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陽光心情輕輕訴----

------愛情篇 記得我上網發表的第一篇文章就叫《婚姻公式》當時也沒什麼語言,也不知道從哪裡寫才好,就胡亂寫了幾句平時與人聊侃的個人看法"男人女人都分ABC等級"。說到愛情,我還是覺得我那公式管用。男的追女的,只要男的堅持不懈,最後一般可以追到;而女的追男的,只要男的不願意,肯定追不到;因為男人皮較厚、心較硬,而女人則相反。愛情是什麼?愛情是人際關係吸引最強烈的形式,是個人對異性產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愛情是什麼?愛情就是一杯酒,不論是美酒還是苦酒,你釀造的你喝,我釀造的我喝。愛情是什麼?愛情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使人從哪裡摔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除非摔得(感情)殘廢了。我贊成網友詩情畫意說的:「愛情,是存在於每個人心中一種樸素而美好的情感。」愛情的純真,甚至和生命有同等地位,既不能輕意予人,也不可能隨便拋棄……我的一位網友說「如果相伴到永遠,就是真正的愛情。平平淡淡,安安全全,在油鹽醬醋里過日子,就是愛情。」我還記得當時在笑著想,那是網戀差不多,手敲著鍵盤還是說:「夫妻之間相伴到永遠就是真正的愛情?我不敢苟同,那是親情呢,愛情應該是互相的欣賞。不能簡單認為是過日子。」她說:「我最不讚賞愛情是親情,如果愛情是親情的話,可危險了,愛情怎麼可以成為親情呢?」我說:「夫妻之間要始終給對方欣賞到你閃光的一面,永遠有愛慕之心,那就是愛情吧?」其實愛情當然不是親情,愛情只有經過婚姻家庭才可以成為親情的,否則,愛情就是有花無果,是一種美好的念想。有人說:「愛是那麼的累!愛是那麼的辛苦!」我在想啊,愛人才是愛情呀,你愛她(他)就是愛她(他),只做你愛的付出,而不是去想得到她(他)或想佔有她(他),你還感覺到累和辛苦嗎?你有愛她(他)的權利和自由,她(他)也有不愛你的權利吧?想開了就不覺得痛苦了。愛情確實是一門大學問,有的人就其一生,未必就能真正了解愛情。愛一個人容易,而失去一個你愛的人就不容易了,那是你只有愛的付出沒有得到對方情的回報。愛情應該是雙方平等的交往,不平等的愛不能稱之為愛情。曾親眼目睹過一位右派老師愛她的妻子的那一幕我至今不能忘懷。那是1970年的秋季的一天,我們下課在教室門前玩耍,他的新婚妻子(只有婚姻合同吧?)不想被他的身份連累,找到學校要他在離婚書上簽字,要解除婚姻關係,將頭往他的懷裡撞,要他表態,他攥著拳頭退到牆邊無處再躲藏了也不肯出手打她。當時不懂事的我們齊聲喊:「捶她呀,打她呀。。。。。。」他出手了,轉身一捶,砸到他身後的牆上,頓時鮮血從手背上流下來。他們還沒結婚就離婚了,她又嫁人了。我現在才讀懂了他對她的愛,他愛她,他不想離婚。可是他又沒辦法使她幸福,只好離婚,直到後來他平反昭雪,飛黃騰達,也沒再婚,也沒責怪她半句。他真得像泰戈爾曾說的:「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我愛你。」但我也同意他說的:「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瞬間便無處尋覓,而是尚未相遇,便註定無法相聚。」那位右派老師愛得何等悲壯。衡量一個人對某異性有無愛情,其強度如何,通過「是否發自內心,幫助所愛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這個指標來衡量。但是愛情的形式有很多,有激情式(一見鍾情)、友誼式(深情厚意)、遊戲式(逢場作戲)、佔有式(限制一方)、邏輯式(背景相似)、忘我式(愛的奉獻)。有學者說:真正的愛情講究三要素,即由親密、激情和承諾三要素組成,缺一不行的。只有親密就只是喜歡;只有激情那是迷戀;只有承諾那是空洞。真正的愛情至所以稱之為愛情,就得有愛有情,最完美的愛情應該是「親密+激情+承諾」,這是愛情的三角形的穩定性吧?太陽是這麼認為的。