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基督徒的成聖

基督徒的成聖編譯:雷默 講授:以撒Author: Mr. Isaac Den Dekker參考書籍:布雷克《基督徒理所當然的侍奉》(Reference Book: The Christian Reasonable Service by William A Brakel)「上帝的旨意就是叫你們成為聖潔」(帖前4:3)。因他的受苦和受死,主耶穌基督贏得了許多的惠益。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方面:1. 稱義:外在的呼召,內在的呼召,重生,認識上帝和自我,罪得赦免。2. 成聖:廣義上的重生,恢復上帝的形像。3. 得榮:永遠的生命,永遠的喜樂。 這三樣惠益是彼此相屬的。他們雖然各有不同,但不能割離開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里是本乎上帝,上帝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林前1:30)。什麼是成聖?「成聖」這個詞的含義就是分別出來,奉獻出來,用於聖潔的用途。因此,成聖的人就是從世界分別出來,獻身於侍奉上帝的人。這一定義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消極的方面,就是除去對罪的嗜好。這是指從什麼中分別出來。二是積極的方面,就是全人的更新,是指上帝的形像的恢復,他的心靈成為聖潔,完全按上帝的 心意重新被造。這是指分別出來做什麼。人生來不僅有罪咎,也有罪污,就是罪的玷污。《海德堡教理問答》第七十問:被基督的寶血與聖靈洗凈,這是什麼意思 呢?回答:被基督的寶血洗凈,就是藉著恩典,因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犧牲所流出的寶血,我們白白地得蒙上帝的赦罪(結36:25;亞13:1;弗1:7; 來12:24;彼前1:2;啟1:5;7:14);被聖靈洗凈,就是被聖靈更新,分別為聖,作基督的肢體,叫我們越來越多地向罪而死,敬虔度日,無有瑕疵 (約3:5-8;羅6:4;林前6:11;西2:11,12)。在稱義的時候所消除的是罪咎,這是因著基督的寶血而潔凈的,但罪污仍在。人身上所具有的上帝的形像被損壞了,變得模糊不清。所以,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說:「一個稱義的人是公義的,但同時仍然是罪人。」一個人不但應當稱義,罪污也當除掉。上帝的形像必須得到恢復。在他能夠生活在屬天的樂園裡之前,他要得以潔凈,要如亞當墮落之前那樣純潔。這一過程就是成聖。不要以為僅僅稱義就足夠了,成聖是好的,但不是必要的。實際上,成聖是必不可少的。使徒在《希伯來書》中說:「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來12:14)。當然,成聖的呼召是勸勉我們抵擋罪,向上帝而活,順服上帝。沒有聖靈所加添給我們的力量,這是無法做到的。稱義在發生的時候就完全了,但成聖在今生不會達於完全。使徒保羅寫信給腓利比教會的人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腓3:12)。在一個歸正的人身上,有兩個生命的律。聖經稱之為:1.舊人這就是罪的律,這是人生命中一種使其跌倒,犯罪離開上帝的力量。之所以稱之為「舊人」,是因為這種力量滲透在人的全身:悟性、良心、意志、情感、身體和靈魂。通過成聖,這一舊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弱。這被稱為是「治死舊人」。2.新人這就是新的律,是由聖靈引導的。這一新生命被稱為新人,因為人的各個官能都被潔凈更新了。「願賜平安的上帝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責」(帖前5:23)。這一新生命不斷成長。這就叫做「活出新人」。一、上帝的形像人 受造本有上帝的形像,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並且能夠治理萬物。但是,在人墮落的時候,這種形像就喪失了。當人重生得救之後,稱義使人在地位上發生了改變, 而重生則使人的生命本身發生改變,藉著上帝的恩典,聖靈的更新,原本喪失的,或者說被罪玷污的上帝的形像逐漸得以恢復。1.先知、祭司與君王這一新人所反映的就是上帝的形像。上帝的形像包括知識、公義和聖潔。當初人在純正的狀態中人有三種職分: 先知、祭司與君王。亞當墮落,人在實際上喪失了這些職分。通過重生和成聖,這些職分又得以恢復。成聖之人重新成為先知,他學習認識上帝,認識他自己,認識 基督。他不會保持靜默,必定會為基督作見證。他重新成為君王,不會重新陷在罪的泥潭中,而是以君王的姿勢與罪和世界爭戰。一個人越是與上帝親近,就越是尊 重他的誡命。作為祭司,他把自己作為感恩的祭奉獻給上帝;他注重禱告,並為他周圍的人祝福代禱。2.以聖潔為妝飾一個人死的時候,老我就死掉了。在復活的大日,在世界歷史末了的時候,一個完全的新人復活過來,那時,成聖就完全了。那時,上帝之子民的一個標記就是美麗。這種美麗現在已經開始看到。「在你掌權的日子,你的民要以聖潔的妝飾為衣,甘心犧牲自己,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詩110:3)。你可在晴朗的早晨,看那草上的露珠,宛如成千上萬的鑽石,是何等的美麗啊!3.成聖就是天堂成聖就是天堂,在我們此生的生命中就已經開始了。成聖與榮耀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成聖就是萌芽狀態中的榮耀。而榮耀則是開花結果的成聖。沒有聖潔,就沒有真正的屬靈的喜樂可言。4.靠主得勝眾 所周知,在成聖的基督徒身上,舊人與新人持續不斷地爭戰。在這場生與死的爭戰中,舊人有兩個強大的同盟軍,一是撒但,一是世界。這一爭戰是沒有任何調停的 餘地的。而我們自己又是如此軟弱,絲毫沒有得勝的機會。我們到底需要什麼呢?我們所需要的就是禱告,祈求上帝賜給我們力量,靠著他的大能勝過這三大仇敵:舊人、魔鬼和世界。