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古誤傳: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慈法法師開示

千古誤傳: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慈法法師開示

在人間按:我自以為看的佛書不少,聽過凈空法師、南師懷瑾、印光大師等高僧大德開示的念佛法門,也曾宣揚「制心一處、凈念相續」的念佛方法,直至得見慈法法師開示,方知什麼叫做小巫見大巫啊!如果說前面三位是菩薩再來,慈法法師就必定是阿彌陀佛的化身無疑O(∩_∩)O~果真是凈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知啊!請得見本文的有緣,多多轉載!利益眾生!南無阿彌陀佛!

摘自:慈法法師開示《往生論》講記——2006年整理 doc格式

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阿彌陀經》有段文字,大家把它搞得很顛倒。這段文字耽誤了很多人的利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我們現在都是大家執持名號。

本來《阿彌陀經》上也是寫的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但是大家說,聞說阿彌陀佛,然後執持名號。實際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使大家聞名。我們現在反而是我們要幹什麼,而不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能使我們幹什麼,這個是不一樣的,象太陽給我們帶來溫暖,與我們欲使太陽產生溫暖差別是很大的,我們站在太陽下面就可以得到太陽的光、太陽的溫暖,阿彌陀佛本願力的給予亦復如是。

聽聞南無阿彌陀佛、持念南無阿彌陀佛,究竟萬德的加被是決定無虧欠的,這個方法不轉過來,是很難的。「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為什麼說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欲使一切眾生、號令一切眾生往生彼國,也就是「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這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與我們自己執持名號方法差別非常大,就是一個是我們兩條腿的力量與速度,一個是火車飛機的速度,一個是仗借佛力,一個是唯靠自力。

凈土一法本來是「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不是「我要修持怎麼樣、我要怎麼樣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差別是很大的。當然我們要知道佛恩,再來報佛深恩念佛,真是歡喜踴躍,「心生大歡喜,佛放凈光明」。這些偈子在《無量壽經》中很多,都告訴我們,極樂國土是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願望是阿彌陀佛的願望,萬德洪名是阿彌陀佛成就的萬德洪名,是阿彌陀佛以無盡大悲的真實惠利,這個概念一定要轉過來。我們為什麼反覆在這地方講,就是這個地方的份量很重,因為現在普通流傳的這種因緣就是以一種自己的妄想,包括一些祖師的證悟,把佛的慈悲、把佛的願力給遮掩了。

我們個人的力量與佛的願力差別太大了,菩薩與聲聞尚不能測知,我們在自己的自力上揣摩阿彌陀佛的萬德圓滿,那就會把究竟道業的回施給遮掩起來。究竟道業也就是果德作我們的因地,這樣因緣被遮掩,當下的利益發起就極難極難的,佛的徹底悲心在我們這不生功效,就是飛機速度再快,你不願意乘,飛機也沒有辦法,「如母憶子,子若逃逝,母憶何為?」

阿彌陀佛十劫以來常憶念我們、尋找我們、呼喚我們,稱為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使我們聞名。「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這樣念一念是個什麼?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召喚我們、攝受我們、加被我們,使我們一日七日能得到一心的回施,因為阿彌陀佛以無量兆劫加被與給予,是無以休息的,所以稱為無量光無量壽,攝取一切眾生慈悲不舍。這不舍,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若一日,……,若七日」,不是一天也不是七天。《阿彌陀經》說極樂世界是七重行樹,那極樂世界就七重行樹嗎?我們把佛的教導,依文解字顛倒得無窮無盡。極樂世界就七重行樹,那極樂世界太小了吧?我們也不用去了,我們到一個樹林里去看有幾行樹。七重羅網,就是七重?這七日就是七日?依文解字三世佛冤。

我們佛教有打七,是變化的意思,因為在中國古代就說七日來複,七日是一個變化的因緣,在外國七天為一禮拜、一個星期,要有一個休息的過程,也是變化的意思。我們佛教講的七,是重重無盡、變化無窮的意思。

現在我們打佛七,就是念七天佛,其它時間就不管了,若一日就念一天一夜,真是依文解字到極處了,歷代祖師在這地方解釋有悲心攝護、也有個人知見。因為阿彌陀佛無量兆劫以來憶念我們沒有間斷,所以稱為七日,就象七重樹一樣,它不是七重樹,很多人放過蒙山,七粒米就是無有窮盡的意思,不只是七粒米。若就是七粒米,無量眾生怎麼能食呢?極樂世界若是七重樹、七重羅網,那地方肯定很小。

