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享自己的提升,多感謝《道德經》,少誇幾句羅博士 | 道德經語音文字版(155)

第三十二章 第4講

文.羅大倫 圖.網路 編.雲少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來聊《道德經》,看看老子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智慧了。我聊《道德經》的場合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這音效不同,今天我自己聽著都有迴音了,各位將就聽一下,實在抱歉。

今天我們接著講第三十二章。我們前邊講了,老子說「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雨甘露」,下雨的「雨」,帛書甲乙本寫的是「俞」,音通下雨的「雨」,「以雨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就是老百姓你不用去命令他,不用命令他怎麼去做,它自己就各守其位,達到均衡的狀態了。

今天講的是「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這話什麼意思?這話歷代的解釋不一樣,大概的解釋都是這「道」出現以後,當它生成萬物以後,就開始有名相了,有了這名相以後,名相既有了,我們要知道停止,停止才能不消亡。說實話這麼講沒錯,這道理都是對的,但是我覺得不夠妥貼,不夠妥貼在哪?我覺得您要知道老子這《道德經》到底是給誰寫的?老子的《道德經》是給領導寫的,所以人家前邊的話里指出「侯王若能守之」,他講這段話的主角是「侯王」、是領導者,領導者「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萬物跟你配合,「天地相合,以雨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就是你按照道的原則做事,大自然、天地、老百姓都是慢慢安定下來與你配合,下面「始制有名」講的還是領導者,這是我的觀點,就是您要搞不清楚《道德經》是給誰寫的,您裡面的解釋都會偏出去的。

這講的是領導者,領導者悟道以後,你按照道的法則做事,萬物、老百姓都會與您配合,他自己就處於安定狀態了,這個時候才開始「始制有名」,這製作的「制」當什麼講?右邊是個利刀,是小刀,左邊是像木頭一樣的東西,制是割它。有的制繁體字下邊有個衣服的衣,那是裁衣服,那也是制。「制」字是開始裁減、開始製作、開始雕刻它,才去安排名相的東西。

老子這講的是領導者法則,講的是領導者先要把境界提升,按照道的法則去做事,才能制定這些名相的東西,比如是官職、官位、制度等等,才去制定這些東西,這是有名的東西,這就叫「始制有名」。「名亦既有」,你把這些名相東西都制定好以後,但是你要知道停止,這裡邊講的停止,停止的是領導者的私人的慾望,因為制定好名相以後就容易出現自己慾望增長的趨勢,所以你要知道停止。只有知道這種停止,叫「知止所以不殆」,你才不會消亡,才會把事情好好地做下去,這是老子講的。

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這話的道理特別深,老子在這講的是你要先放下這些名相的東西,放下一切,無我,按照道的法則做事,但做事過程中,領導者還是要制定名相的,因為道生成萬物以後,萬物就會出現名相,就會出現高山等等,就會有名相。有名相以後,您也要制定名相,你的管理要有規則,這都是屬於名相的東西,但是名相產生以後,這時候你要知道什麼時候停止,停止自己的慾望,因為名相出現以後容易慾望滋生,所以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控制我的慾望。

這段話的核心是什麼呢?我把這段話的核心講出來,核心就是按照道的法則去做事,會產生很多世俗所謂的這些名相、這些收穫,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去停止,不要在意這些收穫,你就去按道的法則去做事,這是老子給大家講的一個次第關係,是放空自己為大家做事,會有各種名相的回報,你忘記這回報,停止它,還按照道的法則做事,你會做得更好,這是這句話真實的含義。

這句話里我們老百姓能學到什麼?我用老百姓來舉例子,可能大家更能理解領導者應該怎麼做。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我自己,拿我自己舉例子。我現在經常拿我自己舉例子,因為舉別人例子我覺得總不大好,王石我講過很多次了,我都覺得有點對不住王石,所以拿自己舉例子。

大家想我之前一無所有,然後我開始寫東西,傳播中醫知識,在寫東西過程中,坦誠地講那時候我確實是無私的,因為我寫的所有中醫故事,全都在網上、全在天涯社區裡邊貼出來過,我那時候不要版權,大家誰願意念就念,誰願意去轉載就轉載,就是給大家看的,我當時沒任何收入,確實是放下自己了,為大家寫東西。寫著寫著怎麼樣?按照道的法則做事怎麼樣?大自然就開始支持你,天道支持你,什麼《百家講壇》找你,這個電視節目找你,創辦《養生堂》等等,結果這時候開始出現所謂的名相的東西了,一開始真是「天地相合,以俞甘露」,真是這種感覺的,但是這時候會慢慢帶來一些名相的東西。大家覺得你上了《百家講壇》你就有榮譽了,所以到處找你「能不能來給我們捧個場啊,我們搞什麼什麼活動」,什麼法國電視台我們採訪我,我經常收到法國電視台的採訪,最近還收到這種邀請,這時候名相開始出現了,叫「始制有名」了。就有時候自己也會安排這名相,有時候會,看我辦公眾號,有時候我自己要拍拍照片等等,這「始制有名」。

