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女性食療法

女性

瓜蔞餅

[原料]瓜蔞200克、麵粉600克、白糖75克、清水適量。

[做法]瓜蔞去籽,放在鍋內,加水少許,加白糖100克,以小火煨熬,拌成餡。另取麵粉750克,加水適量經發酵加面鹼,揉成面片,把瓜蔞夾在面片中製成麵餅,烙熟或蒸熟。

[用法]佐餐或隨意服用。

[作用]潤肺化痰,散結寬胸。適用於肺癌胸痛。

[評註]瓜蔞主要含三萜皂甙、有機酸、樹脂、糖類和色素等。在體外抗癌實驗中,發現全瓜蔞煎劑(20%煎劑)有抗癌作用。實驗研究還指出:瓜蔞皮抗癌效果尤勝於瓜蔞仁,種殼和脂肪油則無效。

鴨粥

[原料]青頭雄鴨一隻、粳米50克、蔥白適量。

[做法]青鴨去毛及內臟、切細煮至極爛,再加粳米、蔥白煮粥;或用鴨湯煮粥,不放鹽、可加料酒幾滴去腥。

[用法]每日2次,空腹溫熱食。7天為一療程。

[作用]補益脾胃、利水消腫,滋陰血。適用於一切水腫病人。

[評註]陰虛脾弱大便泄瀉病人不宜選用。

五神湯

[原料]荊芥10克、蘇葉10克、生薑15克、茶葉6克、紅糖30克

[做法]將荊芥、蘇葉洗凈,與茶葉、生薑一併放砂鍋中,加水500克浸泡20分鐘,文火上煎沸10分鐘取汁,加紅糖溶化即成。

[用法]隨意服用。

[作用]發汗解表。適用於風寒感冒,症見發熱無汗、流清水鼻涕、痰少清稀者。

[評註] 外感初期服用效果好。

蔥豉黃酒湯

[原料]豆豉15克、蔥須20克、黃酒50克

[做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鐘,再加洗凈的蔥須,繼續煎5分鐘,最後加黃酒,出鍋取汁。

[用法]每日2次,趁熱頓服。

[作用]解表和中。適用於風寒感冒。

[評註]蔥須疏表發汗、以散表寒,豆豉辛甘解表、宣散表邪,二者合用、黃酒為引,蓋被取微汗可散表寒。

附子粥

[原料]炮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兩葯搗細,過篩為末,每次取10克,與米同煮為粥。

[用法]空腹食用。

[作用]溫中散寒止痛。適用於寒濕痢疾、里急後重、腹中絞痛、喜按喜暖者。

夜交藤粥

[原料]夜交藤(何首烏的藤莖)60克、粳米50克、大棗2枚、白糖適量。

[做法]取夜交藤用溫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葯汁約300毫升,加粳米、白糖、大棗,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即可。

[用法]每晚睡前1小時,趁熱食,連服10天為一療程。

[作用]養血安神,祛風通絡。適用於虛煩不寐、頑固性失眠、多夢症以及風濕痹痛。夜交藤9-15克煎水外用,還可以治皮膚瘙癢。

[評註]夜交藤擅治失眠,用冰糖、大棗矯味又健脾安神,適於長期飲用。

北杏燉雪梨

[原料]北杏10個、雪梨1個、白砂糖50克

[做法]將北杏、雪梨、白砂糖同放燉盅內,加清水半碗,急火隔水燉1小時。

[用法]每日2次,食雪梨飲湯。

[作用]化痰止咳、清熱生津、潤肺平喘。適用於咳嗽、慢性支氣管炎及腸燥便秘。

[評註]北杏含多種皂甙和微量氫氰酸,有鎮靜呼吸中樞,止咳平喘的作用。與雪梨同燉能除其寒性、增潤肺平喘之功,且能生津化痰、清熱去燥,為四季鎮咳之佳品。

田七雞

[原料]田七10克、雞肉250克、精鹽適量。

[做法]田七(打碎),與雞肉一起加水適量,隔水蒸燉2小時,加鹽少許即可。

[用法]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飲湯食肉。

[作用]活血化瘀,止血止崩。用於崩漏,出血過多者。

[評註]田七甘微苦溫。是止血良藥。《本草綱目》云:田七「止血、散血,……出血不止……止嘔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露不下。」配雞肉能益氣養血,使本品祛瘀而不傷氣。血虛無瘀者慎用。

小米粉粥

[原料]小米粉、粳米各適量。

[做法]將小米粉加適量冷水調和,將粳米粥煮沸後入小米粉糊同煮為粥。

[用法]早晚餐溫熱服用。

[功效]降脂,降壓。對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環障礙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高脂血症病人常服也有效。