若一日若七日,阿彌陀佛以他的本願力,如母憶子,召喚我們,使我們得到改變的一天,使我們得到改變的的一念,使我們回頭的那一瞬間,就是一日七日。

「若」是個假設之說,是個隨順之說,不是一個死數字。佛法無有死句,佛法到這個份上,真是末法。末法是心魔,大家把佛法執持得很死。

《無量壽經》寫的就不是七重了,為什麼?極樂國土的七寶樹,就是無量妙寶,為什麼說七呢?是一個方便,大家容易接受罷了,是無窮無盡的意思。我們中國有個說法,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三就是無量數的說法。

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這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根本的願力所在,是阿彌陀佛三個根本願的發起。阿彌陀佛發了三個根本願,是四十八願的根本。

他第一個願就是:「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超世之願就是超一切世間之願,予一切眾生一個萬德的回施,予一切眾生迅速成就佛道的一種方法,予一切眾生最簡單易行的利益、最圓滿的一個利益。

第二個願是「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阿彌陀佛就是一個大施主,「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廣施功德寶」,不是叫我們修功德寶,但是現在很多人學習凈土法門都在修功德寶。阿彌陀佛是個大施主,把我們的佛性本心,以他無量兆劫的修持,二百一十億佛土的彙集,五劫思維的善巧,以萬德洪名布施給我們:「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我們為什麼苦?不圓滿就苦。佛以下皆苦,我們六道輪迴的眾生苦,三聖道也苦,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圓滿佛果。

最後一個願:「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阿彌陀佛的名號若不聞十方、若不超十方,阿彌陀佛誓不成等覺,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他的願力加被我們,使我們聞名。若沒有阿彌陀佛名聲超十方的願力,我們大家沒法聞名,也沒法念南無阿彌陀佛。「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是佛的願力使我們大家聞名,使我們欲往生。

這個地方要轉變過來,這是阿彌陀佛所說的「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阿彌陀佛這大施主,就是為我們開法藏,為我們施功德寶,使我們大家得到南無阿彌陀佛萬德大的利益。一定要轉過來,若不轉過來,凈土純佛力法門被我們搞得烏煙瘴氣,這個地方真苦,再有無量不依經教之邪師,不能使大家發起法益。

我到一些地方,聽一些大德講,這些大德象攔路虎一樣,好象阿彌陀佛就給他開一條路,別人不許往生,似乎往生大權在他手裡一樣。這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我們不能遮掩佛的慈悲。遮掩佛的慈悲,真是罪惡。這個法門,是諸佛出世的徹底悲心,是諸佛無盡大悲欲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的一個法門,《無量壽經》處處講是佛的惠利,不是我們怎麼樣。

一心不亂

凈土一法是一個知佛恩報佛恩的法門,是佛攝受的一個法門。有一個經典大家回去看一看,叫《稱讚凈土佛攝受經》,也就是玄奘法師所譯的《阿彌陀經》。此經是一切諸佛攝受法門。凈土法門,是一切諸攝受法門,是阿彌陀佛回施真利的一個法門。

大家真難,難就難在一些自以為是妄自情計的引導,把這一個易行之道,給我們大家引導到荊棘地里,難以行持,處處都是險途,很多人以自己的情計掘很多險坑。

這三個願望,我們要知道,是阿彌陀佛「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是阿彌陀佛施功德寶,是大施主,給我們一個果德,使我們得到萬德的因緣,使我們得到易行,迅速出離生死苦海,「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阿彌陀佛來閉塞我們大家的惡道,使我們得以迅速出離生死,我們若不知佛恩,還在自以為是,搞什麼名堂,真是冤枉諸佛出世的本懷,冤枉佛的慈悲。我們這念佛法門,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號令一切眾生往生彼國,與一切眾生萬德回施,立名無量壽,欲使一切眾生聞此萬德名號,鹹得往生彼國,鹹得到這樣的功德寶,得一個大安心。安心就是往生的利益,非是死活。