二、成聖是必不可少的如 前所述,不要認為僅僅稱義就夠了,我們也需要成聖。成聖是我們進天國最好的通行證。在天國的大門口,我們能夠出示什麼呢?我們有知識嗎?魔鬼也有。我們曾 經口裡承認主的名嗎?行邪術的西門也曾經認信。但我們前往天國的通行證就是我們的成聖。成聖是聖靈初結的果子,是唯一能夠在彼世也能流通的貨幣。成聖是上 帝之愛的證據。上帝賜給我們健康,賜給我們財富,使我們成功,我們無法由此而曉得上帝是否愛我們。但是,如果我們有成聖的果子,就是上帝的形像在我們的心 靈中所打的印記,我們由此就可以曉得上帝對我們的愛了。成聖的動因如下:1. 上帝的旨意就是讓我們成聖「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帖前4:3)。上帝的聖言就是我們信仰與行為的標準,因此,上帝的旨意就是我們行動的原因。也許上帝的旨意並不是讓我們成為富足,但成為聖潔則是上帝明確的旨意。2. 耶穌基督為我們的成聖而死基督流出寶血就是要除掉我們的不潔,十字架既是祭壇,也是洗濯盆。基督捨命不僅是要我們擺脫上帝的忿怒,也是讓我們擺脫罪的捆綁和纏繞。3. 成聖使我們逐漸與上帝相似清晰的鏡子,使我們能夠看清我們的面目;聖潔的心靈,使我們得見上帝的面。在未成聖之人的身上,你所能夠見到的就是撒但的影子。4. 上帝喜悅的就是我們的成聖除了聖潔之美外,基督沒有讚揚過任何東西,他並沒有高看聖殿那輝煌的建築,而是稱讚那位婦人的信心:「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太15:28)。主有兩個天堂居住,其中之一就是選民聖潔的心靈。5. 成聖是我們與惡人唯一不同的地方6. 上帝的選民有他的印記在身上「然而,上帝堅固的根基立住了。上面有這印記說:主認識誰是他的人。又說:凡稱呼主名的人總要離開不義」(提後2:19)。7. 無成聖之實,就羞辱主名就如有管家之名,卻不忠心一樣,乃是極大的恥辱。有基督徒之名,卻無基督徒之實,對基督教而言乃是醜聞,使主的名在外邦人中受到極大的褻瀆(羅2:25)。8. 成聖使我們可以贏得他人歸主最好的傳福音的方式就是我們自身聖潔的生活方式,假如我們只是在嘴唇上傳福音,生活上卻不追求聖潔,不要說是否能夠拯救別人,自己是否得救也是一個問題。「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時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2:15-16)。9. 成聖使人可以對將來的得救產生確信「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8)。「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彼後1:10)。10. 遵行上帝的律法,必蒙上帝的賞賜「耶和華的律法全備……況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守著這些便有大賞」(詩19:7-11)。既有肉身的賞賜,也有屬靈的祝福。11. 成聖表明我們的感恩成聖是在稱義之後,是得救之人所過的感恩的生活。「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4:1)。三、成聖的作者雖然在成聖的過程中,人也有積極的參與,但成聖仍然是上帝的工作。「願賜平安的上帝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帖前5:23)。上帝通過以下的方式作工:1.上帝的聖言上帝的聖言向我們顯明上帝對罪的憎惡和審判,也顯明聖潔的寶貴。當上帝的聖言運用到我們心中的時候,我們就會發自內心地說「阿們」,並努力予以遵行。上帝的聖言有潔凈的功效,不會不結果子的。「要用水藉著道把教會洗凈,成為聖潔」(弗5:26)。2.上帝的聖禮「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多3:5)。上帝的聖禮是恩約的標記。聖禮所表明的就是稱義與成聖的恩惠,也是上帝之應許的印記。藉著聖禮,信心得以堅固,就必定會在成聖的生活中顯明出來。3.上帝的恩惠真正的感恩顯明在成聖的生活中。在今日中國教會中,很多基督徒把「感謝主」掛在嘴上,給人非常敬虔的印象。其實,真正的感恩不僅體現在我們的嘴唇上,更是體現在我們每天具體的生活中。4.上帝的審判「你在世上行審判的時候,地上的居民就學習公義」(賽26:9)。基督徒雖然在基督里不再被定罪,但是,當我們犯罪的時候,仍然會面對上帝在今生的審判和管教。聖經上所記載的審判有的是對外邦人的審判,但更多的是上帝對其子民的審判,特別是在舊約聖經中,很多地方記載了上帝對以色列人的審判和管教。「倘若他的子孫離棄我的律法,不照我的典章行,背棄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誡命,我就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用鞭責罰他們的罪孽」(詩89:30-32)。四、成聖的標記基督徒的成聖並不是神秘主義的修行,也不是純粹的主觀感受。一個在成聖上不斷長進的人,就會有各樣的標記顯明出來。不僅能夠自己據此省察自己,一些標記別人也能看得見。1.得蒙光照真正敬虔的人就會得蒙屬天之光的光照。所以聖經上再三地強調:「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保羅說:「上帝賜恩給我,……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秘」(弗3:2)。罪使我們的心靈被蒙蔽,罪使我們的心靈被羈絆,無法思想屬靈的事。同時,罪也使人的心靈剛硬,拒絕接受上帝的真光:「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上帝而行」(約3:19-20)。2.與主聯合與主聯合併不是本體上的聯合,乃是聖約上的聯合,是指上帝與我們和好,我們與上帝和好,並以上帝的心意為中心。