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華裔科學家陳昭妃博士談免疫系統》文章錯誤百出 極不靠譜 - 李亞平的博文

錯誤百出 極不靠譜的「嗑普」文章

——讀《華裔科學家陳昭妃博士談免疫系統》

李亞平2014年10月28日

最近,微信圈流傳著一篇《華裔科學家陳昭妃博士談免疫系統:深入淺出,重點推薦》的文章,被點擊10萬次以上。仔細閱讀內容不難發現,這篇文章很多內容似是而非,更有大量常識性謬誤。讀完文章後得出結論,陳昭妃與張悟本等人沒什麼分別,在傳播這些聳人聽聞「健康知識」的同時,挾帶兜售天然療法和保健品私貨。只不過陳的「嗑普」文章披上所謂「營養免疫學外衣」,鼓吹依靠天然飲食提高個體免疫力來抵抗疾病,其蠱惑性就更強。文章中提出的諸如癌症化療幾乎無效、結核病、HIV可以靠抵抗力力自愈、VC只有在橘子里才有效等聳人聽聞的觀點卻可能給很多人造成誤導,甚至害命。剛才搜索發現,知名學者、院士雲集的科學網也有一些博客在轉載這篇錯誤百出的文章。希望本文能給朋友們一些啟示,特別是本人微信圈的各位親友。為方便對照,本文將陳昭妃原文引用在括弧內容。

【1928年,抗生素誕生了,我們向世人宣稱能夠控制所有感染性的疾病。但我們沒有想到,抗生素會給人類帶來一系列疾病】

抗生素是現代醫學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沒有抗生素之前,細菌感染性疾病對人類是致命的,肺炎球菌感染、肺結核是當時人類最主要的死因。而近百年來各國國民平均壽命的大幅度增長的主要原因,主要來自於微生物致病學說的現實應用和相應的技術開發,包括疫苗接種和抗生素的發現。當然,近些年來,由於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別是被濫用(中國最為明顯)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多重耐葯菌的出現。但這些問題並不能抹殺抗生素髮揮的巨大作用,同時,多重耐葯菌的出現也促使現代科學去研發新的抗生素,以造福人類。

【過去,醫學人員認為是病毒、細菌製造了疾病。但是現代研究發現,有10%的病人感染依波拉病毒,但並沒有死於這種病,原因在於他們身體里有抵抗力】

病毒、細菌引發的疾病實時都在發生,比如我們常見的病毒引起的感冒、細菌引起的感染。「有10%的病人感染依波拉病毒,但沒有死魚這種病」。埃博拉病毒源自西非,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一般認為是動物傳播,基於現有證據,人們認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①。何止10%埃博拉感染者沒有死亡。據 WHO最新數據統計,埃博拉病毒病平均病死率約為50%。在以往疫情中出現的病死率從25%到90%不等②,美國本土首位感染者已經死亡。而另一位感染的越南裔護士已經治癒出院。現在對待埃博拉病毒還沒有疫苗和特效治療方法,但並非束手無策,如SARS期間,製造血清抗體肯定是具有療效的方法③。

【同樣,有30%的肺結核病人並沒有出現嚴重的癥狀,而且還可以自行恢復。科學家認識到,是否患肺結核取決於自身免疫系統;艾滋病,有5%的人感染後5年甚至10年也不發病】

請陳昭妃先弄清什麼是結核病人和結核桿菌攜帶者再來討論這個問題。接觸過結核桿菌的人在做血液檢測時會發現抗體呈陽性,但這並不意味這會發病。它是血清學範疇內的一個檢查,只要感染過結核菌就呈陽性反應,它只是診斷結核的一個參考,但感染了結核菌不等於是結核病,絕大多數人是不發病的。與此同時,結核病的防治形勢依然嚴峻,2013年,世界上有900萬人罹患結核病,150萬人死於該疾病。所以,得了結核病不去治療,相信可以自行恢復是會害死人的!

HIV完全不同,即使潛伏期在5年、10年,因免疫系統功能下降,也會引發各種感染,並發生長期消耗,導致死亡!所以,HIV攜帶者千萬別聽陳昭妃胡說,更不要聽信什麼吃天然食品的免疫療法。

【在各種宣傳資料上,都提到HIV病毒,但我沒有在任何的醫學報告上看到實驗證明是HIV病毒製造的艾滋病。我們所看到的實驗報告上是這樣寫的:所有的艾滋病人體內都有HIV病毒的存在】

這個說法不但離譜,而且離奇。世界衛生組織對艾滋病的定義是,艾滋病也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指艾滋病毒(HIV)感染的最後階段,出現20餘種機會性感染中的任一種感染,或與艾滋病毒相關的任一種腫瘤,即可定義為艾滋病。艾滋病不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是因為什麼?如果陳昭妃有此重大發現,絕對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級別的,早發表在論文上了,而不會在自媒體上胡言亂語!