[評註]小米粉能降血脂,有效地防止和解除血管硬化,與粳米同食可提高其營養價值,發揮「互補作用」。此粥清香爽口、常吃有益。

玫瑰花粥

[原料]玫瑰花5朵,粳米100克,櫻桃10枚,白糖適量。

[做法]將未全開的玫瑰花採下,輕輕撕下花瓣,用清水漂洗乾淨;粳米淘洗常法煮成稀粥,加入玫瑰花、櫻桃、白糖稍煮即可。

[作用]利氣行血,散瘀止痛,用於帶下、痛經等。

[評註]本葯膳紅白相間,酸甜可口,色味誘人,是保健葯膳中深受歡迎的佳品。

羊腎餛飩

[原料]羊腎50克,肉桂3克,川椒2克,川芎5克,麵粉250克,醬油、精鹽適量。

[做法]將肉桂、川椒、川芎研末備用。將羊腎去皮漂洗,使腰臊除凈,剁成肉茸,加入葯末及適量的醬油、精鹽拌勻成餡。以常法做成餛飩。

[用法]溫熱食用。

[作用]溫陽散寒,活血止痛,主治痛經。

[評註]羊腎補腎益精,肉桂、川椒溫通經脈,助陽散寒;川芎活血、行氣、止痛。為胞宮陰寒內盛證或兼感寒濕症之良方。

茯苓餅

[原料]茯苓細粉、米粉、白糖(按2:2:1的比例)。

[製作]上3味加水適量,調成糊,以微火在平鍋里攤烙成薄餅即可。

[用法]可經常吃或佐食。

[功效]健脾補中,寧心安神。適用於氣虛體弱所致的心悸、氣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腫、大便溏軟等。

[按注]茯苓甘淡、能健脾和中、寧心安神、利水去濕。自古以來就是食療保健的佳品。

首烏煨雞

[原料]制首烏30克、母雞1隻、精鹽、生薑、料酒各適量

[做法]取制首烏研成細末備用;將母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凈;用紗布包制首烏粉塞入雞腹內,文火於砂鍋中煨熟,取出布袋,加精鹽、生薑、料酒略煮即可。

[用法]每日2次,吃肉喝湯。

[作用]補肝養血、滋腎益精。適用於血虛、肝腎陰虛所引起的頭昏眼花、脫肛、痔瘡、子宮脫垂等。

[評註]制首烏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壯筋骨、潤腸通便。是歷代醫家推崇的滋補佳品。若長時間上網,造成血不養肝、頭昏眼花者食用會大有益處。

野莧湯

[原料]野莧草6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帶根鮮野莧草200克洗凈切成段,加水一碗煎10分鐘,取汁,加白糖適量。

[用法]每日3次,每次200克

[作用]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止血止痢。對細菌性痢疾尤有效。

韭菜飲

[原料]鮮韭菜500克、鮮生薑50克、冰片3克

[做法]將鮮韭菜、鮮生薑搗碎同擠汁,再放入冰片溶解即可。

[用法]每日1劑,分2次飲用。

[作用]開竅醒神,回陽救逆。治療中暑神昏、四肢冰冷、冷汗、噁心者。

[評註]鮮韭菜溫陽氣、生薑汁和胃暖中、冰片能通竅醒神;三葯相伍、溫涼並用,適用於中暑飲用。

豬蹄湯

[原料]豬蹄2個,茜草2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茜草用紗布包裹,豬蹄洗凈剁成小塊,與大棗共入鍋中,加水煎煮,待豬蹄熟爛,除去茜草即可。

[用法]吃肉食棗飲湯,早晚餐佐食。

[作用]滋陰養血,涼血止血。用於鼻衄、便血等。

[評註]豬蹄甘咸平、能滋陰益氣血、通血脈。其中含有大量膠質,是血小板生成的物質,有止血功效。茜草苦寒,能涼血止血、活血行瘀,大棗甘平、能滋陰補脾胃、益氣血。將豬蹄與上藥同煨,不僅止血效佳,而且酥爛味醇,可口宜人,樂於食用,堪稱食療佳品。

桃葉茜根飲

[原料]鮮桃葉7片,茜根30克,紅糖15克

[做法]將鮮桃葉、茜根放入砂鍋內,加水兩碗煎至一碗去渣,放入紅糖,溶解後即可。

[用法]每晚溫服,7日為一療程。

[作用]疏肝解郁,涼血止血。適用於月經不調、崩漏。

[評註]桃葉活血解郁,茜根涼血止血。對氣滯、血瘀引起的月經先期、量多色淡、行經不暢、乳房及胸腹脹痛者療效較好。

芝麻紅糖飲

[原料]黑芝麻50克,紅糖50克,米酒20毫升。

[做法]將黑芝麻洗凈去沙,炒熟,乘熱沖入米酒,然後加糖研碎拌勻即可。

[用法]每日1劑,連服7天。

[作用]溫中健脾,養血調經。適用於脾胃虛寒,月經延期患者,及產後虛寒、血虛患者。

[評註]黑芝麻能補益肝腎,米酒溫熱健脾,加以紅糖活血,三葯共奏溫中健脾,養血調經之功效。

茯苓大棗山藥粥

[原料]獲苓20克,大棗10克,山藥2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大棗去核,與茯苓、山藥、粳米同煮成粥,加適量紅糖調味即可。

[用法]分3次佐餐食用。

[作用]健運脾胃,滲濕止瀉。小兒脾胃氣虛、食少便溏、體倦乏力者可經常食用。

[評註]茯苓甘平,淡滲利水去濕,補脾益胃,與山藥、大棗佐用,藥性平和,滋補脾胃,除濕止瀉之功更著。

糟茄

[原料]紫茄子2000克、精鹽200克、酒糟250克

[做法]將紫茄子洗凈切塊,與酒糟、精鹽共置於瓷罐中拌勻封好,根據氣溫,約1個月左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40克,連服3周。

