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外全職太太為何能「瘋狂」

舉一個最簡單直觀的例子,「Housewife」(家庭主婦)是個人填寫工作狀況時官方給出的選擇之一,就印在表格上面,沒人大驚小怪。可是,在中國,這項「工作」目前還沒有得到政府和社會主流的認同。

  記者應琛

  美國家庭系列劇《絕望主婦》自開播以來,吸引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觀眾,家庭主婦的生活與內心也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 

  這部電視劇反映了西方社會中的一個新現象:上世紀60年代的女權運動中,婦女紛紛出來工作,要求與男人平等;而現今,白人婦女們又紛紛回歸家庭婦女的位置。另一個現象則是,在西方的私立貴族學校,大多數學生的母親都是全職太太。這說明,西方的家庭主婦是文化、經濟優越的階層中間才會廣泛出現的一種角色。 

  在一本研究美國的文化的著作中,作者指出,這樣的分工不僅合乎理性,而且是一個長遠的經濟戰略。 

  在美國定居,同樣身為全職主婦的王曉木(化名)告訴記者,如果一個美國家庭,男主人掙六位數的年薪,那麼妻子出去工作掙的那點錢,對於家庭來說意義不大,「在美國,通常能做到真正太太全職在家的,通常都是家庭收入不錯的階層。」 

  如今,在中國的大城市中,全職主婦群體也正悄然興起,只是,大多數的全職主婦還在為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未來的保障尋找方向。

  給全職太太發「工資」

  在文化差異的影響下,東西方對於全職太太的認知也存在許多不同。在西方國家,「Full-timehousewife」屬於一個正式的職業範疇,受到相當的尊重和承認,許多西方國家都為此制定了完備的政策保護和穩定的福利保障,賦予其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 

  舉一個最簡單直觀的例子,「Housewife」(家庭主婦)是個人填寫工作狀況時官方給出的選擇之一,就印在表格上面,沒人大驚小怪。可是,在中國,這項「工作」目前還沒有得到政府和社會主流的認同。 

  其次,在很多發達國家,全職太太在經濟上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是非常量化的。美國著名的薪水網站Salary.com曾針對美國家庭主婦們進行了一項的正式調查顯示,家庭主婦的工作量如果比照一般受薪階級領薪水支票,每年可獲得的薪水平均數是131471元,其中還包括加班的工資。

  約有540萬名家庭主婦接受這次調查,當問及:每天在家中花最多時間所做的事情相較於社會上的一般工作,可以得到什麼樣的職稱?回答是幼兒園老師、女管家、廂型車駕駛員、廚師、護士以及一般維修工。這就是一般全職太太所要做的工作。 

  至於上班時間,家庭主婦要照顧家庭內的主要成員和至少兩名學齡兒童,她們每周平均工作100小時。

  王曉木表示,由於全職主婦在家庭內的付出得到社會的認可,在美國,全職太太在經濟上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就算家庭主婦從來沒有上過班,沒有繳納過SocialSecurity(社保退休金)。在她到達完全退休年齡時,依然可以領取配偶退休金的一半,這筆錢是國家配發的,不會影響到配偶拿到的數額。即使離婚了,只要你沒有再婚,依然可以領取前配偶退休金的一半。反過來,沒有上過班的家庭主夫也一樣。」 

  在醫療保險方面,王曉木介紹說,美國公司會給員工購買醫療保險(有些公司全包,有些公司需要員工自己承擔一部分費用),這種醫療保險通常都是包括全家的,「妻子和不滿18歲的孩子都可以享受。」 

  在很多發達國家,政府都給了全職太太穩定的政策和福利保障。在加拿大,這個政策是具體的免稅和孩子的「daycare」津貼、牛奶金等,一個孩子平均每個月可以拿到800加元左右,因此對於兩個孩子以上的家庭,全職太太們一年中見得到的工資就至少可達3萬—5萬加元。 