「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一個不追求聖潔的人,他們所禱告祈求的總是求上帝成就他們的旨意,他們從來不會把上帝的旨意放在第一位,其實他們仍然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需要為中心,所崇拜的仍然是自己。3.反思罪史當我們成聖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侍各樣私慾和宴樂,常存惡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多3:3)。當公義的樹發芽、開花、結果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起從前我們正如亞倫的杖,本是死木頭,是上帝成就了如此的奇事。一個成聖的人追想起自己因為無知和虛浮而遠離上帝的日子,這時上帝白白的恩典已經在他的生命中結出聖潔的果子來了。4.聖靈內住「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提後1: 14)。污穢的靈住在惡人的心中,使他們驕傲自大,仇恨苦毒,追求虛浮的事。而上帝的靈則住在選民的心中,成為他們的引導者和安慰者。上帝的靈潔凈選民的 想像力,使他們生成聖潔的思想,並潔凈他們的意志,使他們對一切都有了一個新的視角,甘心樂意地去行善。選民是因著聖靈的影響力而成聖的。5.對罪厭惡假冒偽善的人可能會一時離開罪,然而他心裡仍然喜歡罪,正如毒蛇脫去了皮,但它的毒牙仍然保留。但是,對於一個成聖的人而言,他不僅僅是離棄罪,而且恨惡罪。一個人只有對罪有憎惡之情的時候,他才能抵擋罪,竭盡全力地除滅罪。這種對罪的恨惡處於聖靈的約束和引導下。6.克盡本分成聖之人必然順從聖靈的引導,本於愛的原則去盡自己當盡的本分。成聖的人是處於愛而禱告,他發自內心地「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賽58: 13)。一個內心沒有受割禮的人總是把上帝的律法視為負擔,認為難於遵行。他們喜歡享受上帝的祝福和恩典,卻不喜歡以上帝的律法為標準,去盡各樣的本分。 一個人或許有令人羨慕的恩賜,他說話可能像天使一樣動聽,但是在屬靈的事情上,他仍然有可能是屬血氣的。他可能會從事各樣的侍奉,盡自己各樣的本分,但可 能不是源自新生命,也不是甘心樂意地去行。一個成聖的人「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上帝審判我們行為的時候,並不僅僅是看外在的大小,而是看是否是處於愛心而行的。哪怕是微小的罪都會使敏感的良心受到責備。「隨後大衛心中自責,因為割下掃羅的衣襟」(撒上24:5)。7.生活有序「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彼前1:15)。若是我們的心靈聖潔了,我們的行為就必顯明出聖潔來。假如有了成聖,上帝的形像就不僅存於心中,也會在我們日常的行事為人中顯明出來。有些人說他們的心好,但他們的行為是惡的。「有一宗人,自以為清潔,卻沒有洗去自己的污穢」(箴30:12)。「王女在宮裡極其榮華」,同時,「她的衣服是用金線秀的」(詩45:13)。這就是聖潔的生活。世界上最最美好的事就是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的身上像明光閃耀,使其他人也能見到。善行是敬虔最美的裝飾,也使其它信仰的人歸向真道。8.意志堅定就是定旨絕不脫離聖潔。其他人如何行是他們自己的事,每個人都要在上帝面前交出自己的帳本來。真正渴慕聖潔的人,喜歡聖潔勝於安全,喜歡保持無虧的良心,勝於保守身體的純全。正如約伯所言:「我持定我的義,必不放鬆;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責備我」(伯27:6)。他寧肯丟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違背良心。五、成聖的操練成聖是從不敬虔、不潔凈分別出來,順從上帝的旨意。成聖就是順服上帝,上帝是聖潔的。「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是聖潔的」(利19:2)。使徒保羅也教訓我們:「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凈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上帝,得以成聖」(林後7:1)。1.從世上分別出來分別為聖並不是離開這個世界,就像隱士、和尚或修女一樣。我們現在是無法脫離這個世界的,而且我們必須經過這個世界,才能進入天國之城。正如班揚在《天路歷程》一書中所描寫的天路客,到天國去的路必定要經過這名為浮華的市鎮。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之中,但卻不屬於這個世界。(1)從世上的罪中分別出來「你們確實地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嫉妒和上帝的國里都是無份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不要被人虛浮的話欺哄,因這些事,上帝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弗5:5-66)。(2)從世上的虛榮和風俗分別出來當初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就明確地吩咐他們:「我在你們面前所趕出的國民,你們不可隨從他們的風俗」(利20:23)。而以色列人的失敗之處就是不順服耶和華的律法,反倒去隨從外邦人的風俗(王下17:8;33,34,40)。「眾民的風俗是虛空的」(耶10:3)。保羅談及不信主的人的生活的時候,也說:「隨從今世的風俗」(弗2:2)。所以,聖經警戒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12:2)。