[作用]清熱解毒、散血消腫。對食管癌有一定療效。健康人食用能防止癌變。

[評註]糟茄色澤翠綠,其味鮮美,患者易接受。據研究顯示茄子可以防止癌細胞的形成,其中的松烯可以抑制細胞癌變。茄子還含有蛋白酶控制劑,實驗顯示,常吃茄子的人很少患胃癌。茄子中的合成物東莨宕鹼和金雀花酮具有明顯的抑制痙攣的作用。

人蔘雞火鍋

[原料]人蔘20克,母雞肉1500克,水發海參、牛環喉、豬油各200克,豬瘦肉、豬舌頭、胡蘿蔔、萵筍各150克,豌豆苗尖、醪糟汁各100克,料酒50毫升,花椒10克,醬油15毫升,精鹽、冰糖、蔥各15克,味精5克,姜20克,胡椒粉3克,鮮湯2500毫升。

[製法] 1、將人蔘洗凈,用少許水煮一下,撈出切片,再放原鍋中煮15分鐘,撈出放碗中仍以原湯泡好;將母雞肉洗凈,搌干水分,剁成4厘米見方的塊,入開水鍋中汆一下撈出;瘦豬肉去筋膜,入開水鍋中汆一下,撈出切片;豬舌頭刮洗乾淨,入開水鍋中汆一下;海參摳洗乾淨;順著切成片,用水泡上;牛喉撕去皮、筋,剞花刀,剖開,切成約8厘米長的條;胡蘿蔔、萵筍削去皮筋,切成片;豌豆苗洗凈;蔥拍破,切段。以上各料除母雞塊和人蔘片外,均分別裝入盤中上桌備用。

2、炒鍋置火上,下豬油燒至五成熱,先放姜、蔥、花椒炸香,繼下雞塊、鹽、醬油、料酒、醪糟汁、冰糖、炒一會兒,加鮮湯燒開,放胡椒粉、味精、燒沸10分鐘,便可燙食各種用料。

可用香油、蒜泥、醋、鹽拌味碟,蘸食並飲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補虛扶正、抗衰老、具有氣血雙補、固脫生津、安神之效。

[按語] 本葯膳湯味鮮美,極富營養,人蔘是名貴中藥,其功能神奇,古人稱之為"神草"。性味甘、微苦、溫,歸脾、肺、心經,有補虛扶正、抗衰老之功效。母雞肉補虛益氣養血。合用則有補元氣、養肝腎、安神等功效,適用於勞傷虛損。虛咳喘促、陽虛、盜汗、驚悸健忘、眩暈頭痛、婦女崩漏及久虛不復等症。

紅糖薑湯

[原料]紅糖50克,生薑2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紅糖、大棗煎煮20分鐘後,加入生薑蓋嚴,再煎5分鐘即可。

[用法]空腹服用,日服2次。

[作用]補氣養血,溫經活血。適用於胞宮虛寒、小腹冷痛、量少色黯者。

[評註]紅糖、大棗既補氣養血又溫經活血;生薑辛溫以助紅糖之力。

二仙燒羊肉

[原料] 仙茅15克,仙靈脾15克,羊肉250克

[製法] 先將羊肉洗凈,切片。將仙茅、仙靈脾切片,裝入紗布袋中,紮緊袋口,與羊肉片同入砂鍋中,加水適量,以大火燒沸後,加入生薑片、蔥段、料酒、精鹽等調料,改以小火燒燉至羊肉熟爛,取出葯袋,加少量味精、五香粉即成。

[服法]佐餐當菜,隨量食用。

[功效]溫補腎陽。

[主治] 腎陽不足型更年期綜合征,症見面色蒼白或晦暗,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肢浮腫,食少便溏,夜間尿頻,性慾低下,月經色淡或絕經,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無力。

[按語]仙茅、仙靈脾溫補腎陽,近代實驗研究發現其提取液具有雄性激素樣作用。羊肉可溫腎壯陽,補益精氣。經臨床觀察,本食療方對男、女更年期綜合征出現腎陽虛弱諸證有較好的食療功效。

何首烏山雞

[原料] 山雞二隻、炙何首烏10克、青椒100克、冬筍15克、醬油10克、料酒20毫升、味精1克、精鹽2克、豆粉20克、雞蛋1個、菜油1000克(實際消耗60克)。

[製法] 何首烏用清水洗凈、放入鋁鍋內煮二次,共收藥液20毫升。山雞去凈毛,剖腹去內臟,洗凈去骨,切成丁。冬筍,青椒切成丁。雞蛋去黃留清。蛋清加入豆粉,調成蛋清豆粉,用一半入少許精鹽將山雞丁漿好,另一半同料酒、醬油、味精、首烏汁兌成液汁待用。凈鍋置火上,注入菜油,燒至六成熱時下雞丁過油滑熟,隨即撈入勺內待用。鍋留底油,加入雞丁、冬筍、青椒、倒入液汁勾芡,起鍋裝盤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能] 補肝腎、烏鬚髮,悅顏色,延壽命之效。

