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的梵高

中國的梵高——徐渭 來源—S&S的博客

徐渭,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並不熟悉,但以下信息可能會另你產生了解他的渴望。他是一個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曾經誤殺自己的妻子。他中年學畫,鄭板橋和齊白石等書畫家都臣服在他的才情之下,他的畫充滿了個人的浪漫主義情結,為許多後人所仿效,有人稱他為中國的梵高。

徐渭(1521-1593),自文長,號天池,又號青藤,山陰人。徐渭一生坎坷,早年喪父,終年喪兄,家境貧寒。屢次應試不中,後因參加抗倭戰爭,成為浙、閩總督胡宗憲幕僚。後胡遭彈劾並在獄中自殺,徐渭聽說後,精神幾近失常,竟因誤殺自己的妻子而入獄。出獄後,徐渭曾自殺九次,幾近癲狂。晚年極其貧寒,靠賣畫為生,生活凄慘,73歲離開人間。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書畫、詩文、戲曲等方面均獲得較大成功。他的寫意水墨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筆簡意賅,用墨多用潑墨,很少著色,層次分明,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生動無比。他又融勁健的筆法於畫中,書與畫相得益彰,給人以豐富的想像。當人們品味他的詩、畫、書更能深切的領會這其中承載著畫家埋藏心中的鬱悶和隱衷、痛苦和淚水,還有他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的人格,而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試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他的水墨畫。

一、似與不似之間

徐渭的潑墨寫意花鳥畫,別開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鳥畫,兼收各家之長而不為所限,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其寫意畫,無論是花卉還是花鳥,皆一揮而就,一切盡在似與不似之間,對筆下的四時花木,畫家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雋秀、竹子之蕭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潔的神韻刻畫的入木三分,分別舒展九尺與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衝畫外,不見首尾,與密如驟雨的葡萄、虯如蟠龍的藤蔓構成了巨大的張力,充溢在畫面中的縱橫之氣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寫意花卉的風格。豐富的運動軌跡與濃淡、徐疾、大小、乾濕、疏密程度各異的筆蹤墨韻,無不具備振筆急書的即興性和不可重複性,呈現出中國繪畫中最為強烈的抽象表現主義。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藝術的加工,使其蘊含某種內在的氣質、精神,這種氣質、精神又使欣賞者有如臨其境之感。徐渭筆下的南瓜、菊花圖,一氣呵成,驅墨如雲,氣勢逼人,同時又恰如其分的駕馭筆墨,輕重、濃淡、疏密、乾濕極富變化。墨法上既呈隨意浸滲的墨暈,又見控制得宜的濃淡。雖然被徐渭自稱「戲抹」,然而在寫意中仍生動的傳達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韻。它的梧桐圖,只以潑墨筆法繪其一小部分,卻有使人聯想到挺拔正直的參天梧桐。正如翁方綱所說:「紙才一尺樹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廬。恐是磊落千丈氣,夜半被酒歌噓唏。」二、「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徐渭是大寫意中國畫的鼻祖,在詩、書、畫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徐渭自評云:「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他的詩文風格清奇,不落窠臼,「一掃近代蕪穢之氣」,他的題畫詩信筆拈來而意趣非凡,「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拔皆吾五指栽」、「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都是膾炙人口的題畫詩,並有《詩文全集》;他的書法有一種奔騰馳縱的狂氣,筆墨恣肆,滿紙雲煙。他的文學和書法上的純任性情、無所顧忌的奔瀉才情無疑對他的繪畫風格形成是有影響的。徐渭是一個書法家,在繪畫中,他將自己的書法技巧和筆法融於畫中,使人覺得他的潑墨寫意畫簡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蒼勁書法。正如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余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陶庵夢憶》)他的《墨葡萄圖》,墨的濃淡顯示了葉的質感,題詩的字體結構與行距不規則,如葡萄藤蔓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書與畫融為一體。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法有助於繪畫藝術的巧妙變化,如畫墨荷、葡萄,大刀闊斧,縱橫馳騁,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葉圖》,將梅花與芭蕉放在一起,並且在畫上題寫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顯示出徐渭與王維在某些構圖上的源流關係。當然,王維畫雪裡芭蕉,更突出一種禪機,即,使得雪的清寒與芭蕉的心空構成畫面的宗教底蘊,而徐渭在這樣的畫面組合中,更突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主體解放性。徐渭的書法和畫法都極為嫻熟,功底深厚,他的題字,如他的潑墨寫意畫,縱橫不羈,洋洋洒洒;他的潑墨寫意畫,融合了精熟的筆法,意趣橫生,極富韻味。尤其是他的《榴實圖》,立意屬緣物抒情,五絕題詩,批露出作者懷才不遇之慨,提跋書法亦做連綿飛動的狂草,一氣呵成,不可遏制,與其繪畫相一致,筆法運用書法技巧,筆墨痛快淋漓,極富變化,榴實水墨渲染破殼,信筆點染榴籽,乾濕濃淡層次豐富,枝條以正鋒行筆,從上向下運行,筆道由粗變細,在瘦筆中又蘊含破筆與斷筆,形成筆斷意連,無限伸展的走勢。這稱得上是一幅將書法與畫法高度融合的傑作。

三、 畫如其人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涼,形影相弔,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於筆端,創造了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水墨名畫。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徵,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其他如《三友圖》中的松竹梅,傲寒挺立,《雪竹圖》中的竹枝,不畏風雪,正象徵了畫家自身在人生歷程中遭遇的種種凄風苦雨。如同其詩中所說:「獨有一般差似我,積高千仗恨難消」。在一些冬季花卉畫中,作者似乎要著意渲染一種寒意,只是在這凜凜寒意中,蕉、梅、竹、松才倍添了一種精神。這其中正蘊含著畫家不畏強暴,敢於直面黑暗社會的精神。他曾賦詩曰:「少年曾負請纓雄,轉眼青袍萬事空。今日獨余霜鬢在,一肩輿坐度居庸。」作者將滿腔義憤,有志不能伸的情感融於筆端,在畫中表達出來,這畫,正是文長一生坎坷的寫照,更是他人格精神的寫照。

「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這就是徐渭對自己的評價。


推薦閱讀:

關於梵高的傳記《渴望生活》表達了梵高對生活怎樣的「渴望」?
梵高如流星般璀璨而短暫的一生
梵高與高更:誰不是一邊愛一邊受傷害
七旬鄉村老婦PK梵高 被譽梵高奶奶 受世界級大師膜拜
《至愛梵高》:關於梵高有哪些我們需要知道的事?

TAG:中國 | 梵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