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面對痛苦的快樂都不是真的快樂

我們很多時候都認為,心理諮詢都是讓人變得更開心,但是更多時候會讓人去直面悲傷,因為不面對悲傷的快樂都不是真正的純粹的快樂,說的難聽點,不願面對痛苦的快樂都是耍流氓。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一切在哲學、詩歌、藝術、政治領域成績卓著的人,即使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也不例外,都是憂鬱的常客」。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傷痛。因著這傷痛被隱藏,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不順暢,越來越不如意。於是,我們掙扎著,我們不甘心,我們就是要以一己之力與其對抗。想盡一切辦法將傷痛抹掉,讓自己可以過得順心如意一些。

後來,我們開始以療愈的名義:

學習成長、不停地參加各種工作坊、課程,四處尋找合自己心意的導師來引導;針對傷痛下手,一步步挖掘自己內在的那個核心。那個核心是過往的傷痛,是曾經無力面對這個世界的內在小孩,也有稱之為「小我」;試圖改變父母、改變伴侶、改變孩子,改變命運給予我們的一切人事物。

當然,我們也會說,我們自己也會跟著改變;把很多時間和精力甚至物力,寧可用在催眠療傷、用在參加課程上,也不會用在與父母的相處、與伴侶的交流中;以為自己需要療愈,身邊的人也一樣需要。然後,不停地給對方講著我們聽來的所謂更高層次的道理,希望對方也能走向自我成長的路上。

其實,這些都沒有對錯好壞之分,關鍵在於,很多人以療愈的名義,讓自己的控制欲、不為人生負責任等等面向隱蔽得更深。換句話說,療愈,成了很多追求身心靈成長的群體逃避現實生活的最佳借口。

這樣的借口太完美,以至於他人說不出什麼來,即使說,也只能說一句:這人神經病。而這個「神經病」,卻不以為然,還到處訴苦說身邊人不理解自己。怎麼理解你呢?你連現實生活都不顧了,你只知道上課、學習,卻難以用心做做家務、陪陪孩子。而且理由還非常偉大:我自我成長也是為了自己、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

既然是為了自己、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那麼,可不可以多拿出一點精力和心思,在現實生活中去愛惜自己,餓了就吃,渴了就喝,累了就休息?可不可以多拿出一點精力和心思,打理一下家務事、把學習到的東西用在生活中營造更溫馨的家庭氛圍?可不可以一心一意地陪陪孩子,聽聽孩子的心裡話?

很多人都知道「當下」,卻最不願意麵對當下,所以,療愈過去的傷痛,只是為了更好地面對當下,便成了最完美的自我成長的但事實上卻是逃避當下的理由。確實,當下此刻,無心工作、總是分神,太多的煩惱事、太多的傷痛騷擾著自己。我們需要療愈,需要學習如何更好地處於當下。

而很多人,其實書籍也沒少看,各種課程也參加了不少,懂得的道理完全可以成為一位理論上的大師了。那麼,就回到現實中,去實踐那些道理,去活出那些真理。這才是真正的療愈。

學會實踐

怎麼實踐?怎麼活出來那些理兒呢?唯一的方式,就是回到當下這一刻。讓過去的過去,讓傷痛和那個還未長大的內在小孩,都留在那個時空,也就是那個過去的空間里。就讓它安安靜靜地待在那裡,讓過往的故事裡留在那裡,然後,轉過身,向前走。

你說你沒有力量向前走,沒有力量讓自己安住在當下。那當然,你所有的精力你的心思都放在療愈過去的傷痛上了,沉靜在過往的故事中,你怎麼可能有力量活在當下?療愈的目的不是考古而是建設。

療愈,是不是也有一種不願意臣服於那個時候的傷痛的意味?

療愈,是不是也只是逃避當下這個處境的借口呢?

回到當下,讓自己的人生擁有一個全新的旅程,其實真的很簡單,那就是,看到屋子有點亂,就起身去收拾;

見到孩子的衣服有些髒了,那就脫下來去洗;

伴侶回來晚了自己有點不高興,那就如實說出來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或將這個不高興的情緒壓抑下去;

有工作要做,那就全力以赴去做;有問題要解決,那就去想辦法解決掉……

能減少一次訴苦就減少一次;能起身做事就起身做事。行動起來,才是療愈過往傷痛的真正膏藥。說得再多,不如去做。懂得再多,不如行動起來。當你在生活中,停止抱怨和指責,並說(抱怨、訴說或講道理)得越來越少,做得越來越多時,你會發現,你內在的力量,已經不知不覺間積攢起來,成為你活在當下的助力。

當然,走在自我成長這條路上之前,肯定是先想到療愈過往的傷痛。這無可厚非,不過,若一直沉溺於療愈傷痛之中,不回到當下這個現實里去做事時,療愈,便成我逃避現實生活的借口。

只有面對

先想到療愈,之後穿越療愈(有時候,所謂的穿越,其實是直接忽視的含義。這也是很多人的某些模式不斷反覆的原因之一),最後主動終止療愈(也就是放下療愈)。

開始療愈,到放下療愈,讓過去的一切留駐在那個時空里,帶著愛與敬重,與過往做個徹底的告別;然後,完全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責,並安住當下的此時此景,讓自己成為行動的巨人。傷痛,便不會再成為一種障礙。

(原文轉自微信初春婚姻家庭智慧)


推薦閱讀:

佛弟子如何面對病苦
女人出軌後的演技太棒了,盤點女人出軌後面對丈夫的三個表現
面對困難,一定堅持下去
面對螞蚱之神,孔子斷然說出一年就是三季
面對小三,馬伊琍選擇家庭;而這個女人選擇的是為小三澄清.....值得嗎?

TAG:痛苦 | 快樂 | 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