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爸爸去哪兒了?

在中國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理念當中,不少爸爸把教育孩子的任務理所當然的推給了媽媽,小編周末走進極客數學幫校區,基本看到參與孩子培訓輔導的80%以上都是女性家長,爸爸去哪兒了呢?

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麼小編認為母親應該是「教文科」的老師,教孩子溫柔、細緻、滿腹書生氣質,父親則應該是「教理科」的老師,交孩子獨立、自信、敢於進取拼搏,二者缺一不可。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如何參與進來呢?

1. 父親要「充電」育兒知識。

目前一些父親缺乏必要的育兒知識,平時很少進行這方面的「充電」,平時對孩子的成長較少問津。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知如何教育、引導,唯有靠打罵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就造成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及品德偏差。其次,有的父親信奉「樹大自然直」,扮演著不參與者的角色,只顧忙於自己的事業,很少與孩子交往,忽視觀察孩子心理、行為特質,使孩子缺乏必要的成就動機,對學業不感興趣,責任感差。

2.確定孩子與自己的親子關係。

對於親子關係,哲學家紀伯倫說得好:「你的孩子並非你的孩子。他們經由你而來,卻不是你創造的。跟隨你卻不屬於你。你是弓的話,你的孩子就是弦上射出的飛箭。」這正證實一句話:好的親子關係勝過好的教育。

好爸爸要做家庭領導者和負責人。在一個家庭中,父親就是母親與孩子的精神支柱。你對於家中每一個成員的了解程度如何?你是否了解孩子的母親現在到底有哪些擔心與不安?孩子到底有哪些需求或不滿?母子的關係如何?等等,必須要正確地掌握這些狀況。

父親可能因為忙碌而無法與母子進行密切的接觸,但可利用電話與妻子交談,或利用文字和孩子溝通。當孩子與妻子向你訴說心裡話時,他們無疑在認為你是他們的指引者和領路人。

音樂家貝多芬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不知道有什麼比教養一個孩子更神聖的職責。」父親必須意識到他對孩子的重要性,並要慎重對待。

3.學會正確地表達父愛。

父親的力量如此強大,為人父者應充分認識盡父親之責的重大意義。那麼,父親應如何表達這種父愛呢?

付出時間相處:父親每天應該至少拿出二三十分鐘的時間來關注和參與孩子的活動,哪怕是給孩子講個故事,陪孩子搭一會兒積木,或者幫孩子洗個澡,甚至因故不能按時回家時,打個電話給家裡,和孩子說上幾句話。不要小看這幾分鐘的相處時間,這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愛的存在。此外,父親還應參與孩子的遊戲活動,成為孩子重要的遊戲夥伴。

愛要讓孩子知道:要知道,在外面掙的錢再多也比不上在家帶孩子辛苦,再多的鈔票也換不來與孩子在一起共享的天倫之樂。事實上,現代社會中生養子女,只要經濟來源穩定,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困難。但在充足的物質生活條件給予之外,如何才能讓孩子得到最適當的教養,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快樂長大,才是每一位父母應該耗費心思和精力去關心的問題。父親要平常應多親吻、擁抱、撫摸孩子,讓孩子時時體驗到父愛的溫暖。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作為父親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客觀地認識和對待孩子的長處和弱點,幫助孩子取長補短,樹立自信和勇氣。更不要擺出父親權威,命令和束縛孩子,迫使孩子完全按大人設計好的標準去發展。

了解、分享孩子的感受:孩子和成人一樣,他們也會壓抑不良的感受,當他們持續地處於不良情景刺激時,不良情緒也會滲透到幼小的心靈中,並還可能表現為生理上的不適以至疾病。因而父親要同母親一起了解、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體驗孤獨無助的感覺。

孩子的路還很長很長,父親要做的還很多很多。要讓孩子形成一個完整健康的人格,父親的作用是絕對不可忽視,也是絕對不可估量的。事實證明,從三四歲開始,孩子已經逐步認識到"媽媽好,爸爸也好"的真正內涵。既然如此,別讓你的父愛停滯在心底,適時付諸行動吧,讓自己的孩子在父愛和母愛的共同沐浴下,健康茁壯地成長!

極客數學幫溫馨提示爸爸們請停一停忙碌的節奏,和孩子共同成長,別讓孩子再問「爸爸去哪兒了」哦。


推薦閱讀:

問一下,爸爸去哪兒了播到第幾季了,每一季都有誰?
爸爸去哪兒了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爸爸去哪兒 | 爸爸去哪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