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思維入道論

思維入道論

一、入相思維 二、鳥瞰思維 三、佛性思維 四、靈性思維 五、回歸思維

廣義上講,人的一生無論有意或無意都是在「修道」。「修道」的本質其實就是意識提升、轉化、回歸的過程。而思維則是意識的功用與具體的形象或抽象的展現。從思維水平和類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命能量等級。

一 入相思維

既我們俗稱的「二元論」思維。這類思維的特點就是「對比」。對比既生「相」。這種相可以是有意的,更多的是無意的;可以是有形狀的(俗稱「物質」),也可以是一個概念。所以它的範圍是極廣的,泛指一切有「形式」的東西。如果你問我「孩童和成人智力誰優誰劣」,那麼我告訴你,本質是沒有區別的。之所以實際中我們覺得有區別,那是隨著年齡、經歷的增長,而形成的經驗、知識、見識等外在的區別,而不是本質的。本質的,就是很多人從有思維的年齡段開始,直到生命的終結,始終處在「二元論」思維的規律下而不自知。所以,孩童和成人智力其實是一個層次。

二 鳥瞰思維

也可叫「整體思維」或「抽象思維」。這個階段是「入相思維」的高級層次,實際也沒脫離「二元論」思維規律。它的特點就是整體和抽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物也越來越多,人的大腦會自然將大量的事物進行歸納匯總,然後抽象出來。這個階段使人的思維不再集中在具體的事物上,而是在各種不同的事物中找到一些共同的特徵,既俗稱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階段還有另外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知道「整體或抽象」是怎麼來的,最終會在行為上還原於具體。這個層次很多人隨經驗增長見識的增多或受過高等教育,而自然具備。但也有不少人一輩子沒達到。但無論怎樣的「整體與抽象」,還是在對比。

三 佛性思維

因為沒有任何書籍進行過概念上的規範和總結,我暫且稱之為「佛性思維」。這類思維的特點就是個「圓」,是一種呈360度的思維方式。借用二元思維中「整體與抽象」的概念,佛性思維就是「整體的整體」及「抽象的抽象」。二元思維的「整體」之所以還不是整體,是因為觀察事物時沒有把「自己」的因素考慮進去,只看陰不看陽或只看陽不看陰,是180度視角。而「佛性思維」把自己的因素放了進去,主觀和客觀進行了融合,沒了對比。這個階段使人有了「一」的概念或感覺,開始專註於「心」的體驗(並非自我意識那個心),漸漸有了萬物一體的境界。達到了這個思維層次是很不簡單的事,標誌著生命開始了真正覺醒。而覺醒的本身一旦被我們察覺,就是俗稱的「開悟」。開悟不是結束,恰恰是新一輪起點上的從新開始,所以佛主聖賢們及大宗大德一直在強調是「了無所得」。於「道」而言是才入門。想達到這個層次說簡單就簡單,往往只在一念間。說難也很難,難於上青天。

開悟的感受是無法言說的,能言說的都不是開悟,而只是比喻,只是相,或小和尚的手指。世俗的思維無論再精彩絕倫,都處在一種相對的規律下,沒有白哪有黑,沒有小哪有大,沒有你哪有我。。。。。。而「佛性思維」超越了這種對比,呈一種「動態中的靜止」狀態。比如,今天你去問一位大師某事的對錯,他可以告訴你 「這是對的」;明天你再去問,他可以告訴你「這是錯的」。使你無所適從,產生對方是否思維混亂的疑問。但我告訴你,大師無論說什麼都是「對」的。他說你 「對」的時候是站在A立場說的,說你「錯」的時候是站在B立場上說的。立場和觀點(大點就叫背景)是世俗思維基本的支撐點。大師的思維是沒有這個支撐點的。今天這樣說明天又那樣說,東變西變,但大師明白始終有個東西沒變,這就是「知道」自己為何要變來變去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我們可以勉強稱為「大我」或「原神」,它是從來沒變的。它的變只是因為你變而變,自己一點沒動。當年佛陀菩提樹下論道,就是要人去體驗「這個東西」,使人的思維達到這個層次。 所以我說究盡的佛法是沒有觀點的。如果非得說有,那麼勉強只有一個「觀點」(注意勉強二字),就是「心」。佛教三藏十二部都說了些什麼?其實就這一個字: 「心」。一即心,心即一。正是這個心才生出千千萬萬的觀點。萬法因心起,萬法也因心歸。

