行誼高潔,利眾頗廣。法眼宗源出南宗青原一脈,由清涼文益所創。彼南唐後主對師尤為敬重,師圓寂後,謚「法眼」,故世稱其宗名「法眼宗」。永明延壽禪師,即此宗第三祖。然師接引之人,無能秉承宗旨者,故法眼宗至永明延壽禪師後方斷傳承。禪師洞明宗旨後,除教化眾生外,每日皆有定例功課。依《智覺禪師自行錄》所載,永明延壽禪師常行百八佛事,並涉及許多真言的持誦。其中就有《佛心經》中的隨心陀羅尼。《智覺禪師自行錄》云:「第六十八:午時,普為盡十方界眾生,擎爐焚香,念諸佛心中心真言。普願發真玅心,開佛知見。真言曰:唵摩尼達哩吽癹吒」。而《禪門諸祖師偈頌》中,於登床偈下所誦真言,亦為隨心陀羅尼。復有禪師將此真言作為轉語,可見此真言在禪門中的影響。

六印及事業印畧述

此《佛心經》所修持的印法,以六個手印為主體。各印功用悉廣大無方。而其一一印法,均有對應的密本尊。今畧述六印密本尊並內義如次:

第一、菩提心契

此契之本尊即金界東方阿閦如來。修持此印之外現即多羅菩薩。東方為初發心門,諸佛修持,亦須循此以上,故為最初,乃如後五印之主,若發心不具,定無成就。而多羅菩薩為觀自在目淚所現,此多羅尊即慈悲極體,是以修持此契有不得生嗔之訓,良有以也。

第二、菩提心成就契

此契之本尊即金界南方寶生如來。修持此印之外現乃堅意菩薩,又名堅固意菩薩,為寶生如來四德所集之變化身。是印亦名「十方如來同印頂契」,實因修持之人,必仗寶生如來加護灌頂,得無量法財忍施等增益諸功德,方能開顯上求下化之行門。彼堅固意菩薩者,即修此印成就,得一切義利堅固,法忍獲得,轉我執為平等性智也。

第三、正授菩提契

此契之本尊即金界西方阿彌陀如來。修持此印之外現即心王獅子吼王佛。修至此印,即當西方部主位,能以蓮華玅性化轉愚癡,將分別妄見轉為玅觀察智。此印亦名「攝授諸秘門契」、「頂輪契」,蓋妄情得盡,能以玅觀察智自在攝持諸秘門法藏,以達其源,故融金輪佛頂功德,印證行者,決定不退。

第四、如來母契

此契之本尊即金界北方不空成就如來。修持此印之外現即童子,乃表無垢作法。蓋此印為羯磨事業之總德,亦無作玅德之成辦。是以修持此印,必得本有通力現前,諸佛所能為者,我皆能為。八種隨心功用,不求自得,故名「總持母」。

第五、如來善集陀羅尼契

此契之本尊即胎界大日如來。此印即胎藏三部中之金剛部。修持此印,能護一切經教,並轉一切法藏。具金剛手之威力,降伏諸魔精怪,使皆入無生法忍。

第六、如來語契

此契之本尊即胎界大日如來。此印即胎藏三部中之蓮華部。修持此印,能以清淨無染之語教敕眾生,皆令悟得本覺心體,證入胎藏核心。

以上前四印為金剛界四佛之功德總集,而下二印為胎藏界大日之金、蓮兩德分現,兩德合一,即是胎藏佛、蓮、金三部之總體。如是修證六印,本有修生一時俱泯,圓證不二極位。

真言宗相來注重金、胎兩部普門大法,因一切教法均不越理、智。兩部即理、智外現。今佛心中心法所修六印,已然融攝兩部秘奧,決志精進,則一切教法皆無遺滯。故本宗流衍至今,能得此法傳承者甚稀,亦可見珍貴非凡矣。

除六印外,本法事業印亦甚為重要。畧釋如次:

定契:

世尊宣說六印畢,即應因緣,復示諸佛通用定契。其印相為左手自然置於腹下,大指內屈掌中。右手印相同於左手,唯仰置右膝上,即成。此定契,即吾人本具之決定力,亦為般若之斷德。修持此印,即開顯自心凈信,決定印可,決定加持,決定無偽。凡諸印法,若無意密支配,縱然屈伸俯仰,無非玩弄指節,收益甚少。今此印即般若斷德外現,具足威猛大力,能伏斷諸惑,安撫眾生。印法結持,多以兩手為之。而兩手之中,左手錶胎藏界理體,右手錶金剛界智用。今此定契印相,左右二手皆以大指屈於掌中。大指,即五大中之空大,理智二手皆以空指折回,即兩部大日安住色、受、想、行、識(兩手從小指至大指,分別為地、水、火、風、空五大,亦為色、受、想、行、識五蘊,而大指於識大中彰顯本體遍照尊位,以其他四指收攝五蘊)五蘊,不改當下,即為本位。此不遷變者,非「定」而何?故《法華經》云:「世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此為上卷所述「定契」,即法身定契。此定契為修持六印之時,每日必加用者,不輕使之。下卷復說「定印」,為事業法中經常用及者。今亦畧釋如次:

定印:

修持此印,結跏趺坐(半跏或正坐均可),用如來善集陀羅尼契誦心中心真言七遍,而後吹氣於手,改結定印。其印相以左手自然垂於腹下,右手以中指捻大指上節文,其他諸指自然直豎,仰安左手上,即成。此印左手如常途定印無異,右手以大指與中指相捻,為釋迦如來輪印,亦為報身說法印。修持此報身定印,持誦心中心真言或隨心真言,作祕觀,可轉變報身。修持化身時,則改右手無名指捻大指上節文。如上兩段所述,即法、報、化三身定印。

下卷經文除定印外,復有三印,成辦諸事,畧釋如次:

金剛威怒契

《佛心經》云:「若有一切難伏怖畏之像,能怖人者。但以右手中指屈入掌中,以大指押中指節上,陰誦心呪。不過百徧,自然降伏。毒害火災,以氣吹之,自然消滅。難滅能滅,難除能除。」此契又名「火頭金剛破諸法印」。依快道阿闍梨祕註,行持此印時,左手則結忿怒拳置左胸前。此印在善無畏三藏所譯《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一切呪王陀羅尼經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呪品》中名為「大佛頂破諸法印」,其功效即破散幻相也。

金剛部母戟印

《佛心經》云:「若有一切障難之事,但以二手合掌,以頭指、無名指掌中相對鉤,小指、大指、中指掌中相著,合面向四方,各誦一百八徧,罪垢消除,障難並盡。若有上毘那夜迦欲令降伏者,應聲降伏。不伏者,以右腳大母指按地,誦呪百八徧。其時,毘那夜迦七孔流血,自然降伏。」此印即金剛部母戟印。胎藏界三部,各有部母。佛部以佛眼佛母為部母,金剛部以忙麼雞為部母,蓮華部以白處尊為部母。今此印即金剛部母內縛三叉戟印。能擁護一切金剛部法,召攝金剛眾,降伏微細流轉,速與悉地門相應。

以上即本經所涉及到的印法畧釋。上卷六印與法身定契為根本修持法。下卷報、化二身定印及事業二印於修持有成後方能自在啟用。

此八印,彼八印

一般提及的「隨求八印」,出自《大隨求即得大陀羅尼明王懺悔法》。即《八家秘錄》中所載「《大隨求八印法》一卷」。現今藏中流通本,乃依豐山長谷寺並高山寺藏本校合。新安流開祖凈嚴阿闍梨於三十七歲時亦曾重新批閱校對此法,今在《新安流聖教》外別行。此隨求八印法在修持路線上,是作為心中心法以及大隨求法的前行。依古例,修持心中心法,須先入灌頂輪壇,受大隨求灌頂後,即閉關專修,每印修持七日,合共五十六日;而後繼續閉關修持心中心六印,每印各七日。每日正式上座,均先加修法身定契一座,時間限定為一個時辰以上。六印修畢,合共四十二日。則隨求八印與心中心修持合共九十八日。加入關前一日開白,與出關後一日結願,合共百日。閉關修持期間,上座與否,心中心真言均不斷,不得作異語,唯一心念誦。但凡在座,則印不開散,即水腫脹痛,亦勿憂懼。蓋用功處即在此,茍能依法行持,百日出關後,身心當俱起變化。斯時下卷之法方能自在運用。

另一種所謂的「隨求八印」,則是修持大隨求菩薩八臂法的用印,出自《隨求八印並十大印》及《隨求菩薩八臂隨執標幟印相布祝門》。畧釋如下:

第一縛日囉印:

此印即內五股印,為大隨求法之根本印。修持此印,住秘觀而誦真言,即能與大隨求菩薩右第一手所執五股金剛杵相應。若為他人而修,則結外五股印。

第二跋囉戍印:

所謂「跋囉戍」,梵雲「

」,唐義為「鉞斧」。修持此印,即能與大隨求菩薩右第二手所持法器相應。

第三渴誐印:

所謂「渴誐」,梵雲「

」,漢義為「劍」。修持此印,即能與大隨求菩薩右第三手所持法器相應。

第四跋奢印:

所謂「跋奢」,梵雲「

」,唐義為「罥索」。修持此印,即能與大隨求菩薩右第四手所持法器相應。

第五斫羯囉印:

所謂「斫羯囉」,梵雲「

」,唐義為「輪」。修持此印,即能與大隨求菩薩左第一手所持法器相應。

第六梵篋印:

此印亦稱為般若經印。依法修持,即能與大隨求左第二手所持法器相應。

第七底哩戍羅印:

所謂「底哩戍羅」,梵雲「

」,唐義為「三叉戟」。修持此印,即能與大隨求菩薩左第三手所持法器相應。

第八進跢摩尼印:

所謂「進跢摩尼」,梵雲「

」,唐義為「寶」。修持此印,即能與大隨求菩薩左第四手所持法器相應。

以上八印為宗睿僧正於入唐時口受,甚為深祕。其詳細修持次第口訣並諸法器玅用,待受學而自明。

心密壇法之方便壇

諸尊修法,皆有其對應曼荼羅。諸壇法依天竺古例,均須掘地作之,然此亦隨方可轉,不能固守施行。是故開元三大士來唐後,除為國家奉修大法時,方闢地而建壇場。自行修持,皆依懸掛曼荼羅為準。心中心法所用曼荼羅,依《佛心經》所載,其壇共有三院。第一院白色界道,求佛位者用之;第二院赤色界道,求菩薩法者用之;第三院青色界道,求金剛部法者用之;求外金剛部世天諸法者,於院外修持,則無壇亦得。第一院中心安置寶印戟,戟前置臥香。若無戟者,以三刀安布亦得。若用三刀,則於三刀後置三面銅鏡,三刀前置三盞臥香,香前復各置銅盆,以凈水入內(須先作軍荼利法加持)。此即心中心法壇式。此種壇法,耗費人力、物力,故快道大師依古制口訣,令修持此法者不必廣設鋪陳,僅立「方便壇」便可修持。

所謂方便壇,即以新凈木桌,漆質優良者安佈道場。大小隨地界廣畧任意配之。於桌上以銅作三個正方形,中空,依次由大而小,安立桌上。最外層方形界道著青色;中間一層方形界道著赤色;最內曾方形界道著白色。安布戟、刀等法如上不變。唯以金箔一片,寫行者法名安最內層三盆水前,行者本人對壇修持,則與入壇修持無異,此即方便壇法。(作壇乞地,加持諸口訣更問)

附錄

大愚阿闍梨昔日所傳「慈氏呪」,全稱為「慈氏菩薩根本真言」。源出於善無畏三藏所譯《慈氏菩薩畧修愈誐念誦法》卷上之《持誦本尊真言品第三》,在大正藏密教部中。今出其根本真言梵文如下:

此真言句義為「皈依三寶,歸命頂禮聖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大菩薩,具大悲心者。即說呪曰:驚覺三身,慈、極慈!極慈使煩惱退散!極慈即我自性!極慈迅速發生!大平等者,成就」

修持此真言所用手印有三種:

1、慈氏菩薩法界印

2、慈氏菩薩法身印

3、慈氏菩薩寶瓶印

此三印中,以第三印為深秘。大愚阿闍梨所傳慈氏呪手印,即一切佛心印。通常諸佛部通用心印為內縛,而阿闍梨所傳為外縛,即修持心密之力為自證德,復加持此印,令法益普徧法界,一一眾生皆得其利也。

若能依法修持慈氏菩薩根本真言,則能不變肉身,面禮慈氏。得摩頂受記,獲無生忍,入普現色身三昧。

綜論

以上諸篇所述,雖非鉤玄提要,然對心中心及大隨求法之系統亦闡述明了。要之,心中心與大隨求,皆以大隨求菩薩為本尊。而心中心法,在真言宗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歷代修持者均稀。蓋能百日閉關,此勇氣即非人人盡能生發。矧如教修持,則一切煩惑何可懼哉!民國以降,有大愚法師,行般舟三昧感普賢菩薩現身灌頂,授以此心中心法,實眾生福報。蓋日本得此法傳承者,少之又少。即聞其名,亦鮮能習學。漢地眾生解脫緣熟,經二祖王公驤陸,並三祖母音阿闍梨弘傳,心密智炬已燃點於神州之上。可見自心不會辜負自心。祖師有願,眾生有幸。紹覺昔日亦因閱母音阿闍梨之《佛法修證心要》,方奠定正知正見。感激涕零,無以為報。曾專拜母音阿闍梨法相十萬徧。今草就此文,惟願世尊正教長徧法界。聽者遇者悉成正覺!

甲午年六月廿六日夜

金剛末資吳紹覺頓首於海印軒


推薦閱讀:

與佛同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隆蓮法師心經講記全文
心經講義
心經講義1
心經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