最糟糕的愛情是激情+承諾,那是愚昧的愛情,網路中陌生網友之間的網戀「愛情」可能屬於此類吧?愛情講究羅曼蒂克原理。所謂羅曼蒂克就是當舞跳的越慢時,心會跳的越快;所謂羅曼蒂克就是女人學會一些糟蹋男人精神的方法;所謂羅曼蒂克就是戀愛時要做智力測驗,結婚前要做健康檢查;所謂羅曼蒂克就是當女人需要手帕時,你會溫柔的獻上肩膀,而女人撒嬌,有時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耍賴;所謂羅曼蒂克,就讓婚姻是難度最高的愛情,因為必須邊啃麵包邊談它;所謂羅曼蒂克就是當老婆需要包心菜時會順手帶一朵玫瑰花…….但是愛情就是愛情,愛情不等於婚姻,不等於親情,不等於家庭。愛情是愛和情的組合,它與性也是有距離的,愛情標誌著人的一種高級情感,性在身外而情在心內。愛情應該是婚姻的基礎,這樣的婚姻家庭才會美滿。有愛情的婚姻是婚姻,沒愛情的婚姻也是婚姻。

-------婚姻篇愛情是天生的,可以一見鍾情,但決不會自動維持長久,女人對男人的愛很多是從崇拜開始的。而婚姻是可以靠夫妻雙方不斷努力和外界的各種約束而得到穩定的。婚姻是一條船,而愛情和孩子是兩塊最重要的壓船石。缺少一樣,船都有可能翻!只有夫妻之間的愛情轉化為親情時,婚姻才可稱之為婚姻,才會穩固。婚姻是什麼?婚姻是男女個人結成夫妻關係的行為,是小家庭成立的標誌和基礎,它的本質是在於它的社會性,是一種特定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也可以說是合同關係。婚姻是什麼?婚姻就似一團火,家庭中的雙方的相互塑造和調教,燒又不敢燒,滅又滅不掉 ,在心靈深處不停地燒烤。婚姻是什麼?女人說:「婚姻是下班之後又找了一個老闆」愛是感性的,婚姻是理性的。婚姻與愛情不同,愛情講感性而婚姻講理性。婚姻講究動機,即經濟、繁衍和愛情三種。上古時代:經濟第一,繁衍第二,愛情第三。中古時代:繁衍第一,經濟第二,愛情第三。現代社會:愛情第一,繁衍第二,經濟第三。在有些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愛情第一,經濟第二,繁衍第三。那些丁克家庭就屬此類,可見現代社會,由於婦女地位發生了變化,個人自由成為社會生活的準則,愛情成為婚姻的主導。網友荷塘月色在他的文章《不完美才是人生》中分析的很精闢「自古以來,無論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愛情和婚姻始終被視為個人幸福的命脈所系,有多少幸福的讚美或不幸的喟嘆,大多緣此而起!然而愛與孤獨是二律背反的:結婚吧,失去自由;不結婚吧,又會孤獨。痛苦與幸福是相伴而生的,愛情就是在痛苦中追求幸福。」也看過某網友的文章《從另一個層面看「三陪」小姐的地位和作用》我只能認同不能贊同的,對於婚姻家庭這個層面來說,那低層次的三陪小姐一開始也是出於生活逼迫無奈吧?她也想通過三陪上升為情人進而上升為夫人吧?沒有哪個女人願意一輩子身落空吧?沒有哪個三陪小姐願意一輩子當男人的公共廁所吧?只能說,這樣一來,我們的婚姻就會受到衝擊,我們的家庭就很難穩固,愛情還能維持多久?沒有了愛情,就只能靠親情來維持這個家了,退讓的總是女人,因為女人大多是弱者,她就想要個完整的家,面對年輕的同性的競爭,當然只有忍辱負重,否則就只有家破人離。我以為,婚姻是最需要品位、教養和能力的地方;而婚姻恰恰又是一個不需要學歷、不需要培訓、不需要「上崗證」的地方;婚姻就像一張彩票吧?男人下的注是自由,女人下的注是幸福。有人說,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得是美麗的詩篇,其餘則是平淡的散文,我看有道理。網友說得好:「我們對婚姻,應該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有一顆敬畏之心,我們視婚姻如生命,小心的呵護婚姻,還會擔心婚姻擱淺?我們珍愛婚姻如眼睛,擦拭婚姻如明眸,還會畏懼婚姻的危機?敬畏婚姻,讓我們把婚姻進行到底!」法國思想家泰恩談婚姻 「互相研究了3周,相愛了3個月,吵架了3年,彼此忍耐了30年,這就是婚姻。」