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艦炮還有用嗎,戰列艦級的主炮到底還能不能復興?

艦炮還有用嗎?這是導彈和飛機主宰海戰場後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可能不那麼有用了。但某些場合除外,比如兩棲登陸作戰時,艦炮的火力支援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當然也必須承認這種角色雖然重要但已遠遠不是決定性的了。

80年代末,衣阿華號戰列艦在練習以五包全裝葯發射2700磅訓練彈時發生早燃事故,火焰從尚未關閉的炮閂竄出,直入下層換藥室及炮塔基座部分,沿途引燃了10多包待用藥包共殺死47名官兵。下圖為事故後衣阿華號在全艦默哀的狀態下入港時的情景,B炮塔中間低垂的主炮就是發生事故的那一門。

二戰時期是艦炮火力支援的巔峰。冷戰時期,艦艇的火力支援能力迅速衰落,因為在應對新的威脅方面,火炮遠無法和導彈相比,20世紀 50 年代,有些新設計的美國主力艦甚至不再搭載火炮,老式的火炮艦艇也紛紛換裝導彈或者乾脆退役,要提供艦炮支援,必須研製新的艦炮和艦艇。

朝鮮戰爭期間的1950年,美軍CA 73聖保羅號重型巡洋艦向朝鮮興南海岸傾瀉203毫米炮彈。

但 60 年代麥克納馬拉擔任國防部長,為美軍裝備發展帶來系統分析法後,用於火力支援的艦炮發展項目一再遭遇狙殺。系統分析法用來指導簡單的任務是沒問題的,但火力支援屬於非常複雜、難琢磨得多的問題,如果採用系統分析法,那就需要計算艦炮對灘岸目標的毀傷程度。

可是歷史經驗卻表明艦炮提供的火力支援往往是通過壓制火力射擊打擊敵人士氣來收效的,1944 年安奇奧登陸作戰時,一艘英國巡洋艦曾以 9 輪射擊,嚇退了德軍裝甲集團對灘頭的反衝擊。美國海軍不知道應該如何通過新的工具表達艦炮火力的價值,而國防部大量啟用的文職人員則不理解它的價值。80 年代,美國海軍終於學會用這種分析工具了,還引起了國防部對艦炮火力支援的重視,可是「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重新服役了,在她威武的 16 英寸主炮面前,一切新型艦炮的研發都顯得不必要了。

衣阿華級戰列艦在80年代在里根政府600艘艦艇計劃背景下重新服役,這是一艘該級艦在海上編隊演練中進行三門主炮的半齊射練習,注意右側的42型驅逐艦和右下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陰錯陽差之下,美國海軍雖然構思了不少對陸火力支援的專業艦和武器,但卻沒有一樣投產。

而且 70 年代以後,飛機開始採用精確制導武器執行對地攻擊,戰術飛機在兩棲戰火力支援方面的價值愈來愈大。反艦導彈等武器的擴散則令艦炮的射程越來越無法滿足需要,在登陸戰里,天平越來越朝守方傾斜。

俄制雙聯130毫米艦炮可能是今天對岸火力支援威力最大的艦炮之一,但它的致命弱點是重量和體積太大。

到冷戰末期,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登陸部隊只有保持超高機動能力,才能在銅牆鐵壁般的海岸防禦中撕開裂口,進而取得戰果。為了保持這種機動能力,需要儘可能多地扔掉重型裝備,於是理想中的陸戰隊幾乎是赤身裸體上戰場的狀態了,這時,伴隨步兵行動提供重火力的

任務落在了一型奇特艦艇身上 :它必須裝備足夠數量、足夠射程、足夠有效率的主炮,就如同原來陸戰隊配屬的炮兵連,同時它又要具備很好的生存能力,以便儘可能靠近對手海岸線活動。這型艦艇經歷漫長拖延後終於量產,它的名字最終叫作 DDG 1000。

全文完

推薦閱讀:

001A航母叫「山東艦」嗎?
戰列艦和巡洋艦區別是什麼?
夢幻戰艦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為什麼只是個「夢」
什麼是「理想戰列艦」? 英美日各有說法 組成海上「七巨頭」
法國戰列艦威武雄壯性能超過德軍戰艦,卻為何毫無戰績屈辱自沉?

TAG:戰列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