【我舉個通俗的例子:這裡有一堆垃圾,有垃圾的地方自然會有蒼蠅,但這並不表示說,是蒼蠅製造了垃圾。而以前我們認為蒼蠅就是病因,然後趕快發明一種化學武器出來,將蒼蠅消滅掉;殺死蒼蠅以後,垃圾里又跑出蚊子,我們又趕快把蚊子消滅掉;之後,垃圾里又跑出蟑螂,殺死蟑螂,垃圾里又會跑出老鼠,總而言之,是永無止境的。因為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於蒼蠅、蚊子,而在於這堆垃圾。得到健康的關鍵是要把垃圾消滅掉】

不知道陳昭妃提出的人體內的「垃圾」指的是什麼?其實人體有一套非常成熟的代謝機制,人體內的所謂「垃圾」都會通過正常程序代謝。最為典型的就是細胞程序性凋亡。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就像樹葉或花的自然凋落一樣,凋亡的細胞散在於正常組織細胞中,無炎症反應,不遺留瘢痕。死亡的細胞碎片很快被巨噬細胞或鄰近細胞清除,不影響其他細胞的正常功能④。

把人體內微生物比做蒼蠅、老鼠、蟑螂和蚊子是一個非常荒唐的比喻。人體就是一個多種微生物共生的系統,人體有細胞數量有一百萬億個,但微生物數量達到九百萬億個,涉及四五百個種類。同宏觀生態系統一樣,微生態系統也應保持平衡,這種平衡對於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如果微生態平衡被打破,人體必然遭殃。由於某些原因它們跑到人體其它地方去溜達就往往釀成禍害,成為導致人體致病的罪魁禍首,這就是常被醫生提起的內源性感染,例如有時大腸桿菌跑到男性前列腺中引起細菌性前列腺炎,這可並不是容易治療的疾病。因為一些正常微生物也可能致病,它們又有了一個「機會致病菌」的名字,不過慶幸的是出現這種情況的機會很少。

  同時,我們人體還面臨外源微生物的侵襲,在這過程中,免疫系統發揮最大的作用,但絕對不是簡單的清除或消滅。包括皮膚、腔道、粘膜的物理防禦,體內酸性環境、腺體分泌的溶菌酶、吞噬細胞等等,分別發揮不同的功能。而除了先天免疫系統外,獲得性免疫則通過抗體發揮作用⑤。

無論是內源性感染還是外源性感染,人體都不能完全依靠免疫系統清除微生物,這就需要包括抗生素在內的藥物治療或接種疫苗預防。前面說過肺炎、結核桿菌等大量細菌感染會致人死亡,更不要說恐怖的埃博拉病毒和非典病毒了。  【所以,基礎免疫學現在才開始研究】

其實,免疫學發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早在1882年,ElieMetchnikoff(梅契尼可夫)發現吞噬細胞,1890年,德國科學家PaulEhrlich(保羅·埃爾利希)提出了抗體學說。GeorgeDavis Snell等人在1946年發現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1980年獲得諾貝爾獎。GeraldEdelman和Rodney Robert Porter在60年代初發現抗體的化學結構(標誌著現代免疫學的誕生),1972年獲得諾貝爾獎。

【我曾受邀於美國最大的一個醫學研究機構。在和科學家們一起討論的時候,得到一個統一的結論,99%的疾病都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當然有的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無關,如基因、遺傳類的疾病】

美國最大的醫學研究機構是NIH,即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根本不會做這種不靠譜的研討,一些推崇自然療法的保健品騙子聚在一起倒很有可能,目前,沒有一篇SCI論文引用過這個聳人聽聞的數據,陳昭妃這是痴人說夢嗎?按照常識和邏輯判斷一下,我們最常見的疾病是感冒,每個人每年可能都會遇到一次或幾次,會佔疾病統計的絕大多數,但感冒是外源病毒導致,與免疫系統失調有什麼關係?所以99%疾病與免疫系統失調有關這個數據根本禁不起推敲!

【我曾經做過10年的癌症研究,看到許多被醫生宣布只有兩三個星期可以活的病人,過了幾年以後,又回來找我們,奇妙的是,我們居然已經發現不到任何癌細胞的存在。這種藥物無法治癒的疾病,我們的自身免疫系統卻會將其治癒,這就證明,自身的免疫力是比化學藥品要強的】

癌症治癒的說法需要事實和證據,具有臨床意義的治療方法也應當在主流科學刊物上發表論文,經過同行評議,在其他患者身上得到同樣的驗證,而不應拿來在媒體上夸夸其談。否則再神奇的說法都只能是騙人的。目前查詢不到陳昭妃任何一篇治療癌症方面的論文,所以,這種神奇結論怎麼能夠輕易相信?