我不敢說婚姻就是一場淘汰賽,但我們可以看出離婚絕對不是一場友誼賽事,失敗後可以握手言合,重新開局的很少吧?當然,我們也不必對婚姻產生恐怖,就這一點上說,西方人比我們要瀟洒的多,他(她)們很樂觀的對待愛情、婚姻和家庭,看過一則搞笑的報道,說的是70年代美國有一著名的醫生因為醫患關係而有外遇,其夫人不但不生氣,還在偷著樂。她派人跟蹤調查,搞清對手經濟情況後,在家高興的擬草了一份「讓夫協議」登報申明,內容將那著名的醫生的名字、地位、愛好、優點和缺點都寫在上面,轉讓價格面議。果然那女人派律師去洽談,夫人當然要見的是那女人,律師三人當場因價格談不下去而罷休。夫人並不是真的想將丈夫賣幾個錢,只是想用文明的方法將丈夫的外遇公開,讓丈夫思考而抉擇。丈夫惱怒和抱歉,夫人再次登報申明取消「讓夫協議」。一場婚外戀就此作罷。自始至終那夫人都沒生氣,她說生氣是自己與自己叫勁,不值得,她做好了離婚的準備。就像網友默漠天涯說得好:「真走出年輪的箍,外面的陽光依然燦爛,生命的天空依然明媚」也很自在吧?我以為,婚姻的夫妻雙方,千萬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而應該去適應對方。在結婚前就要想清楚,自己婚後能不能適應對方,如果不能,還是不結婚為妙。婚前,特別是男人,對對方的某種遺憾和不滿,婚後遲早會以更劇烈的形式爆發。婚姻中的雙方結合既有緣,也有冤,不是冤家不聚頭。在相互磨合中相互同化,如果不能達到同化,那麼互補也是一種和諧,但這兩者都不可以做到,那麼一方就會被另一方所淘汰,這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大中城市還有那周未夫妻,假日夫妻的婚姻,在陽光下也五光十色,美麗異常,當然以青年人居多。太陽以為,那畢竟不是生活的本質,人不是吸風飲露的神仙,斑斕的婚姻生活可以暢想,生活的腳步要實實在在落在日子裡。我還是欣賞那「你挑水來我澆園」「近在身邊才是丈夫(妻子)」人到中年,風雨人生,作為夫妻,我們畢竟牽手走過,當你不再青春時,能聽相伴左右的他(她)說上一句「你頭上的白髮最溫馨,你臉上的皺紋最美麗!」那時的你有何感悟呢?何況現在我們的婚姻已經不再是父母之命、媒說之言了,而是自己的選擇。我有時與來訪者開玩笑打趣說,戀愛時你要睜大雙眼,結婚後你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生了孩子你就將兩隻眼都閉著,就要用「心」過日子。女孩子們很贊成太陽的觀點。我們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和享受自己所能的生活,婚姻豈不完美?穿了婚紗不等於到達了幸福的彼岸,告別了單身不等於就能擁有終身的婚姻。隨著現代人對婚姻和家庭質量的追求,離婚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再婚也不再希奇。可是我們在追求自由、快樂的情感同時,須以責任感和理性來支撐。真正美好的愛情婚姻不是立足於一時的盲目的衝動和激情的放縱之上,而是紮根於深刻的理解和平實的愛護之中。生命可以遭遇激情,愛情可以嘗試浪漫,生活卻不可以放縱,家庭不可以遊戲。夫妻雙方應該保持清醒,拒絕誘惑,承擔責任,家才是一個平凡而又真實的、甜蜜的、永久的避風港灣。婚姻是一場人生的考試,誰都要交上自己的答卷,但是想得滿分是很難得的。

家是什麼?英國人類學家聲稱,家庭起源於生火做飯。理由是古時候沒有打火機和火柴,生一堆火很不容易――鑽燧取火難度比較高,不是人人都會;而閃電點著一根木頭又沒被雨澆滅,又實在是個小概率事件。所以,就需要分工合作—一個人出去找吃的,另一個人在家看著火。火既然這麼寶貴,自然不願與人分享,故而分工小組最終細分至兩個人。本著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原則,小組成員由一男一女組成。吃飽了就思淫慾,於是一夫一妻了。家中的成員在古時候也許只是一種隨機搭配。而到了後來,尤其是現代,已經是個人多方選擇的結果。我們將這種選擇,稱為:愛情。 古人要求簡單,只需要吃飽,穿暖,滿足慾望,就是一個穩定的家庭了。可現在,即使有了兩情相悅,有了高等文明,卻出現了所謂的「審美疲勞」。人們逐漸不滿足於本身的配偶,而將視線投向新的目標。婚內無性,婚外性,許多社會問題由此產生。當「情」和「欲」都已經離婚,人卻因為家庭責任、社會道義等種種原因,依然廝守朝朝暮暮,只能說,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婚姻。寬容的,忍耐的,無奈的,一團和氣的,中國式婚姻。