  而德國全職太太會有一份穩定的薪水,即每月300歐元的津貼,她們的丈夫還會因妻子在家照顧孩子而享受優惠稅。這兩筆錢加在一起,德國的全職太太每月最多可享受1000歐元的國家補貼。

  同樣屬於歐洲的義大利,政府除了為全職太太提供「多一個孩子多一份補助」的補償之外,社會保障政策還為她們消減不幸離婚或喪偶的後顧之憂:如果丈夫一方想離婚,同時作為全職太太的女方又沒有過錯,法官就會判定丈夫支付一定的生活費用給前妻,直到前妻找到工作或找到下一任丈夫為止;而如果丈夫不幸去世,作為全職太太的妻子每月還能領到丈夫生前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工資,一直到離世。

  法國的做法是每月由政府提供補貼,最高可達800歐元,另外還有約200歐元的住房津貼。

  日本的全職太太,不用繳納保險金就可享受保險的待遇。即便一天也沒工作過,到了65歲,也同樣可以領取國民年金。從另一個角度看,工作的女性必須向國家繳稅,而不工作的女性反而可以從國家領錢。 

  此外,還有很多發展中國家也規定:丈夫必須給自己的全職太太買養老金。 

  有了這些保障,「全職太太」作為一種職業,自然有了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

  高福利在國內不現實

  由於有政府完善的福利政策和社會法律的保障與支持,在國外做一個全職太太沒有後顧之憂。她們把全職太太當成真正的職業,全職太太的社會價值和功能得以體現。在中國,「全職太太」還不能算作社會職業。更早前,「全職太太」一般出現在兩個社會階層中:要麼是經濟改革大潮中失業而不得不回家的女性;要麼是富裕家庭中沒有必要上班的闊太太。

  儘管這些年「高知全職太太」的數量逐漸增加,但在中國,對她們保障還不完善。不少人因此認為,在中國目前的社會狀況下,做全職太太未必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徐安琪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就坦言,根據中國的國情,整個社會要給予全職太太相應的福利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不能簡單地拿西方的那套直接套用到中國來。這些國家有的本來就是高福利國家,社會支持女性回家。還有一些國家,因為出生人口比較低,國家鼓勵生育,所以給予兒童的福利非常好,女性也可以回歸家庭,全心帶孩子。」徐安琪表示,「但在中國,儘管現在『單獨二胎』政策放開,但我們實際還是控制生育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談什麼高福利。」

  對於人大代表提出的「3年產假」建議,徐安琪更是不屑一顧。「我們現有的各種假期都可能不能享受得全,何談休3年產假?產假還要求政府提供福利保障,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作為女性個體,選擇回家無可厚非,但不能作為公共政策,否則將造成新的不公。」徐安琪承認她個人並不贊成女性回家,這對女性的職業發展很不利,「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3年產假有可能造成女性就業時更嚴重的性別歧視。」 

  3年產假建議的提出者王幼君則有自己的一個假設,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稱,女性員工懷孕生孩子有段相當長的時間是無法工作的,這樣就會造成一些企業不願意錄用女職工,這是個社會問題。如果通過政府的制度設計,解決了養育孩子過程中與企業勞動的衝突,那麼企業就不會一味地排斥女員工了,反而促進了女性的就業。

  王幼君還稱,他的建議並不包含緩解就業壓力的思考,而且補貼標準可依照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制定。「北京每年的出生量也就是十多萬個孩子,一年補不了多少錢,政府負擔得起。」

  什麼樣的人更適合做全職媽媽?