「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這時候你要知道停止。因為這些名相的東西是無邊無盡的,都是虛幻的,沒什麼大用,這東西你要追求它,你會把自己累死的,這活動我參加一會兒,那活動我參加一下,我什麼都參加,那您就天天飛機上過了,那就會累死自己的。這時候要知道停止,知道自己慾望到什麼停止,你該做什麼事做什麼事,這種狀態老子講叫「知止所以不殆」。就是你做事還能持續地做下去,但是如果你要是慾望滋生,你覺得「始制有名」這名很重要,名相東西很重要,壞了,這時候你就會忘記,因為你上一平台了,你就會忘記自己的本職到底是該幹什麼的,就容易忘記。

老子這講的特別有意思,他這段前邊講說你按道做事,上天一定給你回報,各種名相開始出來了,名相越來越多,這時候你要知道停止,如果你不知道停止,你還是不斷地去做事,我覺得這就糟糕了。坦誠講,我經常看到很多人嘴裡講無為,但是做的是有為之事,就是為自己玩命做,我覺得是不對的,就違反了老子講的道的原則。老子講的特別清楚,其實這段話你理解透就明白了,老子在告訴您去忘記一切,為大家做好事,上天一定會幫助您的,但是給了您成就以後,幫助您有了成就以後,盡量要知道什麼時候停止,停止的不是做事,而停止為自己慾望的撈取,因為你做事做大的以後,平台大了,所帶來的名相就很多,收穫很多,這時候你慾望就容易滋生的,所以老子這章是告訴大家這個道理。

其實我們現在大家都處於學習的階段,您說羅博士就徹底做到無我,我就能夠完全悟道了嗎?沒那樣,我也是跟大家一起學習,我到這平台以後,私慾也經常冒出來,我經常要問問自己,有沒有值得存在的價值,為自己生活您賺錢,比如說為自己奉養父母等等,這些都是應該的,但是多餘的需不需要?什麼時候「知止」?這個是需要學習的,大家一起學習。

老子告訴我們的智慧,老子講的很清楚,「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實際上你真的悟道以後,你自己就知道「知止」了,但是老子為什麼還是把這個過程給寫出來了?因為實際上人們到了領導者的位置上以後,就特別容易忘記這事,這是人性的弱點,容易忘記我怎麼怎麼,因為平台高了,所以老子一再強調把這過程給你講出來,講得很清楚。

我們老百姓在這裡學什麼呢?我們悟道以後為大家做事,放下自己的私利以後,你會發現越做事越順利,越做事大家越稱讚您,您的氣場越來越大,大家願意團結在您周圍,大家誇您的過程就是「始制有名」,就是開始出現名相了,這種誇您「真是好人啊」,這好人兩個字就是名相。這時候您要知道「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你要把這東西撲滅它,這時候保持「朴」的狀態,保持混沌的狀態,就是「沒什麼好沒什麼壞的,大家誇我沒什麼在意的」。

我看大家給我的留言,好多人誇我,別誇我,我跟各位一樣也是學習者,誇誰?誇老子《道德經》,誇老子《道德經》里的這種大智慧,我們都是學習的人。我是給大家闡發一下,把感想講一講,只不過我多想了一想,您拿《道德經》您仔細這麼想也能想出來,所以不要誇我,誇我是沒用的,我覺得大家在後面留言裡面經常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一寫自己的提升,這是對的,盡量就不要誇我,要誇《道德經》,誇經典。

所以,我們要知道停止,我們每個人在工作裡邊也要這麼做,就是當我們做得好了,按「道」的法則取得了成績以後,我們要知道所謂的成績,都是一些名相的東西,而名相是因為比較而存在的,您一比較,差別心就出問題了,所以要忘記它、淡化它,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我們要「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您才能把這事做得更好。「不殆」並不是說就死了,而是說這事情能夠長久地做下去,道的原則您能長久地堅持做下去,這叫「知止所以不殆」,這是這幾句話給我們帶來的智慧。如果不懂這個,您覺得講天地去了,跟您有什麼關係?實際上老子講的是我們人世間的事,這是老子要跟我們分享的道理。

朋友們,我們今天就聊到這兒。實在抱歉,今天的音響質量我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好,我自己錄的時候都聽到迴音了,實在抱歉,希望明天有個好地方錄講座,我們明天接著來講,看看老子《道德經》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智慧了,我們明天見,謝謝大家。

大倫書院

微信:Dalun_sy

企業 | 國學 | 養心


推薦閱讀:

《道德經》解讀之十一
修得一身浩然正氣
自由與平等是否具有內在矛盾性?
不該有言論自由的地方
宿悅 書《道德經》

TAG:道德 | 博士 | 分享 | 道德經 | 自己 | 文字 | 感謝 | 語音 | 提升 |