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當今中國科學考古的典範(組圖))

編鐘出土現場

馬蹄金

漆奩

紐 鍾

火鍋

青瓷壺

玉器

琥珀

  從「六大」居首到「十大」第一 從「田野」平紀錄到首個「金尊」  「海昏侯」接二連三捧回中國考古大獎  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2015年11月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以來,「海昏侯」便陸續開啟了「領獎模式」。這不,5月22日,首屆中國考古大會考古資產保護金尊獎在河南鄭州揭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喜摘「考古資產保護金尊獎」。這是繼1月1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5月14日中國考古學會(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獎、5月16日國家文物局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後,「海昏侯」4個月獲得的第4項中國考古大獎,也是「海昏侯」8天之內捧回的第3個獎盃。  「六大發現」評選,「海昏侯」居首位。「十大發現」評選,「海昏侯」以最高票當選。「金尊獎」,第一屆評,分為5個類別,全國僅12個項目獲獎,江西便舉起一尊。值得一提的是,在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與文物保護,是當今中國科學考古的典範。五年才評一次「田野獎」,考古人似乎更為看重,雖然此番「海昏侯」很「意外」僅拿下一個二等獎,但這算是最近10多年的追平歷史紀錄的最好成績(景德鎮珠山明、清御窯遺址二等獎、進賢李渡元代燒酒作坊三等獎)。要知道,自1993年「田野獎」開評以來,目前全國加起來也沒有10個「田野獎」一等獎。當然,迄今全國也還沒有哪個項目一次可以捧回考古界所有獎項。還要知道,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目前尚在發掘期間,研究尚未全面啟動,與其他已出研究成果的項目同台競技,能拿下「田野獎」二等獎實屬不易,這個榮譽的含金量其實很高。  總的來說,「海昏侯」還是蠻給力的,為拿下考古大獎還是蠻拼的。有時候人們也會海闊天空地想像——如果有組織機構評選「年度十大有影響力的文化事件」的話,「海昏侯」當仁不讓也應該「位列三甲」吧。當然,若要算上「2015年度中國工藝美術十大事件」這類非考古界獎項,「一朝鮮吃遍天」的「海昏侯」為江西爭取的榮譽則要更多,也還將更多。  出色的頂層設計 讓「海昏侯」走向世界  海昏侯熱正一步步引爆世界。  自2015年11月4日,海昏侯墓主槨室發掘正式啟動新聞直播起,海昏侯逐漸走近世人的視野。到當年12月15日主棺柩起吊至文保房時,天南地北的記者們雲集墎墩山,把那個僅僅400平方米的劉賀墓寫得精彩紛呈,風生水起。無論是專家學者,抑或是領導官員,或者是「工農商學兵」,談起海昏侯無不激情四溢,充滿憧憬。我們還真不知道社會的哪個角落沒有海昏侯的影子,哪個媒體沒有刊發過海昏侯震撼的文物,哪個電視台沒有播出過海昏侯的傳奇故事。從這個意義上看,海昏侯墓葬考古發掘理所當然成為2015年江西省十大新聞和中國十大文物新聞事件。毫不誇張地說,它還是中國考古史上最成功、最深入人心的宣傳事件。  是什麼原因令世人如此關注一個位於偏僻鄉村的考古現場?也許是迄今還高高聳立的海昏侯侯國都城紫金城城址;也許是劉賀墓園內那些帶有神秘身份的祔葬墓和數十座密集分布的貴族墓葬;也許是劉賀墓內隨葬的包羅萬象的奇珍異寶和閃閃發光的黃金珠玉;抑或是經歷了帝王侯多重身份的劉賀那跌宕起伏的人生悲喜。但這些只是猜測,也只是外因,最為關鍵的是領導們深謀遠慮的頂層設計。  今年3月,中央領導同志在江西省委辦公廳向中央辦公廳報送的《江西省今日重要信息》上,對海昏侯墓的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作出大段的重要批示。  五年來,海昏侯墓發掘一直是默默無聞的。直到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臨工地考察,才把考古發掘和宣傳不斷推向巔峰。2014年12月21日,省委主要領導到海昏侯墓考古現場考察調研,對發掘和保護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海昏侯墓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了不起的考古工程。他要求大家要充分認識這次發現的重大意義,科學、嚴謹、紮實、穩妥地推進發掘工作,做好宣傳策劃以及與旅遊融合工作。不到一年時間,省委主要領導四次到考古工地調研考察,並多次召開專題協調會,為考古發掘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15年1月11日,省政府主要領導調研時也指示:要發掘好、保護好、充分利用好海昏侯墓,要保證人員和文物絕對安全。江西省文化廳、文物局認真貫徹領導指示,大力推進、精心布置考古發掘,並及時尋求到國家文物局的全方位支持。在發掘的不同階段,廳局領導現場指導工作、解決實際問題、並對發掘保護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還多次組織專家,有針對性地召開了文物安全、考古工作進展、文物運輸與文物臨時保管、文物保護宣傳等協調推進會。這些會議邀請了當今國內最有影響的專家參與,保證考古與文物保護工作科學、規範,少留遺憾。國家文物局幾任局長先後考察調研了海昏侯墓考古現場,要求考古工作應以世界遺產的標準推進,發掘要「慎之又慎」,確保文物萬無一失,實現「一流的考古工作,一流的保護工程,一流的展示工程」目標。在各方合力下,海昏侯墓的考古與保護提升到「國家工程」層面。國家文物局從全國調集一流專家組成考古專家組,指導各項工作開展。可以說,領導重視是頂層設計最核心的部分。  作為頂層設計另一核心部分,就是媒體的宣傳策劃。