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讀五千年

解讀五千年(一)從三千年的封建禁錮中走出來,中華民族身上似乎只留下一道道傷痕。從孔丘的禮儀治邦,到老子的道之道,到一個個王朝的更換,這條中國龍已經是身心疲憊,傷痕纍纍。不要再抱怨國人身上沒有凝聚力沒有團隊精神,也不要傷感人心險惡,爾虞我詐,看看中華的歷史,或許我們能解讀出歷史留下的遺憾。強大的秦王朝,成就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對於一個嶄新的王朝,始皇大人開始煞費苦心地哺育這個還未長大的孩子。從焚火毀儒到制定律例,維護自己的統治,無可厚非。但到了秦二世,社會開始動蕩不安,不滿情緒日益增長,統治皚皚可危,各處的起義號角奏響,三人一伍,私語交談,即為可能欲求造反,如此以來,不被誅殺九祖,也要被砍頭,他們不再奢望將相富貴,但求生命要緊,誰還敢「團結」,所以只能各人獨掃門前雪,各人看好自家地。到了兩漢,讖緯盛行,帶來的是巨大的混亂,「不問蒼生問鬼神」,徹夜地談論鬼神,不顧百姓生死,於是有了張角兄弟自稱「天公」「地公」,想逆轉天意,聚眾起兵,追隨者不少,但終究沒成大氣,然而卻大大地動搖了漢的統治,天下一片混亂,於是割據王權開始你爭我奪,無暇兄弟之情,無暇仁義道德,整個社會節奏開始異常的緊張,招攬天下的賢人,徵收天下的男丁,什麼苦肉計、渾水摸魚、聲東擊西、走為上,什麼陰謀、策略、詭計,最終成就了三國鼎立和魏晉。所以後人解釋:笑裡藏刀、兩面三刀成就一帶霸業;心不狠手不辣,難成大業。等到歷史的車輪碾到大唐,各種心理底蘊基本已經形成。在中華歷史上大部分是歷史是戰爭史,為政的想方設法保皇寵,為民的一心一意保小命,所以整個民族陷入了一種極度的恐慌之中。「鳥擇樹而棲,人擇主而事。」把天下的事翻來覆去地分析,看看誰靠得住就跟誰,不性就跑(整個一個漢奸行徑),找到了「主」之後,想方設法保住地位,人心黑透呀保。可憐的老百姓,階級中的最後一根稻草,只要有風吹草動,即將面臨滅頂之災,怎麼辦?別管天也別管地啦,過自己的日子,誰當官與老百姓都沒關係,反正對百姓沒好處。當然他們不敢談論這些,只是在心中已成聖言,他們不敢的事太多了,如此以來,百姓老實了,心理的怨氣也沉積了,但一機會,他們就不穩定了,怨言漫天飛,從而奠定了為政治的與為民的這對永遠不化的矛盾。


推薦閱讀:

解讀《官煞相混來問我,有可有不可》
解讀《金剛經》第八講
八卦象數預測法—懸象解讀
【回師力作】《<僧伽吒經>解讀》(菩薩乘)最終稿連載(1~4)
《易經》解讀(16)謙德致勝之道

TAG: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