[按注] 本葯膳特別適宜於舞蹈演員,運動員等活動劇烈的人服用。

酥炸月季花

[原料] 鮮月季花瓣100克,麵粉400克,雞蛋3個,牛奶200克,白糖100克,精鹽一撮,沙拉油50克,發酵粉適量。

[做法] 將雞蛋清、蛋黃中加入糖、牛奶,攪勻後抖入麵粉、油、鹽及發酵粉,輕攪成麵漿;蛋白用筷子攪打至起泡後兌入麵漿。花瓣加糖漬半小時,和入面醬。湯勺舀麵漿於五成熱的油中炸酥。

[用法] 做早、晚餐或點心食。

[功能] 疏肝解郁、活血調經,適用於血瘀之經期延長。

[按語] 月季花有活血調經 ,主治肝鬱不舒,瘀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胸腹脹痛,煩悶嘔惡等症。

麥門冬粥

[原料]鮮麥冬汁50克,鮮生地汁50克,生薑10克,薏米15克,粳米50~100克

[製法]先將薏米、粳米及生薑煮熟,再下麥冬與生地汁,調勻,煮成稀粥。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2次。

[功效]安胎、降逆、止嘔。

[主治]妊娠惡阻、嘔吐不止。

[按語] 《本草綱目》中說,麥門冬能"美顏色,悅肌膚"。本粥以麥冬、大棗配伍,對美容有一定效果。尤其適用於經常口乾舌燥、面部皮膚乾燥者,能滋陰潤膚。

黃芪鯽魚火鍋

[原料]黃芪15克,鯽魚3條(約重500克),豬瘦肉200克,豆腐、粉絲各150克,萵筍葉100克,化豬油75克,生薑15克,蔥10克,料酒30毫升,白糖、精鹽各5克,炒枳殼、味精、胡椒粉各2克,醋3克,鮮湯2000毫升。

[製法]1、將鯽魚去鰓、鱗,剖去內臟,片成5厘米見方、0.3厘米厚的魚片(魚刺棄之不用);豬瘦肉去筋膜,洗凈瀝水切片;豆腐切塊;粉條水發後切段;萵筍葉洗凈擇好。以上各料全部裝盤,圍於火鍋四周。

2、用乾淨紗布包上黃芪、炒枳殼,入沙罐中,注入清水,熬2次,每次15分鐘,收藥液待用。

3、鍋置火上,下豬油燒至六成熱,下薑片,煸出香味,放鹽、胡椒粉、醋、料酒、白糖等,加入湯燒開,撇去浮沫,再下藥液,燒開之後,倒入火鍋中,燙食各種原料,飲湯。

[用法] 直接食用或配餐均宜。

[功效] 補氣健胃,美容潤顏之功效。

[主治] 脾虛所至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溏泄瀉。以及氣虛所致的氣短乏力、胃下垂、脫肛等症。女人常食可美容潤膚。

[按語]黃芪益氣補陽、攝血行滯、固表止汗。將其同鯽魚合食,可補氣健胃、美容抗衰。

芪肝湯

[原料]豬肝500克,黃芪40克

[製法]豬肝洗凈切片,加入黃芪、清水適量,同煮成湯,少加鹽或不加鹽食用。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肝益氣通乳。

[主治]氣血不足的缺乳。

[按語]黃芪性味甘溫益氣,豬肝性味甘苦而溫,補肝養血。

煮羊血

[原料]羊血200克,味精、米醋適量。

[製法]將羊血切成小塊放入碗中,倒入米醋,煮熟後用少許食鹽調味。

[用法]吃羊血。

[功效]化瘀止血。

[主治]適用於內痔出血、大便出血。

[按語] 羊血性平,味咸,每100克羊血中含蛋白質16.4克,主要為血紅蛋白,其次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和少量纖維蛋白等。具有止血去瘀功效, 適用於產後血瘀、胞衣不下或出血不止、鼻衄、吐血及大便下血等。

拔絲蛋塊

[原料] 雞蛋黃36克、白糖60克、麵粉15克、植物油500克(耗油45克)、青紅絲0.6克、香蕉精0.12克

[製法] 先將雞蛋攪開,放進麵粉、香蕉精和少許水,和勻成蛋糊狀;再在油鍋中放進油少許,將調好的蛋糊倒出,攤成薄餅;將薄餅取出,切成菱形蛋塊,然後再放在熱油鍋中炸,待炸成金黃包時,撈出。最後放油少許於鍋中,將白糖倒入,炒至糖能拔絲時,再放入炸好的雞塊,並撒上青紅絲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能] 滋陰補血,養心安神益智,適用於記憶力衰退者;神經衰弱、失眠、心煩者,此外,對婦女崩漏、胎動不安者亦有效。

[按語] 雞蛋黃功效為養心安神、滋陰益血潤燥。用於月經不調,病後體虛,營養不良,陰虛咽干喉痛,心悸,失眠,小兒驚癇。 但是蛋黃中膽固醇含量較高,高血脂症患者宜少食。