【過去,我們沒有認識到化學藥品的副作用會那麼大。……醫生不可以隨意給病人開抗生素,除非已做過實驗檢查,證實其感冒是由細菌引起的。醫生如果違反這一規定的話,其行醫資格可能被吊銷】

想說明什麼呢?化學藥品是經過權衡,確保療效並且副作用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使用。同時任何藥物,包括化學藥物、生物藥物,以及植物藥物都不能隨意使用,當然包括抗生素。

【並沒有發現任何的藥物、化療、電療能夠真正治療癌症】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症的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和系統治療。根據已有資源情況,這一選擇應當以現有最佳治療證據為基礎。只有當腫瘤較為局限並且較小的時候,單憑手術以及某些時候僅憑放射治療就有可能獲得巨大成功。僅使用化療對少數幾種癌症有效,比如血液腫瘤(白血病和淋巴癌),這些被普遍認為從開始發病就已廣泛擴散。陳昭妃的說法依據何在?

【美國的衛生局研究報告表明,當維生素C存在於橘子等整體時,被稱為抗氧化劑,能防止心臟病、癌症。當維生素C離開橘子後,能製造上億的自由基,相反會造成心臟病、癌症。】

VC的分子式是C6H8O6,分子量176.12。在生物學上,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小分子。VC作為電子供體,通過酶的作用保持脯氨酸或賴氨酸羥化,羥化的脯氨酸或賴氨酸可以維持膠原蛋白的分子結構,從而能夠保護血管和軟骨。如果缺少VC,則膠原蛋白變得脆弱,會引起壞血病,因此VC也被稱為抗壞血酸。也因其還原性,VC被宣傳為是一種很好的抗氧化劑,可以清除有害的氧自由基,進而被人認為它有抗衰老等功效。但是,這些功效都沒有經過嚴格的科學實驗證實,尚存爭議⑥。至於VC存在於橘子當中才被稱為抗氧化劑、離開橘子製造自由基、引起心臟病、癌症全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無稽之談!

陳昭妃文章里還有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說法,這裡不一一說明了。文章最後,陳昭妃的植物營養方法被隆重推出:「一個人經過化療,免疫系統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但給他比較有營養的植物的話,免疫系統6個月以後就恢復正常了」。與其推銷的保健產品相呼應結論的目的昭然若揭。

我個人的觀點是,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都在不斷完善,經過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大樣本隨機對照雙盲試驗證據,以及無數的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不懈努力,是不能被幾個兜售保健品和所謂天然療法人士所輕易推翻的!

最後起底一下陳昭妃,她有個哥哥叫陳得福——前些年被取締的著名傳銷天然保健食品公司——仙妮蕾德的創始人。

陳昭妃1962年出生於台灣,1981年獲得美國猶他州楊伯翰大學(BrighamYoungUniversity)學士學位,1983年獲得該校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該校微生物學的博士學位。1987年陳昭妃和她的家人在猶他州創辦保健品傳銷公司「丞燕國際」。 2000年8月,因其產品做虛假宣傳,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警告,命令其立即停止虛假宣傳⑦。

注釋:

①世界衛生組織網站埃博拉病毒常見問題

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faq-ebola/zh/

②世界衛生組織網站埃博拉病毒實況報道第103號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103/zh/ ③《埃博拉如何治,如何防?》陸家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06&do=blog&id=818203

④《細胞生物學》中山大學王金髮

⑤《免疫學概論》LaurenSompayrac

⑥《維生素C抗氧化還是促氧化?》孫學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65168.html

⑦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對陳昭妃保健品虛假宣傳警告信

http://www.casewatch.org/fdawarning/prod/2000/excel.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35727-839827.html 此文來自科學網李亞平博客,轉載請註明出處。 上一篇:[轉載]傳統醫藥帶來的困惑下一篇:情人節:什麼是情人
推薦閱讀:

如何在svn系統中使用git_good
精神神經系統考前衝刺
如何系統性研究藥物對腸道菌群的影響(綜述)
音響系統中干擾聲和嘯叫聲產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14歲黑了銀行系統,34歲創辦了MySpace,45億賣掉公司後扛著相機開始環球旅行

TAG:科學家 | 科學 | 博士 | 文章 | 華裔 | 錯誤 | 免疫 | 系統 | 免疫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