--------家庭篇有了婚姻就有了家。我們說的家,不是國家,而是老家和小家。家是什麼?家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是一桌豐盛的人生佳肴;家也是讓人滿懷無限眷念,寄託無限希望的地方;家是奔波勞累後休息的港灣,預防和緩解由挫折引起不滿情緒的最好的場所;家是滿足其成員情感生活需要的機構,人們在家中互愛互助,關心體貼,便會感到溫馨、愉快、安全和幸福;家是人補充給養增加能量的驛站;家也是事業的催化劑,家也是人生航船的燈塔。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養精蓄銳,堅定自信心,揚起風帆,隨時駛向成功的彼岸。家也像是一把劍,婚姻中的擊劍比賽,今天我刺你,明天你刺我.夫妻是一壺茶裡面必不可少的兩樣東西,茶和水。茶壺中茶和水的組合就像家庭中夫和妻的組合,而茶壺就像一個家,不管「粗糙」還是「精緻」,只要能泡出一壺「好茶」就算是完成了從婚姻到成家的使命。家是什麼?家裡就要講「四和」的地方:天和、地和、人和、己和。有錢的家庭不一定幸福,但成天為經濟發愁的家庭肯定不幸福。夫妻雙方門當戶對(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肯定比門不當戶不對的家庭更容易穩定。有的男子漢說:找對象成家,只要那女孩溫柔可愛就行。女孩子學歷越高,越沒有女人味!我不同意此觀點。我一直贊成:男人娶女人,最重要的是娶一個忠誠的女人;女人嫁男人,最重要的是嫁一個負責的男人。但是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不會做家事的男人,只有不願做家事的丈夫!……家庭與婚姻有不同之處,婚姻是兩個人的行為,是小家庭成立的前提,有了婚姻就有了家,家就是他(她).也就是小家和雙方的兩家和親戚組成的「大家」是我這裡說的家。婚姻靠的是心情和愛情支撐,家庭靠的是感情和人情支撐。家如果將夫妻各以100分計算:將愛情40分、親情30分和孩子30分來分配一下,女方不愛為0,還有60分,丈夫只要是100,合起來為160分,反之也如此。雙方共有120分就能保住婚姻,呵呵,這是太陽定律。我的一位網友與我交心,說「是因為我身邊的朋友,離婚多,網路里,網戀的多,我要弄個究竟,為什麼?現在生活感情脆弱,如何保持家庭和睦,給老人、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對此,我的日記就收藏的文章《太陽最紅,老公最親》,文章對家的概念就闡述得很好。在長長的一生里,跟我們女人最親最近的並不是父母——他們是我們離棄的家園,也不是孩子——他們是我們生命里的寄居天使,假設人生以76歲為限,26歲結婚,46歲孩子離家求學,那麼還有長長的30年是兩個人獨處的日子;如果人們能認同「親」的含義除了血緣關係以外還包括親近程度、感情深度、理解的高度、寬容的幅度以及關心的頻率、溝通的效率和為你慷慨付出時的心率、承受力、外加耐力的話,那麼,從「親」的效益值來看,最親的人只能是老公。因為夫妻好就好在無所不說無所不做,除去婚前財產,你的就是我的,兩人擁有一樣的天,一樣的地,一樣的親情和物質。丈夫是第一位的孩子是第二位的,我們至多只能擁有兒子18年,這之後他屬於自己,屬於他的妻子……現在的婚姻關係一般都是建立在愛情基礎之上的,雙方在經過不太短的時間考驗以後,才能考慮到組織家庭。一個家庭要長久地生活在雙方的人際關係之中,不但要撫養自己的兒女,還要奉養雙方的父母,而且還要親切和睦地處在雙方的親、友、師、生等等之間。婚姻不應該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更親密的、靈肉合一的愛情的開始。