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狗肉豬頭入詩賦

◎ 老貓

北宋名臣滕元發,性格豪爽放浪,到啥地步呢?他年輕的時候住在廟裡讀書,沒油水啊,饞得扛不住了,偷偷把廟裡的狗給吃了。事不機密,讓和尚給逮住,和尚也有意思,說:「你寫篇《滕先生偷狗賦》吧,寫出來,算你白吃。」

這點事難不住滕元發,片刻寫就,句子還挺對仗:「餅餌引來,猶掉續貂之尾;索絛牽去,難回顧兔之頭。」還有「既欲思於實腹,遂乃設於空喉」等等。空喉是啥啊?就是滕元發逮狗的工具。還別說,寫得相當有文采,就像現在的走紅網文一樣,「即日傳播於州府」。

無獨有偶,也是在廟裡,也是宋朝,也是一位名臣——王全斌,也是吟詩作賦,說的是豬頭,不過這次作者換成了和尚。

王全斌在宋初入四川平滅後蜀,追殺殘敵時進了一廟。廟裡的和尚已經喝高了,看著老王迷迷瞪瞪的,態度倨傲,王全斌差點殺了他。但他得問和尚要吃的。和尚說:「我這兒沒素菜,只有肉。」接著就端出一盤蒸豬頭。

王全斌嘗了一口,美味異常。他就跟和尚開上玩笑了:「你這還廟呢?又是酒又是肉的,就差個姑娘唱曲兒了。」和尚說:「沒姑娘,但我是詩人啊。」王全斌說:「那好,就來首豬頭詩吧。」和尚搖頭晃腦道:「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在山中食葯苗。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紅鮮雅稱金盤飣,軟香真堪玉箸挑。若把羶根來並比,羶根只合吃藤條。」

羶根,是指羊肉。宋朝人一向認為羊肉比豬肉高級,所以蘇東坡才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的感慨。和尚說和自己的蒸豬頭相比,吃羊肉就像吃藤條一樣無味,其實就是自誇。

這詩做得王全斌大爽,還給了和尚一個紫衣師的稱號。由此看來,肉入詩文,並非大俗,做得好了,還風趣可愛。

吃喝入詩,作用巨大。吃得好寫詩,吃得不好也必須寫詩。現在說說宋朝初年公務員的工資。以武職論,朝中做官,一當上公務員,先得任三班借職(在殿前三班倒站崗,借職就是實習生),之後轉正,叫三班奉職,薪水很低,每月七百驛券(不值錢的紙鈔),加上半斤羊肉。這點錢糧哪兒夠啊?有人就在宿舍門上寫詩:「三班奉職實堪悲,卑賤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錢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時肥?」詩寫得凄慘,傳到皇帝耳朵里。皇帝一想,是啊,沒法過啊,於是趕緊給漲工資。這要擱現在的白領身上就難了,寫上一百首詩,老闆也未必搭理你。

所以懷才不遇的人,看到自己伙食不好,一定要寫詩,還要詼諧自嘲,特別要注意的,是要把詩寫在屋子外邊的牆上、門上,這樣可憐才能被人看見,否則寫了白寫。

這就要說到另一位名士了——晏殊。宋真宗那些年天下太平,很多官員熱衷於吃吃喝喝,只有晏殊,整天閉門讀書。皇帝見到他,說,你們看看,小孩子都知道念書,你們以後要向他學習。還要給晏殊陞官。晏殊說:「其實我也想出去吃吃喝喝,就是沒錢,只好宅著。有錢了誰還宅啊?」這麼一說,把皇帝說樂了,覺得他誠實,對他又看重三分。

到了宋仁宗年間,晏殊已經當上宰相了,可就是因為吃飯做詩,把官給丟了。有天下大雪,晏殊請客,歐陽修等人在座。因為說到西邊還在用兵,歐陽修吟詩道:「可憐鐵甲冷徹骨,四十餘萬屯邊兵。」次日,被人到皇帝那裡打了小報告。結果,晏殊遭牽連罷相。其實,這只是個借口而已,真正讓晏殊倒霉的,是朝中的幫派勢力爭鬥。

推薦閱讀:

滿清時期可以吃狗肉嗎 ?
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廣西玉林狗肉節?
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玉林狗肉節卻少有人反對殺豬牛羊呢?
立法禁止吃狗肉是腦殘思維
流浪狗不再出現在原地意味著什麼?

TAG:狗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