(3)避免與世俗的人交往過於親密在以色列人歷史上,猶大王約沙法與邪惡的以色列王亞哈交往過密,他的後裔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大衛總結說:「我沒有和虛謊人同坐,也不與瞞哄人的同群;我恨惡惡人的會,必不與惡人同坐」(詩26:4-5)。保羅也警告說:「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林前15:33)。2.基督徒的生活不同於世人的生活任何一種宗教和信仰都是一種生活方式。唯獨基督教乃是上帝所啟示的聖潔的生活方式。基督徒的生活與世人的生活炯然不同。世人是暗昧的,基督徒卻是光;世人是腐敗的,基督徒卻是鹽。(1)感覺不信主的人是跟著感覺走。基督徒則是順從聖靈的引導,治死身體的惡行。(2)判斷不信主的人以自己的喜好和利益為標準,然而基督徒則是以上帝的聖言為標準,(3)評估不信主的人是以自己的肚腹為神,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腓3:19)。摩西「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來11:26)。(4) 意志不信的人或是意志堅強,就任意妄為;或是意志懦弱,則隨波逐流。基督徒則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立志研讀上帝的話語,立志遵行上帝的律法,追求敬虔。(5) 情感信主之人的情感處於基督之愛的約束之下,以愛上帝和愛人如己為本。世人則是:「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瀆、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上帝」(提後3:2-4)。(6) 選擇摩西所選擇的是與上帝的選民同受苦難,而不願意享受罪中之樂(來11:25)。而世人所選擇的是:「殺人流血,他們的腳飛跑,所經過的路,便行殘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他們眼中不怕上帝」(羅3:15-18)。(7)目的基督徒之人生的首要目的是榮耀上帝,以他為樂,直到永遠(《威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第1問)。而世人的人生目的或是以肚腹為自己的神(腓3:19),或是「謀算虛妄的事」(詩2:1),「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上帝來的榮耀」(約5:44)。(8)語言世人的語言或者是赤裸裸的「淫詞、妄語、嬉笑的話」(弗5:4);或者是假冒偽善,說得好聽,卻不去行,同時內心也充滿了污穢的東西:「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太23:27)。信主的人則是「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污穢的言語,一句也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5,29)。(9)為人聖經上談及以實瑪利的時候,說:「他為人必像野驢。他的手要攻打人,人的手也要攻打他」(創16:12)。世人就是如此,性情凶暴,不受約束,互相攻擊。因為「他心裡怎樣思量,他為人也是怎樣」(箴23:7)。基督徒在基督里成為新造的人,效法「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2:5),「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上帝的恩惠」(林後1:12)。他們時刻所銘記的是聖經上的訓誨:「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彼後3:11)。3.從正面的角度而言,成聖就是把自己奉獻於上帝的事工(1) 愛上帝,愛慕他的美善;(2) 愛一切有上帝印記的:上帝的聖言,上帝的子民,上帝的家,上帝的日子。上帝在子民身上有他的印記。他們是上帝的產業,就像主人擁有奴僕一樣。基督為他們付出了贖價:「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上帝」(林後6:20)。在恩典之約中,每一個信徒都已經歸順主。「這個要說,我是屬耶和華的;那個要以雅各的名自稱;又一個要親手寫歸耶和華的,並自稱為以色列」(賽44:5)。六、成聖不僅僅是外在行為的改變與世上的偽宗教相反,基督教並不僅僅是外在的行為和儀式,而是心靈的敬虔。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談及宗教改革之前中世紀歐洲的基督教的時候,說:一切都奉獻給了上帝---國家、城市、土地、商品、身體,但唯獨心靈卻沒有奉獻。但是,主說:「我的兒子,把你的心交託我。」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中說:「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當然,這並不是說,只要把心擺正,行為就不重要了。聖經上說的非常清楚:「願賜平安的上帝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5:23)。1.心思的更新在墮落之後,人的心思成為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裡面是光明的」(父5:8)。2.意志的改變在墮落之後,人的意志成為悖逆的,但在成聖的過程中,人的意志越來越與上帝的意志相和。3.情感的和諧在墮落之後,人的情感成為錯位的,不愛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反倒去愛上帝所造的物,次序顛倒,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羅1:26-27);在成聖的過程中,人的情感也得以潔凈,成為和諧,越來越恨惡罪,愛上帝,喜悅天國之事。4.全人的更新基督徒「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9-10)。