很多人壓迫大家:「要老老實實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不知道他是不是能成片、一心不亂?這樣的大德在欺騙你,因為凡夫若有一心,不名凡夫。若一心不亂方能往生,若不是佛加被我們,給我們個一心,我們要自己修個一心,那真是比登天還難。這是佛的果德的給予,以果德的心,就是一心的給予,使我們得到不亂,再來認識自己那顆真心之一心,所以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回施,使一切眾生得到不亂的加被,乃至說識得真心,方歸於一心。知道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聞名之時,一切含識鹹得往生無一遺漏,這就是一心。這是個法,是佛的果德的悲心。

佛的一心就是「聞我名號俱來我剎」,俱來阿彌陀佛的國土,那就是一心。這一心的回施,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力的給予、萬德的給予,也就是光明名號照十方國無所障礙,這無所障礙使一切眾生頓出生死。這是一種法,莫去辨別其它因緣,也是佛以他圓滿的果德給我們引發真實心的一種方法,讓我們隨順這種方法得見一心。

我們稱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光明遍照,就是同得往生無一遺漏,這樣就是一心,就是不亂,現下即得這樣的利益。這就是往生決定利益,這決定往生就是識得我們的本家本國,極樂世界就是大家的本家本國。阿彌陀佛給我們作了這樣的保證,阿彌陀佛順性起修建立的國土——極樂世界的確是大家的本家本國,是我們大家佛性莊嚴所在,大家往生勢在必然。

依佛性來說,人人得以往生;依阿彌陀佛願力來說,阿彌陀佛尚在以願力呼喚我們、攝受我們,為我們開法藏,為我們施功德寶,使我們迅速出離生死苦海。這一段文字,對我們學習凈土法門人來說,是極為的重要。很多人拿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來嚇恐大家。過去祖師有悲心,怕大家散漫、喪失功用,所以讓大家念佛,但念佛的願力、念佛的恩德,這叫真正的念佛,能迅速得到滿足,迅速得之萬德,順著佛的願力就象乘飛機一樣,能迅速使我們的心性達到智慧的彼岸,達到一心、達到光明、達到圓滿。

我們以圓滿心來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一切眾生同時往生無一遺漏,就是光明遍照,就是無礙光,我們這樣心性的啟發,就會得到不亂的加被、萬德的具足、一心的成就。這一心是極容易地得到的,但是我們要以妄想心來念自己的那個心性,想達到一心不亂又是極難的。雖然易行難信,我們所說的這種方法是仗借佛願力的萬德給予使我們有個家,心有所寄託,命有所歸,迅速得以圓滿,迅速得到一心之加被。這一心加被使我們不亂,得見真實一心的功用,所以這樣的方法,是佛力的加被,使我們迅速得知佛恩,歸於凈土。

全仗佛力

凈土,就是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一切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鹹得往生。這往生,就是無有差別相,本無譏嫌名,皆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有地獄餓鬼畜生,極樂世界就是清凈光明。凈者,凈化一切世間。土者,載負一切眾生。圓成佛道,就是以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回施光明攝受,圓成一切,這是佛的願力,所以稱為念佛法門。

凈土一法是佛力之法,是念佛的法。在這地方,要反覆來思維,以《無量壽經》來思維,莫以自己妄心思維,也不要以不了義教來思維。

善導和尚是凈土宗二祖,大家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他一生念佛無有休息、無有間斷,念一聲佛口中就出一道光明,他是以報恩念佛發起的利益。他深知佛恩,他的聖誕11月17日,也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誕,他的行持是空前絕後的,後人無法同他相比的,他後幾十年無有休息過,他弘揚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的願望回施給一切有緣,當時在長安有十萬人隨他念佛。

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他告訴我們,凈土一法,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成就往生正因。他是以《無量壽經》這段話發起利益,他說,一切眾生自以為是之修持方法,都是雜毒之善,不能成就往生正因(《善導大師全集》原文:欲回此雜毒之行,求生彼佛凈土者,此心不可也——編注)。我們念念中有善有惡,叫雜毒之善,念念間斷、念念變異,不叫正定,不能成就往生正因,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的給予、願力的加被,無有間斷無有休息的攝受,那是正因,就是「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莫自以為是。這樣我們能迅速得到凈土法門的利益,若不如是,會走許多彎路。

現在有一些善知識,宣化一些因緣,使大家茫然不知所措,很多人關上門不上班什麼也不幹,為了自己的私心和貪心,要念佛往生,結果越念越苦,在全國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誤導眾生真是罪惡滔天。