「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也是中國人民幾千年的智慧的結晶。夫妻間應該互助互愛,互相尊敬,保持忠貞。在坎坷的路上,能夠扶掖而行,互慰互勉,相濡以沫;在平坦的路上,能夠攜手同行,一起分享快樂,享受寧靜柔暢的生活;對家庭共同承擔責任。家庭和諧遵循的三要素:「你家親友團、我家親友團、我們婚姻的小家」這是中國式婚姻三角形穩定性,呵呵,這是太陽的又一定律。記起馬克思夫人燕妮一生最喜歡的一句話:「永遠不絕望!」就想起了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婚姻和家庭。馬克思是一個普通律師的兒子,是個貧窮的大學生,比他大四歲燕妮出身名門,是那特列爾城裡最富有知識、才能、思想和十分漂亮的姑娘。燕妮與馬克思深深相愛,抵禦那些長舌婦的嚼舌,最後結成伴侶。雖然歷盡困苦和艱辛,他們從沒動搖過他們的愛情和婚姻。是什麼精神?是理想境界的一致。是共產主義理想使他們志同道合。正如燕妮所說:「他的道路就是我的道路,他的思想就是我的思想,我既然把自己獻身於他,我就相信他,相信我們的目標的一致,要不然我為什麼獻身於他而不獻身於另一個人呢?」正因為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理想信念之上,在他們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太多的憂患、困難、挫折和生活的艱辛,他們始終沒有對婚姻和家庭動搖過,而是互敬互愛和患難與共。馬克思每寫一篇文章,還沒有結束就趕緊拿給燕妮去審查,燕妮總是送上「好極了!」「這就是綱領!」鼓勵的話。他們那愛人、夫妻和摯友的情感,是值得我們效仿的。想要經營好婚姻和家庭,我們的女同胞是不是要學學燕妮,我們的男同胞是不是要學學馬克思。學他們將痛苦化作快樂,將風雨化作彩虹。我覺得,人的一生中,不論是誰,配偶、孩子、事業都是家庭的一部分,當然,事業是家庭的基礎,家庭也要有事業的支撐,人生最重要的是家庭。有了幸福的家庭,人生才算完美,家是溫柔港灣.

-----「婚外情」篇有人在誇大其詞的說,全國人民都在愛,百分五十在網戀,讓人想到美國七十年代的性解放運動那種波濤洶湧之勢。第三者,艷遇,艷福,外遇,婚外戀、一夜情等等別樣生活,一個「緣」字讓人們的感情生活得到空前的釋放,同時一個「冤」字,它也給我們的親情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伴隨著各種各樣是是非非觀念的衝擊,讓我們原本單一愛的思想變得迷惘。大到意識形態,小到倫理道德,在各式各樣的思潮中,讓我們真的有點難辯真偽、不知所措。不要說年輕的一代自稱是迷惘的一代,就是活了半輩子的我,面對當今社會也覺得吃不透。但是我們沒有理由阻擋歷史的車輪,說是社會進步也好,退步也罷,我們只能敬畏的面對婚外情。有一種形式,我們稱它為柏拉圖式婚外情。那就是你所有的一切都會隨著他(她)變化而變化;他(她)不開心,你會失落,他(她)痛苦,你會傷心,他(她)流淚,你會不知所措.這些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愛他(她),甚至超乎愛還要愛她。當然,你並不是讓他(她)也愛你,他(她)有選擇權,你所說愛不是要擁有他(她),不是要同樣的回贈,你只是讓他(她)知道他(她)的快樂,他(她)健康,他(她)的痛苦比你自己的更重要,這種感情很怪,也有的叫它外遇。所謂外遇,就是有了愛情和麵包之後,還想吃蛋糕的心情!儘管文人墨客,用無數的讚美之詞,在不斷的歌頌著愛情的可貴和永恆,但變調的戀曲,卻時時可聞。外遇,這個話題從未像現在這樣,泛濫於整個社會,幾乎無處可躲:電影、電視、流行歌曲、商業廣告......到處都是。但是我以為把握那感情的度是很難的吧?還有一種形式,我們稱它為純粹的性夥伴。我看過一個資料,是一男子輕描淡寫地形容他的婚外情,他與他的朋友談他的女友:「我們只是很好的朋友,如果你一定要叫真兒,OK,我們是有性關係的好朋友。我們在一起很愉快,這種愉快和我的家庭生活沒有關係。