「佛性思維」根據不同具體的人,這裡又可以分成兩個小層次。一個是理悟層次,也可以叫初悟,實際是種「假悟」。一種是真正的開悟。它們的區別在於「體悟」。

顧名思義,理悟指的是在理智上的悟,基本窮盡了二元論能夠說的道理。在理智上已經開始了「脫相思維」。在說事物對與錯的時候,其實在心裡是明白沒有「對錯」的區別的。可以視一切大師為「大師」,一切聖人為「聖人」,也可以視他們都是「狗屎」(並非真正的不尊敬,而是脫離了世俗心中所謂的大師聖人相)。雖然理悟了,但還沒有體悟。換句話說,既意識變了但潛意識還沒變。而潛意識才是人真正的「幕後指揮者」。正是如此,理悟還沒形成「自然的條件反射」,所以在 實際生活里還不能完全地隨遇而安,部分地還要「被境所轉」。

明白了假悟,真悟自然就豁然開朗,已經完完全全地變為了潛意識。這個時候的人無論幹什麼說什麼都是「佛性思維」的體現。真悟者的內心是永遠沒對錯善惡之分的,看上去很天真和傻蛋。從來沒有自己的觀點和主見,你的觀點就是他的觀點,你說對就對,你說錯就是錯。連自己說的也不算數,看上去有點象無賴和詭辯。他隨時活在當下,能夠真正地見招拆招、景來即應景去不留,隨遇而安。他的身體感覺是隨時象處在一片若有若無的「氣」中,這感覺將他本人和萬物連在了一起。這個時候,有某個「東西」從他身體在慢慢升起和脫離。這時的人百年之後,已經脫離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既輪迴)。

四 靈性思維

(這裡我說的「靈性思維」並不比「佛性思維」有什麼本質區別。這裡我單獨列出來,是有其特別的意義的。)

在追求開悟的路上,無數的大宗大德都告訴我們要「識滅神顯」,或去「死」,或去「傻」,說白了就是淡化自我意識,去掉分別心。而在「靈性思維」的階段,恰恰是自我思維的回歸。不過此自我已非彼自我,是更高一個層次上的「自我」。這個層次上的自我已經和大我融合在了一起,旁人看是無法分辨的,只有本人才知道彼此。其所有語言和行為,既是自我的也是大我的。這是「佛性思維」的深化與發展。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生理上起變化。具體表徵為肉體開始出現「返老還童」的跡象,皮膚有了光澤等。「佛性思維」因為淡化了自我思維,其生理不再受到干擾,運行規律開始合於自然,使身體開始慢慢接收宇宙無窮無盡的高能量。這個時候人開始出現一些「特異功能」(關於「特異功能」,沒悟的人也會出現,其理另當別論。但開悟者是「不練」就可出現,而後者則得「練」,很多命功者皆如此。)。這個階段發展到頂峰,「神仙」出現了。這是個大逍遙的境界,變人變物隨心而定,要「走」要「留」自己掌握,完全能夠做主自己的命運。

五 回歸思維

這個時候已經不能叫什麼什麼的了,而是意識對本身的回歸。什麼人、什麼物、什麼開悟、什麼神仙。。。。。。一切的一切,通通都是浮雲,都是扯蛋。整個宇宙就是「它」,「它」就是整個宇宙,它就是道就是意識本身就是智慧。。。。。。它的特色就是光芒。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整個的整個宇宙充斥這耀眼無比燦爛輝煌的光芒,將一切的一切照得了無蹤跡。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甚至也沒有當下。只有種祥和溫暖的寧靜,寧靜到產生「寂寞難耐」的空蕩。 靜靜靜,空空空。。。。。。。直到達到了無法忍受的極限。

於是,它的一個幻象出現了。這個幻象一埃出現,瞬間又被其本身照得無影無蹤。這個「瞬間」是站在「道」的高度而言的瞬間,對於現實人類卻是十分的漫長。表現在目前我們所謂物質世界的,就是宇宙大爆炸。於是,新一輪歷史又開始上演了。


推薦閱讀:

你思考的深度,體現了你的層次
《周易》的思維方式
那些職場高手的結構化思維是怎樣煉成的?
【隨筆3】:再讀《窮查理寶典》
避開思維定勢

TAG: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