黑芝麻山藥何首烏粉

[原料] 黑芝麻250克,山藥250克,制何首烏250克

[做法]將黑芝麻洗凈,晒乾,炒熟,研為細粉。將懷山藥洗凈,切片,烘乾,研為細粉。將制何首烏片烘乾,研為細粉,與芝麻粉、山藥粉混合拌勻,瓶裝備用。

[用法] 每日2次,每次25克,入鍋,用溫開水調成稀糊狀,置於火上燉熟即成。

[作用] 健脾補腎,養血益精。脾腎虧虛型貧血,症見面色萎黃或蒼白,頭暈,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舌淡苔白,脈沉細。

[評註] 黑芝麻擅長補肝腎,益精血。山藥益氣健脾。制何首烏為補肝腎,益精血佳品。以上3味研粉,調成糊狀食用,口感與沖服藕粉相似。本食療方對脾腎虧虛型貧血有明顯作用,可廣泛應用於營養不良性貧血,對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也有一定療效。

蔥姜豆鼓飲

[原料]連須蔥白30克、淡豆豉10克、生薑3片、黃酒30克

[做法]將淡豆豉、生薑加水500克,加蓋煎沸、加蔥白蓋嚴文火煮5分鐘、再加黃酒燒開即可。

[用法]熱服,服後蓋被取微汗。

[作用]解表和中。主治風寒感冒初期的頭痛、噴嚏、發冷、無汗者。

[評註]上述原料均為辛溫散寒之品,在感受風寒之後立即服用,效果明顯。

杷葉粥

[原料]枇杷葉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枇杷葉用紗布包好放入砂鍋內,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加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克,煮成稀粥。

[用法]早晚溫熱服用。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降氣。適用於急性氣管炎、大葉性肺炎、衄血以及胃熱嘔吐、呃逆等症。

[評註]感受寒涼引起的咳嗽嘔吐者勿用。

枸杞茯苓茶

[原料]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紅茶100克

[做法]將枸杞子與茯苓共研為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紅茶6克,用開水沖泡10分鐘即可。

[用法]每日2次,代茶飲用。

[作用]健脾益腎、利尿通淋。適用於慢性腎炎、少尿、尿痛、尿道炎等。

[評註]枸杞子甘平、能補腎益精,茯苓甘淡能健脾利尿,紅茶能利尿提神。是治療小便不利的理想飲料。

烏梅粥

[原料]烏梅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烏梅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後加冰糖適量,稍煮溶化即可。

[用法]每日2次,溫熱食用。

[作用]生津止渴,斂肺止咳,澀腸止瀉。適用於久瀉、久咳,伴口乾、不思飲食者。

[評註]急性瀉痢和感冒咳嗽者禁用。

萊菔子粥

[原料]萊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萊菔子末與粳米同煮為粥。

[用法]早晚溫熱食用。

[作用]化痰平喘,行氣消食。適用於老年慢性氣管炎、肺氣腫。

[評註]現代研究證實,萊菔子有祛痰作用,此葯膳用於咳喘伴痰多者。人蔘忌萊菔子,故吃此粥期間不能服用人蔘。

蜂蜜蘿蔔汁

[原料]白皮大蘿蔔1個、蜂蜜100克

[做法]將蘿蔔洗凈掏空中心,放入蜂蜜,置大碗內,加水蒸煮。

[用法]每日2次,隨量服。

[作用]潤肺、止咳、化痰。適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

[評註]蘿蔔具有良好的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民間慣用蘿蔔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病變;蜂蜜在此有矯味和治療的雙重作用。久咳不愈者可常用此葯膳。

豬肺粥

[原料]豬肺500克、梗米100克、薏苡仁50克、料酒、蔥、姜、食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豬肺洗凈加水適量,放入料酒,煮至七成熟,撈出切成丁,同淘凈的大米、薏苡仁一起入鍋內,並放入蔥、姜、食鹽、味精,先置急火上燒沸,然後改文火煨燉,米熟爛即可。

[用法]可當飯吃。經常食用效果顯著。

[作用]補脾肺、止咳。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

[評註]豬肺是補肺佳品,主要作用是清熱潤肺,對陰虛肺熱所致的慢性支氣管炎效果不錯。薏苡仁健脾化痰,二葯配伍共奏止咳化痰之功效。注意豬肺不宜與白花菜同服。

黃芪雞汁粥

[原料]母雞1隻(重約1000~1500克) 、黃芪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母雞去毛及內臟、剖洗乾淨,濃煎為雞汁;取黃芪15克水煎2次取汁,加適量雞湯及梗米100克共煮成粥。

[用法]早晚溫熱服食。

[作用]益氣血,填精髓,補氣昇陽,固表止汗。適用於久病體虛、氣血雙虛的貧血、乏力、自汗者。

[評註]黃芪雞肉配伍能健脾胃,益氣血,是補虛止汗的良方。感冒發熱,外邪未盡者忌服。

養血止痛粥

[原科]黃芪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澤蘭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黃芪、當歸、白芍、澤蘭煎服15分鐘,會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將熟爛時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用法]早晚溫熱食用,於月經前連服7天。