啟動宣傳之際,省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物局領導親自指揮,建立起海昏侯墓葬發掘宣傳領導小組,制定了具體的宣傳方案,實施步驟,並得到國家文物局的首肯。按照部署要求,圍繞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宣傳國家的文物保護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我省文物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的新理念、新舉措和新成就,宣傳海昏侯墓發掘盛況和出土文物的價值意義,宣傳我省重大考古發掘成果及考古工作者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事迹。為確保宣傳有序展開,還精心設計了新聞發布制度,制定了宣傳三步曲。第一階段:宣傳造勢,營造氛圍。召開新聞媒體通報會,宣傳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的緣起、墓葬的基本特點、考古的價值、文物保護利用的前景;宣傳運用科技手段進行發掘和保護的理念,以及考古現場文物提取和保護的技術路線。第二階段:深度報道,掀起高潮。以主槨室啟動發掘作為起點,採用電視、網路、電台現場直播與直播連線為主要宣傳方式。在對第一階段宣傳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報道的同時,著重宣傳主槨室及主棺發掘的科學理念;宣傳主槨室及主棺考古發掘的技術路線和流程安排;宣傳文物保護的知識。第三階段:跟蹤報道,鞏固成果。以專家論證會、新聞發布會為起點,主要宣傳墓主劉賀身份地位及影響;宣傳本次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的價值;宣傳海昏侯墓園及周邊遺迹的保護利用前景;宣傳世界文化遺產的理念。引導媒體向專題報道、綜合研究、遺產保護領域拓展宣傳。層層遞進的宣傳,不斷把海昏侯考古成果推向高潮。  為了順應民眾的呼聲,豐富宣傳層次,擴大社會影響,讓社會公眾更加及時、直觀了解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在考古發掘期間,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舉辦了兩個臨時展覽,把海昏侯出土文物精品呈現給觀眾。首場展覽在江西省博物館舉辦,為期一個月,共展出文物112件。發掘後期,出土文物更加豐富,知識性、歷史性、觀賞性更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規模更大的展覽。此次展出文物441件套,集中了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精華。展覽在全國「兩會」開幕之際進行,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文物局領導出席了開幕式。黨和國家領導人、眾多的「兩會」代表、委員如約來到了展覽現場,目睹海昏侯墓文物真容。 如今,海昏侯墓主人身份已經明確,有關劉賀歷史的更多信息還會源源不斷地被科學提取,緊張的文物保護行動正在進行,有計劃的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利用工作也正在醞釀之中。以省委領導為組長的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建設領導小組已經成立,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可以期待,以考古發掘、研究為基礎,以博物館展示、宣傳為主題,以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為根本的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建設必將為江西文化遺產建設、旅遊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  「海昏侯」把科學挺在最前  無論是簡牘、漆木器還是金屬器、玉器,無論是馬蹄金、博山爐、雁魚燈還是玉耳杯、玉具劍、玉印……自2015年11月4日南昌海昏侯墓首次進入公眾視野以來,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境內墎墩山上的這座千年古墓,便一次次讓世界為之驚呼、感嘆:為什麼這些「沉睡」2000多年的寶貝,能這麼完完整整地走進新時代?  南昌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領隊楊軍心中有一個「司南」,那就是「衡量一個考古工地的價值,不是看從中挖出了多少件文物,而是看單位面積內是否獲取到最大化的文物信息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給楊軍的「司南」作了一個時尚的註腳:考古工作必須謀定而後動,時刻把科學挺在考古的最前面。  具體來說,有六個科學方面的內容。一是理念先進,思路科學。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堅決貫徹執行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操作規程》和《大遺址考古工作要求》,以聚落考古的思路,從大遺址角度來開展考古和保護工作。這一思路下的工作理念是「全方位調查、大面積普探、重點地區精探、關鍵遺址發掘」,注重考古資料的現場採集,注重文物的現場保護,注重現代科技的運用,爭取做到發掘規範化、資料影像化、信息數字化,為遺址的研究、保護、展示、利用提供堅實基礎。  二是始終堅持方案、預案先行。工作流程:編寫方案預案——專家討論——報請國家文物局批複——考古隊具體實施。  發掘前編寫各發掘對象的具體方案,並做出詳細預案;發掘中遇到的問題,文物保護專家制定各類現場文物應急處理預案和提取方案。  為確保文物安全和人身安全,還對墓葬現場文物提取、運輸,對墓葬本體、墓壁加固,將主棺吊運;對文物倉庫、考古工作站、安防消防等地的安全性進行了反覆論證,有效保護了文物安全。