  1.事業上正好處於一個轉換期,比如正好想換工作、轉行。那可以全職上幾年,然後等孩子上幼兒園並且適應穩定之後,再重新殺回職場。這個時候對於女性來說是重新擇業就業的一個契機,相對成熟穩重,沒有那麼多麻煩的事情。2.生來就是全職媽媽的料,喜歡做家務,喜歡帶孩子,喜歡瑣碎,超有耐心。3.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如果家人尤其是丈夫提出並支持你做全職媽媽,這時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心全意,轉戰到家庭中來。

  權衡利弊

  做全職媽媽,確實會損失很大一部分的經濟收入,以及對職業發展都可能有非常大的影響。

  但同時,做全職媽媽,能夠收穫許多生活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提早認識到童年的珍貴、人生的意義(通常要到退休後,才能體會到),能夠重新認識自己,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還能夠帶來其他的收穫,比如靈感。導演李安,曾經做過6年的家庭「煮男」,後來拍出的《卧虎藏龍》等獲獎大片,和這段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短期試驗

  充分了解自己的個性特質,是否適合做全職媽媽。「當媽媽」這個神聖的工作真的不簡單,也一點都不比工作輕鬆。如果有當全職媽媽的想法時,可以先安排一個星期的休假,做個短期的實驗體驗一下,然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回家是進步還是退步?

  徐安琪認為,女性回家可能導致性別平等的退步,關鍵是全社會對家務勞動的價值,還沒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在男權社會中,人們往往將家務勞動看成瑣碎、無意義、浪費時間、缺乏創造力,而將社會勞動看成是才華、能力的體現。 

  「誰說家務勞動和在家帶孩子就一定要女性來做?像瑞典,父親可以休長達240天的帶薪陪產假,這段時間將由政府為其支付工資。即使某位父親決定放棄一部分陪產假時間,他也必須在孩子8歲前至少休夠兩個月假,才有資格拿到政府支付的工資。」徐安琪認為,鼓勵更多父親參與到孩子早期的成長教育中來,社會和企業提供更多的看護機構來幫助女性更好地平衡家庭與事業,這才是更積極的解決方案。否則,回家有可能導致女性整體社會地位下降。 

  王曉木告訴記者,事實上,美國有那麼多全職太太主要是因為孩子出生之後,沒有老人幫助他們帶孩子,「當然你可以請保姆照顧孩子,美國也有很多DayCare(日托所)和FamilyCare(私人家庭開的日托所),有的機構只要孩子滿6個月就可以送去。但這些機構費用都是非常昂貴的,美國家庭一般都有超過一個孩子。因此,父母一方選擇回到家中可能來得更經濟。」 

  王曉木說,美國家庭一般是誰賺得多誰在外工作,另一方回到家中,「當然女性會多一點,不過我鄰居就是男人在家帶小孩的。但很多女性並不是完全在家,她們有的還會做一些彈性工作。真正能做到全職在家的,都是家庭收入還不錯的家庭。這些太太的學歷也相對較高,在家全力以赴教育孩子,不會感到無聊。高知媽媽們的投入,最終會保證他們的下一代在競爭中先聲奪人,回報遠遠大於付出。」  但王曉木強調,即便夫妻二人有一方在家,照顧孩子還是夫妻雙方的責任,「美國爸爸和媽媽在養育小孩付出的程度上是差不多的。」她也經常會看到,爸爸帶著小孩去圖書館。 

  當然,也有更多的故事告訴我們,女性回家並不必然導致女性社會地位降低。「二戰」時,因男性參戰多,日本女性就業率很高,但歧視婦女現象仍非常普遍,「二戰」後,日本家庭婦女大大增加,她們雖回到家庭,但更多參與到社會活動、政治生活中,結果是兩性平等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得到了提升。  徐安琪也表示,走出家庭是200年來婦女運動追求的目的之一,但今天女性回家與過去已有很大區別,今天女性擁有工作權,她可以選擇,也可以放棄,這與沒有這個權利、只能被動在家有天壤之別。

新民周刊

推薦閱讀:

媒體盤點國外政壇「表哥」:曝普京11塊名表(組圖)
[國外]: 讓你愛上後彎的五個支撐體式
國外宏偉建築欣賞
國外的月亮真的圓嗎? 中外汽車政策大PK
國外藍綠異瞳貓咪走紅網路 小巧可愛惹人憐(組圖)

TAG:國外 | 瘋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