一個好的基督徒,儘管他的成聖仍然是部分性的,但卻是全方位的。他生命中的每個部分都在漸漸更新。七、對上帝的敬畏在英文中,對上帝的敬畏是「the fear of the Lord」,也就是對上帝的「懼怕」、「畏懼」。在當今教會中,有很多基督徒不喜歡這個詞。然而,這卻是聖經再三強調的:「但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以他為你們所當怕的、所當畏懼的」(賽8:13)。主耶穌也對門徒強調:「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太10:28)。當聖經上談及惡人的時候,其主要的特徵,或者說他們犯罪的本源就是:「他們眼中不怕上帝」(羅3:18)。1.成聖有人積極的參與當我們談及消極的成聖時,我們所強調的是上帝在重生的罪人心中的工作,並把基督的聖潔歸算在罪人的身上。但成聖也有積極的一面,有著人積極的參與。「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凈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上帝,得以成聖」(林後7:1)。上帝既然已經把聖潔的律放在了基督徒的心中,若是不努力為主而活,過一個聖潔的生活,乃是不可思議的。這就是雅各在其著名的書信中所重點強調的:「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26)。2.奴僕式的懼怕與兒子式的懼怕最重要的就是對上帝的敬畏。改教領袖馬丁?路德一度曾試圖以律法主義的方式來平息上帝的忿怒,他總是生活在不確定、痛苦和懼怕之中,擔心自己為主作的不夠。但是,在聖經中明確地說:「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羅 8:14)。在這種懼怕中到底缺乏什麼呢?所缺乏的就是愛。奧古斯丁稱這種懼怕為奴僕式的懼怕。奴僕式的懼怕也可能非常懼怕上帝,但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敬 畏,實際上仍然在恨惡上帝,只是沒有力量反抗。與奴僕式的害怕相反,就是孩子或孝子的懼怕,這種懼怕是愛的懼怕。比如我們在一個次序很好的家庭中,就會見 到孩子對父母的順服是出於愛,而不是出於懼怕。孩子式的懼怕乃是愛上帝,懼怕犯罪,懼怕與上帝分離。使徒約翰被稱為愛的使徒,他分析說:「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約壹4:18)。在《申命記》中,先知摩西也向以色列人重複了上帝所要求的那種孩子式的愛的懼怕:「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上帝,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侍奉他。遵守他的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為要叫你得福」(申10:12)。八、善行成聖是我們的鄰舍也能見到的,否則就沒有什麼價值。成聖就顯明在善行中。雅各在其書信中寫道:「我便藉著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雅2:18)。保羅也強調說:「這話是可信的。我也願把這些事切切實實地講明,使那些已信上帝的人留心作正經事業。這都是美事,並且與人有益」(多3:8)。到底什麼是善行呢?善行包括三個方面:1.出於真信心若不是出於信心,不僅不是善行,反倒是罪。而且,「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來11:6)。在亞伯與該隱的獻祭中,亞伯因著信,所以就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得蒙上帝的悅納,也因此而得了稱義的見證(來11:4)。2.合乎上帝的律法上帝的律法不但是我們生活的標準,也是我們敬拜上帝的標準。主耶穌基督曾經責備當時那些假冒偽善的法利賽人:「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 15:9)。假如我們用人的吩咐來取代上帝的律法,哪怕我們仍然是在拜耶和華,用新約的語言來說,哪怕我們仍然是在奉耶穌基督的名敬拜,我們的敬拜並不蒙 上帝悅納,不過是可憎惡的偶像崇拜而已。正如當初亞倫帶領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下拜金牛犢一樣,他們雖然也是奉耶和華的名,卻是可憎惡的偶像崇拜。大衛也曾經 為主的事發熱心,出於愛上帝的心,要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但他第一次的嘗試卻失敗了,因為他並沒有按著耶和華的律法去行。約櫃應當是由祭司抬著,而不是用 牛車運輸。牛失前蹄,烏撒伸手扶住耶和華的約櫃,也被擊殺。大衛在第二次搬運約櫃的時候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改為按上帝所吩咐的方法去行(撒下6)。3.目的是榮耀上帝我們或吃或喝,都當為榮耀上帝而行(林前10:21)。在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中,法利賽人所榮耀的是他自己,他要上帝為他的善行而感謝他。而稅吏所祈求的則是:「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法利賽人竊取上帝的榮耀,而稅吏卻用他的認罪和告白榮耀了上帝。九、假冒的成聖有些事情看起來似乎是成聖,但實際上並不是。1.道德修養或律法主義第 一個贗品就是道德修養或律法主義。這些概念常常不容易區分清楚。有時就把律法主義稱為成聖了。假花與真花畢竟不同。有人似乎也有生命,有愛心,有感恩,也 在侍奉上帝,但他們並不是為了上帝的緣故,而是為了自身的緣故。外邦人也有道德上的修養,他們也擁有某種自然的亮光。