三是重視科學預判,考古發掘具有前瞻性、學術性,使發掘工作少走彎路。  依據漢代帝陵和江都王陵等已發掘漢代帝、王、侯陵墓的研究成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試圖在海昏侯墓地尋找相似遺迹。通過勘探和發掘確認了墓園相關建築要素,墓園牆、門闕和外藏坑、禮制建築等的發現正得益於上述的研究與認識。也正是這些預判和勘探、發掘,讓我們發現並確認了這座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西漢列侯墓園。  四是精細發掘,始終把考古的資料提取 和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在發掘過程中,我們精益求精,制定了「慎之又慎、確保萬無一失」的總原則,始終堅持「現場文物保護第一、現場安全第一」的工作思路。  每一件單件出土文物都有出土位置,都得到了及時的清理和保護。實驗室套箱提取的文物達100箱,有效保護了脆弱質文物和埋藏關係複雜的文物。  五是高度重視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及時、準確的記錄和提取文物信息,實現了發掘現場和文物保護全程數字化、影像化、科學化。  大量使用地球物理探測、GPS定位、電子全站儀布網測控、全球地理信息系統(GIS)記錄等科技手段,對墓園全面進行布網測繪,測控點達9000多個,將調查資料和勘探數據完全數字化。建立起海昏侯國遺址田野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的地理信息系統。在文物清理和保護過程中,使用X光探傷技術、X光成像技術、高光譜、紅外掃描技術、充氮保護技術、低氧氣調鏈技術。能譜分析,可以確認材質,為發掘清理、文物提取和保護採取何種方法提供依據。使用去離子水對文物進行養護。尤其是對竹木漆器文物進行保水保護。泥土分離劑的使用,為整體粘連的文物提取提供了保證。不同遺迹圖樣的浮選、殘留物的分析、檢測,為現場文物的提取、保護與科學研究提供依據。  六是高度重視跨學科合作研究,重視人才培養。為保證發掘保護研究的權威、規範,我們與全國十餘家單位展開長期合作。既強化對文物的現場提取,也把合作延伸到實驗室,取得了單純依靠田野考古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  國家文物局專家組5個成員長期堅持在發掘一線指導。一些重大現象往往還臨時邀請國內其他專家參與研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參與文物保護人員包括博士一名,碩士兩名,本科生、大專生及其他技術工人20餘人。全省陸續參與工作的專業人員、學生超過100人,使江西的文博力量得到較大提升。而全國高校也有近百名博士、碩士參與發掘保護。與國內文物保護領域專家學者合作,對出土文物按照不同材質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參與合作的文物保護團隊有:荊州文保中心、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國家博物館。  江西緣何九摘「十大」桂冠  可以說,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下簡稱「十大」)的項目,既是考古與研究的風向標,也是文物保護的導航儀。  5月16日,以票數第一當選2015年度「十大」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項目,讓社會公眾進一步關注海昏侯,也把人們的目光一次次引向平均三年一次、目前共九次摘下「十大」桂冠的江西考古。  目前,我省的九個「十大」分別是瑞昌銅嶺商周銅礦礦冶遺址(1991年度)、豐城洪州窯窯址(1993年度)、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1995年度)、進賢李渡燒酒作坊遺址(2002年度)、景德鎮明清官窯遺址(2003年度)、靖安李洲坳東周墓葬(2007年度)、高安華林造紙作坊遺址(2009年度)、景德鎮樂平南窯遺址(2013 年度)、南昌西漢海昏侯墓(2015年度)。  一樁樁閃爍著耀眼光輝的文明成果,一幅幅展現先民自強不息的歷史畫卷,一個個敲開歷史門扉的迴響,佐證著江西考古一步一個腳印的崛起。  九次「十大」,這是文化大省的江西深厚文化底蘊的必然結果。江西素享「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美譽,是歷史文物大省,革命文物強省。