凈土一法不是我們理解的東西,要仗借佛力,這個小冊子上也有《無量壽經》這句話,釋迦佛反覆告訴大家:佛力唯佛與佛乃能知。如此一法也是唯佛與佛能知,非賢聖能知,我們也不知,我們也是仗借佛力,依據經典,把佛的願望給大家作一個交流罷了,決定不敢加入任何自己的意見。這地方沒有我們的思想,只是阿彌陀佛這種加被。

最初這是龍樹菩薩提出來的,他是八宗祖師。他把佛教分成兩大類:一個聖道門,就是自力行持,就是我們念到一心不亂、我要怎麼樣,這叫聖道行持。不是不行,因為有五種障礙,使大家很難在無佛時代得以出離生死因緣:

第一個就是外道亂散。很多人因為不知道佛法的利益,被一些外道所欺騙,不為生死發起勇猛、發起利益,多行一些貪嗔痴慢疑的法,不以無漏智發起利益與嚮往。佛法被這些外道所亂散,現在外道亂散極為昌盛。

第二個就是無記惡人亂人善法。很多人真是肆無忌憚毀滅善法,根本不怕金剛地獄,也不怕阿鼻地獄,真是可怕。

第三是聲聞自力斷滅大慈悲。現在自力不是不行,很多人關著門,什麼也不要幹了,工作也不想要了,家也不想養了,說「我自己要念佛,你們大家都為我服務,我要往生極樂世界」,這樣能不能行呢?也有些人得利益,但也是狹隘得很。

第四個就是顛倒因果,佛法是清凈法,但是大家以貪心修持佛法,什麼也不幹了,什麼也不管了,叫大家來伺候他來閉關念佛,若真正能閉關也真好,真正能超越身心世界也是了不起的人。很多人為了自利,什麼也不顧,這叫顛倒因果,本來已經不是佛法了。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沒有一個說:「我要關著門搞自己的事情,你們都為我服務」,願願都是為眾生,這叫顛倒因果。

第五個障礙,就是唯有自力不知佛力,這是最可憐的地方。龍樹菩薩對我們講:「一切賢聖、一切菩薩、一切眾生,若諸佛無有意念純念教化攝受因緣,一切善根當下散壞」,佛若不意念我們,我們根本沒有善根。「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是阿彌陀佛法王善住持,也就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加持我們,本願力的加被、攝受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大方廣佛華嚴經》,從信位至等覺位,都是以佛的加被而作增上的,都是仗借佛的威神而增上的,深知佛恩,象文殊菩薩這樣大智慧成就者,他們宣化一切經教也要仗借佛力,不仗借佛力亦不許宣化。我們大家不知道什麼叫佛力,自以為是,那就打妄想,仗借佛力就可以引發我們自性之覺悟,我們的根本佛性所在,若不如是就是妄想,就是貪嗔痴慢疑惡見。

龍樹菩薩舉了一個例子,說「魚產下子以後,若是母魚不顧戀它的子,它的子就會爛掉,諸佛如來不純念眾生,眾生的善根就會散壞」,所以說凈土法門是知佛恩報佛恩的法門,絕非其它因緣。

因為現在弘揚凈土法門的因緣靠自力的非常多,所以我們在這地方說的比較多一些,份量比較重一些,引起大家的警覺就是了。我們念十大願王,一切法都能散壞,唯有十大願王不能散壞,何以故?這就是知佛恩報佛恩的方法。

普賢行乃至一切善知識行,行的是什麼?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我們看應該幹什麼)、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我們所行,對我們自己只有懺悔)、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哪一個是搞我們自己,要得到什麼因緣?我們大家若不轉過來,反而因為誤解佛法墮入苦海,所以說大家要知道:「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的真義,在這地方深深思維,善自觀察。「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這四句偈子來善述阿彌陀佛不虛作住持的這種願力。

摘自:慈法法師開示《往生論》講記——2006年整理 doc格式 :http://www.puming.org/Download/default.htm
推薦閱讀:

半晌浮生、千古心事,且唱斜陽里
中醫巧治令人討厭的黃褐斑,其中竟然隱藏「異病同治」的千古之謎!
傳奇樂師自瞎雙眼,古吹台上終成陽春白雪千古絕唱
千古情傷話沈園:陸遊與唐婉的悱惻愛情
一代名將的千古奇冤: 探秘岳飛死因之謎

TAG:法師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