他們的良知也吩咐他們去行一些律法上 規定的責任,因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羅2:15)。因此,僅僅是道德的修養不過是人性的升華,並沒有基督的同在,心靈仍然是醜陋的、不潔的。在這些道德修養的葉子底下所隱藏的仍然是不信的蟲子。一個僅僅有道德修養的人在心靈的深處所恨惡的是上帝的恩典,甚至公開反對。在法利賽人和文士身上就是如此,他們在上帝的誡命之外增加了很多另外的法則。他們想靠自己的行為來贏得救贖。這種律法主義的標記是:(1)想靠自己的努力來贏得進天堂的權利(2)沒有為基督和上帝的恩典留下任何空間(3)若有人不按他們定的規矩行,他們就瞧不起,嚴厲定罪正是這種律法主義把基督釘上了十字架。2.迷信類的敬虔這種假敬虔在羅馬天主教教會和其它類似的教會中非常盛行:崇拜聖徒,崇拜聖像,祭壇,聖服,聖水等。這些東西與成聖沒有任何聯繫,既不能把善帶給人,也不會改變人心。托馬斯?華森曾經說: 假如上帝親自指定的司法性的潔凈和洒水,並沒有使那些運用的人聖潔,沒有聖靈的膏抹,那些穿戴聖服、灑上聖油的祭司們,也沒有更加聖潔,那麼,那些自己杜 撰,並不是上帝指定的各種迷信的做法,是不會使任何人聖潔的。這種迷信式的聖潔花費不少,但對人類的心靈並沒有任何益處。如果多念幾遍玫瑰經,向聖像叩 頭,或者把聖水灑在身上就聖潔了,要得救只要這樣行就可以的話,地獄中就不會有人了,誰也不會下地獄了。3.假冒偽善第三種成聖的贗品就是假冒偽善,是指人本來沒有聖潔,卻假裝擁有聖潔。假冒偽善的人就像閃耀的流星,他們的光澤也許使注目的人感到驚奇,但是並不能持續。他們「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3:5)。他們是沒有油的燈,是粉飾的墳墓,表面上好看。裡面卻充滿了各樣的污穢。使徒保羅談及真正的敬虔(弗4:24),這說明也有假冒的敬虔。「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3:2)。他們就像圖片和雕像,並沒有真正的生命力。他們是「沒有雨的雲彩,…是秋天沒有果子的樹」(猶 12)。他們假裝是聖靈充滿,但不過是空空的浮雲。這種表面上的成聖不過是自欺而已。把銅當作金子,所欺騙的是自己。假冒偽善的人在活著的時候欺騙別人, 但在死的時候就會意識到,他最終所欺騙的是自己。沒有聖潔,卻裝作有聖潔,不過是虛榮而已。那些愚蠢的童女雖然手中有燈盞,卻沒有油,這有什麼益處呢?沒 有救贖恩典的膏油,僅僅是口裡承認的信徒能得到什麼呢?最終這種對聖潔的表演能給人帶來什麼安慰呢?把不值錢的東西塗上金粉,就能夠使人變得富足嗎?畫上 的美酒能夠使人舒暢嗎?這種假冒的聖潔在人死亡的時候會使人得安慰嗎?曾經有很多船隻是以「希望」,「平安」、「勝利」命名的,仍然會撞在礁石上,仍然會 免不了沉沒,被拋在大海之中。許多人雖有聖徒之名,最終卻被拋在地獄裡。4.上帝約束性的恩典即使是沒有悔改的罪人,也在上帝之恩典的約束之下。所以,聖經上說:「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榮美,人的余怒,你要禁止」(詩76:10)。「耶和華啊,因你膀臂的大能,他們如石頭寂然不動,等候你的百姓過去,等候你所贖的百姓過去」(出 15:16)。上帝約束性的恩典,可以用罪人的座右銘說明:「有作賊的心,沒有作罪的膽。」狗想吃骨頭,但是怕棍棒打。所以,人心中雖有邪情私慾,但因為 有良心作為天使守護,拿著發火焰的劍,所以就害怕不敢行。人心中的罪受到了抑制,但並不是醫治。獅子被鎖鏈捆綁,但它仍然是獅子。5.上帝普遍性的恩典普 遍恩典是來自聖靈的一種暫時性的恩典,這種恩典不足以使人歸正。普遍恩典使人的判斷有些亮光,但不足以使人謙卑下來;對人的良心有些制衡,但不足以使之蘇 醒歸主。這種恩典在人身上看起來像是成聖,但實際上不是。人在普遍恩典的影響下,也有一定的罪感,但他們會想方設法使自己從這種罪感中釋放出來,正如被箭 射中的鹿,會把箭枝搖下來一樣。普遍恩典使人知罪之後,人會重新追求快樂,用尋歡作樂來去除自己內心的傷感,最終的結局仍然是死亡和沉淪。十、成聖在每個信徒身上並不一樣當然,在每個基督徒身上,成聖的程度並不相同。當我們比較亞伯拉罕和羅得的生平的時候,就會看到他們生活上都有瑕疵。但是,我們仍然可以說,亞伯拉罕的生活更接近上帝的心意,而羅得的生活則是更接近世界。成聖在今生不會達於完全,它是一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只有當人死的時候,這一成聖的過程才達於完全。那時,舊人就死去了,而且再也不會活過來。在一開始的時候,新生命是非常脆弱的,信心仍然很年輕,往往是在感覺的層面上飄浮。對於基督、自我和魔鬼的認識很膚淺。因此,使徒彼得奉勸上帝的子女要長大成人。「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後3:18)。成 聖有程度性的進展,而稱義則是不分程度的。一個信徒的揀選和稱義不可能比他現在的處境更進一步發展,但他總是可以在成聖方面更上一層樓。成聖是不斷增加 的,就像早晨的太陽,越來越明亮,越來越完全。在成聖的過程中,知識要不斷增加,信心也在不斷長進。上帝的形像在我們的生命中已經重新描繪,但還不完全。 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加以修補,使其顏色更加生動形象。成聖是過程性的。假如在成聖方面沒有長進,那人的信心就是死的。十一、上帝的子民如何在成聖方面長進1.清除各種內在的障礙要與各樣的罪爭戰,特別是與那些經常重犯的罪爭戰。在禱告中向上帝坦誠認罪,棄絕它們,責備自己,吩咐自己用基督的寶血來塗抹自己的犯罪。「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彼後1:10)。不確定感使人感到軟弱。稱義的果子之一就是我們可以在禱告中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的施恩寶座前(羅5:2)。這就是我們在成聖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力量的來源。先知但以理常常在禱告中親近上帝,在成聖方面他也是我們可以效法的榜樣之一。2.與各種愛世界的心爭戰愛世界的心抽走我們成聖的力量。