革命文物、陶瓷文物、青銅文物、宗教文物和書院文物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地位,歷來為各界人士所矚目,在華夏文明史冊上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九次「十大」,這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必然結果。省委、省政府始終關注著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進展,將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當作江西一號考古工程,省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加強保護強化保障,科學有序推進考古發掘。在考古的關鍵節點上,省委、省政府又精心指導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爭取上級支持,把海昏侯墓考古項目上升到國家工程,把各項保障力量上升到國家層面。  九次「十大」,這是江西考古不斷創新考古手段,提升考古效率的必然結果。別看江西是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但是江西的考古力量一直不弱,尤其是科技考古的意識和實踐,江西考古一直在路上。2006年的遙感考古;2011年的航空遙感考古;2012年的碳十四技術斷代考古;2012年的水下考古……2007年靖安李洲坳東周大墓考古,江西集中多學科專家於一線工地,按照「邊發掘邊保護」的理念進行考古,該項目當時被評為我國考古學和文物保護成功合作的典範之作。此次海昏侯墓考古,江西考古又當上「主角」,不僅讓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實驗室考古等領域「泰斗級」專家長期住在工地上,把考古實驗室建在工地上,還主導出土文物進行及時展示,做到了「邊發掘邊保護邊展示」,這在全國也屬先例。當然,目前國內最前沿的科技手段,「海昏侯」幾乎都體驗了一遍,三維復原、X光等技術已是常備手段,就連過去僅在航空領域使用的低氧艙技術,江西也開全國考古界的先河。  九次「十大」,這是江西考古人職業精神、奉獻精神的必然結果,可以說,江西考古人已經把考古事業融入到生命的每一個細胞,工匠精神貫穿工作的始終。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領隊楊軍,自2011年3月進入考古工地以來的5年多時間裡,每年大年初一到工地巡查不是第一次,其愛人兩次被汽車刮蹭住院也不能及時回去幫忙照顧。我省唯一的科技考古女博士後管理,尚在哺乳期的她,每天駕車往返於南昌城區與考古工地之間。長期彎腰俯身清理和保護文物,年輕的她過早地出現了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等病症,如今的她依然綁著護腰帶堅持工作。  「五色炫曜」北京城  漢賦有雲「五色炫以相曜兮,爛耀耀而成光」,句中所形容的「金、銅、玉、漆、木」等五器皆耀眼絢爛至極的景象,今日在京城首都再現,引人驚嘆。  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展,近3個月來,441件組從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萬餘件出土文物中精選出來的展品,用青春靚麗的形象,用精神飽滿的狀態,用多姿多彩的話語,向傾倒在面前的來自國內外的參觀者娓娓述說著漢家往事,彰顯著王侯威儀。一時間,絡繹不絕紛至沓來的人們,一個個長時間地在「海昏侯」面前駐足、凝思。  如果放在過去,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先要送到文物庫房進行統一修復,做好研究之後才能放在展櫃中與觀眾見面。這樣前前後後大約需要五六年時間。而這邊海昏侯墓尚在考古發掘中,那邊海昏侯文物就開始上架展示,這在全國考古史上非常罕見。為什麼「海昏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  自2015年11月以來,伴隨著「海昏侯」的宣傳不斷升溫,觀眾對「海昏侯」的需求日益旺盛,電視直播、網路直播考古進程反而進一步撩撥他們親睹「海昏侯」的熱情。為了讓文化惠民進一步落到實處,更好地提升公眾對文物的關注度和文物保護意識,2015年11月17日至12月16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邊發掘邊保護邊展示」理念下主導烹制了一場「文化盛宴」——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臨時特展。