[作用]補氣血,健脾胃,止疼痛。主治婦女痛經。

[評註]黃芪、當歸能補氣養血,白芍、粳米、紅糖酸甘斂陰,緩急止痛,澤蘭活血祛瘀止痛。可於經期做輔助食療。

葫蘆粥

[原料]陳葫蘆粉15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粳米、冰糖加水放入砂鍋內煮至米開時,加陳葫蘆粉,再煮片刻,至粥稠即可。

[用法]早晚溫熱頓服,7天為一療程。

[作用]利水消腫。適用於腎炎及心臟病水腫、腳氣水腫等。

[評註]陳葫蘆粉入粥中共飲,易於消化,加冰糖調理口味,更適於食用。陳葫蘆保存年數越久效果越好。

枸杞麥冬炒蛋丁

[原料]雞蛋4個、枸杞子10克、花生米30克、豬瘦肉50克、麥冬10克、精鹽、澱粉、味精各適量。

[做法]枸杞洗凈在沸水中略氽一下;麥冬洗凈於水中煮熟剁成碎末;花生米炒脆;豬瘦肉切成丁;雞蛋打在碗中加鹽打勻隔水蒸熟,冷卻後切成粒狀備用。將鍋置旺火上加花生油,把豬肉丁炒熟,再倒進蛋粒、枸杞子、麥冬碎末,炒勻加精鹽,澱粉勾芡,加味精調味,盛入盤中鋪撒脆花生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2次。

[作用]滋補肝腎、強身明目。適用於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

[評註]麥冬滋陰,枸杞壯陽,二葯相配調理陰陽,不溫不燥,作用較為平衡。雞蛋、瘦肉含脂肪少,富含蛋白質,適於肝病者食用。這道菜營養價值高、口感好且能強身,常食有益健康。

首烏煨雞

[原料]制首烏30克、母雞1隻、精鹽、生薑、料酒各適量

[做法]取制首烏研成細末備用;將母雞宰殺去毛及內臟洗凈;用紗布包制首烏粉塞入雞腹內,文火於砂鍋中煨熟,取出布代,加精鹽、生薑、料酒略煮即可。

[用法]每日2次,吃肉喝湯。

[作用]補肝養血、滋腎益精。適用於血虛、肝腎陰虛所引起的頭昏眼花、脫肛、痔瘡、子宮脫垂等。

[評註]制首烏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壯筋骨、消癰、潤腸通便。是歷代醫家推崇的滋補佳品。若長時間上網,造成血不養肝、頭昏眼花者食用會大有益處。

雞冠花雞蛋湯

[原料]雞冠花40克,雞蛋1隻,白糖適量。

[做法]將雞冠花加水兩碗,煎至一碗,去渣,將雞蛋去殼攪勻燒開,加入白糖適量即可。

[用法]每天1次,連服7天。

[作用]清熱涼血止血。適用於血熱崩漏、鼻衄、吐血、便血、溺血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評註]雞冠花性甘涼。《玉揪葯解》云:「清風退熱、止衄斂營,治吐血、血崩、血淋諸失血證」。配伍雞蛋,健脾養血。

葫蘆雙皮湯

[原料]葫蘆殼50克、冬瓜皮30克、西瓜皮30克、紅棗10克

[做法]取以上各味置砂鍋中加水400克,文火煎至約200克,去渣。

[用法]飲湯,每日1劑。

[作用]健脾利濕,消腫。適用於慢性腎炎浮腫者。

[評註]葫蘆殼、冬瓜皮、西瓜皮善利水消腫,解毒涼血,是治療腎炎良方。

柿葉速溶飲

[原料]鮮柿葉30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鮮柿葉洗凈切碎,加水濃煎,去渣取汁1000克,慢火濃縮至稠粘,加白糖收干葯汁,軋粉裝瓶。

[用法]每次沖服15克,每日3次。

[作用]澀腸止血,清熱潤肺。適用於腎炎頑固蛋白尿症。

[評註]柿葉清熱涼血,用於各種慢性炎症有特殊療效。柿葉速溶飲稍澀,10日為一療程,然後停葯,久服傷氣。

月季花湯  

[原料]月季花5朵、黃酒1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月季花洗凈加水150克,文火煎至100克,去渣取汁,加

冰糖及黃酒適量。

[用法]每日1次,溫熱服用。

[作用]行氣活血。適用於氣滯血淤、閉經、痛經等。

[評註]月季花活血調經,消腫止痛。對痛經、閉經、疔毒癤腫有療效。但其性溫,破氣,血熱、氣虛者不宜飲用。

阿膠牛肉湯

[原料]阿膠15克,牛肉100克,米酒20毫升,生薑10克

[做法]將牛肉去筋切片,與生薑、米酒一起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用文火煮30分鐘,加入阿膠及調料,溶解即可。

[用法]每日1劑,吃肉喝湯。

[作用]滋陰養血,溫中健脾。適用於月經不調、經期延後、頭昏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萎黃者,或胎動不安者。

