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穆捷之虎(Vimoutiers Tiger) —— 失心的紀念碑

維穆捷之虎(Vimoutiers Tiger) —— 失心的紀念碑

來自專欄裝甲維修部

44年8月14日,隨著加美兩軍的推進,法萊斯合圍已成定局,所有德軍士兵都懷抱著些許的絕望朝塞納河方向倉促逃亡。

而後撤的重裝甲營裝甲兵們面對著塞納河發出了長嘆——補給受限與機械故障讓渡河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缺乏可以承載60噸的橋樑或渡船使得大部分掙扎來到塞納河畔的虎式止步於此。該圖為被遺棄在魯昂(Roune)城塞納河邊的一輛虎式殘骸,隸屬SS102重裝甲營。

為了不讓虎式落入盟軍手中,大部分裝甲兵們選擇了毀車後隨其他單位撤離。即便如此,無法言喻的執念仍使得少數裝甲兵帶著虎式走到塞納河畔,然後屈服於命運,將它們拋下。

被遺棄在魯昂港口的SS102 211號虎式,其身前右側是一輛半履帶卡車殘骸,左側是一輛38T底盤自行反坦克炮。

在這些見證諾曼底戰鬥並最終被遺棄的虎式中,仍有一輛保留到了今日。

8月20日,SS102營數輛虎式自維穆捷(Vimoutiers)向特蘭(Trun)方向發起反擊,並於尚波蘇爾(Champosoult)一帶與盟軍接戰,在擊毀幾輛坦克後,瑞斯克(Reisske)下士的坦克由於活塞故障被遺棄,在被破壞炮塔轉軸,損毀發動機後,這倆虎式被拋棄在179國道維穆捷(Vimoutiers)區段中央。

戰後拍攝的當地人與虎式遺骸的留影

此後,它便從最冷酷的戰爭機器降格為一攤無人問津,重達60噸的廢鐵。

過路的美軍將它推到路邊,季節更迭,荒草在履帶旁繁複枯榮。

戰後,一位名叫莫拉特(Morat)的廢品交易商付錢給這塊土地的所有者,「買下」它的車體,首先被拆掉的是容易移除的部件,如如齒輪箱,艙口蓋,較小的配件,排氣罩等。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陸陸續續到來的戰爭紀念品獵人也從遺骸內外取下將其他物品。最終這輛虎式僅剩一座空殼,伴隨當地人度過一個又一個春夏。

車體有用的零部件被拆除後的虎式殘骸。

當地人經常到這座殘骸上來玩樂

這座殘骸是一代人成長過程中不可缺的童年回憶

沉寂於樹下30年,在莫拉特去世之後,他的妹妹把這架殘骸賣給了卡昂的一家廢棄物處理場,新老闆幹勁十足,很快帶著團隊就來到維蒙爾斯,打算將這座殘骸大卸八塊廢物利用。在他們打算從炮塔頂部開始割炬時,購物歸家途中的米歇爾·杜弗雷斯(Michel Dufresne)女士發現了這件事,她的丈夫立即聯繫了維穆捷市長,當地市議會很快聽到了這一消息並迅速趕到現場,他們及時制止了新老闆,說這是「他們的「老虎!

經過多次的討價還價,以及有良知的歷史學家埃迪·弗洛倫廷(Eddy Florentin)先生致電位於巴黎的戰爭部(Ministère de la Guerre)之後,在維穆捷市長的操作下,當地人籌款並向這位廢品交易商支付了6000法郎,從他手中買回了這座虎式殘骸。

為此樹立的一處路標

75年10月,三個人的到來讓這架空殼的命運得以轉變。

這三人雖來歷不同,一人曾服役於勒克萊爾師,一人是巨富的武器收藏家,一人是年輕的歷史學家,但他們的目的都是統一的。在成功說服當地政府出資保護這倆虎式後,他們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對殘骸的外觀進行了復原。

充滿暴力氣息的修復現場。

被暫時移除的虎式炮塔

在國道的附近,工作人員預先準備好了混凝土底座來放置這輛虎式。為了減輕重量,他們不得不先將炮塔移除,隨後使用兩輛推土機將這座金屬堡壘從它棲息了幾十年的老窩中拖出來,施工的難度顯而易見,有一輛推土車在牽引過程中甚至懸空了。

炮塔被重新安放好,接下來的事情是焊接薄鋼板來代替已被拆走的艙蓋。

扭桿被拆卸使得懸掛系統宛如豆腐渣,為了保持外觀,在將車體安放好之後,工作人員在車體下方的前後放了兩座混凝土檯子來維持虎式的「尊容」。

由於懸掛損壞的原因,即使加上混凝土的支撐,從正面看,車體還是忍不住地向右傾斜。

戰時的損傷及廢品交易商的切割造成的痕迹難以修復,工作人員決定將其保留。

隨後,這輛殘骸被漆上迷彩,至少從外觀而言,它足矣作為一座歷史紀念碑而存在了。

今日,這輛虎式佇立在道路旁,成為一座遠近聞名的景點。

推薦閱讀:

Frankentiger - 自蒙斯特至索米爾的旅行
匈牙利之虎(二)
如果用現代技術重製虎式/虎王,它們將會有什麼樣的性能優化?
裝修部致各位的新年祝福
匈牙利之虎(一)

TAG:第二次世界大戰 | 虎式重型坦克 | 二戰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