我的太太曾經和我同甘共苦過,我不會輕易為另外一個女人離開她的。」他還說:「但是,我覺得婚外情,是家庭生活的一種有益補充。在情人那裡,我會感受到一種與自己的家不同的家的感覺」。這可能是在婚姻中,找不到和諧的性生活,就迫使男人們到婚姻外去尋求慰藉和補償吧?這只是一種形式。我想那女人如果聽了他的話不知作何感想?是女孩的還不趕快嫁人嗎?可見西方的「性解放」在中國已由「微風細雨」演變成「狂風驟雨」了,「濫愛」還有「愛」嗎?從以上事實也能看出,婚外情也是一種淘汰賽,這一理念似乎很難讓人接受,但事實就是如此,當我們在尋找婚姻以外心儀的愛人的同時,我們就是在進行著另一種淘汰,即選擇一個與我們匹配的人,剔除與我們心緣甚遠的人,生活中似乎愛的理由就是一種淘汰,因為愛一個人可以不要理由,但淘汰一個人的理由只要一個就夠了……有人這樣評價那些有婚外戀的人: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每個不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兩個女人---最後雞飛蛋打。大家知道英國是出紳士淑女的地方,但當地一份婦女雜誌的調查報告卻都使人大吃一驚。該報告顯示,超過60%的英國已婚婦女曾有過婚外戀情。在這些「不忠」的婦女當中,有36%的人選擇了同事作為婚外情的對象,有52%的人選擇了生活中的朋友,這顯示出這些思想前衛的婦女並不僅僅是為了性而發展婚外情的。她們這樣做主要是因為遇上不開心的事或者婚姻關係遇上紅燈。婚外戀一開始,就伴隨著傷害。但傷害他們的,不是親情,應該是他們自己。走出這種痛苦,除了理性與理智,好像唯一能讓人相信的只有時間了。有人問:當今社會婚姻為什麼這麼脆弱?為什麼有那婚外情和第三者?其他網友對其分析的很多很細緻。太陽以為:這與人們的文化水平和經濟生活的提高有關,有了文化就有了思想,有了經濟基礎就有了情感的更高追求。如果夫妻一方付出的多,另一方付出的少,長期下去,成為習慣就可怕了,這婚內的不平等就會導致一方的感情外借。外加社會的宣傳和誘惑,致使人們對婚外情現象的寬容和羨慕,也加速和推動了婚外情的蔓延,導致婚姻解體和婚姻重組的速度也加快了,離婚的現象也不再為人們所畏懼。我們不是聖人,難免沒有一般人容易犯的通病。從人的心理去分析,若他(她)的心已經在外,那他(她)的身是遲早要遠離的,只是時間問題;若他(她)的身已經在外,那他(她)的心是早已遠離你了,你若將他(她)強留身邊,維持那死亡婚姻,那就是非常殘忍的事了,那就是不善待自己,你不必介意呀,不要怨言,不要嫉恨,就給他(她)默默的祝福吧,何不瀟洒走人生呢?有人說:網戀也可能導致婚外情,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要正確對待網戀……我以為是最容易網戀的,是網路聊天和QQ聊天,戀你的幽默的語言,戀你的情感文章,戀你的多情音畫,戀你的文章後面朦朧的人……但是太陽認為,只要不過分,只要不影響我們現實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這都屬於正常範圍,也就是得到一份精神的慰藉、一份互相的欣賞、一份情感的純真、一份忘我的心情寄託、一份業餘生活的安寧。只是不要頂真,上網人有點網戀不錯,太陽認為那是「味精」能提味提神。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以平靜的、理智的眷念著對方,而不要責怪和屈求,一定要接受自己並不期望的現實,避免傷害雙方親情的「婚外情感」帶入現實生活。看過《水滸》,那施耐庵在序文中說「人生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我以為與當時人的平均壽命有關。我們來看西方的民間諺語,正好是相反的意思:「人的生活從四十歲才真正開始。」西方人認為:中年是人生最成熟的時期,對社會,對生活,對人,都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也有人認為:少年時糊塗,青年時辛苦,中年時應該充分體驗人生的歡樂和幸福。有人狂言:不能為死亡婚姻所羈絆,親情既然不能捨去,婚內不滿足就去尋找婚外情來補充精神饑渴。