[評註]阿膠甘平、能補血止血、調經安胎。牛肉補脾生血,與阿膠配伍能溫中補血,配伍生薑、米酒,更增健脾和胃之功。可用於脾虛,氣血不足之一切癥候。

熘炒黃花豬腰

[原料]豬腰500克,黃花菜50克,姜、蔥、花生油、食鹽、糖、芡粉各適量。

[做法]將豬腰切開,剔去筋膜臊腺,洗凈,切成腰花塊;黃花菜水泡發切成段;炒鍋中置花生油燒熱,先放入蔥、姜等作料煸炒,再爆炒豬腰,至其變色熟透時,加黃花菜、食鹽、糖煸炒,再入芡粉,湯汁明透起鍋。

[用法]佐餐或分頓食用。

[作用]補腎益脾,固澀精液。適用於腎虛腰痛、早泄、陽痿、產婦乳少。

[評註]豬腎能補腎強腰,通膀胱。現代研究資料顯示,豬腎與人腎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質成分,可以對腎起到補益和治療的作用,這與中醫「以臟補臟」的理論相吻合。腎虛之人常服有益。

雞血藤煲雞蛋

[原料]雞血藤30克,雞蛋2個,白砂糖少許。

[做法]雞血藤和雞蛋加清水2碗同煮,雞蛋熟後去殼再煮至1碗後加白糖少許即可。

[用法]棄去藥渣,飲湯吃蛋,每晚服用。

[作用]活血補血,舒筋活絡。 適用於閉經,月經不調,貧血,面色蒼白等症。

[評註]雞血藤能養血活血,舒筋活絡,與雞蛋共食,緩解藥物刺激,延長藥物停留,便於藥效發揮。

火腿燒鴿蛋

[原料]鴿蛋10個,火腿50克,雞湯60毫升,花生油、味精、料酒、香菜、蔥絲、生薑末、水澱粉各適量。

[做法]將鴿蛋煮熟去殼,放入少許醬油,把鴿蛋放熱油鍋中煎炸,炸至金黃色時撈出;將火腿切成長條狀,稍煮取出,鐵鍋燒熱,加花生油,燒至八成熟時,加鴿蛋、火腿、料酒、蔥絲、生薑末適量,略炒;加入雞湯,將湯燒至將干,用水澱粉勾芡,加味精,放入香菜即可。

[作用]補腎益氣,幫助產婦清除子宮內淤血,促進子宮復原,提高性功能。

[評註]鴿蛋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脂肪,尤其對產婦滿月後的夫妻性生活有益。

歸芪雞

[原料]雞肉250克,黃芪30克,當歸20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雞肉切塊,與黃芪、當歸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燉熟加調料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每周3次。

[作用]補氣血。用於月經不調、經多。

[評註]雞肉味甘微溫,能溫中健脾; 當歸、黃芪益氣養血,又去雞肉之膻氣。葯入肉中,以食代葯,在品嘗美味佳肴中治病健身,不能不說是中華葯膳的一大特色。

歸地燒羊肉

[原料]羊肉500克,當歸15克,生地15克,乾薑10克,醬油、米酒、白糖、料酒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成方塊,放入砂鍋內,加入當歸、生地、乾薑、醬油、糖、酒,用文火紅燒至羊肉熟爛。

[用法]佐餐食用、喝湯吃肉。

[作用]益氣補中,溫中暖下。適用於脾腎陽虛,下元虛冷,沖任不固引起的崩漏及產後病後之體虛、血虛、畏寒肢冷諸證。

[評註]羊肉性味甘溫,入脾、腎二經,可益氣補虛,溫脾暖腎,是一種良好的滋補強壯品,尤其適宜秋冬進補時選用。常吃羊肉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熱量,禦寒增溫,開胃健身。自唐代名醫張仲景創製了食療名方"當歸生薑羊肉湯"以來,用羊肉、當歸、生薑製成的葯膳廣為應用。實踐證明羊肉與當歸配伍能溫經健脾、養血補腎,佐以生地緩和生薑的辛燥,使本方溫而不燥。

党參生魚

[原料] 党參20克,胡蘿蔔50克,料酒、醬油、姜、蔥各10克,鹽5克,味精、白糖各3克,素油50克,鮮湯200克,香菜30克

[做法] 1.將党參潤透,切成3厘米長的段;胡蘿蔔洗凈,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姜切片,蔥切段;香菜洗凈,切成4厘米長的段。

2.將生魚宰殺後,去鱗、腮、腸雜,洗凈後瀝干水分,放入六成熱油中炸一下,撈起,瀝油後備用。

3.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下入素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姜、蔥爆香,再下入生魚、料酒、党參、胡蘿蔔、鹽、味精、白糖、醬油、鮮湯燒熟,然後放入盤中,加入香菜即成。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補中益氣,生津利水,補血。

