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屬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人們會抑鬱。

歸屬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人們會抑鬱。

每個人的情緒都需要一個出口,請允許自己的小小焦慮和不開心。

因為,他們在幫助你成長。

一、 每個人的情緒都有輸入和輸出。

我們每天的生活里,總會遇到和經歷很多事情。

看、聽、讀、經歷等任何接受信息的行為都是輸入,這些行為會帶給你更多的想法,讓你的閱歷更加的豐富。

說、寫、唱、表演和運動等任何表達信息的行為都是輸出。這些行為能夠闡釋你的想法和觀點,釋放你的情緒和讓大家認識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所以,情緒是一直在流動的。你很難不去接受任何的信息,但很多人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二、輸入和輸出系統的平衡。

情緒的輸入和輸出之間會有一種很微妙的平衡。當一個人輸入過多,但卻不知道怎麼輸出的時候,就會壓抑、焦慮,嚴重的話甚至會抑鬱;當一個人輸出很多,但輸出系統會特彆強大的時候,表達的觀點就會毫無營養,人們會覺得他話很多,但相對這樣的人群很難患上抑鬱症或者其他的心理疾病。

所以很多時候,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們都是在幫助人們重塑或修理他們的輸出系統。

舉幾個例子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一個人平時說的話總是被人們笑話,朋友們會嘲笑他的口音或者行為,漸漸他會減少自己的行為和語言表達,產生抑鬱。每天輸入的信息不斷重複他是個容易被嘲笑的人,他卻無人傾訴。輸入很多,但輸出很少。這是典型的輸出系統由於環境受損所帶來的負面心理癥狀。

一個人平時輸入的信息很均衡,輸出系統完全健全的狀況下。但突然接受到了巨大的信息:例如親人遇到交通事故等。這時候輸入的信息過大,即便是擁有正常的輸出系統,也無法在短期之內輸出大量的情緒,則會導致抑鬱,焦慮等負面的情況。

一個孩子總是在想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被父母打斷,或者一直被父母要求按照某種方式去生活,漸漸習慣的保留自己的想法而不去和父母分享。面對社會的時候,如果遇到了類似父母這樣的朋友或者領導,則也會自然而然的進入不表達的狀態。這也是典型的輸出系統構建不健全。

總而言之,輸入系統和輸出系統不能夠平衡的時候,輸入過大或者輸出過小,就會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疾病;輸入過小或者輸出過大,這個人到能提供他人的幫助或者貢獻就缺少意義。

三、輸入系統

除了平時的直接輸入之外,人們的輸入系統還有自己產生的部分,這點在女性的理解方式里尤其的明顯。當接受到幾件新事物的時候,由於人們會思考和想像,同事我們會將事情整理的更加複雜。

例如男性接觸到事件A、B、C的時候,會接收並簡單分析事件本身,即一次輸入;

女性接觸到事件A、B、C的時候,會大量分析事件並展開想像,自我產生了很多的信息,從而出現事件AB、事件AC、事件BC,甚至事件DEFG,所以女性相對男性來說,會更加容易得到大量的信息輸入。因為她們自己也是製造信息的專家。

那是否女性就比男性更加容易抑鬱呢?

不一定。往往女性接受的信息更多,但是她們的輸出表達系統要比男性的更強。因為女性更加輕鬆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女性的輸出方式會相對更多:例如購物或者化妝(化妝如果繪畫,也是輸出表達),甚至看偶像劇看到偶像大聲的呼喊尖叫出來,也是情緒輸出和表達。

但女性由於生育和生理結構等方面帶來的困擾會相對更大,所以產後抑鬱就是典型的由於一件事情輸入卻帶來女性自我產生N多件事情輸入的案例。

四、輸出系統

有時候人們的輸出系統會癱瘓,主要因為他們的表達不能夠被人們所理解,無論是完全的陌生人還是身邊的親人。

嚴重的輸出系統受損包括:

缺少表達形式,不知道該用何種方式表達;

缺少表達主觀意願,失去了去表達的動力;

有想要表達的觀點,但由於受到種種原因的限制,導致自己無法承受傾訴這些信息(例如某些秘密)之後所帶來的後果,也同樣會導致無法表達;

由於工作所帶來的表達限制;

由於欺騙所帶來的表達限制;

由於其他重大事件產生(輸入)導致的出書系統受損。

五、情緒歸屬

如果你的身邊有朋友因為種種原因,成為了一名負能量攜帶者,而你又很想幫助TA的話,建議不要一味的去安慰TA。有時候安慰也是種壓力和負擔,而應該去引導TA把自己的情緒疏導出來。無論是用說、寫、運動、旅遊或者哭泣等任何的情緒表達形式都是有效的。同時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幫助他人的時候不要成為了負能量的接受者。接收到負能量的信息的同時,不要輕易的自我代入,而是轉化為自己成長經歷的素材,讓自己變得更好。例如幫助他人帶來成就感,就是一種很棒的負能量轉化方式。

回到我們的生活咯,越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越是有更多人壓抑、焦慮、失眠。大量的輸出,少量的輸出。全國目前有一億多的抑鬱困擾的人群,他們的輸出系統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傷。我們雖然呼籲互相理解,但一直缺少方法,希望這篇文字,能夠讓大家看到這些問題最真實的角度。


推薦閱讀:

心理學專業好申嗎?美國十大心理名校有哪些?
麥考瑞大學的心理學專業這麼厲害?
如何讓你的「敵人」喜歡你,找TA幫忙就好咯 | 心理學上的富蘭克林效應
悉尼大學(USYD)心理學專業介紹
心理學專業解讀

TAG:心理學專業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