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胃病的冬補食療

冬令時節是進補的大好時機,但對於那些患慢性腸胃炎、過敏性腸炎、腸胃功能紊亂,經常腹瀉的慢性腸胃道疾病的人來說,對進補必須有所考慮。只要注意進補方法,抓住機遇,不但能達到進補效果,還有利於治療慢性腸胃道疾病。

首先,要適時掌握時機。根據古代醫家經驗,一般選擇在「三九」前後,這段時間要盡量防止腹瀉,注意好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吃食一些易於消化的食物,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避免吃對腸胃道有剌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啡、煙酒、香料、生薑、胡椒等;對一些難於消化的食物,如芹菜、韭菜、乾菜、紅薯等盡量少吃或不吃;對於有潤腸通便、導瀉功效的食品,暫時也不要食用,如芝麻、核桃、蜂蜜等滋補品;有一些滋膩和導瀉的中藥也不能放在滋補品中煎煮同喝,如阿膠、龜板、鱉甲、龍骨、牡蠣、大黃、芒硝等。這是進補前期的準備工作,萬萬不能少。

  然後,按中醫進行辯證論治,對症下藥。

中醫認為,慢性腹瀉臨床上一般分為四型:脾胃虛寒型、脾胃虛弱型、中氣下陷型、脾腎陽虛型。根據辯證結果,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健脾益氣的藥物通常有人蔘(包括高麗參、紅參等)、党參、白朮、山藥、扁豆、茯苓、黃芪、甘草、蓮仁、芡實等;在補益的同時,要注意配以理氣和胃的藥物,如陳皮、砂仁、大棗,這樣效果會更好。如果覺得吃中藥太麻煩,也可購一些保健品,但必須是真品,如蓮子紅棗粉、八珍粉長期服用,但效果不如中藥好。對那些診斷清楚,病情較嚴重者,單用中藥補品還不行,還得用西藥同時治療,雙管齊下。 除了合理選擇葯膳外,胃病患者的飲食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第二,避免過多食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濃茶、濃咖啡、酒及過熱、過甜的食物;

第三,不要睡前進食(尤其是飽食),因夜間進食影響胃酸分泌過多而誘發或加重胃潰瘍。

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以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為多見。常以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腹瀉,噯氣,痛疼等為主要表現。胃病患者平時飲食至為關鍵。俗話說「三分吃藥,七分調養」,一口吃不對,便可引發諸多不適感,因而規律用餐、適時用餐、均衡用餐、衛生用餐、適量用餐顯的非常重要。因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主食不變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愛好及胃的情況有針對地選擇一些新鮮蔬菜加以調理多能受益。

腸胃病患者美味菜譜

1、黑木耳炒肉片

將黑木耳干品15克用溫水發好、洗凈,豬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鍋中炒兩分鐘後,加入發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鹽適量,清湯少許,燜燒5分鐘即可服食。每周3次。黑木耳益胃滋腎、調理中氣,與豬瘦肉合用,可補益脾胃、調理中氣。特別適合因為情志不暢所致的胃病,中醫辨證屬肝氣犯胃者,患者常表現為胃脘脹滿、疼痛連及胸脅、噯氣反酸,每因情志因素而發,苔薄白、脈弦。

2、白菜性味甘溫無毒,有和胃潤腸、清肺止咳、瀉熱除煩、清利小便之效。白菜四時常青,營養豐富,口感脆嫩,清爽適口,含纖維素豐富,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潤腸通便,可減少痔瘡和結腸癌的發病率。適用於脾胃虛寒、脾胃陽虛引起的慢性胃炎、潰瘍病

3、捲心菜是十字花科植物甘藍的莖葉,又稱包心菜、洋白菜、圓白菜。中醫認為,包心菜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症。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曾被提取做成藥品用於防治胃病,捲心菜中的微量元素鉬對清除致癌物也有效果。  專家同時提醒,捲心菜與薏米、陳皮、蜂蜜同煨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牛肚、蘿蔔絲燉熟可治食欲不振、呃逆噯氣等症,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其利濕通便,故小便頻數、大便溏瀉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


推薦閱讀:

慢性低度炎症:你有木有?
慢性毒性肝炎
九步走防治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慢性胃炎的調養與防治
2007慢性心力衰竭診療指南5

TAG:腸胃 | 腸胃病 | 食療 | 胃病 | 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