事實證明,「海昏侯」太火了:江西省博物館32天時間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8.08萬人次參觀者。省博物館單日1.33萬人次觀眾的紀錄也由「海昏侯」創造。  「海昏侯」在南昌城的展出,又把全國各地觀眾的熱情撩撥起來。為了滿足更多觀眾對「海昏侯」的旺盛「剛需」,更是為了推動「海昏侯」成為江西文化旅遊「代言人」,讓海昏侯文化遺產更有尊嚴、更加高效的「活」起來,經省委、省政府同意之後,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海昏侯」移師到首都博物館展出,一時間,「海昏侯」「火」遍京師,「火」向世界。  首都博物館以網路或電話預約方式,每天限制參觀人數5000人,實際參觀人數常常超過10000人次。2000平方米的展覽大廳,門庭若市,摩肩接踵,難得有片刻安寧。展覽期間,專家們還為許多單位團體舉辦專場講解,好評如潮。為了給首都觀眾帶去更多的海昏侯知識,考古專家、田野考古隊員,還不失時機地在北京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館、電台、電視台進行義務講座,把海昏侯的影響推向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五色炫曜」展覽開幕以來,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新聞媒體高度關注,社會各界高度評價,國內外觀眾「乘飛機、坐高鐵」到北京,「海昏侯」門票一票難求。  海昏侯「中國之最」多又多 即使目前海昏侯墓考古重心尚在主棺清理階段,但是「海昏侯」創造的中國漢墓考古之最已是「多又多」。  ·幾代海昏侯的墓園、海昏侯國都城紫金城城址為核心構成的海昏侯國大遺址單元,面積達5平方公里,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它在全國的考古遺址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完整性,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價值。  ·海昏侯劉賀墓園,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對於復原西漢列侯葬制和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墓主劉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集「帝、王、侯」身份於一身者,海昏侯墓成為中國漢代列侯墓葬最好的標本。  ·劉賀墓迄今出土各類珍貴文物1萬餘件(套),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均創我國漢墓考古之最。  ·一次出土上萬枚竹簡和近百版木牘,為江西考古史上首次發現,也是我國簡牘發現史上的重大發現,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歷史、文學、藝術價值。  ·真車馬陪葬坑是我國長江以南地區首次發現。  ·出土了十分珍貴的三馬雙轅彩車和模型樂車,樂車上有實用的青銅錞於和建鼓,以及4件青銅鐃,完全印證了文獻關於古代樂車上錞於與青銅鐃和建鼓搭配組合的記載,是我國漢代樂車的首次發現。  ·鐵編磬,為我國漢墓考古之首見。出土的整套樂器,也印證了西漢高等級貴族的用樂制度。  ·發現我國現今發現最早的孔子畫像。  ·將中國「千文一貫」校量制度由宋代推至西漢,向前推了1000餘年。  ·出土近500枚金器,無論數量還是重量都創下中國漢墓考古的紀錄。  ·發現了全國漢墓考古僅見的金板。  ·出土一枚兩千多年前的珍貴蟲珀,這類蟲珀在漢墓考古中是首次發現。  ·蒸餾器是海昏侯墓出土的最大器皿,這可能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蒸餾器,它或許與釀造低度白酒有關。果真如此,那是中國乃至世界考古的奇蹟。  ·發現了關於南昌最早、最珍貴的實物資料——帶有「南昌」銘文字樣的青銅豆形燈。


推薦閱讀:

寶寶3歲前爸媽千萬不可做的事情(組圖)
帶你轉遍天津老街的7大新玩地(組圖)
搞笑組圖:老丈人,你這女兒可以換貨嗎?
1860年的影像:死屍遍地的大沽炮台[組圖]

TAG:中國 | 科學 | 考古 | 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