使徒約翰提醒我們:「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2:15)。清教徒神學家約翰?歐文特別著書《體貼屬靈之事的美德及其當盡本分》,目的就在於提醒基督徒,不要自欺,要曉得「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8:6)。3.花時間禱告,查考聖經禱告和讀經,都是上帝賜給我們的蒙恩之道,我們必須善加珍惜。沒有禱告,我們的生命就是枯乾的,不能來到上帝的面前時時支取新的膏油。若不查考聖經,我們就不明白上帝的旨意是什麼,甚至我們的禱告都有可能是上帝所恨惡的(箴28: 9)。主耶穌基督復活之後,他向門徒所作的重要事務之一,就是帶領他們查考聖經(路24:27)。今日雖有許多基督徒反覆讀經,但是缺乏真正的查考,也就 是研究。聖經並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書,雖然救贖的真道並不是晦澀難懂的,但要真正曉得上帝在方方面面的心意,就必須參考有關的書籍,如原文希伯來文和希臘 文聖經,著名的釋論,教會的歷史等。如果只是強調閱讀的遍數,卻不認真地考究,難免「常常學習,卻終究不能明白真道」(提後3:7)。4.確保正常地參加教會生活基 督徒不是獨行俠,必須在上帝所設立的教會中,才能有健康的成長。在《使徒信經》中所告白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我信聖徒相通」。當然,參加教會生活必須分辨 是不是真教會,合乎不合乎真教會的標記(合乎聖經的真道的傳講,合乎聖經的聖禮的施行,合乎聖經的教會的勸懲)。現在,中國有很多自稱為「教會」的,其實 只是一般的聯誼性的團契,並不是真正的教會生活。更有打著基督教招牌的各種異端,參加他們的聚會,不僅不會受益,反倒招損。5.運用各種方法,努力長進祈禱,查經,與上帝的子民交通,特別是與那些真正敬畏上帝的人交通。交通的時候,一是要盡自己當盡的本分,不宜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無益的交通上;另外是要與那些真正敬畏上帝的人交通,否則就容易導致「濫交,敗壞德行」。6.努力保持警醒聖經上很多地方提醒我們要保持警醒。為什麼呢?因為如果缺乏警醒,在成聖的方面,就會冷淡退後。比如以弗所的教會,聖經上說,他們「把起初的愛心丟棄了」(啟2:4)。即使大名鼎鼎的所羅門也曾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轉去崇拜偶像。當然,所羅門的一生也說明,成聖雖然有時也退後,但不會完全失去的。上帝成聖的恩典一旦在我們身上開始運行,就會持續下去的。真正的聖徒是不會離經叛道的。「你們這因信得蒙上帝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著所預備、到末世要顯現的救恩」(彼前1:5)。十二、被動的和主動的成聖如 前所述,成聖有兩個方面。基督的聖潔歸算到我們的身上,這是被動的成聖。基督作為我們的中保,他所作出的順服有兩個方面。一是主動的順服,也就是他完美無 瑕的一生。他既沒有原罪,也沒有本罪。不管是在心思意念上,還是在言語行為上,他既沒有觸犯作為之罪,也沒有觸犯不作為之罪。他被動的順服就是他流出寶 血,為他的子民償付了罪債。基督用他那主動與被動的順服,為他的子民贏得了稱義、成聖和完全的救贖。因此,他的成聖歸算在他們的身上。當上帝的孩子看自身 的時候,他所見到的是自己的罪性,就深為厭惡。當主看他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他首先是看他的愛子,然後再看他的孩子。如此,他所看到的是他與基督聯合的孩 子。那時,他所看到的就是無瑕之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被動的成聖。上帝所有的子民在基督里都是聖潔的,這就是說,藉著他們與基督的緊密聯合,他們成為聖 潔。「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4:10)。成聖的奧秘就在於通過救贖之恩,選民與基督的受死和復活有份。但是,沒有主動的成聖,就沒有被動的成聖。如果真有敬畏上帝的心,基督徒就會努力追求完全。他曉得這種完全只有在他死亡的時候才能達到,但是,他仍然努力追求。使徒保羅在聖經中說得非常清楚:「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杆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3:12-14)。十三、反律主義在 成聖方面有兩種偏離。一是反律主義,一是完美主義。「反律主義」是指主張上帝的律法已經廢除了。根據這種主張,基督徒藉著信心與基督聯合,從而得了稱義和 成聖。稱義和成聖是純粹客觀性的。如果認為悔改和歸正都是不需要的,所導致的是律法主義。藉著基督的工作,基督徒已經擺脫了順服律法的責任。假如還要堅持 成聖,就是對基督的否定。他們聲稱律法所包含的不過是應許罷了,並不是基督徒個人和社會生活方面所要遵行的規則。更 極端的反律主義者則是全部廢棄上帝的律法。他們認為,律法是屬於行為之約的,並不在恩典之約中。在《羅馬書》六章所談及的就是這種反律主義者。「這樣,怎 么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這卻怎麼樣呢?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 罪嗎?斷乎不可!」(羅6:1,2,15)。上帝的兒女有可能一時犯罪,但絕不會全心全意地生活在罪中。那些沉浸在各種罪之中的人,不管他們以什麼為借口,身上都沒有蒙恩的標記,他們是在走向永遠的沉淪。十四、完美主義「完美主義」者所信奉的是他們能在今生今世達至完全,沒有任何過犯。十六世紀歐洲的 再洗禮派就是完美主義者。根據他們的主張,基督雖然是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但是與一般的孩子從其母所生並不一樣。他從天上帶來了嶄新的人類的性情。