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放下手機,家長先要這樣做!

「對於戀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於孩子,有效的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曾經在地鐵上看到這樣一個情形,一家五口坐一排,爸媽和兩個看上去已經讀初中的女兒都在低頭玩手機,坐在邊上的兒子從進站到出站一直在左顧右盼,有幾次想和旁邊的姐姐說話但看到姐姐不怎麼搭理就欲言又止了。

記得那一天是假期,坐在對面的我心裡在想,這應該是難得的一次全家出遊吧,從小男孩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內心對這次全家游很期待,也想和家人分享所見所得,但沒有人搭理他,都是這個手機惹得禍。

我想和你熟,但你貌似想和「手機」熟。

隨著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現代人的兩隻手幾乎被手機佔領了。一項研究表明,普通成人每天查看手機60到110次。

離開手機的生活感覺跟行屍走肉一般。社交、娛樂、遊戲,手機帶來的各種「功能」讓大眾越來越難放下手機。

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教育專家發現親子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家長對孩子的管教遇到了問題。

@木蘭心:因為每天下班以後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所以回到家也是機不離手,放下手機的時候,發現孩子已經到了睡覺的時間,每天這樣,和孩子聊天的時間越來越少。

@豆芽:大寶已經上二年級了,放學後玩手機的時間超過兩個小時,而且,剛滿兩歲的二寶竟然也老找手機,認真反思了下,估計是因為我自己平時也太愛玩手機了吧!

@奔跑的螞蟻:有一次帶小孩去戶外看音樂會,現場人太多了,因為自己忙於拍照發朋友圈,後來發現孩子不知道跑哪兒去了,那時差點把我嚇哭了。

網上,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將父母陪伴孩子的幾個場景生動地畫了出來,不管是帶孩子出去玩、在飯桌上、臨睡前,畫中的爸媽都沉浸於手機的世界,也難怪孩子會想變成父母手中的「手機」。

現在,只要一部手機,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買玩具、零食、興趣課程,但是在這個花兒一樣的年紀,孩子想要的僅僅是這些嗎?

網上有人分享了一個小學生寫的作文:

能讓孩子寫出這樣的感悟,估計孩子心裡確實是不好受。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在和你聊天,而你卻在低頭玩手機」。

父母陪孩子時,玩手機的行為不僅對兩者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影響,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

被人忽視、被人冷落的感覺會讓孩子在處理依戀關係中產生焦慮。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的陪伴能夠更好地讓孩子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應為每周21.2小時。

眾多教育專家、育兒專家也呼籲父母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

但是,當父母放下了手機,孩子真的能得到最好的陪伴嗎?

「陪伴」不是指簡單地坐在那兒「陪著」,如果是這樣,這件事大可交給機器人或者隔代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去做。

父母的陪伴給孩子帶來的行為和心理上的引導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在孩子早期。

最好的陪伴應該是有效的。在陪伴中,父母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情緒,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事,促進親子間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表達。

也許你會說,孩子就在我身旁,天天都在陪伴。

但是不能走進孩子內心的陪伴其實都是無效的。

怎樣才能讓你和孩子的心走得更近呢?

1

好好溝通才能好好陪伴

碰到很多父母傾訴,當他們想和孩子好好聊的時候,孩子卻莫名地和自己發脾氣,說不到兩句就吵架。

或者是問孩子一句,孩子答一句,孩子完全沒有主動聊天的慾望。這主要是因為沒有找到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方式。

家長首先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把孩子當成一個有個性的個體,平等尊重,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訴求,感受孩子的快樂,和孩子一起分析他們遇到的困惑。如果口頭交談不能解決的,可以嘗試用文字。

和孩子交流時,一定不要三心兩意,真誠點,多用心。通過溝通走進孩子的內心才是真的。

有些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將孩子留守在家,但是當自己有假期或者有空閑時間的時候,不要忘了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或者打個電話給孩子。

孩子成長太快,稍不留意 ,父母就跟不上孩子的步調了。

2

陪伴應先了解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認為,每個人的心理發展在不同階段都有特殊的任務和危機,危機順利解決才能擁有健康人格。

每種品質的形成都有關鍵期,如0-1歲是信任感的建立、1-3歲孩子需要感受到自主感。

父母要給孩子好的陪伴,最基礎的就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去掌握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了解孩子的特質,這樣在陪伴過程中遇到孩子的問題就不會措手不及,而是會有正確合理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

3

讓陪伴多一點行動

李亞鵬在《朗讀者》中帶來了一封給他女兒的信,從信里能看到這個父親對女兒滿滿的愛,也能了解他與女兒日常的相處模式。他會帶她去爬山、去做科學觀測等,以實踐給孩子言傳身教。

《爸爸去哪兒》給了很多沒有時間和孩子相處的明星爸爸一段慢下來的親子時光,這不僅是一次旅行,也是親子間增加了解、促進關係的一種方式。

所以說,有時間的話,可以多陪孩子動起來,比如從以下幾件小事做起:

1.制定親子閱讀計劃,每天陪孩子閱讀一個小時;

2.飯後帶孩子一起去戶外散步或者跑步、騎行;

3.和孩子一起參加科普活動,學習知識、拓寬視野兩不誤;

4.帶孩子去旅行或者探險。

......

如果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只會不停地說教,一次兩次可能有用,但是久了,孩子也會對父母敬而遠之。

陪著孩子動起來。在隨性自然的活動中,更能看到孩子的需求以及已養成的習性。

不要讓兩個人的相處變成兩個個體的湊合,在相處的時間多去互動,給兩個人更多了解的機會。

既然選擇了放下手機,那就讓這段陪伴時光發揮最大的價值吧。

所謂的價值,其實重在走心!

歡迎留言

你一天會陪孩子多久呢?放下手機一般會陪孩子做哪些有意義的事?


推薦閱讀:

最近受涼感冒的孩子特別多,這樣推拿快快好!
這樣做女人最命好
卧室擺這樣夫妻必定多子多福
90%的人都這樣裝,102平現代簡約3居室
【驚喜廚房】蒸菜這樣做,全家人都愛吃!

TAG:孩子 | 手機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