[主治] 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水腫等症。

[按語] 本品藥性平和,不燥不膩,善補脾肺之氣而養血生津,為脾肺氣虛、血少、津傷常用之品。在一般的補益劑中常用党參代替人蔘。

丹參去痛酒

[原料] 丹參30克,玄胡索30克,牛膝15克,紅花15克,鬱金15克,白酒500克

[製作] 將生丹參、玄胡索,牛膝,紅花,鬱金倒入瓶中,用白酒浸泡加蓋,密封約半個月。每隔三天,用力搖動藥酒瓶一次,每次約搖三分鐘。

[用法] 行經前兩天開始飲服,每日三次,每次1至2匙,至經血乾淨時停飲。連服四個經期為一療程。

[功能] 活血散瘀,行氣調經,適用於氣滯血瘀之痛經。

[按語] 丹參色赤入心,專行血分,苦降開泄以散瘀,性涼清熱以涼血,功善涼血活血,祛瘀生新,瘀血散則月經調,鬱熱除則神自安。凡血分瘀熱所致諸證,本品均為要葯。

甘蔗生薑汁

[原料]甘蔗汁100克,生薑汁10克

[製法]將甘蔗汁、生薑汁混合,隔水燙溫。

[用法]每次服30克,每日3次。

[功效]清熱和胃、潤燥生津、降逆止嘔。

[主治]妊娠胃虛嘔吐者。

[評註]甘蔗有滋陰潤燥,調中和胃的作用。

雙麻豬腸火鍋

[原料] 升麻30克,黑芝麻、菜油、瘦豬肉各100克,豬大腸1000克,豬腎2個,鱔魚250克,牛環喉、金針菇、土豆、水發木耳各150克,白菜300克,萵筍葉200克,豆瓣醬50克,精鹽15克,冰糖、花椒各10克,豆豉20克,醪糟汁、老薑、大蒜、豬油、牛油各50克,味精3克,鮮湯3000毫升,醋少許。

[製法] 1、將升麻洗凈,瀝水,切片;黑芝麻洗凈,瀝水;豬大腸用鹽和醋反覆揉勻,待無粘液、顏色發白、無異味時,放入較大的開水鍋中汆一下撈出,然後再用溫水洗兩次,瀝干水,斜切成4至5厘米長的段;豬瘦肉洗凈,切片;豬腎去皮膜,一分為二,去盡腰臊,片成0.2厘米厚的片,放入水中漂去血水,撈出瀝干;鱔魚剖身,放血,去骨及頭,改成4厘米長段;牛環喉從中剖開,水泡後洗凈,剞十字刀花,改成長6厘米、寬2厘米的條;金針菇去蒂、根、洗凈;白菜洗凈,切塊;萵筍葉洗凈。以上各料分別裝盤圍在火鍋四周待用。

2、炒鍋置火上,下菜油燒至四成熱,下花椒炸一下,撈出不用,另下牛油、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豆瓣醬,炒至香味濃郁,下入老薑、大蒜、鮮湯燒開,放入豆豉、醪糟汁、冰糖,熬一會,放入大腸段、升麻,煮15分鐘,撇浮沫,舀入火鍋中,加入味精等調味,便可燙食各料。

[用法] 佐餐,亦可用熟菜油、味精、蒜泥調成味碟,蘸食。

[功效] 提中氣、補肝腎。

[主治] 適用於脫肛、婦女子宮脫垂、脫肛、胃下垂等症。

[按語] 升麻可用於治療脫肛,子宮脫垂,中氣不足,脾虛瀉泄等。黑芝麻能補肝腎、潤五臟。豬大腸能補下焦虛竭。

芪燒活魚

[原料]生黃芪30克,党參20克,活雌鯉魚1條(約700克),香菇20克,精鹽、料酒、醬油、紅糖、蔥、蒜、水澱粉、味精各適量。

[製法]鯉魚去鱗、鰓及內臟洗凈,保留魚子,在鯉魚身上斜刀劃成十字花,將油燒至六成熱,下鯉魚,煎至金黃色,撈出;洗凈黃芪、党參,用紗布包好置砂鍋中,加醬油、紅糖、半熟鯉魚、水發香菇、蔥、蒜煮30分鐘,加味精、薑末,水澱粉勾芡,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吃肉喝湯。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養血護顏,提高性慾。

[按語]黃芪甘溫,主補脾肺之氣而升舉中陽,脾肺氣充,則肌表固密,水濕得運,生肌托瘡,且氣旺又利於生血、統血、行血。脾肺氣虛及中氣下陷所致諸證均為常見,堪稱補氣之長。

黃鱔湯

[原料] 黃鱔不拘量。

[製法] 黃鱔去腸雜,切段,洗凈,加水煮熟,調味。

[用法] 食肉喝湯

[功效] 補虛、通血、助力。

[主治] 用於內痔出血、脫肛、子宮脫垂症的治療。

[按語] 黃鱔具有補氣血、強筋骨、祛風濕等功效。用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糖尿病,產後惡露不盡,下痢膿血,痔瘡出血,風寒濕痹,足痿無力等。

歸芪鯉魚湯

[原料]鯉魚1000克,當歸15克,黃芪50克,精鹽少許,花生油、芫荽適量。

[做法]將鯉魚洗凈去鰓、內臟及魚鱗,加入花生油與當歸、黃芪同煮熟爛,取出當歸、黃芪,加精鹽少許、芫荽調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作用]補氣養血通乳。適用於產後缺乳。

[評註]鯉魚性味甘平,下氣通乳,當歸性味甘辛苦溫,有補血、活血之功;黃芪甘溫,具有補氣助陽之功。


推薦閱讀:

腹瀉的食療方法
瓜子的食療功效
糖尿病食療|這些常見菜不宜吃
內分泌失調怎樣調理 內分泌失調食療方法
肝腹水的食療方

TAG:女性 | 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