同樣, 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也完完全全是一個嶄新的創造,與現存的人截然分開。重生之人的意志和思想不是逐漸更新的,而是重新再造的。因此,真正重生的基督徒完 全在那種屬血氣的生命之外,與周圍的社會生活的架構和次序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對於他們而言,發誓、攜帶武器和從政都在禁止之列。聖經中所說的「在這個世 界之中,卻不屬於這個世界」,對於他們而言,絲毫都體現不出來。他們想與周圍邪惡的鄰舍一刀兩斷,完全分開。威斯理及其追隨者所提倡的也是完美主義。根據他們的主張,成聖之後就是所謂的第二次祝福。這種所謂的第二次祝福能夠使稱義之人過著無罪的生活。這種階段是一個特別的階段,與第一次祝福,也就是稱義,是完全不同的,在這一階段,信心所發揮的作用並不那麼重要。對完美主義者致命的攻擊就是:這樣的人是靠他自己的力量活著,並不是藉著信心。他們並沒有為基督的工作留下任何的餘地,儘管他們仍然是在他裡面誇口。他們中有些人甚至赤身露體行走,認為衣服是罪惡的標記。但是,上帝的聖言與生活的實踐所教導的則是另外的功課。與罪的爭戰是至死方休。反對完美主義的理由如下:(1) 它曲解了耶穌的主張---因為從始至終,成聖都是基督的恩賜和工作在信徒身上的運行;(2) 基督輕視我們每天都需要罪得赦免的必要性;(3) 與聖經中所描述的在這個世界上的聖徒相抵觸;想一想《羅馬書》第七章,所描述的就是重生的基督徒與罪的爭戰。所羅門在聖經中也承認:「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王上8:46)。(4) 極度輕視聖經中所指出的聖靈與肉體之間的對立;(5) 削弱了以禱告抵擋罪身的重要性。當然,我們在聖經中也讀到:「凡從上帝生的,就不犯罪」(約壹3:9)。此處所指的是他不會沉溺在罪中,是指習慣性的犯罪。為什麼上帝如此對待他的子民呢?他本來可以賜給他們今生完全的成聖。原因如下:(1) 主由此教導我們,使我們曉得,並且使我們始終意識到,我們所受到的罪的污染是何等地重;(2) 上帝想讓我們始終倚靠他的恩典和基督的力量。這樣,信心就會得到操練,不斷成長;(3) 上帝不想給他的子民提供兩個天堂,他使我們渴慕天堂;(4) 上帝想讓我們在對罪的爭戰中得到操練;「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那不曾知道與迦南爭戰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後代又知道又學習未曾曉得的戰事」(士3:1-2)。(5) 上帝想試煉我們的信心。考慮到我們仍然軟弱,會使我們:b) 謙卑---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不要以為自己站立得穩;c) 溫柔---體貼並承擔其他基督徒的軟弱,以愛心和真理彼此遮蓋;d) 謹慎---時刻注意省察自身,分辨時候和定理,作自己當作的事;;e) 警醒---曉得自己的敗壞、撒旦的詭計和世界的詭詐,時刻警醒禱告,仰望救主耶穌基督。十五、如何達至成聖假如你還沒有歸正,首先為你自己的歸正禱告,使用上帝所賜給我們的蒙恩之道。不要歇息,直到你真的認識基督,並與上帝和好。如前所述,這是成聖的前提條件。然後---(1) 經常閱讀、查考聖經:「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約17:17)。上帝的話語既是一面鏡子,顯明我們靈魂的罪污,也是潔凈我們罪污的洗濯盆。上帝的聖言照亮人的心思,使人的心靈成為聖潔。(2) 相信基督的寶血的功效:「又藉著信,潔凈了他們的心」 (徒15:9)。那位患血漏症的婦人觸摸耶穌的衣裳穗子,就得了醫治。對人的心靈而言,最有力量的就是信心。如果我們相信基督和他的功德都是我的,我怎能 再犯罪得罪他呢?稱義的信心能夠移山,搬移驕傲的大山,色慾的大山,嫉妒的大山等等。對基督的信心和對罪的喜好是勢不兩立的。(3) 祈求聖靈的感動:聖經上說:「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 (帖後2:13)。聖靈使人的心靈成聖,正如閃電純凈空氣,烈火潔凈金屬一樣。聖靈作工,不管在哪裡,都會生成聖潔。聖靈把他自己聖潔的印記刻在人的心靈 上,正如我們日常蓋印一樣,所生成的是一樣的模式。上帝的靈在一個人身上,所發出的就是聖潔的馨香,使人的心中有天國的地圖。(4) 與成聖的人交往:通過他們的建議良言、禱告和聖潔的榜樣,就會使你也能得以成聖。聖徒相通,就在我們日常所告白的使徒信經中,一定要經常性地保持與聖徒聯誼。「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箴13:20)。聯誼有同化的作用。(5) 為成聖而禱告:約伯曾經質疑:「誰能使潔凈之物出於污穢之中呢?誰也不能」(伯14:4)。上帝能夠從不聖潔的心中,造出美德來。讓大衛的禱告成為你的祈禱吧:「上帝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詩51:10)。(6) 禁食:如今在很多教會中都缺乏這一敬虔的操練,但在聖經中絕沒有廢止禁食。在新約聖徒中也多有這種操練:「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13:3)。(7) 警醒:早晨早起床靈修。讓我們效法基督的榜樣:「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可1:35)。(8) 奉獻:「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19:17)。主耶穌也說:「施比受更有福」(徒20:35)。(9) 許願:莊重地許願事奉上帝,並還願。最後,為稱義和成聖而對上帝有感恩的心。
推薦閱讀:

基督徒婚戀箴言
對黃正宇先生《光怪陸離卻又是與神同在的中國》一文的回應
如何在佛教的家庭中堅守對基督的忠誠?
在家裡仍作基督徒!
司布真:基督手中的小孩子的餅(2)

TAG: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