該得到的一定不能放棄,該享受的一定要不失時機的「過把贏」。呵呵,我在想啊,人活著,最可怕的是走極端,如果真走到極端,恐怕難得善果,家庭戰爭就會因此而起,畢竟沒有誰家夫妻有那婚姻合同中的「不干涉對方婚外情」條款。婚姻法也作了限制,有「追究影響婚姻的第三者」的條款。打破「古非今是」和「中劣西優」的婚姻偏見,改變「以今非古」和「崇洋媚外」的婚姻心態,對中國婚姻文化回歸傳統,承續斯文,創新與發展、恢復弘揚與光大中國家庭觀念,樹立中國人的婚姻責任心和中國以崇尚家庭為美德,還是很重要的。每個有著擔當婚姻意識的中國人,都應自覺肩負起這一神聖的使命,抵禦婚外情感,構建和諧社會。

------第四種情感篇愛情會使人全身無力,歡笑伴淚,希望跟隨;而友情會使人恢復元氣,心靈體會,風情壯美。在愛情和友情之外,異性之間還存在著一種超乎友誼的情感,溫暖.友好,那種沒有身體慾望而絕對純潔的精神吸引與心靈相吸的情感.我們稱之為「第四種情感」每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生存在大千世界之中,每時每刻與周圍發生著千絲萬屢的關聯,人類才有了愛情、親情和友情,而今天,更多的人已經或者正在經歷著「第四種情感」考驗。它靜悄悄地來到你身邊,裝點著人們的生活。對已婚的人來說,不論你經過沒經過愛情,在享受親情和面對同性友情的同時,你與另一異性相處了很長時間,彼此非常的了解,真誠,袒露心底。他(她)的離去使你感到失落和孤獨。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思念會愈發強烈,它超出了友情,但絕不是愛情。它有友情的真誠卻沒有愛情的甘甜;它痛苦卻感覺非常幸福;它自私卻又那樣的寬宏;當你似醉非醉的時候,他(她)是你的夢中情人,當你清醒的時候,你卻不敢表達出一點過分的親昵;你想進入他(她)的生活,因為你日思夜想,你又不敢接近他(她),以為一旦得到,便會失去其它一切,這大概就是那「第四種情感」吧?第四種情感世界具有中國特色,西方國家的人的情感比我們東方人來得直接,「第四種情感」也是我們國人的情感內斂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是西洋國家婚外情這股「軟力量」在中國的滲透與擴張。第四種情感世界是一個道德的世界,它沒有欺騙,沒有強迫,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它只是兩個人心領神會又十分高尚的心裡感覺,你情願為他(她)赴湯蹈火,卻不會去想得到他(她)怎樣的報答.第四種情感世界是一個平等的世界,它不論你的地位、權利、金錢和相貌,它只是兩個人心中美麗的圖案,永不凋謝的花朵。第四種情感世界是一個孤獨的世界,它是兩個家庭中獨立出來的兩個人對對方的情感,是永遠不可能公開的語言,永遠沉默,才能永恆。或許,多年以後,你老了,走不動了,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想起當年的這段經歷,你會感到很幸福,很詼諧。對於第四種情感,你可以拒絕它,但是你不能否認它的存在。這種感情很怪,我們稱它為婚外情感.我還是以為要把握那情感的度是很難的吧?第四種情感我以為還要包括網戀在內。就是我們常說與那知己、紅(男)顏的感情。僅有愛的婚姻未必就一定持久,愛如蜜糖,吃得太多也會膩味的。那紅顏的魅力總是要大於家里的黃臉婆的。有人說「喜歡就是淡淡的愛,愛就是很深的喜歡,愛和喜歡沒有距離。」可我不能認同。從心理學分析,喜歡是沒有佔有的意念,而愛就有強烈的佔有意識。「第四種情感」屬於喜歡範疇。我看過一篇文章《陷入第四類情感何去何從?》那是讀者林蘭和主持人的心理諮詢問答。開始看上去,覺得有點道理,再看幾遍就感覺內容與題目不完全對路子。作者既然已經將林蘭的情感定位在第四種情感,林蘭也就是與她的青梅竹馬的男友談得來,互相有愛慕之心。心理指導也就是定在這一層面,雙方家庭都很幸福,是沒有「或者」和「假如」的。否則就是婚外戀了吧?真正的第四類情感是以「喜歡」、「談得來」和「曖昧」為基礎定位的。它不應該影響婚姻和家庭的。網友們說:網路也有真情在,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陌生的我們能做到時時告誡自己嗎?,情在今生,緣在紅塵之外?只需維繫這「第三空間」的友誼和關愛。有的空幻的東西一旦融入現實,往往會不堪一擊,使人身心疲憊甚而受到傷害。網路中的男歡女愛的情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現實與幻想畢竟有著遙遠的距離,猶如隔著鴻溝深巷。不防試著想想,愛情和婚姻都要有一個歷史的過程才成為家庭的,你的網路中「第四種情感」也只能如此吧?我以為,第四種情感是比愛情少一點,比友情多一點,就像特別好的異性朋友吧?是屬於「超朋友」情感類,也只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應該沒什麼煩惱。一簾幽夢在《朋友很關鍵》一文中就說過:「對朋友要真誠,寬容,大度,熱情!要多多替別人想想的,要善解人意的,要溫柔的!想到你沒想到的,不但要分他的喜還要擔他的憂.要交於家庭於社會於國家有責任感的朋友.這樣的朋友他不會欺騙你的.這樣的朋友會拿捏分寸的,這樣的朋友不會引你誤入歧途的,別交私心太重的朋友!也別交阿諛奉承的朋友,更不要交對你有企圖的朋友。」也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迷途。網友晚霞姐姐在《雪之夢》論壇里就漣漪的「談一談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做了別人的知己,自己會怎樣想怎樣做呢?」跟帖時說:「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希望自己的愛人不要成為別人的知己,但又都希望自己成為別人的知己.」其實知己和朋友我看差別不是太大,朋友就是知己,知己是更好的朋友。只分異性知己和同性知己、異性朋友和同性朋友罷了,都屬於第四類情感範疇,有也不足為怪,呵呵,只是男人們總想娶個小女人做妻子,找的大女人做知己吧?哲學家康德認為:「人的追求說到底就四個問題,即:我是誰?我要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如何去干?」因為有了婚外情和第四類情感這一幽靈的出現,我們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和家庭受到嚴峻的挑戰。愛情不能保鮮,婚姻不是保險箱,家庭不是永久的避風港,離婚是因了解而分手。網友一簾幽夢就寫過文章《你要學會拒絕》。我看就很好,她說:「你要學會拒絕,」無論是精神上的喜歡,還是物質上的誘惑.或孤獨的慰籍.拒絕那暖暖的春風,拒絕那灼熱的太陽,我只知道有了拒絕,我的心才如此的平靜,覺才睡得踏實,夢才如此的香甜.走在大街上,你要拒絕那火熱的目光,坐在辦公室里你要拒絕那曖昧的眼神,來到網上,你更要拒絕那無數次的誘惑.不但知道你想幹什麼,更應該知道你該幹什麼,最好長著一雙挑剔的眼光,有著一顆帶刺的心。她還說:「你要學會拒絕,拒絕無聊地問候,無休止地糾纏,」呵呵,我也來教你一手:1. 許下諾言的時候千萬注意,不要許下可以實現的諾言,2. 明知道海不會枯、石不會爛、地不會荒、天不會老;山盟海誓不切實際的,你就可以說:「海枯石爛、地老天荒,都不能改變我對你的愛!」3. 最好是承諾做不到的事,反正做不到的,隨便說說也不要緊,4. 請記住:「不可能實現的諾言最動人。」因為講的人不相信,聽的人也不相信。最後,我用陽光般的心情輕輕訴說:打開陽光隧道,讓我們與眾不同,我們能夠做到,在愛情、婚姻和家庭的道路上,相信自己最好!做一個高尚的人,珍惜你的寶貴情感![全文完] 於2006-12-28

推薦閱讀:

破解心情密碼 學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在隆德(1)
訴說我在柬埔寨的工作之旅(四)
一份心情,寫在落葉與秋水之上
人要學會「釋懷」[心情美文]

TAG:原創 | 心情 | 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